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八年二月三日,朱由校在工部召见了王象晋和宋应星。
朱由校坐在桌前翻看着几本书籍,看书名有《群芳谱》、《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甘薯疏》等等。
朱由校看了一会儿,只觉一头雾水,看向一旁侍立的徐光启,道:“徐爱卿,这农事上尔等才是专家,朕不懂。”
然后又看向王象晋和宋应星:“王卿家和宋卿家这几个月都熟悉工部事务了吧?有什么苦难和疑惑尽可提出来,朕尽量为你们解决。”
王象晋是万历三十二年中进士,曾任礼部主事,是朝中老臣了,在皇帝面前没有丝毫怯场。
但宋应星只是个举人,去年十一月才听宣入工部,一直没有具体任命,皇帝只是让他把这些年来的技术研究编写成书,今天一来就要他呈上书稿,大笔一挥就命名为《天工开物》。
此时听皇帝称自己为“卿家”,那是受宠若惊,身体都不自觉有些震颤起来。
王象晋镇定自若,拱手道:“谢皇上恩典,臣已基本熟知工部运作流程,只是不知皇上具体要臣负责何种事务?”
朱由校拍拍头:
“哦!这倒是朕疏忽了。传旨,工部下新设农政局,主掌农业技术、田垄土壤技术、水利技术等有关农事实务的改进工作,任王象晋为郎中,宋应星为员外郎。”
朱由校又看着宋应星:“宋卿家家中还有位兄长也是举人吧?”
宋应星连忙拱手道:“禀皇上,家兄宋应昇。”
朱由校点点头:“行吧!任宋应昇为工部都水司主事,你们两兄弟一起为朝廷尽点力!”
“谢皇上恩典!”宋应星拜倒在地。
“免礼。”
朱由校站起身,在工部里面慢慢踱步起来。工部内大小官员心眼都提了起来,不知道皇帝想干什么。
朱由校思虑了好一阵,叹了口气道:“众卿家可知我大明现在危机重重?”
无人敢吭声。
朱由校自言自语:
“在外,有建奴夺我辽东,威逼九边,图谋中原。北方蒙元残余亦贼心不死,虎视眈眈;
在内,大明各地贪腐成风,水旱灾害四起,瘟疫肆虐,田地里颗粒无收,粮食日益减少,农民破产,百姓流离失所,陕西一带已经有暴民带头作乱,对抗朝廷。
你们以为那些暴民为何作乱?天灾人祸?还不都是活不下去了,终究是朝廷辜负了他们。”
“对外,有兵部,有大明九边将士!对内则有赖于众卿家齐心协力、团结协作了。
当前,国朝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粮食问题,民以食为天,百姓吃得饱穿得暖便不会去做那乱贼烧杀抢掠。
大明人口众多,土地有限,那么只能致力于在现有耕地的基础上提高亩产了。”
“朕听闻有来自海外的土豆、甘薯、玉米等作物,亩产可达数百斤,若可在我大明各地推广开来,必然可缓解饥荒,甚至使大明百姓丰衣足食,过上幸福的日子!”
朱由校走到徐光启、王象晋、宋应星三人面前,严肃道:
“推广种植这些新作物,必先改进作物的栽种、培植技术,有一套成熟可靠的流程方法,并且朝廷可以给百姓们分发种子或者幼苗,这样才可以迅速在民间铺开,才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粮食产量,达到安抚百姓、稳定民间的目的。
现在,北直隶和山东有大量皇庄田地,农政局可自行挑选使用,有什么困难或者需求尽可向徐尚书提,徐爱卿也必须尽力支持!”
王象晋拱手道:“禀皇上,近些年来天气愈渐严寒,许多作物在北方恐怕难以存活。”
朱由校点头:“无妨,你们先在北直隶、山东一带试验改进,日后朕在南直隶一带划些土地给你们用。”
“谢皇上!”
二月六日,朱由校下旨改革工部部门架构,公布改革举措:
革除工部原下属单位,设立以下单位并明确具体权责。
设立都水司负责工部各项事务的财务预算;
虞衡司负责工部各项事务的花费核销及库房出入库管理;
节慎司负责工部的财务出纳管理;
文思院负责金银铜货币及器物的铸造;
铁器局负责除金银铜其他金属的冶炼和铸造;
军器局负责军事武器的制造与维护;
织染局负责布料的生产和织染;
水利局负责各种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矿务局负责各种矿物的开采提炼;
道桥局负责道路桥梁的规划建设;
营缮局负责房屋、城墙等大型工程的规划建设;
马政局负责马匹牲畜的饲养和管理;
农政局负责农事管理和农业技术的改进;
竹木局负责竹木薪炭的生产运输分配;
杂造局负责其他生活用品的生产制造。
在天启六年五月六日,王恭厂大爆炸,北京西南隅被夷为平地,炸毁房屋两万多间,死伤两万余人。灾难惨状历历在目。
考虑到安全问题,工部改革前,朱由校就命令徐光启在京师外重新择址,兴建新厂房,改名为“安民厂”,把王恭厂整体搬迁过去,远离居民区。
安民厂新址位于京师西南方向的良乡县小清河旁边,占地两万三千亩,包含了火药科、铳炮科、弓弩科、甲胄科、兵杖科、鞍鞯科、杂作科等等。
现在的工部,徐光启任尚书统筹整个工部各项事务;吴淳夫任左侍郎,但朱由校严令他不得插手工部具体事务,只负责应对其他各部官员,和东林党扯皮,去户部争财政预算什么的;毕懋康任右侍郎,主管军器局,并实际负责火药科和铳炮科。
三月十日,朱由校亲临安民厂视察,工部尚书徐光启、右侍郎毕懋康、军器局郎中孙元化、铳炮科主事张焘随同。
安民厂东临小清河,防火级别最严格的火药科和铳炮科就建在小清河旁,方便随时取水。
朱由校巡视了安民厂,最后又重点巡视了火药科和铳炮科,对随同的臣子道:
“各位卿家,未来的战争必定是以火器为主导,刀枪剑戟会逐步淘汰。军器局肩上背负的就是整个大明的命运,未来大明是龟缩防守当孙子还是开疆拓土做大爷,就看尔等把火器发展到何种地步了!”
朱由校看向徐光启:
“朕已下旨许以高薪厚禄,召集天下匠人,云集京师供工部选拔聘用。人才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徐爱卿要好好珍惜利用,不要吝惜钱财,户部给的预算不够,内帑会全力支持你的。
工部全员要立志创新、锐意改进、勇于实践、敢于验证。徐爱卿拟个章程出来,针对工部各局、各科工匠的薪酬俸禄以及创新建议的嘉奖,直接呈给朕,无须经过内阁。”
“臣领旨!”
朱由校看向孙元化:
“孙卿家兼任神机营左军总兵,以后军器局新产的火器便先交由你部使用如何?”
孙元化咧嘴笑道:“臣领旨!谢陛下恩典!”
最后又对毕懋康和张焘道:
“毕卿家和张卿家是火器上的专家,要多多留意底下人的意见,集思广益,也要参考前人的成果,如万历年间中书舍人赵士桢的《神器谱》,实践出真知,多做试验,争取早日造出更先进、更可靠的火器,让我大明将士消灭外敌,保国安民呀!”
“臣领旨!”
三月十五日,朱由校下旨,太医院下设立“太医学院”。
聘任陈实功为院长,张景岳为副院长,吴又可、傅青主为教授,广招各地大夫、郎中为讲师,收授幼童幼女入学。
戊辰年医科全部进士、举人和监生调入太医院,为逐步建立大明医学体系,打造医疗系统作人才储备。
十六日,太医院下设“女医署”。魏忠贤在宫中挑选了三千名宫娥进入太医学院培训学习,成为首批“医女”,开始建立随军医疗队。
十八日,国子监下设“太学院”,太学院分“国学”和“科学”两院。
国学院教授传统的四书五经、读书认字;科学院则教授算、农、军、律等多种学科,聘任李之藻为院长,王徵为副院长,戊辰年算、农、军、律四科进士、举人、监生皆调入科学院,为逐步建立大明的科学教育体系作准备。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