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不怕失败,大胆试错!

    晌午过后,依旧阴雨连绵。

    初冬带来了寒意。

    下午时分,崇政殿常例会议召开。

    赵祯得知狄青收复西域,非常高兴,大笔一挥,加彰化军节度使,又封狄青的夫人魏氏为定国夫人。

    这个封赏不能说毫无意义吧,那也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毕竟这可是开疆拓土。

    换了汉武帝、李世民时期,怎么样也得封个侯、国公之类,到了宋朝就只是给了个节度使虚职。

    但确实没什么办法。

    现在狄青已经是枢密副使,而大宋的高级官员一个萝卜一個坑,很难再有位置。

    从职能上来讲,大宋的枢密院有一定后世军事委院会和国防部的职能,目前的枢密使张亢,在与西夏辽国当中皆有大功。

    简单来说,枢密院目前负责组织征兵、编制、调动、训练、制定军事法规,配合大宋皇帝发布决定和命令等,属于大宋最高军事机构。

    而兵部无法直接发布出兵的命令,但却有监督、后勤、管理、奖罚等权力,又可以理解为军队监察后勤机构。

    这样训练士兵的权力还保留在将领手里,可士兵的粮饷、升迁、奖罚权力就在兵部手里,将领无法决定下层士兵的直接利益,那自然也就无法煽动士兵造反。

    虽然如此严苛地对军队控制,又是没有调兵权又是各种方式监管,对军队严防死守到骨子里,然而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不提五代十国造成的动荡,单就说民国时期,各路豪杰有枪有炮,打得中华大地四分五裂。

    如今这个时代是个飞速变革时期,枪炮虽然严格管控,防止流落民间。可军队都是常备枪支的,一旦没有管理好军队,造成将领造反,那么破坏力可就比冷兵器造反大得多。

    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暂时只能如此。

    所以目前大宋的格局依旧是以文官监督武将,只是没有以前那么夸张和明显。兵部依旧是文官的天下,用文官监督军队,狄青自然也去不了兵部。

    这就意味着除非张亢退下,否则基本上包括狄青在内一大批将领只能止步于枢密副使、同知枢密院、签书枢密院之类的副职。

    军队的升迁依旧是个困难,似乎并没有改变军队尴尬的处境。

    “以前我骂大宋重文轻武,确实是我太冒失了,没有怎么好好学宋史,光凭着自己的喜好就胡乱骂娘。”

    提起军队的问题,赵骏坦言道:“不过还是那句话,一个国家发展,应该文武并进。重文轻武或者重武轻文都不是一件好事,大宋对军队打压太狠,同样属于矫枉过正,因噎废食。南北两宋几百年的屈辱史,归根到底还是过于抑制武力的缘故。”

    “嗯,这一点朕还是赞同的,朕的时候,就有一句,手中有剑不用,与手中无剑,并非一个概念。”

    赵祯点点头道:“军队是一把双刃剑,伤人与伤已之间,取决于用这把剑的人。若是因为害怕这柄剑伤到自己,而不敢举剑迎敌,到最后的结果无非就是死路一条。”

    “老哥果然是有见地的,这般至理发人深省,我觉得应该写在大宋日报上,发表一篇文章,让全国百姓都知道老哥的开明和高深的见解。”

    赵骏马上竖起大拇指表扬。

    赵祯的性格就属金毛狗的,只要你占理,骂他几句打他两拳他也不敢回嘴不能汪汪叫,只会唾面自干老老实实,蹲在一旁小心翼翼心里委屈。

    若是夸他几句他就洋洋得意能上到天,特别是表扬几句后,那开心的笑脸能拉到后脑勺去。

    这个时候你就算是要拆了他的房子,只要理由正当,估计他都乐呵呵地答应。

    果然,听到赵骏的夸赞,赵祯就马上嘴咧得更菊花似的笑容绽放道:“其实还是大孙指点的好,如果不是大孙的话,朕也不会知道这些道理。”

    “老哥领悟的好。”

    “大孙教的好。”

    “.”

    诸多宰相面无表情,早就习惯了他们祖孙二人互相吹捧。

    范仲淹提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他毕竟带过军队,对军队还是很有感情,特别是他还是目前的大宋军神,张亢、狄青等人都是他一手带出来。

    “我来到大宋,也是亲自深入基层,深入军队,了解大宋军队情况,才知道现在大宋军队的问题在哪里。”

    赵骏沉吟道:“军队很多都是被抓来的流民、罪犯组成,战斗力低下,滥竽充数,没有心中的信仰,只知道混日子等饭吃,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打仗,现在已经改变了许多,剩下的就是慢慢提升军队的质量和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只要让军人变的神圣起来,有荣誉感,那么他们就能知道自己在为国家而战,自然也就敢战,不怕战。”

    “嗯,汉龙前些年改革军队做的那些举措,确实解决了不少问题,现在也的确差思想方面的建设工作。”

    范仲淹点点头。

    赵骏来到大宋之后,发现嘴强与现实差距还是很大。

    大宋军队地位低下,不止有重文轻武的原因,还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

    比如为了解决层出不穷的造反起义,只要造反投降者,一律按照青壮与老弱区分编入禁军和厢军。

    还有那些罪责不算重的罪犯,不够流放和杀头,但又比体罚稍微严重,按律应该判关押进监牢几年的那种,可徒刑又浪费国家粮食,于是也塞入军队。

    像狄青和张玉就是打架斗殴成为罪犯,放后世如果没人命和重伤的话,了不起就是三年以下或者拘役管制几个月。

    而在宋代全给送入军队,就可以知道大宋的军队有多烂。

    靠着这样的军队即便有一百二十多万人也没有任何意义,全都是乌合之众。

    可他们却又都是不稳定因素,大宋就必须要更加对军队严厉监管。

    于是为了政权稳定,军队数量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多,就更需要严厉监管,严厉监管,就要以文御武,如此恶性循环,可不就武夫地位低下吗?

    所以赵骏最开始的军队改革,就是解决军队顽疾,先清除军队贪腐,处理内部毒瘤,然后再步步精简淘汰,去芜存菁,让军队先有一定战斗力,再谈军队思想建设。

    如今在几次大规模军队改革之后,军队人员数量锐减,几乎全都是18-30岁青壮,允许将领参与日常训练,战斗力可以说是大大提升。

    既然改革卓有成效,那么现在也是时候该做一些更进一步的事情,加强军队思想教育,避免叛乱造反的事情发生。

    就听到赵骏说道:“明年新一轮庆历新政,可以军衔制度,完善军队级别,这样就能妥善安置那些战功赫赫的将领,不至于出现赏罚不明的情况。”

    “并且应该让政治进入军队,对军队进行扫盲运动,让士兵认识字,让每个士兵都有独立思考,而不是上官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他环顾众人,掷地有声地说道:“如此对军队进行思想化教育,长期执行下去,那么军队就有了后世现代化军队体系雏形,这样军队也就能贯彻国家意志,而不是国家被军队反噬。”

    “唔”

    晏殊沉吟地点点头,说道:“在这件事上我们其实都没有什么发言权,如果汉龙跟希文觉得可行的话,那我们就没什么意见。”

    赵祯想了想说道:“那就一切按照大孙的意思办吧。”

    他其实心里有点忐忑。

    毕竟大宋皇帝的权威来源于对军权的绝对掌控。

    赵祯如今已经失去了治理权,包括内政外交经济各方面全都交到了政制院,如果再失去军权的话,让他很是惶恐不安。

    不过基于赵骏多年对他的pua,以及赵骏十五年来的治理成果,大宋全方面的提升,也让赵祯充分地对赵骏信任。

    因为目前为止,赵骏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基本上都能实现,而不是什么空中楼阁,让人只能看吃不着的大饼。

    所以信任这种东西就是这样积累起来,只要赵骏一直能够让大宋保持这样高速发展下去,那么所有人就都会团结在他的身边,不会产生动摇。

    “多谢老哥信任,这件事保证办得妥妥的。”

    赵骏拍着胸脯道:“到时候我必定要让全军上下焕然一新,有一个崭新的面貌,让大宋曾经的贼配军,成为百姓的子弟兵!”

    “再来说说其它方面的改革事项吧。”

    范仲淹见事情达成,怕出什么意外,引得赵祯胡思乱想,于是立即转移话题,说道:“新一轮的官场改制是件大事吧。”

    “嗯,确实是大事。”

    赵骏也说道。

    “哦?”

    赵祯目前还不知道具体改革事宜,问道:“大孙已经把新一轮的改革做好了吗?”

    “是的,差不多已经结束了。”

    赵骏点点头。

    他在外巡视天下两年,直到今年三月才回来,而新一轮的庆历新政,要到明年乃至后年才陆续发布。

    因为很多事情都要敲定,很多具体细节都要具体分析,不能说看到问题了,一拍脑袋想到了解决办法,就立马去实施。

    虽然青苗法并不是一拍脑袋做的决定,但更深层次的吏治问题没解决,青苗法终究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而已。

    所以任何方案都要经过多方面研究讨论。

    包括与范仲淹、晏殊、宋绶、蔡齐等经验丰富的老政治家,还有与王安石、陈希亮、赵抃等年轻力壮的新生代,都要多方参与,集思广益才能搞出更好的方案和成果。

    这也是赵骏愈发成为一个成熟政治家的体现。

    就看到赵骏说道:“这次出去我的收获非常大,行走天下两年时间,走遍了各路、州、县,行迹遍布大江南北。我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什么问题?”

    众人好奇。

    “现在大宋的变化只是汴梁在变化,其余地方的变动少之又少,即便有所变动,也往往是武安、杭州这样的工业与经济中枢。”

    赵骏说道:“其余地方的发展少之又少,哪怕政制院下达了各县、州、路应该积极开拓自己境内资源,发展工业产能,进行新型建设的意见和通知,也几乎没有什么作用,以前怎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

    “唔”

    众人沉吟起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们没下过基层,自然不知道基层状况。

    赵骏继续说道:“这里面的原因我也调查清楚,一是官员任期短,任务重。二是考成法约束了他们贪腐和提高了工作效率,却限制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大大不利于地区发展。”

    如今众人也知道了什么是主观能动性,晏殊叹道:“大家都是从地方一步步升上来的,也清楚每天的工作安排都被考成法规束住,的确很难再考虑其它。”

    “所以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

    赵骏笑道:“又是一轮官场的新变革了,我决定给天下官员减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大力对地方进行建设。”

    “具体怎么做?”

    “增加官员任期,减少考成法的工作量,并最后逐渐取消考成法,由政制院下达指导意见,鼓励地方官员多做地方发展方向的思考,多做实事,以发展农业、商业、工业为主。”

    “只是如今天下官员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晏殊提出担忧道:“说句难听点的话,现在天下官员都是封建时期官员,即便很多官员没有官僚主义思想,也愿意发挥道德模范精神,上山下乡体贴百姓,可让他们搞这些从未接触过的东西,就怕弄巧成拙。”

    “错了。”

    赵骏摇摇头道:“任何事情都是万事开头难,从一到一百容易,可从无到一难如登天。所以朝廷鼓励他们放心大胆地去做,哪怕是浪费了地方财政最后发现是无用功也不是不能容忍。只要是一心为民,一心为地方发展,不犯法不危害百姓的利益,就不要怕试错,朝廷给他们试错的空间,权当是积累经验。”

    这一点后世也是一样的道路。

    从建国后浮沉数十年,都是在摸着别的国家的先进经验过河。

    先当学生再做老师,挨过了毒打,才能领悟到真谛。

    所以我国刚开始也有很长一段的时间阵痛。

    但改革开放之后,终于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发展的道路,便一下子一飞冲天,赶英超美来到了世界前列。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