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江南沈氏

小说:藏国 作者:高月
    田承嗣点点头,“事到如今,我们也不用说什么虚言,贤侄也知道,我和李宝臣联姻,我们两家结成了合纵联盟,现在我和李宝臣希望朱泚以及令尊也加入这个联盟。”

    “我也是带着诚意而来,我想知道,王爷和朱泚谈得如何了?”

    “不瞒贤侄,我们两家和朱泚已经签署谅解协议,接下来就是谈结盟了,朱泚的压力很大,关陇军已经攻陷飞狐县,随时可以杀进易州,他希望李宝臣在关键时刻能出兵北上和他共同对抗关陇军,所以这两天三方就能达成同盟协议。”

    李纳没有吭声,他其实知道田承嗣说的是实话,影响三家的最大问题就是土地,田承嗣和李宝臣趁幽州内乱,相继出兵侵占了原本属于幽州的恒州、定州、莫州和沧州,所以朱泚上台后一直叫嚣要和李宝臣、田承嗣开战,夺回四州土地,可以说朱泚和两家的仇恨极深,很难解开。

    现在居然签署谅解协议了,看来朱泚遭受的压力非同小可,才会放弃仇恨,选择了谅解,那么接下来签署同盟协议的就没有什么阻碍了,肯定能达成,否则就不会签署什么谅解协议。

    李纳心中动摇了,如果三家结成同盟,自己反而被排除在外,那正好被关陇军收拾。

    “我们当然愿意参加结盟,否则我就不会来了,不知道双方需要签署什么协议?”

    田承嗣缓缓道:“我们四家结为合纵联盟,首先要建一支合纵军,三万人左右,我出军队一万,你们另外三家各出六千军,不管哪家受到攻击,这三万合纵军肯定要参加协同作战,然后其他三家再视情况出兵救援,贤侄能同意这个方案吗?”

    李纳点点头,“原则上同意!”

    李纳说得比较含糊,只表态原则上同意,因为他也知道,田承嗣的话只说了一半,三万军队的军俸和粮草谁来负担,如果是各负担各家,那没有问题,可如果不均衡,那就值得商榷了。

    田承嗣看了李纳一眼,淡淡道:“贤侄不要以为我是想占便宜,生死存亡关头,我们不能再内斗了,必须团结起来,我已经说服李宝臣,三万合纵军的军俸和粮草,我们四家各负担自己的军队,我出兵最多,三万军的主将由我指定,你们各出一人为副将,我们第一战就是灭了薛嵩,夺取相、卫、洺、邢四州,所得降军和战利品四家平分,我会另外派三万军出战,占领相州和卫州,李宝臣也另外派三万军出战,占领邢州和洺州。”

    李纳点点头,“我明白了,我立刻写信给父亲,让他来最后拍板决定。”

    “可以!”

    田承嗣欣然道:“希望十天之内,我们签署新合纵协议。”

    回贵宾馆的马车上,李纳低声问贾深道:“军师觉得如何?”

    贾深沉思片刻道:“确实有点出乎我的意料,看了田承嗣确实有诚意!”

    李纳眉头一皱道:“成立合纵军,却率先去攻打薛嵩,四州土地都被他们两家瓜分,这不是给他们做嫁衣吗?”

    贾深微微一笑道:“其实这件事有利有弊,虽然是我们出兵帮助他们攻打薛嵩,看似他们两家占了便宜,但实际也是把祸水北引,一旦卫州有失,怀州就危险了,怀州是洛阳的北大门,李邺肯定坐不住,必然会出兵夺回卫州和相州,卫州和相州又紧靠田承嗣的老巢,削藩之战就会从田承嗣开始,我们反而轮到最后。”

    李纳想想也对,现在田承嗣想挑起战事是好事情啊!

    “我会立刻向父亲汇报,争取十天内达成同盟协议!”

    李邺此时正在湖州视察,湖州盛产优质大米,长安最贵的粮食就是湖州上米,斗米一百二十文。

    另外,湖州丝织业在唐朝也十分有名,盛产的湖绸在长安也是一等绸缎,和苏绸并列。

    李邺这次视察湖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湖州有三十亩田引种了占城稻,原本是在泉州试种,但晋江县尉沈济要了几斤稻种派人火速送往老家吴兴县试种。

    这个消息让李邺很感兴趣,不管能不能成功,试验一下总是好的。

    占城稻最大的特点就是适应能力强,所以才会被推广到整個江南地区。

    目前江南地区都是冬小麦和晚稻配合,一年两季,而占城稻是早稻,生长期短,适应性强,产量也大,它在春天播种,夏天收割,再抢种晚稻,秋天再可以收割晚稻,农田冬天就可以用来保养,非常有利于土壤墒情,农民同时修建水利设施,不用再种冬小麦。

    李邺到来时,抢收抢种已经结束,晚稻种上了。

    沈氏家主目前是沈易直,安史之乱长安失守后,他弃官回了家乡。

    沈易直便是晋江县尉沈济的父亲,三十亩占城稻就种在他家族田内。

    “总得来说,还算不错,这种水稻能适应江南的水土,产量和我们本土水稻差不多,如果再培养十几年,找出优质稻种,我感觉产量还会再增加三成以上。”

    “那亩产要到六七百斤了!”李邺很惊喜。

    “差不多,现在亩产五百斤,肯定会增产到六百多斤。”

    一年能亩产一千多斤粮食,比北方年产五百多斤粮食翻了一倍,这个结果着实让李邺欣喜万分,如果五年之内,让整个长江流域和福建道都种植两季稻,那天下的粮食产量就会翻一倍,人口也会随之增加。

    李邺现在最看重的就是人口,鼓励多生人口已经成了大唐国策,只有人口增加,大唐才有能力向外扩张。

    “现在李适的情况怎么样?”

    李适就住在沈府内,这也是李邺视察湖州的一个重要原因,沈珍珠在得知儿子李适是被李辅国下毒后,她见李辅国掌权,十分惊恐,担心李辅国再进一步害死儿子,便带着李适返回了娘家吴兴沈氏,得到父亲沈易直收留。

    沈易直摇摇头,叹口气道:“殿下如果之前见过,那他就没有什么变化。”

    李邺点点头,“我去看看他,就在沈家住两天,麻烦沈家了。”

    沈易直大喜,“欢迎殿下莅临沈家,这是我们家族的无上荣耀!”

    李邺作为监国,作为大唐实际统治者,他的一言一行都有重要意义,他巡视江南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笼络江南士族,让江南士族支持。

    所以他每到一地,都要和当地士族座谈,听取他们的难处,听取他们的心声,要知道大唐目前人口最稠密之处就是江南地区,人口近千万。

    大唐在安史之乱后,北方几乎被摧毁殆尽,同时又遭遇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三大政治毒瘤,但王朝居然还续命了一百多年,关键就是得到了江南的粮食和物资供应长安。

    所以李邺也要下力气笼络江南士族,江南士族比较均衡,但吴兴沈氏可以说是江南士族的代表,拥有湖州三成的丝织产业和良田万顷,堪称富可敌国。

    一直到明朝,沈家还出了一个沈万三,可见沈家延续千年的富庶。

    李亨让儿子李豫迎娶沈珍珠不是没有原因的,也同样是为了笼络江南士族,他也是选择了沈家。

    下午时分,李邺乘坐马车抵达了占地近百亩的沈氏祖宅。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