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欠陛下的债,还不完,根本还不完

    矛盾说,是大明万历维新的根基,在矛盾说之下,大明政令从部议到廷议,最终在多方协调之下达成一致,确认实施后,出了文华殿的门就必须要坚决实施,而且也不再是不顾地方死活,强行推行政令,而是因地制宜。

    比如贵州到现在都没有展开清丈,那边的主要矛盾还是土司世袭和改土归流之间的矛盾。

    说是多方协调,其实就是吵架,每天都有吵不完的架,门里吵的天崩地裂,出了文华殿的门,廷臣就是一个集体,要保障廷议内容得到贯彻。

    辽东方面李成梁的捷报已经成了日常,这一次李如松带领京营单独前往保定,李成梁在进攻的闲暇之余,专门上了一份贺表,这份贺表一看就是李成梁本人写的,俗文俗字,言辞之间极为嘚瑟,自己家里出了个好儿子,离不开他这个老父亲的培养云云。

    大明朝廷其实在收买李成梁,用李如松这个悍将未来的前程,来收买李成梁,让他忠君体国,当然也是给李成梁支持,让他安心的做自己的宁远侯,尺进存取的开疆拓土,争取将更多的黑土地,纳入实土郡县的范围。

    总体而言,效果还是不错的,李成梁在辽东锐意进取,已经进攻到了吉林等地,正在沿途消化。

    李成梁其实干了一件天怒人怨的事儿,那就是俘虏的番夷,都要为大明修路,从辽阳到吉林的驰道,只有修满五年,才能成为大明的边民,获得户贴,编民齐户,这当然不符合儒家文化的仁义和柔远人。

    但谁让朝堂上没有番夷出身的大员自然没人为番夷说话了。

    绥远方面,似乎永远是一成不变的老三样,修水利、种草、圈养,随水而栖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大明王化的徐徐展开,一点点的消失不见,或许没有了那种纯天然的朴素,但那种朴素,边民并不想要,谁爱要谁要边民要住房子,要躲避风霜雨雪,要活着。

    甘肃方面完成了清丈,常田只有45913顷,也就是450万亩地。

    “甘肃地面,土地贫瘠,天气严寒,降水量少,一年只能一收,哪怕是再勤勉的人,也只能种一轮,让地歇两年,种点豆子养地,地薄者三四年方种一次。”户部尚书王国光低声说道“陛下,甘肃巡抚王士隐、巡按吴定,询问是否加科。”

    清丈后土地田亩数比之前在册的田亩要多,毕竟大明黄册都是永乐旧典了,人口增加土地在开垦,田亩数自然相应增加了许多,那么额定的钱粮赋税,是不是要涨一点

    甘肃方面既然问,就是不乐意朝廷加科。

    吕宋主动要求朝廷去征粮税,甘肃却在问朝廷能不能不加科。

    要是加征税的话,有些问题是必须要面对的,甘肃镇升为甘肃布政司,但甘肃本身还是军镇居多,如果加科,屯科二项,本来就无力耕种,恐怕逃亡军兵者众,土地更加荒芜。

    “原来还是甘肃镇的时候,一年税额几何”朱翊钧平静的问道。

    张学颜立刻说道“上中下三等征输共有粮216185石,二十一万多石真的没多少,也是留存甘肃自用,如果按清丈起科,会增加11万石左右。”

    朱翊钧坐直了身子说道“户部知道,216185石定为粮额永例,甘肃地面其水退淤出、额外抛荒等地,俱听各军随便自行开垦,永不加科。”

    甘肃清丈已经完成了,朱翊钧也思考了很久甘肃地方官员问出的问题,清丈已经清完了,朝廷要怎么收税。

    税是一定要收的收多收少那不是问题,关键是收税代表着对该地的统治,你不收税,这地方就不是你的地方,这也是吕宋强烈要求朝廷收田赋的原因,都交皇粮,才是大明的领土范围。

    这一点吕宋走在了所有总督府之前。

    朱翊钧最终做出了决策,21万石仍留地方,永不加科,定为永例。

    后人是否遵守那就不是朱翊钧要操心的事儿了,但是他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

    大明皇帝是个异类,他会种地,而且每年都会亲事农桑,并不是扶犁象征性的推一下,祭奠一下春神句芒,而是亲自下地干活,番薯的推广,都是直接听命皇帝的宝岐司在进行。

    在贫瘠的土地上种地,就是事倍功半,更多的力气更少的收获。

    在多方因素的考虑下,朱翊钧决定永不加科,收但不多收。

    “陛下圣明。”王国光对着皇帝歌功颂德,甘肃是个很贫瘠的地方,甘肃巡抚和巡按已经尽力了,在腹地头疼的地主兼并问题,在甘肃更像是个奢望,因为土地的产出实在是太少了,看似有450万亩常田,可这地方三年一种,相比较腹地,折成三分之一才合适。

    再加科就是让百姓只能逃亡,而且因为大明对西域没有展开进攻,未曾重开西域,丝绸之路上还都是马匪,商税也是少得可怜。

    只有重开西域,甘肃、河西走廊才能再次焕发生机,只有打到撒马尔罕去,才能让这条古老的商路恢复往日的繁荣。

    “胜州、卧马岗特区上奏。”工部尚书汪道昆念叨起了两个特区。

    胜州煤矿碱池和卧马岗大矿山,是作为特区奏闻朝廷,而不是由绥远地方奏闻,矿区的开发稳步进行,而且已经有了稳定的产出,胜州煤矿现在年产煤已经达到了五千万斤三万吨,大约等于万历元年的西山煤局,但是胜州煤田是露天矿,所以增长速度会很快,一年大约以翻一倍快速增长。

    “采不完,根本采不完。”汪道昆由衷的说道,目前探明的胜州煤场,以当下大明生产力去采挖,几百年都挖不完,储量惊人。

    卧马岗大矿山也是喜报频传,金银铜铁煤已经有了产出,从五原府到卧马岗的驰道预计在今年内就可以完工,这是一个横跨大漠的驰道,一旦修通,大明对漠北这片矿区的统治,才能说是稳如泰山。

    因为瓦剌人的西进,让这个地方更加荒无人烟,只有外喀尔喀七部的虏酋是阿巴岱,不断的给矿区传消息,希望能到大明觐见大明皇帝,乞求获得圣眷,买一点他们七部的羊毛,为了卖羊毛,阿巴岱提出了要亲自朝见。

    “北虏的宗主大汗土蛮汗入了京,就再也回不到了草原,这个阿巴岱不知道这个情况吗”朱翊钧眉头紧蹙的看向了礼部。

    万士和十分确定的说道“阿巴岱对包图的待遇是十分清楚的,正因为如此,他才反复的请求入京觐见,能留下,对他个人还有他的孩子而言,那就是天大的幸运。”

    土蛮汗把自己的孛儿只斤姓氏改为了包姓,所以他现在叫包图,而不是之前的图们土蛮了。

    “朕明白了,想过来讨饭。”朱翊钧恍然大悟,明白了这个阿巴岱的目的。

    稳定的生活,对于草原的虏酋而言,也是一种奢望,阿巴岱领着外喀尔喀七部,请求大明皇帝的目光,能看到还在遭受困难的番夷。

    “阿巴岱自己本人就不要来了,派个儿子过来吧。”朱翊钧想了想,生意该做还是要做的,但是收留就算了吧。

    毛呢官厂对羊毛的需求是非常庞大的,是羊毛的数量限制了毛呢的产出,王谦当年讲的那个稀缺性的故事,把精纺毛呢塑造成了帛币,到现在依旧是成立的,若不是朱翊钧强力摧毁了毛呢交易,改为了船舶票证,恐怕帛币交易还是大明投机事中的第一大项。

    外喀尔喀七部,大明现在物理上无法有效统治,甚至连羁縻都很难做到,这得等李成梁把辽东整个黑土地全部啃下来才有那个可能。

    朱翊钧看着工部尚书汪道昆问道“朕记得前些日子,工部奏闻要修一条驰道,从天津卫过滨州到密州市舶司,这件事怎么没下文了”

    “陛下,没钱,要1000里地,就是进980万银。”王国光立刻回答了这个问题。

    没钱真的一点都没有了陛下,不要想着大兴土木了

    朱翊钧笑着说道“朕有钱,工期三年到五年,一年也就两三百万银子,这次保定府可是有230个圩主,已经抄了三家,抄完这剩下的227家,咱们不就有钱了吗”

    “这次的津密驰道就由保定府的圩主们赞助了。”

    王国光立刻眼前一亮,迫不及待的问道“抄家归的是内帑,这银子不用还的吗”

    国帑还借了内帑700万银,这是负债的一部分,王国光现在日思夜想的事,就是把该还的帐都还了,无债才一身轻。

    这要是这笔银子,天津到密州的驰道营建花费不用还的话,那700万银也可以不用还了

    “抄家的银子真的进过内帑吗徐阶抄了严嵩的家,那些个银子可都是进了大臣们的口袋,内帑一厘银都没收到。”

    朱翊钧看着王国光不满的说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的事儿,欠朕的钱,当然要还朕登基以来,可额外用过国帑一厘银倒是国帑借了朕700万银那不是700,是700万”

    “那不修了,虽然没利息,但是还不起了,向民间借了1000万银,这是有利息的,问陛下借了700万倒是没利息,可是这卯吃寅粮,寅时吃什么借新还旧左脚踩右脚”王国光立刻摆手,一副就是廷杖打死他,他也不肯负债了。

    债务太庞大了,大明国岁入2500万银,这已经是嘉靖、隆庆年间的五倍了,但仍然是入不敷出,这个户部尚书当的胆战心惊。

    “流动流动,大司徒怎么就不明白流动的重要性呢”朱翊钧分毫不让的说道“银币只有流动起来才是货币,它堆积在那里,甚至连肥都堆不了只有流动起来的货币,才是货币银币不流动,大明就是死水一潭”

    “那还是要还钱啊。”王国光一脸不乐意的说道“负债就是负债,欠的多了,还不起了,朝廷就和那些个农户一样破产了。”

    朱翊钧倒是无所谓的说道“破产就破产呗,破产内阁全体致仕,朕再组一个内阁好了,有什么大不了的,过去的债,就一笔勾销了。”

    “啊”王国光满脸的不敢置信,这是一个皇帝该说的话吗朝廷的威严何在居然直接致仕赖账

    还能这么玩的吗

    “那个徐璠送来的游记里,写的尼德兰南北议会,就是这么做的,他们那儿议会借钱打仗,打完仗就解散”朱翊钧理直气壮的说道。

    “番夷小国的无耻行径,我天朝上国怎么能向番夷学习如此无赖的做法”王国光当然不肯答应,他是要青史留名的,欠了一屁股债,致仕了事青史论断的时候,他就是头号的聚敛佞臣。

    廷臣们每个人的表情都一模一样,眼观鼻鼻观心,一副什么都没听到的模样,他们都是装糊涂的高手,大明第一抠和第二抠为了银子又又又吵起来了,为了银子,王国光都敢跟皇帝拍桌子。

    廷臣也习惯了,吵吧,吵吧,在财税和分配这块,王国光就没赢过,吵半天,最后还是得听陛下的。

    “天津到密州的驰道该不该修胶州湾可是不冻港”朱翊钧一拍桌子说道“到了冬天渤海湾结冰车船不能行的时候,就只能依靠胶州湾了,北方最合适的出海口,该修修好了这条驰道,北煤南下,南银北上,才能实现全年对流”

    “确实该修,可是”王国光还要挣扎。

    “既然这次有人赞助,就国帑内帑对半吧。”朱翊钧打断了王国光的挣扎,对着工部说道“工部知道,准备营造诸事,正好王一鹗在山东废除了贱奴籍,吵着闹着要组建工兵团营,这次就随了他的心意,组建工兵团营,从天津修到密州。”

    “就这么定了。”

    工部尚书汪道昆立刻俯首说道“臣遵旨,陛下圣明”

    工部就是干活的,没银子了就问户部要,户部没银子就去宫里讨饭,总归是能讨得到饭的,这一半一半的意思是,这次津密驰道内帑承担了,但是所有费用的一半,仍然是以债务入账国帑。

    “臣遵旨。”王国光万般无奈的说道。

    工部那边是矿多的挖不完,户部这边是债多的还不完,而且越欠越多,得亏是没利息,否则就是个大亏空。

    万士和面色凝重的说道“陛下,沙阿特使奏闻了一件事,说是在他们那边有一种草,叫恰特草,颇有成瘾性,常常服用者,一天就要一把的恰特草,售价也不算便宜,一把就要三分银子左右,一个月就要九钱银子。”

    “是按着当地的物价,大概折银,不一定是用银子去买。”

    “大明是天朝上国,就是以工匠们而言,一年到头,若没有分红银,也就能剩下两三两银子。”

    “解刳院从西洋的船队上得到了一些这种恰特草,有黑心商贾美名其曰叫阿拉伯茶,但不是茶,是和阿片一样的东西,其成瘾性和阿片同等,危害和阿片基本相同。”

    “禁禁禁”朱翊钧立刻说道“快船前往旧港宣慰司,责令旧港总督府,守好大明的海洋门户,认真检索,不得贩卖此物入明,一经查出,立斩不赦。”

    “臣遵旨。”万士和俯首领命,大明朝的违禁名单上又多了一物。

    旧港总督府的处境和吕宋总督府是非常类似的,脱离了大明就无法存续,所以朱翊钧也不必担心政令不能通行的问题,大明总督府和泰西总督区,本质上的区别,其实是距离,若旧港总督府真的不臣,大明水师自然会平不臣。

    和泰西的总督相对应的应该是开拓勋爵,也就是元绪群岛地区。

    对这种地区大明也仅仅是简单的羁縻而已。

    廷议在吵吵闹闹中结束,大明皇帝以为这次王崇古要被骂惨了,毕竟堆肥这种事,不符合儒家仁恕的核心理念,但朱翊钧一直到四月中旬,都没有收到任何一本弹劾王崇古的奏疏。

    很快朱翊钧就知道这些科道言官在怕什么了,实在是害怕那个清流名儒风流韵事,那个风流韵事的书,真的是点谁的名,谁就会社会性死亡,威力实在是太大了。

    在儒家理念和自己安危这两个选择之间,清流名儒们,没有任何犹豫的选择了自己的安危。

    这些清流名儒也有劝自己的理由,大道灰暗的时候,就应该蛰伏起来,以图天变之日,再做计较,在有些人眼里,万历维新是大道晦暗,在有些人眼里,万历维新,陛下如日中天一样照耀着天下,给天下带来了新的生机。

    万历十一年四月底的时候,闫家一窝坐寇被王崇古处以极刑,而这个极刑究竟是什么,负责记录此事的中书舍人,那会儿正好入厕去了,并没有记录下来,总归是处死了。

    春秋笔法,中书舍人也很擅长,反正不是正常死就是了。

    而大明北镇抚司提刑千户陈末开始了他的忙碌,一共227家等着他去抄家,工作量委实是有点大了。

    四月底的时候,朱翊钧同样收到了一封来自长崎总督徐渭的奏疏,这封奏疏十万火急,不是长崎总督府被人给打了,而是毛利家联合其他大名们,对织田信长展开了第四次信长包围网,联合了上杉景胜、长宗我部元亲,北条氏直,以及织田信长内部的一些人,他们围绕着大阪湾的归属权展开了激战。

    长崎总督府需要更多的火器和火药,好方便操控倭国战争的走向。

    朱翊钧这头刚刚确定要花海量的白银去修驰道,内帑狠狠的空虚了一把,忠君体国的保定府势要豪右,毁家纡难也要供应大明驰道修建大业的同时,倭国也送来了战争财,生怕大明皇帝内帑空虚

    堪称是双喜临门,空虚是不可能空虚的

    花不完根本花不完。

    “这个户部郎中冷文煜,送辽东去垦荒,还不如当初的周良寅呢,张嘴闭嘴就是请调云南贮矿课银起解二十万入京,也就是朕心情好,懒得骂他,这云南远在万里之外,如若平日也就罢了,这最近莽应里正闹腾的也不看看什么情况。”朱翊钧得亏是心情好,否则一顿长篇大论非要将其骂一顿才行。

    朱翊钧想了想还是批复道东吁缅贼莽应里猖獗,陇川逆酋岳阳及木邦罕虔党助,窥伺我腾越、永昌之间,大为骚扰,镇巡官调汉土官军入云南,军兴粮饷所费不赀,应仍留彼处,以济缓急,尔此时言调云南贮矿课银,意欲何为

    这已经是非常严厉的指责了,前线在打仗,后面户部郎中看上了云南地方府库里二十万两银子这前线军兵知道了,那心里该是什么滋味儿

    打仗本来就是兵凶战危之事,这个时候把银子抽空,打击己方士气

    其实这个冷文煜并没有破坏前线士气的想法,他根本没那么个概念,他也是看国帑负债累累,一盘账盘盘到了这二十万银,就寻思起解入京。

    大明京堂百官都有一种傲慢,那就是我是京官,你是外官,我就可以对地方予取予夺的傲慢,很多政令的制定,根本不管地方的死活,这种心态,十分的普遍。

    这已经是最后一本奏疏了,朱翊钧靠在椅背上,活动了下身体,伸了个懒腰,张宏将石灰喷灯的灯光从白炽拧到了昏黄。

    “夫君忙完了吗”王夭灼一直等在御书房外面,看到了灯光昏暗了下来,才走了进来,笑盈盈的行礼说道“臣妾见过陛下。”

    “免礼免礼。”朱翊钧将王夭灼揽到了自己怀里,抱着她也没有动手动脚,而是看着窗外的月牙,满脸笑意的说道“双喜临门。”

    他将今天的喜事分享给了王夭灼,从万历元年入宫起,王夭灼就一直陪在皇帝的身边,见证了大明皇帝从皇权岌岌可危到如日中天,江山社稷从风雨飘摇到一点点的变好,皇帝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王夭灼都一清二楚。

    王夭灼听闻双喜临门,也是掩着嘴角轻笑,陛下总是说些怪话,陛下还要感谢这些势要豪右以及倭国大名们,对大明驰道做出的卓越贡献。

    这些势要豪右和大名们应该不想要这种感谢。

    “娘亲昨日又跟我说,让我劝劝夫君,不要整日里熬,这年轻的时候还不怕,稍微年纪大点,这些债,都是要还的,上次夫君偶感风寒,娘亲说只觉得这天都要塌了,夫君是妾身的天,是后宫的天,陛下也是咱大明万方黎民的天,龙体重要。”

    “陛下在,新政就在。”王夭灼是带着李太后的命令来的,父母有命,王夭灼不得不从。

    朱翊钧连连点头说道“嗯嗯嗯,咱知道了。”

    “新入宫的两位美人,英姿飒爽郭云瑶,温婉如水王兮悦,嬷嬷们早就教好了规矩,就等着陛下临幸,这一等就又是三个月的时间了。”王夭灼自然看得出朱翊钧的敷衍。

    大明有了陛下,的确是大明的福气,可是这后宫美人,就只能苦守着,望眼欲穿的看着龙池旁的御书房。

    郭云瑶、王兮悦这两个美人,学好了规矩和礼仪,这已经三个月有余,陛下迟迟不去她们的花萼楼,她们只好去找李太后哭,李太后就找王夭灼分说。

    朱翊钧也不是把她们忘了,有的时候忙到了深夜,人就会懒散,过去一趟,小黄门开路还要去告知,她们也得准备,弄的鸡飞狗跳,朱翊钧也不想太折腾。

    王夭灼因为是皇后,只要身上没有月事,夜里就会在御书房来,算起来,还是皇后侍寝最多。

    “要不这样吧,每天就把没有月事的嫔妃的牙牌,拿到御书房来,每日翻了牌子,就让嫔妃在御书房候着,等夫君忙完如何”王夭灼想了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不折腾也能让后宫的妃嫔们不用苦等了。

    大明侍寝是皇帝去嫔妃宫里,而不是把洗漱干净的妃嫔用被子一卷,抬到乾清宫去,至少在万历年间,还是如此,若非朱常治出生,母凭子贵,王夭灼每次侍寝,都要大费周章一番。

    王夭灼想到了让妃嫔们到御书房的寝室侍寝,这样一来,也不用再反复折腾了。

    “你这话说的,你怎么办”朱翊钧当然知道这个办法,王夭灼现在经常出入御书房,是仗着自己皇后的身份,仗着皇长子的出生,连李太后都约束不了太多这小夫妻的事儿,现在等同于王夭灼把这个权力分享了出去。

    “夫君心里念着我就好。”王夭灼无奈的说道“那臣妾总不能劝夫君把国事放下吧。”

    “维持现状吧。”朱翊钧摇头说道,相比较之下,他还是愿意和王夭灼多相处一些时间。

    王夭灼抱着皇帝低声说道“姐妹们会有怨言的,而且夫君又要做父亲了。”

    王夭灼摸了摸自己的肚子,里面孕育着一个新的生命,她也不是那么大方,把夫君分享给姐妹,而是自己现在不能霸占了而已。

    皇后又有了身孕,对于朝堂而言也是喜事一件,大明的大宗终于再次子嗣兴旺了起来。

    在朝堂之上喜气洋洋的时候,另外一件喜事,突然传到了京师,大明环球贸易的远洋商队顺利的抵达了吕宋港,正在等待着通关,不日返回大明

    这是大明第二次的环球航行,第一次的全球贸易,消息传回京师后,大明上下皆是喜气洋洋。

    比预定行程早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这代表着大明已经完全具备远洋商贸的能力。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887805068</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