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想象,跟着陛下,到底会创造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诚如陛下所言,也许我的智慧还没有到达那样一个地步,无法理解陛下所说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
扶苏:“多劳多得,少劳少得。谁劳谁得。就是这样的世界。就是每个人都想要的公平的世界,但是过去,追求这样一个世界的方法选择错了。”
“是人创造了不公平,不解决人的问题,为什么要跑去创造制度,制度产生了,坏了,修正,缝缝补补,制度始终都是好制度。但是人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陈平眼中的困惑,渐渐地消失了,渐渐地眼神里又闪着光。
“虽然我不知道陛下到底想要给世界传什么样的道理,但是既然陛下和我的目标是一致的。我陈平愿意为陛下效劳,直到创造出陛下和我都理想的世界。”
经此夜间长谈,陈平这下算是彻底牢牢地被栓在了扶苏这条船上。
他再也不会去胡思乱想了。尽管现在还不是他大显身手的好机会,但是扶苏可以向陈平证明,秦二世将是这个世界上最值得追随的人。
解决完人心背向的问题,接下来自然就是要动手做大事了。
春天,本就是播种的季节。
一年的收获,全在于春天是否辛勤耕耘。
要想创建一个理想的世界,势必需要正确的前进方向,合理的行动规划,团结高效的团队,行之有效的措施,还有实际行动。
现在已经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是方向,第二是重组了行动团队。
接下来就是行动规划和具体执行措施细则。
民众对于扶苏即将要施行的大治,早就是翘首期盼。等了这么久,扶苏上位后只是宣布停战,全国减免赋税三成。
大家都认定,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但是只要有了秦二世这样的君王,天下人就真的能够过上好日子了吗。秦二世真的就会这么单纯地只是满足底层民众的愿望——只需要享受好吃的好喝的,不用整天干活的那种生活吗?
别忘记,好逸恶劳,人之本性。
人追求的理想社会,理想状态,难道说真的是大家幻想的那样,拥有高薪、长相好永不背叛自己的伴侣、每天都躺在功劳簿上不用劳动,什么都不做的生活吗?
有没有一种可能,这本来就是他人为了制造痛苦而编织出来的谎言,为的就是让你难受,让你感到心理不平衡,让你在对比中自惭形秽。
又或者,说得尖酸刻薄一些,制造这种价值观,为的就是要你自卑!——
在大秦帝国的辉煌岁月里,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风暴正悄悄酝酿。
过去,秦国已经缔造了诸多骄傲的辉煌,接下来,倘若扶苏能够成功缔造一个盛世。
即便扶苏没有想要打造一个万世大秦的执念,但是靠着秦始皇和秦二世奠基的实力,大秦起码可以再来个十个君主。
若是扶苏的文教普及开启民智的政策成功见效,那到了那个地步,其实皇帝这个位置到底是谁坐,天下至高的权力到底掌握在哪个姓氏手中,已经不重要了。
尉缭现在已经不观天象、星象什么的了,大家都是跟着扶苏走。
天有天意,地有运势,人也有人和。
天时地利的事情,人管不到,但是人如果能够把自己该做的事情都做好,本身就可以创造巨大的奇迹。
秦王朝的高层领导动不动地开会,主要研讨军功爵制的废黜和全新军事制度的接替。
此次集会至关重要,大秦的实权领导者、最高参谋几乎都到场了。
王绾、冯去疾、尉缭、章邯、冯劫、蒙恬、李信、赵佗等一共八人。
人数越精简,谈论的事情越重大。
这样大的事情,基本上就是皇帝扶苏加这八个有实权的帝国高层私下拍板敲定大框架,剩下的交给臣子走形式议论。
若是稍微有些眼力见,就会发现今天这样的场合,庶民知识阶层只有陈平以记录会议的身份出现,至于沛县集团根本没有一个人有资格参加。
所谓名义上的风光,终究还是不等于权力。
沛县集团还有庶民阶层知识分子,包括稷下文人集团在掌握权力这条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尉缭起先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军功爵制要废黜,大家已经是都同意了。现在要打造一套全新的军事体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稳定性。”
“我想这套全新的军事体制,起码要能够让秦国使用五十年之久。”
众将也都点头,冯去疾说,“兵戈大事,本来就是国家治理民众的手段。既然不想要用战争来养活人口,那要改换方式,自然也是要以稳定为主。”
“归根结底,还是要给百姓找到一份更加牢靠的饭碗,让男人能够养得起家,让女人能够在家安心生养孩子,繁衍后代。”
“我看国尉说要起码要延续五十年,这还是属短了些。要我说,我们得设计一个能够延续千年的兵制。”
某种意义上,冯去疾学习到了秦始皇的诸多领导特色,比如目光长远,抱负远大。
就是学了好的方面的同时,也学了一些坏的方面,比如贪婪,不切实际。
尉缭一听到冯去疾说要延续千年,当场就脸色耷拉下来。
蒙恬,作为后起之辈,身后的蒙氏家族一共拥兵二十万的精兵,和身后带领攻打南越十多万精兵的赵佗在朝中几乎处于并列的地位。
在这场会议上,蒙恬看到太上皇在大秦帝国制造的政治氛围还有残余的气息。而缭是一贯务实的一派。
他最讨厌的就是虚头巴脑的那些东西,说得再好,到头来还不是总结为三个字——假大空。
“世界上,就算有了千年的国制,但是也不会有千年的军制。”缭忽然震声。
大家都有些意外,缭以前是不和人争论什么的,看到大家都在往某个方向议论,他就会选择打瞌睡,不理睬。
因此秦始皇以前老想要把他踩死。因为他实在是太可恶了,吃着俸禄却要袖手旁观。而且看他表情,他对臣子的建议不屑,对君王的决定感到质疑,而以他的能力来看,既然是他不满意的事情恐怕日后结果也会不好。
久而久之,大臣们也都习惯了。仿佛秦国有没有这个国尉都差不多。
他就像是个参谋,只负责提供最高明的决策。
平日里,位分低的人给他面子,其实心里还是看不上他。
至于和他同级的,则是明着对他不满,比如冯去疾。
李斯倒是知道尉缭的本事,他曾周游列国,对缭很是佩服,只是缭这个人不和他怎么来往,也没机会切磋学问知识。
只有王绾、隗状觉得缭这个人很有意思。
冯去疾没想到,缭居然长脾气了,居然在这么多人面前公然这样怼他。
“千年的帝制可以有,为何独独不可以有千年的军制。”
缭变得态度坚决起来。“我是国尉,军事方面,我才是最擅长的。这件事,我能拍板。千年的帝制可以有,但是军制绝对不可以有。”
冯去疾毕竟是丞相,不好在这么多人面前表现得自己没有风度。
两人电光火石的,冯劫在后面盯着也是心里焦急。
不过李信,他昂着头。说实话,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他很喜欢看这种场面。
王绾坐在两人中间,拉拢了一下两人的衣袖。
“国尉在朝十余年,而今终于难得开口说话公然坚决表态一次,也是难得。”
“冯相年高德劭,也是为了帝国长久考虑,所以想要制定千年之策。”
缭不说话了,他懒得和那些不懂装懂的人浪费口舌。
年轻的二世坐在上面望着三个拥有大秦帝国至高权的三人,三个在外人面前端庄持重的老头儿,可是在这样的会议开头就像他的小儿子们一样吵吵闹闹。
说实话,看大臣吵架,扶苏自己倒也觉得蛮有趣的。那种人前人后给人的巨大反差感观,一国的丞相和国尉,还能这样搞笑呢。
司马毋怿在一边仔细地观摩扶苏的神态,对,又是这种神态,仿佛把台下的老臣当成自己儿子一看的眼神。
缭抿着嘴,长长地呼了一口气。
“我们还是议事吧。但是我不会相信有千年之军制的,最多五十年。”
冯去疾一听,那是心头一口血提起来,就要飙的老高。
“有,绝对有。”
王绾额头猛地增起数条纹路。
蒙恬这边拉着缭说,“师傅,别提了,别再提这个话题了。”
冯劫也在后面劝着冯去疾,“父亲,算了,还是先说正经的。”
两人这才停了下来。
缭望向扶苏,“若从夏朝算起,两千年来,兵制的演变少说也有三十多次。”
“兵制的改变虽可说是千姿百态,令人眼花缭乱,但不外有三种。”
“一是征兵制。所谓征兵制,特点是土兵是自上而下强制征集而得,数无定额,又不定时,有事则征,无事则散。”
“因此兵农合一,当兵只是临时出征,而务农才是永久性的。说到底,民还是要靠着种地为生。”
“第二种是役兵制。”
“把百姓当兵作为劳役由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了,百姓按年龄服役当兵,士兵数量、服役时间都是相对固定的。”
“眼下我大秦,正是执行这种制度。全国男子都要服劳役,一旦时机到了,即要被拉去前往遥远的山关处服兵役,人口调动频繁不说,关键是距离太过遥远,长途跋涉。”
“废除军功爵制是一码事,而当下另一要务就是尽快废除兵役制。”
“基层官吏本就人手不足,基层治理更是形式万千,乱象频出。”
“天下已然安定,没有战事,频繁地让百姓长途跋涉耗费数月的路程前往遥远的他乡服役,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治理效果,反而会给基层治理制造更大的困难。”
“为何天下有越来越多的盗贼,大多都是出在前往服役的道路上。”
尉缭的话,又激起了冯去疾的反对。
“这怎么能行。服役是为了提高全民的战斗力。如果不去服役,那些城墙谁来修,军事防御工事谁来完成,灵渠谁来修,驰道谁来建?”
毕竟是帝国的一把手行政长官,冯去疾要考虑的问题,比扶苏和尉缭所要考虑的都多了去了。
“国尉毕竟只是擅长军事,只需要考虑怎么制定一个全新的军事制度就好了。而我这个丞相可就为难了,要考虑士兵回家之后靠什么吃饭的问题,士兵不干活在家待着不劳动游手好闲、违法乱纪的事情,要考虑帝国的生产建设由谁来负责的事情。”
不是只有缭一直在忍冯去疾,冯去疾也一直在忍缭啊。
其他人看得都胆战心惊的,他们倒是想说话,可是插不上嘴。
“好了。二位。”扶苏看不下去了。“二位都是为了帝国好,开诚布公地说实情,这是好事。会议继续。”
缭的衣袖微微颤抖,他说军制的事情,冯去疾和他扯什么民生劳动的事情,一码归一码啊。
蒙恬看缭在撩袖子,在后低声道,“国尉,陛下和众多大臣都在这里呢。”
缭望了望皇帝,这才作罢。
“前面说的两种,都是过去已经使用过的兵制。”
“第三种是募兵制。这个大家也都知道。”
“土兵由政府出钱、物招募而来。这样的士兵并不是随手就可以在乡野之地找到的,反而因为人数稀少,而且需要专业训练培养,因此在这种制度下,士兵成了一种特殊职业。”
“政府为了保持军队的稳定性,常常把花钱招募来的军士单独入籍,不许逃亡,甚至规定要他们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冯去疾听缭的介绍,他反对兵役制度,而征兵制又早就过时了,那就是只有募兵制可以选了。
“莫非国尉想要使用募兵制,废除兵役制?魏武卒就是这般,但是魏武卒最终是败给了我大秦锐士啊。”
对此,尉缭却指出,“魏武卒的衰亡,是因为魏国实力衰弱了。如今秦国正要经历一个过渡转型,帝国需要的是休养生息,民不可以再当做役夫一样强行征用使用。”
“而且魏武卒之所以后期衰弱,原因就在于打造魏武卒的成本非常高昂。”
“魏武卒是重兵装甲部队,在装备购置、维护上的成本要求非常高,花费巨大。”
“而由于魏国当时战略上的失误,国家财力、物力上遭受了巨大损失,魏国已经逐渐开始不能满足魏武卒的巨大花销。”
“另外,魏武卒对士兵的选拔要求非常高昂,而且魏武卒的中坚力量都是那些战力丰富的老将。”
“在一次次战争失利后,这些中坚力量损失严重,而要再想培养出之前那样强盛的魏武卒,不仅周期要求长,就是当时魏国日渐衰落的国力也是不允许的。”
“再说了,兵制只有五十年。时一变,事也要变。我们只需要把今天该做的事情做好,至于后来的事情,莫要贪大求全,小心满盘皆输。”
缭一直都很反感秦始皇的宏阔高远梦想,梦想高远到都万世了,欲望膨胀,能有什么好果子吃。
还不如跟着扶苏呢,起码扶苏不追求万世。
冯去疾再次反对,“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多辛苦一些,为的就是让后来人少辛苦一些。”
“那只是丞相的一厢情愿罢了。丞相有没有问过民众,他们愿不愿意为自己的下一代背负;丞相有没有问过下一代,他们想要的就是躺在我们的功劳簿上?”
冯去疾正色,“荒谬。自古以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站在我们这个位置,本来就是要为国家的百年大事规划,至于那些基层的小事情,都是郡守、秦吏们负责的。”
“照丞相的意思,今天只管今天的事情。那就是要我们只顾着今天花天酒地,不管后人死活了。我们总得给后人留点好东西。”
“别看今天我们这辈人有多辛苦,等到后人享受到了和平,享受到了便利,到时候他们就会懂得感激我们这些祖先。”
冯去疾就是,太听话了,太听秦始皇的话了。
大家听着听着,仿佛感觉太上皇跟他们坐在一起。一个个都觉得浑身不大舒服。
李信也觉得有些不对味儿,"怎么感觉左丞相这么自大啊,越是自信满满反而让人听着感觉不靠谱。"
这时候,扶苏的声音幽幽地从上方传来。
“丞相为后人思虑,本来是尽职尽责。不过今日商议的,只是朕在位期间的政策。”
“因为,朕不相信,朕走了之后,朕的政策到了其他人手中,还能执行。所以那些更为长远的规划什么的,还是暂且搁置吧。”
扶苏真的很讨厌动辄说什么大话,可是实际上却连一丁点实在的事情都无从承诺兑付的人。
嬴政是,冯去疾也是。
“我们尚且不能解决今天的贫富之差越来越巨大的问题,为什么要去考虑下一代的百姓在何种体制下生存呢?”
“我认为国尉列下的五十年军制,比较适应当下时代。”
冯去疾环绕四周,都没有人站出来为他说话。而尉缭那边则有皇帝,丞相王绾给他站台。
左相不免心中感到不喜。
冯劫看到了父亲的难处,他理解父亲。但是新帝继位,首先就是反对秦始皇的铺张浪费做法,恢复谥法。
而父亲则始终沉浸在几十年跟随秦始皇的那种政治氛围之中,一张口就是要规划百年、千年的事情,恨不得他们这一代人把后面几辈子人的差事都给干完。
方才缭问冯去疾,他是否问过后人的想法。让他这个儿子感到惊讶的是,他父亲罔顾事实,却又坚定的认为,后人一定会感激前人的。
(本章完)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