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早朝争论

    盐铁司,一百多名官吏被罢免

    消息迅速传出去。

    整个官场形成了一场地震。

    要知道这可不是一百多名士兵,而是一百多名官员。

    其中还有很多都是进士出身,身份尊贵的士大夫。

    这一下被罢免那么多人,他们的关系网铺开,必然会形成一股庞大的力量。

    因此这无异于会让翌日早朝掀起巨大波澜。

    只是赵骏可不管这些,让皇城司下令严查刘元瑜后,便离开了。

    他打算回去撰文,恰好第一版报纸还有很多空白地方,除了报道汴梁黑社会以外,官场也肯定要报。

    但赵骏在跟赵祯提起了官方必须要有自己的喉舌媒体之后,印刷坊就成为了皇权体制下被允许的存在。

    目前主要是大宋内部的新闻媒体还没有成体系,只有印刷坊能够做报纸,以后如果有别的报纸出现的话,那就要成立新闻署进行管控。一住s:

    报纸就是由活字印刷术做成,宋代完全就有能够做成熟报纸的条件。

    只是因为皇权体制下要进行舆论管控,所以不允许市井之间出现这些东西而已。

    这也算是冗官的好处之一。

    官员实缺太少,四万多名官,还有成千上万人在排队等差遣,忽然这边一下子多了一百多个位置,可不把那些闲官给乐坏了

    此刻盐铁司百余名官吏被赶出皇宫,接着政制院那边加班加点,立即从冗官当中抽调精锐部队,填充进盐铁司里。

    同时晏殊暂时掌控住了三司,下面的不稳定因素迅速消除,到第二天的时候新任官员全都到齐。

    翌日清晨,垂拱殿早朝,诸多御史果然以政制院罢免了那么多官吏为理由开炮。

    赵祯高坐台上。

    结果就是诸多官员欣然上任。

    甚至很多都是汴梁的闲散官员,原本每天无所事事,忽然接到命令,下午就直接去盐铁司报道去了。

    监察御史张宗谊首先站了出来,向赵祯拱手说道“官家,臣有本启奏”

    “说。”

    下面三班大臣各自站在自己的位置上。

    随着王守忠一声“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

    他这一句话,就几乎相当于战争打响。

    谏官韩琦也说道“先帝素来以刑不上大夫,官家应以先帝为榜,万不能如此对待官员,纵使他们有错,也应该下旨申饬,怎么能这般罢免羞辱他们”

    赵祯平静地应了一句。

    张宗谊道“昨日政制院竟罢免盐铁司一百余名官员,此绝非成例,这个口子一开,官场岂不是人人自危,请官家裁决”

    “不错,政制院权势滔天,恐有不臣之举,臣也附议罢黜政制院。”

    顷刻间数名御史和谏官就站了出来弹劾。

    “而且这一罢免就是一百多人,涉及的官员之广,前所未有。这些人并未做错什么,只是奉了上命,难带也该罢黜吗”

    “臣以为政制院嚣张跋扈,稍有忤逆就立即罢职去官,实在有违圣意,还请罢黜政制院。”

    “御史台的人诬告已成风,官家,臣建议取消御史台言非无罪之特例。他们想诬陷谁就诬陷谁,这些年来被御史台捕风捉影随意诬告的还少吗长久以往,这才是官场人人自危。”

    “臣附议,取消御史台言非无罪的特权”

    但赵骏一句话都还没说,就有其他官员站出来为政制院辩护道“怎么什么时候官员尸位素餐,沐猴而冠,蝇营狗苟,恬不知耻,我们反倒要维护他们了你们的廉耻呢”

    “我看有不臣之举的是你们吧。政制院只是施政而非枢密院,何况就算枢密院也不能调动军马,没有兵马,哪来的不臣之心”

    很多人都说,明代党争严重,官员之间有错综复杂的关系网。

    实际上从宋代开始,党争就已经很严重了,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新党与旧党之间,斗个你死我活,早就已经是官场常态。

    另外一派诸多官员纷纷站出来,这其中除了三相三参那一派的人以外,居然还有不少中立派官员,赵骏都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站出来帮政制院说话。

    唯有吕夷简等人眼观鼻,鼻观心。这些官员,大多都跟盐铁司新上任的那些官员有非同一般的关系。

    结果就是两派纷纷斗法,加上御史台为了维护自身权益,参与其中,闹得整个朝堂上都是一片乱麻。

    众人一个个又是引经据典,又是长篇大论。

    当时的官场有同窗、同乡、同门、姻亲等等关系情谊,互相勾结连横,形成了不知道多少个大大小小利益集团。

    今天刘元瑜那一百多盐铁司的人被罢免,他们发动后面关系要搞事。可新上任的那些官员也不是吃素的,就伱有同乡、同窗、同门好友,我们就没有吗

    果然。

    只要有利益,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你抢话,我饶舌。

    把朝堂上弄得跟菜市场似的,反倒是赵骏吕夷简等政制院的人冷眼旁观,像是在看戏一样默不作声。

    “哼”

    吕夷简冷哼一声道“你们这群人真是无知无畏,政制院只是让刘元瑜上交全年计数,这本来就是他分内之事,结果却拒不履行。我们不仅不能教训他,甚至还只是说他两句若人人都如此,那政制院权威何在官家的威势何在”

    到了最后,王守忠敲响铜锣,示意朝堂肃静,这才勉强压制住了声音。

    韩琦说道“不管怎么样,罢黜那么多官员实在是太严厉了一些,他们的罪责本来就不应该那么重,还请官家三思”

    “胡说八道,不知所谓。”

    晏殊站了出来,冷声道“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国家建立法制,自是有相关规章。刘元瑜既不遵守,还有什么资格担任官员”

    韩琦据理力争道“官家的威势不是靠罢免官员而来,而是靠圣人般的品德让天下臣服。官家若是以君子统领百官,那百官又何尝会心有怨恨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政制院里的人都不是君子,一句话连范仲淹都给骂了,让他很是不高兴。

    张宗谊说道“刘元瑜若是不称职,自有御史台弹劾,政制院如今权重,也不该轻易定那么多官员仕途”

    “政制院存在,就是因为代表了官家来统领百官,整顿官吏,以维持天下之序。”

    范仲淹亦是反驳道“正是这个理,所谓“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一名官员,饱读诗书,却连基本都做不到,就该罢免”

    “那又关诸多盐铁司什么事情”

    因为他以前也是士大夫阵营的人,在同一阵营里自然要维护自己阵营的利益,因此曾经的王曾,肯定会站在韩琦那一边,想理由、想借口来为刘元瑜辩护。

    但现在他发现自己好像阵营变了,当他真正坐到了政制院同知这个位置才发现,手握大权真是美妙。

    王曾冷笑道“说到底,你们御史台为一群不作为的官员发声,只是为了维护自己弹劾的权力罢了。可据不抗命者,官家连惩罚都不能做到,这天下是官家的天下,还是你们的天下

    这话颇有点杀人诛心的意思了,要是以前王曾肯定不会这么说。

    那又何必再把屁股挪到士大夫那一边呢

    张宗谊说道“计数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刘元瑜品性虽一般,却并未犯大错,又何必拘泥于此他的理由亦十分充足,盐铁司人手不足,可以理解。”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以前他们是想把赵骏同化。可不知不觉间他们反而成为了赵骏的利益同盟,所以不自觉地开始维护起了政制院的权威。

    因为政制院的权势实在是令人着迷,何况只要在政制院,就几乎拥有免死金牌。

    “何况计数怎么就不是大事了”

    王曾亦反驳道“这是衡量大宋国家是否在前进的标准,政制院成立,便是为了国家强盛。如果我们都不能看到国家的问题在哪里,如何谈兴旺”

    “对不起,我不能理解。”

    赵骏站出来冷冷说道“你信不信,我昨天下午已经召集了百余名官吏,今天他们才刚上值,明天他们就能把平日里盐铁司做的事情做完,并且把政制院要求的事情做好这个任务本来就是他们该做的事情,分内之事都做不了,陛下还要这些酒囊饭袋做什么”

    “是”

    诸多御史面面相觑,就只好又退了回去。

    “好了。”

    赵祯看着下面吵做一团,终于开口道“此事是朕定下的,政制院本就是朕设立,为节制百官而用,他们发布的政令,便是朕的命令。盐铁司的官员连朕的命令都不遵守,朕不罢免他们,还留在那里做什么”

    所以只要赵祯发话,那他们自然也就无话可说。

    接着到此时才终于算是正常早朝。

    因为赵祯已经给这件事定性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那刘元瑜他们就属于抗旨不遵,这在宋朝是大忌。

    孟承起依旧守在印刷坊里。

    自从他知道赵骏的身份之后,他就知道自己遇上大腿了,而且还是整个大宋除皇帝以外最大的那一根。

    早朝过后,赵骏没有去政制院办公,径直去了印刷坊。

    昨天写的文章已经送过来了,工人们加班加点重新排版,今天就是印刷报纸的时候。

    主要是赵骏出手大方,除了维持原本的薪水以外,如果是加班加点干活,还有加班费和奖金拿。

    人们不是反感996,而是反感每个月就给四五千块钱,不给加班费还要996。

    所以印刷坊的事情即便已经与他无关,但利用老东家的威望以及替赵骏办事的名头,还是在印刷坊混了个监工的身份,替赵骏督促报纸的印刷。

    工人们也不反感。

    其余还有诗词、花边新闻、小道消息以及广告位和投稿栏等。

    印刷坊中,赵骏看着第一版的报纸比昨天又增加了许多新内容,填充得不错,满意地点点头道“很好。”

    只要给工资到位,月薪超级加倍,二十四小时睡在公司都行。

    在工资到位的情况下,第一版的报纸很快印刷出来,上面密密麻麻各种新闻,两件大事自然是黑社会以及官场地震。

    赵骏想了想道“孟东家,托你件事。”

    “请知院吩咐。”

    院子里的银杏树下,孟承起低眉顺目,露出讨好的笑容道“知院满意就行,现在什么都弄齐了,只要知院一声令下,就可以直接印刷,明天满汴梁都是报纸。”

    “这报纸的销售暂时会是个问题。”

    孟承起连连点头道“这件事情就交给我,只是这编辑部我可以进去吗”

    赵骏笑道“东家若是喜欢,你去做个总编就是了。”

    孟承起的态度无比恭敬。

    赵骏说道“东家好文,想必认识不少书生。可以招募一些家境相对贫困的书生,在印刷坊旁边买栋院子,成立编辑部进行审稿,有什么值得登报的新闻、诗词、话本、都可以审查。”

    随后赵骏又说道“要想让报纸在汴梁打出名声,以后成为大宋朝廷向民间广发消息的喉舌渠道,就必须要有相应的策略,光内容质量好还是不行这样,等报纸印刷好之后,你派人送到全城各个茶铺,每家免费送一份,让他们给顾客浏览。”

    “免费送”

    “多谢知院。”

    孟承起高兴不已。

    但印刷坊这么多工人,每个月给他们开工资就一百多贯了,基本上甚至可能连最低成本都维持不了,难怪开印刷坊没什么赚头。

    然而赵骏却笑道“小了,格局小了。印刷坊除了报纸以外,正常书籍本来就是在印刷,之后还有广告收入,再加上咱们的受众不仅仅是汴梁,还有整个京畿路,京畿路人口数百万,只需要有十万客户,印刷坊每月收入就能达到一两千贯以上,何愁赚不到钱呢”

    孟承起犹豫道“知院,我们的前期投入已经如此巨大,这报纸每张也要10文钱成本,只卖12文钱,即便卖一万份,也只赚23贯,一月下来,堪堪够印刷坊基本开销,这前期投入怕是收不回来吧。”

    很多人以为宋朝一贯是1000文铜钱,实际上官方定的是770文为一贯,不过民间基本维持在850文钱左右,所以如果报纸每个月四期,每期卖一万份的话,收入大概是235贯。

    赵骏毫不犹豫道“前期免费送就是为了让他们形成依赖,而且我们是独家垄断,只要百姓想看新闻,想诗词,报纸就不愁卖不出去。”

    他的目光下垂,盯着手中的报纸。控制了民间舆论,不管是对官场还是对很多事情,都有极大的帮助。

    孟承起惊讶道“可是真的会有那么多人买吗”

    “会的。”

    至少未来若是开垦海外,在报纸的宣传下,怕是不计其数的大宋百姓将奔赴远方。

    到时候整个世界都有汉人的足迹,也就不用担心海外开拓的问题。

    本章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