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说书

小说:长河之灯 作者:范剑鸣
    蒜头丢了瓷像,挨了父亲一顿责骂,回到旅店心里非常郁闷。大家听到蒜头遇上的事,都过来安慰他。

    回去的时候,排工们到车站搭车。漫长的旅途中,贵生拿出收音机,拆了包装,取出来给大家观赏。但贵生却不会使用。他拿出一页说明书,叫蒜头帮他鼓捣起来。蒜头没有心思,就说一时半会也看不懂,得慢慢来。

    蒜头心想,多走几趟排,瓷像会有的,收音机也会有的。工友们知道蒜头喜欢读书看报,经历的事情多,就让他讲故事,以弥补收音机的遗憾。

    蒜头讲的故事,不是从报纸上来的,那里只有新闻,亩产超千斤什么的,有谁愿意听呢?他讲的故事是从叔叔书声嘴里学来的。蒜头在家里,常和同龄的孩子听书声讲故事。灯花摇着蒲扇,似听非听,不时发出微笑。

    夏天的夜晚,月亮从蛇迳上的山头爬了起来,清辉泠泠,洒在院落里,围墙上的稻草在晚风中左摇右晃,树枝的影子挂在墙上,风一吹像蛇一样游动。出来纳凉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最终可以分成两批,一批围着退休在家的书声,讲薛仁贵征东征西的故事。

    最喜欢听的,是战场上打仗的故事。那些古代的人拖武器在不同的山头奔突。有时,书声拿村里的事物解说,那摩天岭比蛇迳高多了,比梅江这边的仰华山高,比对面的莲花山也高。孩子们会问,那地方远吗?骑马要几天能到呢?书声就说,远着呢,你们读书出息了,就可以坐汽车去看看。

    书声的说唐故事,已经说了十余年了。由于分田到户,他家分了地,虽然是公家了,也要回家替妻儿下地耕种。暑热之中饱受了煎熬之苦,讲故事前往往就要抱怨一下命运:真是累死人啊,你们要好好读书,丢掉锄头,当个公家人,一定不能讨农村老婆,否则等于白读了书。

    一番感慨之后,书声就沉浸于唐朝的世界里。那些将相王候,那些文臣武将,让他忘掉了打谷机前的苦和累。

    后来,灯花的摇篮边,出现另一位讲故事的。那是书声的儿子九生。九生比蒜头小十来岁,高中毕业后接班,在林场当护林员。九生的妻子也是农村人,农忙时节也要回家务农。

    书声的故事陈旧而悠远,细节生动,人物如在眼前。虽然是陈旧的故事,但听众慢慢多了起来。书声的话本,是固定不变的,就像是戏班的脚本。而九生的故事,来自他订阅的杂志。每次讲到武林高手,九生都会感叹无缘学艺,否则林场护林就能如虎添翼,接着就讲起追赶盗伐者的故事。

    书声看到孩子们不当他的听众,也凑前去听儿子的武侠故事,听完了就会打断儿子,那是瞎说,轻功再高也不会飞,那是写书的人瞎编的故事,薛丁山可是唐朝的真实人物,不信你们历史课可以问问老师。

    九生说,我讲的也是历史上的人物,这清朝的血滴子,宋朝抗击金兵,我曾经问过历史老师,无奈老师只懂课本上的,对过去的武侠人物一窍不通。于是,孩子们又静下来听九生的故事。

    紧要关头,九生就口吃和紧张,一口吃孩子们就会急他,一急他就说你们可以自己看看杂志,书上是这样写的。为了证明自己,他会把订阅的杂志拿出来。这让书声很看不起。

    书声说,说书的人,哪有把书拿出来的!他也有书,但他从不拿出来,让孩子们听了,无法对证,也只能继续听他一个人讲。这样,过了不久孩子们还是觉得书声的故事精彩,又回到了书声跟前。

    两代林业工人,一个是话本,一个是杂志,轮流着把武侠精神传播给听众。那时蒜头喜欢听,但不喜欢讲得太长。因为家里还要派人去瓜棚看瓜。蒜头转述的故事,总是一鳞半爪,没有书声那样细致入微,排工听来不过瘾,就说,蒜头,就数你文化高,进过大队部,看过报纸,给我们讲讲新闻吧。

    蒜头于是就讲起来新闻。蒜头的新闻,是他自己的经历。那年他到竹山下驻队推广杂交水稻,住在小罗家,听到了村子里的一则武侠传奇。

    话说村子里有一位姓罗的先祖,是有名的拳师。有一年,村子里来了个猴客,敲着锣在村场上演猴戏。那猴子生动的表演让村民看得非常过瘾。这时,有位村民悄悄对拳师说,你不是自称武功高强学了猴拳吗?你能跟猴子过招吗?你如果打败了这个孙猴子,我就信服你!

    拳师不想跟猴子过招。这是江湖规矩。猴客跑江湖不容易,如果把猴子打伤了,就断了人家的生计!但是村民却当场起哄,说拳师能打孙猴子!猴客不服,就同意人猴过招。猴客对自己调教的猴子非常自信。

    猴客在村子里住了一晚上。人猴大战在第二天上午进行。头天晚上,拳师的妻子说,你悄悄离开村子吧,不要跟跑江湖的人过不去!但拳师看不惯猴客的傲慢,为了自己的声誉,只能应下这场人猴决斗。

    太阳迟迟地从竹山下的山岭间升起来。村场上围满了观众。猴客背着猴子,走到了拳师跟前。拳师看着那只猴子,心里充满同情。那只猴子吱吱叫着,像孙悟空一样抓耳挠腮。

    村场充满紧张的气氛。乡亲们第一次看过这种人猴大战。拳师站在猴子跟前,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猴拳并未炉火纯青,根本还不是猴子的对手。事实上,人类模仿动物的拳路,永远斗不过动物自身。

    但人毕竟是高等动物。拳师能跟猴子决战,是觉得人总比猴子聪明。虽然人是从猴子来的,但人解放了四肢,多了一个能思考的脑子。猴客看到,拳师手上有一根棍子。拳师以棍搏斗,与猴比武,猴客并没有意见。

    猴客的铜锣敲响了。乡亲们知道,人猴大战就要开始。虽说这是人猴之间的斗争,但猴是听猴客的,所以其实是拳师与猴客之间的战斗。猴客指挥着猴子,在肩膀上站好。一声锣响,猴子向拳师发动了进攻。只见猴子像回到了森林中,从猴客的肩上起跳,朝拳师扑了过去。

    拳师举起木棍迎了上去,猴子迅速在空中变幻姿势,把拳师的木棍当作森林里的一根树枝,轻盈地飞了过去。人群发出一声惊叫,猴子站在了拳师的棍子上,拳师手臂感到沉重的压力。

    猴客感到惊讶。拳师以棍相搏,棍子却不避开猴子,也不出棍攻打,却让猴子站在棍子上,这等于让双手和棍子失去攻击能力,等于是自废武功!但是,猴客很快看出了拳师的阴谋。那猴子得意洋洋站在棍上的时候,拳师将棍提起,只听咔嚓一声,棍子断了,猴子失去支点,向地上坠落!

    拳师迅疾抽出断棍,果断地朝坠落的猴子击打过去。猴子哇哇叫喊,但拳师手持棍棒,毫不留情,身负重伤的猴子只好败退而去。

    村场上爆发轰鸣,乡亲们为拳师热烈鼓掌。猴客铁青着脸,带着受伤的猴子匆匆离开。临走前,猴客说,三年之后,必来复仇!

    三年后的一天,猴客果然回到了竹山下。乡民听到猴客的锣响,突然想起了三年前那人猴之战,又激起了观战的兴致。这次,猴客只身前来,并没有猴子。看来,那只猴子是猴客的至爱,他特意为其复仇,做了三年的准备,肯定是人猴合一,成为猴拳的高手。

    猴客那天早上在村场出现,按照原来的位置站着。但是,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女子,说,她是拳师的妻子,拳师离开村子,到外面谋生去了!

    猴客听了,脸露不屑的表情,说这次如约而来,愿意在村子里等拳师回村。妻子把猴客引到家里,热情接待。猴客也不客气,来到拳师家里住下。晚上,猴客取砖为枕。第二天大早,就起来练拳。

    到了第三天,拳师果然回到了村子里。在村场上,拳师和猴客的对战正式开始。猴客抱拳,说声承认,就使出一记“仙人摘茄”,朝拳师的鼻子打去。猴客早有防备,迅猛避开。拳师还未站稳,胸前又是一阵风声,猴客一记“黑虎掏胸”,向自己打来。拳师身影一变,避开锋头,回脚一挑,把猴客撂倒。

    猴客倒下,脸上露出难解的神色。他不知道拳师为何对自己的套路如此熟悉。他承认拳师身手敏捷,功夫在他之上。猴客一个鲤鱼打挺,从地上起来,向拳师抱拳致意,说,兄台武功过人,愿打服输,此后不再复仇。

    比武结束,人们为族里的拳师欢呼胜利。从此,竹山上一直平安无事,周围的土匪不敢进村,拳师成为村里的保护神。

    多年以后,拳师的秘密才被妻子泄露出来。小罗对蒜头说,这位先祖去世后,妻子把机密告诉了村民。拳师战胜猴客,不是靠的武艺,而是靠的智谋。原来,那天猴客进村复仇,拳师并未离村。他知道猴客有备而来,来者不善,直接对阵,肯定不是对手。

    为了知己知彼,拳师叫妻子出面,声称自己离开村子,实际躲在暗处,观察猴客的武艺。猴客不知是计,在村子里温习武艺,露出了最厉害的招数。拳师观察之后,有了把握,并想好了化解的招式。第三天,拳师才故意装作外出回村,一战而居上风。

    蒜头的故事,显然吸收了书声和九生说声的长处,抑扬顿挫,情节起落,让排工听得入神。

    故事结束后,车子还在半途,离河村尚远。贵生没有听够,就叫蒜头继续讲故事,讲讲他驻队下乡的亲身经历。蒜头看大家听得开心,就点头同意,继续说了下去。

    蒜头说,分田到户,最苦就是我这种一直拿笔杆子的人。我从村里回到老家,跟着父亲学种地,样样活儿都不如父亲。惟有一样超过父亲的,那就是种瓜。拳师说要智谋,种地也是要靠智谋。我的智谋,来自报纸。

    分田到户后,蒜头继续了科学种田的思想,特意订了几份报纸。他按照报纸上的办法种起了西瓜,产量比父亲的高了许多

    蒜头说,但是,我没想到种地这般苦,光有脑力不行,还要付出巨大的体力!种地苦哇,十天三圩我都去赶集喝酒,地里的农活再紧,蒜头也要放下到去小镇赶集。一喝酒,就觉得天不怕地不怕,敢于跟管理费的人顶嘴。

    有一次,蒜头刚放下担子,两个干部就来了。蒜头说,瓜还没有卖,没有钱,等散圩的时候来收吧。干部说,散圩时你早就溜了,我们只能开圩就收。

    蒜头说,谁规定摊位要收费的?拿出文件来我瞧瞧。

    干部说,没文件,我们天天这样收的。蒜头就说,没文件就是乱收费,现在国家正在整治乱收费,减轻农民负担,你们敢公然违反国家政策吗?

    干部说,我们到镇政府去讲理吧。说罢拿起蒜头的秆子就走。蒜头冲上去与干部撕扯起来,不料秆子断成两截。蒜头火了,把拳头挥向了干部。一时间,集镇上热闹异常,受气的农民也哄闹起来,干部打人啦,政府乱收费!

    沸沸扬扬的场面,直到民警前来才止住。蒜头被带到了派出所。所长是蒜头老朋友,蒜头在大队部时经常接触。

    所长说,你当过干部,不能随便起哄反对政府!蒜头就说,官逼民反,不得不反。所长笑了起来,说,看水浒看多了吧,你有文化,就要用文化挣点钱。对了,镇里有个差事,非常适合你。

    蒜头说,什么事情?你说说。

    所长说,现在镇里自行车多了起来,经常发生偷盗的事件,公安局要加强管理,为每辆车打上钢印发个车证呢,白鹭镇地盘大,你来做这件事情,愿不愿意?我们正要雇请个临时工。只是,这打钢印不是在所里等,而是要到那些山高地远的村子,这叫上门服务。

    蒜头想了想,说,你说的差使,我当然要做,再辛苦也愿意,你知道以前在公社,我也是经常走村串户,把这梅江两岸走了个遍!

    就这样,一到农闲时节,蒜头就背着袋儿悠悠走在山路上,袋里是钢印和证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山路走得轻松,走得放心。

    有一天,蒜头来到莲花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蒜头忙着打钢印,突然听到外面闹哄哄的。村民纷纷抄起锄头禾耙,往村场走去,一边高声喊着:打老虎呀,打老虎呀!蒜头也抄了根禾杠跟过去。一户人家的猪圈里,老虎尾巴高高竖起,猪圈里公猪正在嚎叫。

    猪圈门中间有个方孔,老虎的头探了进去,一口咬住了猪的尾巴,但不想脖子却卡在了木门上。毕竟虎威吓人,虽然老虎被卡住,大家却不敢轻易上前战斗,全村的人围过来后,大胆的青年拿着长柄的虎头冲了过去,冲老虎一顿乱砍。

    虎啸嘶鸣,山鸣谷应,大地都在摇晃,蒜头手里的木杆抓得出汗,生怕老虎突然松脱冲了出来。后来啸鸣渐渐低沉下去,老虎终于被村民打死,热闹的潮头渐渐退了下去。

    蒜头的故事让排工们听来兴奋异常。对抗官府,深山打虎,工友们把蒜头当作了梁山好汉。但蒜头却说,我们家最有故事是爷爷有财。蒜头看了看父亲,说,我说得没错吧?

    蒜头讲故事的本领,让独依产生幻觉,老姑妈转述的故事,仿佛都是由蒜头事先准备好的。它过于完整,过于生动,反而显得不真实!这场“讲古闻”的主角,如果不是敦煌,就是他父亲蒜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