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整治陋习,从北方开始

    村庄边大树下,赵骏听到吃绝户以及卖人妻女的事情,脸色不是很好看。

    吃绝户,封建社会一大骇人听闻的陋习。

    一般情况下是指一对夫妻死后,无儿无女,没有子嗣继承。

    他们生前所置办的田亩地产、房屋地基,金银珠宝,就会被其余地主乡绅霸占。

    其中田产和房屋会被变卖,换成钱财。然后乡绅用这笔银子在村里大摆流水席,宴请村里的每一户人家,直到把钱吃完为止。

    这种现象算是比较正常的,毕竟人死灯灭,古代乡村又是个封闭社会,没有人继承的话,还不如普惠村庄。

    而另外一种情况是一对夫妻死后无儿无女,不过有兄弟姐妹之类的亲属,那么大部分财产都会被他们的兄弟姐妹瓜分,至于办不办流水席就看他们自己的心情。

    反正继承兄弟姐妹的财产也属于正常现象,这样吃绝户的就不是村子里的人,而是这对夫妻的亲属。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种极端。

    那就是男主人死了,可死后没有儿子,或者儿子还比较年幼,没有长大,那么宗族亲属同样会瓜分他们的财产,哪怕女主人还在都没有用。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鲁迅,鲁迅父亲在他十五岁时病逝,宗族就开会把他们家财产瓜分,一时间家境益艰,世态炎凉。

    而鲁迅还算好的,至少家中有男丁,因此还给他们留了一些房屋和土地,不至于把他们赶出去。

    其余大多数情况则是如果家中没有男丁,只留下妻女,下场往往非常惨。

    除非女主人娘家背景强大,否则赶出去流落街头都算是轻的,严重者甚至被卖去青楼或者干脆打死一了百了。

    不过卖去青楼与打死毕竟有悖人伦,所以为了防止村里人指指点点,亲属们一样也要置办流水席,把死者一部分财产拿出来搞宴会,堵住村里人的口实。

    现在赵骏听到这样极端的案例出现在自己面前,心里就很是不舒服。

    旁边江大郎见他脸色难看,低声问道:“知院?”

    “没事,先回去吧。”

    赵骏摆摆手。

    “是。”

    众人随即向着车队方向走去。

    过桥之后,杨告杨察王安石等人就走了过来。

    杨告最擅长察言观色,见他脸色不好,便问道:“知院,怎么了?”

    “民间诸多陋习,让我担忧啊。”

    赵骏叹道。

    随即就把吃绝户的事情说了一下。

    他接着又道:“配女儿骨,吃绝户,还有其余典妻女、农奴,还有南唐时期士族流行的裹小脚都是糟粕,残害了不知道多少百姓,特别是女子,迫害尤为严重。”

    “不止。”

    王安石摇摇头道:“据下官所知,南方还有杀婴、活人殉葬、活人祭祀之说,尤以两湖、两广、福建路等地最为兴盛,活人殉葬多以女子、孩童,活人祭祀则用男子,尤以儒生、僧侣最佳。”

    陈希亮也说道:“是啊,我当初任长沙知县,曾听说过有浏阳乡民,例只养二男一女,如果多了就会溺毙。也曾听闻本地有祭祀之风,中原常祭五显神、四相公,南方常祭稜睁鬼、五通神,平时常以牲畜为祭,却有那走投无路者,妄想一夜富贵,则杀人活祭,当真是目无法纪。”

    “说起这祭祀,我曾听一位在鄂州任职的同僚说过,湖外风俗,用人祭鬼,每以小儿妇女,生剔眼目,截取耳鼻,埋之陷阱,沃以沸汤,糜烂肌肤,靡所不至。”

    “还有那杀婴,以前真是屡见不鲜,之前就有岳、鄂间田野小人,贫者生子多不举,初生便于水盆中浸杀之。若是男孩还好,现在国家昌盛,乡民不能说锦衣玉食,但也多衣食无忧,就怕女子。”

    “不错,我听说南方尤讳养女,初生辄以冷水辄杀之。其父母亦不忍,率常闭目背面,以手按之水盆中,咿嘤良久乃死。”

    “唉,我在地方为官也听说过这种事情,真是让人闻者落泪,听着伤心啊。”

    赵抃、杨察、苏涣、李孝基等人也纷纷说道。

    “唔”

    赵骏的眉头就更紧了,随后摇摇头道:“当真是骇人听闻,令人发指,大郎。”

    “知院。”

    江大郎连忙过来。

    “你派人通知一下临城官府,再让官府的人把当地农会负责人叫来。”

    赵骏说道。

    “是。”

    江大郎随即让人拉来几匹马,带着数人飞速离开。

    赵骏双手背负在身后,严肃地对众人说道:“我知这陈规陋习,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改变,但既然让我遇到了,就决不能袖手旁观。此次我行走天下,势必要正风气,养道德。南方的问题根深蒂固,可能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解决,但北方的风气还没那么顽固,诸位随我一同荡涤肃清这毒瘤。”

    “尊知院令。”

    众人纷纷拱手应下。

    赵骏就回到了马车当中,坐在车里闭目养神。

    对于这样的陋习他也听说过,事实上作为学历史的人,他知道很多古代的陋习陋规,以前也在历史书里看过很多起这样吃人的记载。

    穿越过来之后,虽然没有亲眼见到,但有的时候大理寺断案,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离奇的案子,牵扯到这些封建压迫。

    以前赵骏并没有把重心放在整治这种情况上。

    不是他不在乎这些被压迫者人的生死,而是相比之下,当时他面临的环境比现在恶劣得多。

    大宋三冗严重,苛捐杂税无数,大部分百姓水深火热,吃饭穿衣都是问题,又怎么能管得了这部分陋习?

    因此他必须先解决朝廷的财政,解决绝大多数百姓吃饱饭的困难,将房子里的大窟窿补上,才能治理这些缝隙和小毛病。

    另外则是古代皇权不下乡,在封建社会王朝对乡村缺乏有效控制手段,往往就需要本地宗族或者地方地主豪绅帮忙管理,自然也就无法改变宗族进行私刑。

    就像鲁迅的家产被宗族叔伯霸占,他却求告无门一样。

    综合两点,赵骏一直没有对基层进行大幅度革新,目前停留的新政方面,大多都只是涉及到官员、地主以及普通百姓赋税方面的变动。

    至于对基层百姓的道德要求,法律限定,有,但涉及得不是很多,并且地方官府也不是全能的。

    一个县的县衙没有能力掌管全县的百姓,很多案件和事情并非没有发生,而是没有上报到县衙去,就成为了“民不举、官不究”。

    所以很多时候报到县衙,再从县衙报到州府、路府,最后乃至上到中央的情况就少之又少。

    让朝廷就出现了一种地方上风平浪静的错觉。

    但如今却大不相同了。

    赵骏虽然还未对基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可对北方的农村也已经有过一定的变动。

    比如不允许私自设立公堂,不得限制宗族人身自由,妾生子享受同样的地权、继承权以及教育权,以此来瓦解宗族的力量。

    同时一县的乡野几个村庄可以联合起来组建,农会内部为了防止有人不爱惜公共器具或者将据为己有,并没有由官府出资放置农具。

    不过官府与农会社,官府收购农民手中多余的农具、牲畜、粮仓等,农会的成员可以低价租用这些生产资料提高生产力。

    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南方,赵骏最多也就是遇上了进行惩戒,还真没办法进行大规模整治。

    但现在既然他在北方基层有了一定力量,那么或许是时候开始利用这股力量,对以前的那些陈规陋习进行严厉打击的时候。

    车队停在河边,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东岸的村子还在大摆宴席,丝毫不知道大祸将至。

    等差不多半个时辰左右,就有十多匹快马飞奔而来。

    临城县令和县尉都骑在马上,还有几名衙役,更远的后方七八里外还有不少衙役在撒丫子狂奔,累得上接下气。

    要知道这里是交界处,距离临城得有二十多里,差不多十公里的样子,江大郎他们飞马报信也得花二十多分钟时间,可见临城县令的急迫。

    “知知院!”

    县令和县尉匆忙到近前下马,来到马车前行礼,已是汗流浃背。

    赵骏撩开窗帘,扫视了他们一眼:“你是临城令?”

    “下官临城县令黄安文。”

    黄安文大概三十上下,是庆历七年的进士,去年才观政结束,调到临城做县令。

    赵骏问道:“农会的人来了吗?”

    “已经派人去叫了。”

    黄安文忙道。

    “你带人去把这個村庄的人全部控制起来。”

    赵骏又对黄三郎说道:“三郎,你去把主家抓住,分开审讯,询问前因后果,找到被卖去青楼的母女下落。”

    “是。”

    黄三郎随即听令行事。

    在赵骏的命令下,黄安文的执行力达到了顶点,稍微等了片刻,等后方衙役大部队抵达,立即下令包围村庄。

    古代村庄布局不一,有些聚集在一起,有些则分散开来。

    不过河北平原区往往都栖息在河边附近,像这个因泜水支流叫小阳河,村庄又位于小阳河东岸而叫东阳村的村子布局就颇为紧凑。

    大部分村民都居住在河岸沿线,然后从小阳河又截取了数条水渠,绕过村庄,向东灌溉他们的田地。

    而村子东面原本是一片空地,现在却建起了一座颇大的三进三出宅邸。

    此刻这座宅邸内外正欢天喜地,全村人都被邀请过来吃饭,大摆宴席,三天三夜,尽情狂欢。

    虽然现在大宋百姓安居乐业,村里人只要有土地,即便是没有土地也能去县城做工保证不会饿死,但谁会嫌弃白送的吃食呢?

    何况谁都知道,刘家老三在县城做生意赚了钱,是村子里的首富,能占有钱人的便宜自然是一个个万分欣然。

    由于村子里大部分人都在那座大宅院里外吃饭,当衙役们冲过来的时候,谁都没有反应过来。

    就看到上百人刚才还在吃得热火朝天,大量衙役蜂拥而至,一个个都坐在原地,围在长形方桌两侧,端着手里的碗不知所措。

    其中院子主屋内,几个人围在桌子边吃饭,一个年龄五十上下的人端着碗扒拉,旁边两个四十来岁的笑脸洋溢,正招呼同村有地位的人一起吃喝。

    正在此时,有人进来喊道:“刘老二,外面有衙役来了。”

    话音刚落,那两个四十来岁的先是一愣,然后脸上露出惊恐的表情,几乎本能要拔腿就跑。

    下一秒诸多衙役冲进屋子。

    黄三郎三步并作一步,喝道:“谁也不许动,谁动就打死谁!”

    然后目光看向那两个已经站起来要逃跑的人,问道:“你们就是刘家的人?”

    刹那间。

    那个一直扒饭,一脸苦大仇深,满脸皱纹的老人,就一屁股从椅子坐到了地上,唉叹道:“老二,老四,就知道瞒不过去的,你们不该这样啊!”

    其中一个人恶狠狠地盯着他道:“老大,果然是你报的信,当初我们就应该把你也一起宰了。”

    “带走!”

    黄三郎敏锐地察觉到这里面有事,立即右手一挥。

    诸多衙役一拥而上,把刘家三兄弟抓住。

    其余宾客吓了一跳,本想一哄而散,但屋外全是衙役,把宅邸都包围了起来。

    整个村子都跑不掉。

    而外面直到此时赵骏的车队才徐徐靠近到了村庄边上,一直在旁边停着。

    北面临城方向,几个农民打扮的中年汉子正急匆匆而来,前面的两面衙役带着他们到了外面,但赵骏还未召见,只能先在外面等着。

    过了一会儿黄三郎就回来了,快步跑到赵骏面前道:“知院,都招了。”

    “前因后果是什么?”

    “这刘家有四兄弟,老大老实正直勤恳种地,老二爱赌,老四在村里就是个痞赖,唯独这老三还算聪明,十二岁就去了县城做工,干到如今有了几家铺子,小有家财。”

    黄三郎说道:“这些年老二和老四没少在他那借钱,一直没还过。老三非常不高兴,等父母死后,就与他们分家断绝往来。前段时间这老二又欠了不少赌债,找老三借钱无果之后就起了歪心思,与老四一起合谋害死了老三,霸占了老三的家产,只是半夜谋害的时候被刘老大撞见了。”

    “哦?”

    赵骏皱眉道:“这老大既然老实正直,为何不报官?”

    “因这老三早年一直忙于生意应酬,没有结婚生子,等三十来岁才婚配,婚后只生了两个女儿,这老二和老四就以老三没有子嗣为由,哄骗老大。”

    黄三郎说道:“说什么等老三死了,两个女儿嫁出去,他们刘家的钱就被外人夺走了,还不如他们三兄弟分了。”

    “真是人心不古,人性难测啊。”

    赵骏长叹,为这刘家老三的遭遇而感到惋惜。

    说到底还是封建思想害人。

    如果不是这种女儿不算传后人的思想作祟,想来刘老大应该会报官的吧。

    “黄安文。”

    “知院。”

    黄安文急忙过来。

    赵骏眼眸中闪烁寒光道:“此杀兄弟夺财产之辈,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知道了吗?”

    “是!”

    黄安文当即应下。

    “把农会的人叫过来。”

    赵骏又道。

    他目光扫向远处,那几个农民打扮的人正畏畏缩缩地看着这边。

    虽然农会是朝廷组建的民间机构,而且都是地方官府支持,有半官方机构的背景。

    但也只是半官方机构,而且还是最。

    他们平日里见个县令就是最大的官了,更别说赵骏这个知院。

    因而此刻都一个个紧张不已。

    唯有赵骏认真地看着那些人,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想动基层,肃清民间那些歪风邪气,或许就要倚仗他们!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