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时期之后的各朝古人,纷纷打起十二分精神。
他们知道,接下来的重头戏要来了。
说起大唐,说起李世民,就不可避免的要说起玄武门之变。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玄武门之变是整个大唐历史最重要的转折点。
正是因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才有了之后的贞观之治,才有了之后的盛世大唐。
各朝古人尽管知道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上台的,但对这段历史了解的不多,只是有个模糊的认识。
现在正好可以趁着这次机会,从主播开口详细的了解玄武门之变的来龙去脉。
“主播接下来要说的是玄武门之变,作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宫门血案,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李渊一生的噩梦,也是唐太宗李世民不忍提及的阴暗角落。”
“玄武门之变的波及范围从文武百官到后宫嫔妃,弑兄,弑弟,逼宫,血战,在仅仅几個小时里,就让大唐的历史强行拐了弯。”
“为了掩盖这场宫变的真相,李世民甚至不惜去篡改史书。”
李世民朕虽然不愿提起,但是朕也绝不后悔,即便时光倒流,朕依旧会发动玄武门之变。
他的目光很复杂,回想起玄武门之变的一幕幕场景。
那个时候,他被逼上了绝路,不得不发动玄武门之变。
可尽管他是被逼无奈,但弑兄杀弟也是事实,这个无从抵赖。
他登基之后,之所以勤政爱民,兢兢业业,也是为了弥补这一切。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大唐治理得井井有条,这样百姓也不会非议他。
“公元620年,年仅二十二岁的李世民一战擒双王,只用一场战争便帮父亲李渊荡平了北境。”
“凯旋归来那天,李世民身着黄金甲踏进长安城,身后绑着两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反王头子。”
“拥簇的将士和看热闹的百姓们无不是喜笑颜开,整个长安城都在为李世民狂欢。”
“李渊很开心,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并允许李世民开府,招揽属于自己的势力。”
“可有一个人,怎么也笑不出来,他就是李世民的大哥,大唐的太子李建成。”
“此刻的李建成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焦虑的原因很简单。”
“他是堂堂大唐帝国的储君,却彻底的淹没在了二弟李世民的光芒之下。”
“李建成比李世民大十岁,小时候父亲李渊政务繁忙,弟弟李世民总喜欢跟在他屁股后面。”
“后来兄弟俩一起上了战场,年近三十岁的李建成和十七岁的李世民兄弟齐心,并肩作战。”
“对李建成来说,那些时光恐怕再也回不来了。”
“那个曾经对他无比崇拜的小弟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如此遥不可及。”
“李世民赢得了多少荣誉,李建成就要承受多少诋毁。”
“在很多人眼中,李建成早就成了那个不成器的哥哥。”
“甚至有传言说,父皇李渊已经私下允诺要改立李世民为太子。”
赵匡胤一个战功卓著的天策上将,一个大唐的太子储君,两人早已命中注定会走向你死我活的结局。
他身为皇帝,自然再清楚不过皇位的诱惑力有多大。
李世民通过一场场战争的胜利,帮助大唐打下了半壁江山。
完全可以说大唐能够统一天下,全都是李世民一个人的功劳。
对于战功赫赫的李世民而言,让他放弃大唐的皇位之争,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
同样的,李建成身为大唐太子,又是李渊的嫡长子,天然就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
要让李建成放弃皇位,拱手相让,这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大唐统一天下后,李世民和李建成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玄武门之变也成了必然。
“焦虑的可不止李建成一个人,他手下的文管集团里没一个不焦虑的。”
“难道这只是太子李建成和二皇子李世民个人之间的战斗吗”
“不,这是李建成集团和李世民集团之间的战争。”
“赢的一方鸡犬升天,输的一方就只剩升天了。”
“为了整个集团的明天,李建成集团里一个人终于出手了,他就是时任太子洗马的魏征。”
“太子洗马可不是给马搓澡的,而是太子的助理加导师。”
“魏征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后来还辅佐二皇子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不过此时的魏征还是李建成阵营的人。”
“魏征给李建成出主意,想要稳住太子之位,主要分两步。”
“第一步,抢军功。”
“第二步,枕边风。”
魏征虽说我现在是皇上的人,但当初是李建成的手下,自然也要帮助李建成出谋划策。
他回想起给李建成担任太子洗马的时候,尽管钦佩当今皇上的卓越军功,但也不得不出手对付皇上。
毕竟他那个时候是李建成阵营的人,理所应当的帮助李建成坐稳太子之位。
他给太子李建成出的两个主意,可以说是正中要害。
那个时候秦王之所以如此耀眼,稳稳地压过太子李建成一头,主要是因为秦王军功卓著。
所以他要太子李建成做的第一步,就是同样要去立军功。
唯有如此,才能让老百姓看到太子李建成也可以建功立业,不输秦王李世民分毫。
不过即便如此,他也知道太子李建成就算立了军功,也不可能在军功方面的成就盖过秦王李世民。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太子李建成要是不去立军功的话,那就更没有机会了。
“可这时候天下已定,没有多少仗可打,根本就没有机会立军功。”
“好巧不巧,属于李建成建功立业的机会很快就来了。”
“当初李世民一战擒双王,把河北地区的反王窦建德抓回长安给杀了。”
“窦建德的老部下刘黑闼ta接替窦建德,在河北拉起了反唐大旗,誓要为窦建德报仇血恨。”
“李世民带兵前去平叛,辛苦对峙一年以后,刘黑闼兵败逃去了突厥。”
“不过这刘黑闼在突厥仅仅安生了一年,竟然联合突厥一起卷土重来。”
“对于李建成来说,这是个好机会。”
“魏征赶紧劝说李建成抓住这个天赐良机,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就没有了。”
“李建成去向李渊请战,李渊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当即就同意了李建成的请求。”
“于是太子李建成夺过了李世民的平叛总指挥之职,率领大军去往河北平叛。”
“在魏征的建议下,李建成采用剿抚并用的策略。”
“仅仅用了两个月,就平定了刘黑闼之乱,河北之地重归大唐。”
“李渊很开心,使劲夸赞了李建成一番。”
“就连长安城的百姓都说,原来不止二皇子李世民能打仗,太子李建成也很能打仗。”
“李建成自然是喜笑颜开,这次不仅向大家证明了自己,还意外的得到了一位强有力的政治盟友,也就是他的四弟李元吉。”
“李元吉当时也被派去河北平叛了,在这个过程中,李建成和李元吉达成了统一战线,两人一起联手打压李世民。”
李渊老二去平叛,结果第二年敌人就卷土重来,就连老二都没有彻底摆平的事,要是太子可以搞定,那战功可就大了,也有助于老大坐稳太子之位。
随着老二立下泼天大功,他自然知道太子肯定会慌张的。
毕竟老二越厉害,老大的太子之位就越不稳。
老大和老二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不希望看到两人兵戎相见的一天。
也正因如此,他才选择让太子去平叛,借此机会立下战功。
只要太子可以胜利凯旋归来,凭借着战功可以制衡老二的威望。
“这下军功有了,该第二步枕边风了。”
“此时的李渊,已经年近六十岁了,不服老的他一茬一茬的搞起了黄婚恋。”
“不过李渊找的可不是老太太,他的小老婆们是一个比一个年轻,一个比一个漂亮。”
“这些小老婆们想的很明白,这李渊也活不了多少年。”
“等李渊死后怎么安身立命是她们最迫切的,所以她们需要在皇子中押宝,给自己在未来找个新靠山。”
“这就给李建成创造了机会,他开始使劲讨好李渊的嫔妃。”
“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李建成的小妈们开始在李渊面前使劲说李世民的坏话。”
“魏征的两步走起了不小的作用,李渊心里越来越偏向李建成了,国家的大小事物都先交给太子处理。”
“李建成此刻是志得意满,在他看来,皇位已经在向自己招手了。”
李渊朕心里原本就偏向太子,有没有枕边风都没有影响。
太子是嫡长子,一直是他看重的储君人选。
不管是为了江山社稷,还是为了正统礼法,他都会支持太子登上皇位。
大唐本就刚刚建立,要是轻易改换太子,容易造成江山动荡。
再说了,老二虽然打仗厉害,太子打仗同样不差。
只不过在老二的光辉下,太子的战功有所不及,但不代表着太子一无是处。
所以,他心中皇位的继承者一直是太子。
“就在李建成以为胜券在握时,一场阴谋正在悄悄酝酿。”
“公元624年,正值盛夏酷暑,李渊带着家眷去铜川的仁智宫避暑。”
“长子李建成,因为能力强,就被留在了长安监国。”
“这一天,两个人匆忙的赶到仁智宫,说有要事必须要当面向李渊禀报。”
“两人一见到李渊就直呼大事不好,直言太子李建成要造反。”
“李渊虽说震惊,但有些不敢相信太子会造反。”
“毕竟他再过几年就会把皇位传给太子,根本就用不着谋反。”
“尽管李渊不相信此事,但还是让两人把话说清楚。”
“这两个报信的人都是太子府的人,前几天太子命令他们两人运送一批铠甲到庆州,送给一个叫杨文干的人。”
“而杨文干原本是太子的守卫,前些日子被提拔做了庆州的都尉。”
“庆州的位置很特殊,就在李渊这次出行目的地仁智宫的北边。”
“这两人对李渊说,太子密谋想趁皇上在仁智宫玩的时候,和杨文干来个南北夹击,让皇上早点去安享晚年。”
“李渊不太相信,太子毕竟是亲儿子。”
“可好巧不巧的是,这时又不知道从哪冒出来了一个人,叫做杜凤举。”
“杜凤举出来作证,言明太子李建成就是要谋反。”
“三人成虎,这下李渊也不敢肯定了,派人把太子叫到仁智宫来审讯。”
嬴政这幕后黑手一看就是李世民,太子李建成疯了才会选择造反。
他才不会相信漏洞百出的言辞,太子李建成根本就没有必要造反。
现如今的情况是李渊支持太子上位,太子的最大对手就是李世民。
太子原本就处于弱势,要是这个时候造反,和李渊站在对立面,那太子真是一点机会都没有。
要是说太子先下手为强,派兵去攻打李世民,那还有可能。
至于造李渊的反,同时面对李渊和李世民的双重打击,除非太子李建成疯了。
三个人同时指证太子谋反,其中两人还是太子府的人。
这只能说李世民也没有闲着,很早就把势力的触角伸到了太子府。
“太子李建成倒是听话,一路乖乖来到仁智宫向李渊当面谢罪。”
“铠甲确实是他送给杨文干的,但他真没有干谋反的事。”
“私运铠甲在唐朝本就是大罪,李渊就下令先软禁了李建成。”
“为了进一步弄清真相,李渊让手下的大臣宇文颖去庆州把这个杨文干押来,和太子来个当面对质。”
“可万万没想到,去押人的宇文颖走到庆州和杨文干一拍即合,俩人一起还真就起兵造反了。”
“这下李建成就算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李渊听说杨文干真的造反,立马暴怒,马上叫来二皇子李世民。”
“许诺李世民去讨伐杨文干,得胜归来之日,就是改立太子之时。”
“不过李渊叮嘱李世民当了太子之后,要给李建成留一条生路,让李建成去蜀地当个蜀王。”
“杨文干造反,李世民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没有太子策应的杨文干一触即溃,李世民开心的凯旋而归。”
“对于李世民来说,一切进展都是那么的顺利。”
“此刻的李世民是志得意满,在他看来,皇位已经在向他招手了。”
杨坚听起来很奇怪,太子李建成有必要造反吗太子府的两人为什么就背叛了太子呢还有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举报人杜凤举又是谁
这里面有太多的疑点,他是一点都不相信太子李建成会造反的。
太子如果真的想造反,怎么会乖乖过来被软禁呢
还有这个杨文干是没有脑子吗莫名其妙的就造反了。
至于宇文颖就更逗了,让你去押人,怎么就同流合污了呢
事出反常必有妖,在这些人的背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暗中操纵着一切。
而这个幕后之人,自然无需质疑,那必然是秦王李世民。
毕竟太子造反事件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李世民,除了李世民别无他人。
“回到长安城的李世民,惊讶的发现一切都变了。”
“原本李渊承诺给他的太子之位不算数了,太子李建成也被重新重用。”
“面对李世民的平叛之功,李渊只是冷冷的说了一句,以后你们兄弟俩别老闹意见。”
“原本承诺得好好的李渊之所以突然反悔,是因为李渊也觉得太子谋反这事,实在是存在太多的疑点。”
“不出意外应该是有人设计好的,最大的受益者也许就是幕后的操作者。”
“可面对这样的结果,李建成集团和李世民集团的人都不干了。”
“李建成集团的人不满,这杨文干叛乱,明显是李世民陷害的。”
“怎么李渊就不惩罚李世民呢那他们太子殿下这委屈不白受了吗”
“四弟李元吉也暴跳如雷,嚷嚷着要直接杀了李世民。”
“李建成不愿意,毕竟那是从小玩到大的小弟弟。”
“李世民集团这边也很委屈,他们二皇子辛苦平叛,结果凯旋归来让二皇子当太子的话也不算数了。”
“李世民集团的两大谋臣,日后被称为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也开口建议,要直接杀了李建成。”
“在战场上一向杀伐果断的李世民,此刻却犹豫了,那毕竟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大哥。”
“虽然这两位皇子下不了杀心,可防人之心不能没有。”
“李世民派出千余人前往洛阳招募豪杰,以防不测。”
“李建成也没闲着,早早就开始在长安附近招募骁勇之士,还从幽州调集了三百名骑兵扩充自己的东宫卫队。”
曹操这两兄弟真是有意思,嘴上说着不愿意伤害对方,但底下的动作可丝毫不带犹豫的,立马就开始招兵买马。
太子李建成谋反事件,他从头看到尾,也没看出太子有丝毫的疑点。
反倒是最大的受益者李世民有充分的动机,故意栽赃嫁祸给太子。
李渊能够识破其中的真相也很正常,毕竟这件事本身就存在着太多的疑点。
“两个集团之间是火药味十足,大有战争一触即发的势头。”
“所有的这一切都看在李渊眼中,李渊决定亲自出马调停矛盾,他打起了亲情牌。”
“李家人都喜欢打猎,李渊于是喊大家一起去城南狩猎。”
“李建成明白李渊的心意,当大哥的他率先表态,知道李世民喜欢,就挑了一匹好马送给二弟李世民。”
“原本这是挺好的事,可这匹马很不乖,把李世民连续甩出去三次。”
“李世民骑了半辈子的马,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有人故意使坏的。”
“李渊原本好心,却没想到,反而加剧了兄弟间的矛盾。”
“无独有偶,坠马事件发生后,发生了另一件更诡异的毒酒事件。”
“据旧唐书中记载,李建成和李元吉请李世民喝酒。”
“喝完酒后,李世民大口吐血。”
“李渊听了这件事以后,两兄弟闹成这样很心痛,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随后李渊想了一个办法,既然两兄弟难以相容,那就分开吧。”
“李渊考虑到天下的一大半,都是李世民亲手打下来的。”
“于是李渊要把天下分一半给李世民,让李世民去洛阳,以后三门峡以东的领土也都归李世民管辖。”
“除此之外,李渊还要给李世民天子的旌旗,让李世民在自己的地盘像天子一样发号施令。”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李渊这等于把天下一分为二。”
“这下李建成着急了,李世民的军事战斗力可是最顶尖的。”
“要是天下一分为二,等李渊身死的那一天,恐怕就是他李建成死的那一天。”
朱棣坠马事件看起来是李建成设计的,可毒酒事件看起来倒像是李世民自导自演的。
马是李建成送给李世民的,八成是在马上面做了手脚。
一旦马匹狂暴起来,即便摔不死李世民,也能把李世民摔得缺胳膊断腿。
李世民要是残疾了,那就与皇位无缘了,毕竟大唐臣民不会愿意身体有疾的人坐上皇帝宝座。
至于毒酒事件,八成是李世民故意栽赃陷害李建成的。
毕竟李建成真要想下毒,李世民喝完毒酒就被毒死了,不可能还活着大口吐血。
再者,李建成要是准备毒死李世民,在李世民吐血的那一刻,肯定会直接动手的,不可能放李世民回去。
“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将李世民和李建成两人之间的冲突,推向了高潮。”
“公元626年,突厥进犯。”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李渊这次没有派出军事王牌李世民,而是派李元吉为行军大元帅出战突厥。”
“同时下令李世民集团的所有武将一起随李元吉出征,听候李元吉的调遣。”
“这招可太损了,是对李世民集团的釜底抽薪。”
“首先,军令你不得不从吧,可从了,李世民就真成光杆司令了。”
“不出意外的话,这肯定又是李建成在背后使招。”
“李世民集团彻底炸锅了,这要是跟随李元吉一出征,肯定会在半路坑杀他们。”
“李世民集团的人极力劝谏,想让李世民不再犹豫,早点动手,也要替他们想想。”
“李世民还是下不了决心,自古骨肉相残就是大恶。”
“大家继续劝李世民,我们都是羽翼,毛都被拔光了,身躯还能活多久呢”
“李元吉很狡猾,要是你不动手,李元吉也一定会撺掇太子除掉你,先发制人,后发灭门。”
“李世民犹豫不决,大家继续劝说,你不考虑我们,也得考虑一下江山社稷。”
“说到江山社稷,那理由可正当多了。”
“李世民还是不能下定决心,打算先占卜一下。”
“正在占卜,一个叫张公瑾的幕僚走了进来,一下把占卜用的道具摔到地上。”
“在这一摔之下,李世民终于横下了心,决定动手。”
李世民当初父皇不该行此险招,这是把朕往绝路上逼,非逼着朕造反不可。
把他手下的武将全部调走,而且还是调到李元吉手下。
谁不知道老四是和太子一条线上的,老四把武将带走了,还会轻易放过他们吗
肯定不会的,老四绝对会借此机会趁机除掉属于他李世民的武将。
到了那个时候,他成了光杆司令。
岂不是任人宰割,毫无还手之力
他要是没了那些武将部下的拥戴,大哥想要对付他轻而易举,到时候他必死无疑。
所以为了他自己,也为了跟随他的部下,他必须先下手为强。
不过其实有没有这一出,他和大哥两人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根本就不可调和,迟早也要走到这一步,只是时间的早晚罢了。
“公元626年7月1日,太白星在白天划破长空,负责看星星的大臣惊慌的向李渊奏报。”
“太白星坠落,这是皇位要更替的凶兆。”
“在李渊的追问下,大臣言明太白星落在了二皇子李世民的地盘上,二皇子当得天下。”
“李渊赶紧传召李世民进宫,要李世民当面给解释清楚。”
“星星这事李世民哪能解释的了,不过李世民一点不慌。”
“朗声说道,先别顾着操心我了,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正祸乱后宫。”
“李建成为了打压李世民,一直和后宫嫔妃有密切的往来,所以李渊一时间也不好判断这事是真是假。”
“李渊沉默片刻后,决定好好想想,要三人明天一起进宫当面对质。”
“李世民知道动手的机会终于来了,可事情远没有李世民想象的那么顺利。”
“李世民前脚刚出宫,后宫里跟李建成关系最好的小妈张婕妤就赶去太子东宫报信,告李世民的状。”
“李建成赶紧找来李元吉商量对策,李元吉的意思是马上召集军队待命,然后请病假明天不去皇宫。”
“李建成有不同意见,集结军队可以,但皇宫还是要进的。”
“毕竟宫中戒备森严,也出不了什么大乱子,要是不去就更解释不清了。”
“李建成说的没错,宫中确实戒备森严,只是在这森严的戒备之中,早就被李世民安插进了自己人选。”
“玄武门的禁军将领常何是李世民很早之前就放在那的一步闲棋,现在这颗棋子终于要发挥用武之地了。”
李渊哎,这是何苦呢,亲兄弟为什么非得走到这一步呢
自从大唐建立之后,他一直最苦恼的就是两兄弟之间的矛盾。
眼看着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大,他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就害怕有一天两人会兵戎相见,可最后到底还是发生了。
他时常在想,要是当初不让三兄弟进宫当面对质,是不是就可以避免玄武门之变的惨剧发生。
毕竟要是不给老二找到机会的话,根本就走不到这一步。
不过随后他摇了摇头,两兄弟相残的事没办法避免。
即便没有这次机会,还会有下一次机会的。
除非两兄弟其中有一人放弃争夺皇位,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
“公元626年7月2日的一个清晨,十几个士兵埋伏在玄武门外。”
“此刻只等待一个人的发令,他们的将领正是唐高祖之子李世民。”
“这一天对李世民而言,将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拼杀。”
“李世民挑选了最得力的尉迟敬德等九员大将与他同战,而他对战的目标就是自己的亲兄弟,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
“李建成和李元吉策马进宫,当他们走出玄武门的时候,一股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现在安静得出奇,李建成和李元吉感觉到情况不妙,赶紧掉头打算逃回东宫,但为时已晚。”
“挡在玄武门前的是那个他们无比熟悉的身影,二皇子李世民。”
“此刻李世民人马具甲,端坐在马上,安静的盯着他们两个人。”
“先打破沉静的是李元吉,仓皇之间,李元吉欲拉弓射杀李世民。”
“然而慌乱之下,一直以勇武箭术著称的李元吉,居然连续三箭不中。”
“而此时的太子李建成什么都没有做,只是眼睁睁的看着李世民,看着这个从小和自己玩到大的亲弟弟拉满弓弦射向了自己。”
“也许直到此刻,李建成仍然不敢相信自己的亲弟弟会要了自己的命。”
“李世民当场将太子李建成射死马下,李元吉逃向了武德殿,被李世民的亲信尉迟敬德一箭射死。”
尉迟敬德皇上对我有救命之恩,我自然要为皇上效力。
不仅是皇上想要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就连他也迫不及待的想要除掉这两人。
当初这两人赠送他一车金银器物,想让他背叛皇上。
遭到他的拒绝之后,这两人就把他视为眼中钉,想要除掉他。
后来这两人刺杀他不成,又向太上皇诬告他,把他关进监狱准备问斩。
要不是皇上再三请求,他早就丢了性命。
所以不管是为了当初的皇上,还是为了给自己报仇,他在玄武门之变中格外卖力。
也正因为如此,在后来的论功行赏中,他才能被认定是头功,获得皇上的大量赏赐。
“玄武门开战的消息很快传开了,李建成麾下的东宫将领们马上率兵攻向玄武门。”
“玄武门久攻不下,东宫将领们杀红了眼,下令转攻李世民府,死也要拉上李世民一脉陪葬。”
“李世民集团的精锐,此刻都在玄武门,府中只剩老弱妇孺。”
“危急时刻,又是尉迟敬德及时赶到。”
“此刻的尉迟敬德化身真正的门神,手提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的人头挡在府门前,鲜血染红了他的战甲。”
“士兵们看到老大的人头无心再战,纷纷做鸟兽散去。”
“此刻的李渊正在宫中的池塘上泛舟,只见尉迟敬德带着一群全副武装的兵士立在岸边。”
“李渊大惊之下询问原因,尉迟敬德说是太子和齐王两人作乱,已被二皇子诛杀,二皇子特派他来保护皇上。”
“面对尉迟敬德的逼宫,此时的李渊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就询问身边的大臣。”
“身边的大臣反应很快,也非常识时务,说二皇子功高盖世,把国家交给二皇子实在是太让人放心了。”
“李渊也反应了过来,连忙说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夙愿。”
“几天后,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又下诏全国军政不分大小,全由太子决定。”
“又过几天,朝中所有的重要官职都换成了李世民的人。”
“为了表彰很忙的尉迟敬德,李世民下令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家中所有的珠宝黄金都赏赐给了他。”
“两个月后,唐高祖李渊被迫交出了兵权,并下诏退位。”
“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改年号贞观。”
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朕虽然心中有愧,但朕不会后悔。
他那个时候发动玄武门之变,不仅是为了他自己,也同样是为了他的部下。
玄武门之变早已经过去,他需要放眼未来,治理好这个国家,造福天下臣民。
大唐江山来之不易,唯有加倍珍惜,才能对得起好不容易拿下的江山。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