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侧卫进化论

    首次飞行测试,一切顺利。

    凯旋的宋尚才自然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

    毕竟,无论设计师在纸面上付出了多大努力,最终在一线承担巨大风险的,还是试飞员们。

    一众涡扇10和歼11s项目的负责人轮流和他拥抱。

    不过,轮到常浩南的时候,怀里还捧着一束花的宋尚才在例行寒暄之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开口道

    “常总,刚才爬升到16000米之后,实在是很难控住飞机了,平飞还勉强,只要稍微做个动作,机头指向就完全不听使唤”

    虽说一般来讲,无论试飞员在天上做出何种决定都不会受到质疑,但毕竟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只完成了一半测试任务,所以他觉得还是有必要稍微说明一下情况。

    常浩南此时的心态那是相当之好,毕竟涡扇10所涉及到的并不只是这单独一个项目,而是以点带面的破局关键。

    后续的国产化并升级的歼11b,以及已经被改得面目全非脱胎换骨的新歼10,都需要这个型号作为动力。

    现在飞行试验一切顺利,虽然后续还有不少科目需要完成,但已经可以期待华夏空军主战装备的新一轮升级了。

    只可惜歼8c才到现在也才当了两年的小甜甜,恐怕再过两年就得变成牛夫人了

    因此他非常干脆地摆了摆手

    “没关系,试飞嘛,本来就是一个不确定的过程,而且计划制定出来就是为了打破的。”

    “再者说,这次试飞没完成的根本原因是咱们发动机的性能太好,又不是啥丢脸的事,以后你要是有机会写個回忆录什么的,记得把这个事着重描述一下就行。”

    常浩南的玩笑话引起了周遭一阵笑声。

    包括宋尚才,也明显轻松下来。

    此时毕竟还不到饭点,因此在一个简短的迎接仪式之后,众人很快重新投入到工作之中。

    112厂的技术人员重新把飞机拖回总装车间,进行首飞后的结构检查,以确认飞机没有出现任何看不见的损伤。

    601所负责编写飞控程序的工程师则跟常浩南等人一起,等待着获取试飞数据,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

    数字电传加飞推一体化技术的组合属于未来三代半战斗机的标配,因此,这架歼11s在作为涡扇10验证机的同时,实际上还担负了飞行控制系统的验证任务。

    一次飞行,满足三个项目组的要求。

    可以说是性价比拉满了。

    简单的一顿午餐之后,从飞行记录仪里面获取的试飞数据便已经被导入到了电脑中。

    从定性角度来讲,涡扇10在飞机上的表现跟高空台的模拟测试结果几乎完全一致。

    不过定量上,在换发之后,歼11这个进气道的表现确实超出了常浩南的预期,以至于在高空、亚音速状态下,涡扇10的推力表现甚至比预期更好。

    “怪不得试飞员同志反应说在16000米高度很难控住飞机。”

    一直在给常浩南当副手的刘永全用一支笔指了指幕布上面的推力曲线

    “其实在14000米高度的时候,a31的推力数据就开始出现明显下降。”

    “到16000米,14倍音速的时候,推力已经从125吨下降到107吨左右,而涡扇10的推力只是从14吨降低到135吨,一来一回差出来25,而且还把自动配平系统给关了,纯靠手操,能稳定平飞都已经算是艺高人胆大了”

    “再往后面,关掉加力、同时结束试验状态之后,两台发动机在中间推力状态下的差距还要更大一些,所以在飞控系统的自动操作下,涡扇10通过降低大约30的转速,实现了跟右侧发动机的推力平衡,也跟试飞员同志报告的情况接近。”

    紧接着,负责飞控系统设计的十一号工程副总指挥刘高卓换上了另外一张幻灯片

    “飞控系统记录到的数据也显示,以飞行员调整节流阀开度的动作为0时计算,涡扇10开始出现响应动作的平均时间为053秒,而a31则为097秒。”

    “并且,在推力调节的速度上,前者也比后者平均要快55,换句话说,只需要后者一半的时间就能完成整个推力变化过程。”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涡扇10相对a31在推力响应层面的优势是速度和高度越大越明显,并且推油门时比收油门时更明显,如果在6000米以下的中低速度段,甚至可能被后者反超,当然,这还需要后面去无人区进行中低空试验之后才能确定。”

    这时候常浩南接上了话茬

    “这个很正常,而且跟飞控系统的关系不大,涡扇10为了降低结构复杂程度,采用的引射式喷口本身在低空低速下的调节能力就会弱于收敛扩张式,有舍有得嘛。”

    “至于剩下的结论,就由我来简单归纳一下”

    “”

    在简明扼要地总结了一番首次试飞的结果之后,他稍作停顿,然后聊起了另外一个话题

    “按照目前计划的进度,等到春节之后,就能开始用双发涡扇10做飞行测试,把单发状态下做不了的包线都给完成掉。”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到今年下半年,两个型号的涡扇10就都能以小批量试制的形式向两个型号的三代机产品,不知道刘总这边,歼11的升级进度到哪一步了”

    要是搁别人说,一台航空发动机从台架测试到小批量试制就用一年时间,肯定没人会当真。

    但这话既然出自常浩南之口,还是由不得大家不重视。

    因此坐在对面的刘高卓一脸正色地回答道

    “我们跟苏霍伊那边的工程师一起,在蒙皮部分加大了复合材料使用量,减轻空重的同时,也把一部分重量分给结构件,再结合更加细致的飞控系统,基本算是解除了飞机在特定速度段内的过载使用限制。”

    “在机翼内侧增加了一组重载挂点,把挂架总量提高到了12个,不过这两个挂点的承载能力目前只有2000kg,仍然比不上位于机腹的两个无限制重量挂点”

    “另外,就是通过动态调整飞行过程中的燃油使用顺序和分布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飞机重心的有效控制,顺便也在机头部分增加了燃油冷却系统的流量。”

    “这样虽然把机头有效直径从1000减少到了930,但是散热功率提高了将近200,未来有充足的条件安装更高性能的平板缝隙天线,甚至电扫描天线雷达”

    常浩南听着对方的介绍,心中对此颇为满意。

    刘高卓所说的改进方向,基本就是前世歼11b加上苏30kk的结合体,算是在目前技术条件下,集合了华夏和大毛两边优势的最优解。

    “那预计什么时候可以开始生产这个深度改进型号”

    这次开口回答的是已经在112厂驻场近两年的姚梦娜

    “就飞机本身来说,目前唯一的障碍就是新型机体后半部分的框架结构件从拼焊工艺变成了一体化锻压工艺,所以得等到7万吨模锻压机投产之后才能造出来。”

    “当然,那个项目也是你主抓的,所以效率应该不太成问题。”

    说到这里时,会议室里几乎所有的视线都在常浩南身上聚焦了一瞬

    一个人,同时负责两个国家重点型号

    总之就是很离谱。

    姚梦娜也趁机盯着常浩南瞅了一会,不过也很快就继续了刚才的回答

    “不过根据黎明那边的生产计划,他们小批量试制的速度大概是每年1624台发动机,考虑到改方案之后的歼10必须用涡扇10才能推起来,所以能留给我们的配额肯定是不够。”

    “所以,考虑到目前日益紧张的军事斗争节奏,我们的想法是,等到模锻压机投产之后,就开始小批量生产经过完全升级、使用涡扇10发动机、全新机体、1493雷达、集中式飞行计算机和数字电传飞控的全新型号歼11b歼11bs,产量取决于新发动机的供货量。”

    “同时,也再继续生产12个批次,也就是2448架只升级新雷达和半玻璃化座舱,其余部分保持不变的有限改进型号,目前暂定叫做歼11a和歼11as,让空军能够尽快扩大三代机队,保证最近两三年的即战力。”

    “这样等个几年,到涡扇10的生产效率提高到足够供货的水平之后,就可以顺利过渡到全面生产新改进型”

    介绍完生产计划之后,姚梦娜重新抬起头看向常浩南,推了推鼻梁上的圆框眼镜

    “这个方案如何”

    自然是非常好。

    常浩南在内心想到。

    就现有条件来说,这基本已经算是最稳妥的生产规划了。

    “模锻压机我的计划是作为国庆献礼项目,到现在为止一切正常,所以大概能在今年下半年投产。”

    这句话,算是给112厂这边喂了一颗定心丸。

    有限改进型毕竟只是权宜之计,真正能跟歼10争夺空军主力型号位置的,还得是正儿八经的歼11b。

    “至于涡扇10的生产效率”

    这个问题,他也有些头疼。

    制约涡扇10生产速度的是热端三大部件涡轮盘、涡轮叶片和燃烧室内壁。

    主要是为了提高主动冷却效率,采用了内部形状非常复杂的异型气膜孔。

    而电火花加工的理论速度上限基本也就是现在这样了,良品率低的吓人,单纯买新设备扩充生产效果不会很好。

    毕竟华夏也还没财大气粗到不计生产损耗的程度。

    至于用系统强开一条电化学加工的科技树

    哪怕等到涡扇10和模锻压机两个项目全都完成,恐怕奖励的积分也不够这么挥霍。

    所以,常浩南也只好先祭出缓兵之计

    “生产效率这块,我日后再想想办法吧,争取能尽快给两个型号足够的发动机”

    本章完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