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异型气膜孔打孔成功

    试生产开始之前的准备工作持续了将近一周。

    其实整个测试虽然工作量很大,但基本都是重复劳动,所以流程本身说起来并不复杂。

    第二天就已经安排完了。

    但进过厂正规厂的人都知道,开工上岗之前,安全培训才是占据时间最长的。

    按说,被选中来京城这边的都是老师傅,但激光加工的情况毕竟跟机械加工不一样,再加上这个设备本身也不太稳定。

    所以常浩南和侯院士甚至专门花了两天时间,演示了这套设备在操作上的一些注意事项。

    最后,又特地给了所有人两天假期。

    养精蓄锐之后,试生产,正式开始!

    而按照惯例,这第一次工艺试验,自然要采取相当高的规格配置

    作为涡扇10团队生产工艺组的负责人,钟世宏将第一片已经完成涂层涂敷的涡轮叶片固定在了特质的夹具上面。

    紧接着,坐在电脑前的常浩南把之前就已经写好的工艺参数设定代码复制到命令行界面中

    由于时间实在太赶,所以控制系统的ui界面根本没来得及设计,只能通过外接一台笔记本电脑,然后现场输入操作命令的形式进行设定。

    领导光源控制团队的韩志高将激光器的功率保险,以及溶液循环模块的阀门打开。

    信号传输团队的负责人霍鹏华进行了加工前的例行安全检查。

    实验室里的测试车间,面积自然不大。

    整个团队将近三十号人,其中几个还要跑前跑后,确实稍微有些拥挤。

    不过,在常浩南的指挥之下,整個开机流程还算是有条不紊地进行到了最后。

    由硬件研发的总负责人侯询院士,亲自按下了开始加工的黄色按钮

    “嗡”

    伴随着一阵稍有些刺耳的嗡鸣,微型真空泵开始工作,将不远处一个槽罐中储存的特质中性盐溶液泵入工作台。

    工件表面缓缓被液体浸没。

    与此同时,几组连续的升压线圈将强电系统内的电流提高到了激光器的工作水平。

    而为了防止一些比较脆弱的电子元件被热击穿,一套与加工本身无关,但却体积庞大且必不可少的冷却系统也早已启动。

    “如果能有可用性相对较强的超导材料,那整个激光器的工作效率还能继续提升。”

    侯院士身体靠在一处桌面上,看着仍然处在黄灯等待加工状态下的设备,对旁边的常浩南缓缓开口道:

    “虽然在控制信号层面上采用了一些光电子技术,但是能量系统终究还是要用电,现在热效应比较明显,导致除了加工之前的准备阶段比较耗时以外,整个激光器的容许连续工作时间,还有使用寿命也都不是很让人满意。”

    侯询的年纪已经不小了,随时有可能因为身体原因而被迫退出科研一线。

    因此,他反而更迫切地希望能抓住这最后的机会,亲手把自己研究多年的技术给落实下来。

    而且,要臻于完美

    “这个我之前也考虑过。”

    常浩南有些无奈地回答道:

    “但是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铜氧化合物超导体的路已经被走死了,上限基本就在130k左右,而且还要在非常离谱的高压下才能实现,几乎不具备投入应用的可能性”

    既然已经决定要走计算材料学这个方向,那高温超导乃至室温超导,肯定是早晚都要去攻克的技术难关。

    然而,在重生之前,常浩南对超导领域知识的了解实在不多,因此无法获得像是航空领域那样的前瞻性。

    只能靠本时代的一些论文来了解情况。

    他大概听说过一些铁基或者镍基超导的概念,但查过一系列资料之后发现,2001年这会,学界似乎仍然倾向于认为铁元素并不利于形成超导。

    显然,这中间应该有过一个理论层面上的演化。

    所以涉及到的工作量恐怕不会太小。

    而常浩南眼下还分不出太多时间来系统性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如果只是按照上一世听过的只言片语搞几种零散的超导材料出来

    发发nature或者sce或许没有难度。

    不过,却不是常浩南真正想要的。

    他又不缺那几篇论文。

    反而还有可能让竞争对手提前注意到这个方向。

    所以,超导这件事,在常浩南的时间表上属于“重要但不紧急”的内容,排序相对靠后。

    看着一脸惆怅的侯院士,他本想安慰几句,但一时间又不知道如何开口。

    总不能跟人家说您坚持多活几年,没准就能看见那一天了

    好在这个时候,漫长的施法前摇总算结束。

    一阵微弱,但清脆利落的“啪啪啪”声打断了现场令人感到有些压抑的沉默。

    这是超短激光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

    此时,激光器的加工光源也已经和工件一起,浸没在了盐溶液当中。

    在所有人看不到的地方,激光束通过泵浦腔、光阑、输出镜和扩束镜等一系列组件,不断增强、变窄,最终从部分反射镜射出,打在待加工的涡轮叶片表面上。

    在10飞秒之后,由于剧烈的逆韧致辐射,金属原子周围的电子开始吸收激光能量,平均动能迅速提高。

    随后的90飞秒中,愈发剧烈的电子间碰撞开始对金属原子本身的振动能量产生影响,原本被结合能牢牢“束缚”在一起的分子群开始活跃起来。

    最终,在小于1皮秒的时间尺度以内,粒子所拥有的能量突破了将其约束在一起的结合能,如同被投石机所砸中的城墙一般,在一次次微观层面的“爆炸”当中,从材料表面脱落下来

    人类无法通过任何精密设备准确观测到这个过程,但它确实存在。

    并且,根据本次试验的设定,每秒钟都要发生50万次。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对于围坐站在设备周围的众人来说,只能看到透过暗色玻璃仍然闪烁出来的耀眼绿光,以及单调却富有节奏的啪啪声响来判断设备仍然处在工作状态。

    能做的,就只有等待。

    终于,在如同两个世纪一般漫长的两小时过后,仪器的工作状态指示灯,重新从红色变成了黄色。

    这意味着加工过程已经完成。

    只要等到工作液体排出,设备冷却完毕,这一轮加工,就算正式完成。

    仍然是钟世宏,将覆盖着暗色玻璃的盖板拉开,用双手小心翼翼地将叶片从里面捧了出来。

    不夸张地说,他第一次抱自家孩子的时候,都没用过这么温柔的动作。

    “常总,您看。”

    钟世宏的声音中有些颤抖。

    从外形上,已经可以在叶片表面看到一排排分布整齐的箕形气膜孔。

    这个相当复杂的孔道形状,是涡扇10能够用相对落后的材料实现“三代半”性能的关键要素之一。

    但同时,也是导致其产能迟迟无法完成爬坡的“罪魁祸首”。

    当然,加工效果这东西,靠肉眼那是不可能看出来的。

    因此在稍微欣赏了一下自己的杰作之后,常浩南还是定了定神,然后下令道:

    “快,样品装袋封存,去隔壁送检!”

    “是!”

    钟世宏啪地立正,然后用最快的速度找来密封袋,然后和另外一名技术人员一起,快步离开了试验车间。

    四年前,当常浩南为涡喷14改进打孔工艺的时候,这类检测甚至需要专门乘飞机去连海才能做。

    而现在,不到100米外的火炬实验室主楼,就已经有了一个功能完善的测试中心。

    可谓是鸟枪换炮。

    而大把砸钱的成果,也在这种关键时刻表现了出来。

    甚至还没到吃午饭的时候,两个人就兴冲冲地跑了回来。

    手里除了带回来的样品以外,还多了一份检测报告。

    “报告常总!”

    钟世宏来到常浩南面前,或许是由于奔跑而有些喘气不匀,他连续做了几个深呼吸之后,才翻开手中的报告:

    “根据对工件表面总计45个气膜孔的检测,所有气膜孔的孔洞直径、定位精度、热熔层厚度均符合生产要求,孔内表面的粗糙度,以及弯曲率相比要求略有超出,但仍然好于电火花加工之后的最优结果”

    “”

    “呼”

    听完这个汇报,常浩南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同志们。”

    他的语气中明显压抑着兴奋:

    “我宣布,超短脉冲激光加工器,第一轮第一次生产测试,圆满成功!”

    在常浩南话音落下的一刻,欢呼声,响彻了整个车间。

    尤其侯院士的团队那边,甚至有不少人热泪盈眶。

    如果不是安全规定这根弦绷着,恐怕都有人要一蹦三尺高

    第一次试生产,得不到完全符合要求的产品,属于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一方面,加工速度,包括加工的效果,肯定还是有优化区间,否则也就不用折腾什么试生产,直接商业化就完事了。

    另一方面,只要定位精度和孔径这类不容易修改的参数没问题,剩下的部分,就算有些超出容许范围,也还有后续的精加工过程可以挽回。

    能实现这个结果,已经算是超出在场众人的心理预期了。

    接下来,只要测试按部就班地推进,那么得到一套相对较优的工艺参数,也只是时间问题。

    换句话说。

    涡扇10的量产,就快要来了!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