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朝堂

    姜恒没再理会沈知行的事,他问姜五:“钟侍郎能给多少银两?”

    姜五回:“钟侍郎说最多十万两。”

    姜恒按了按眉心,烦躁的说:“国库里到底还有多少银子?”

    “钟侍郎说国库里银子只有几十万两,今年秋收收税只收到了一百万余两银子,这段时间皇帝陛下又要修金光寺花掉了二十几万两,国库里银子要支撑到明年秋天恐怕还不太够呢。”

    姜恒讲手中的茶盏重重放到桌子上,忧心的说:“顾泽这个废物,一百多万两的税收怎么支撑一个帝国的运转,这样的财政储备,一场大灾或大战就能把大魏冲垮。”

    姜恒说的没有错,若是没有大的水旱灾害,帝国一年征收一千多万两白银的税收才是正常,一百多万就连最基本的军费都无法保障。但这种情况也不能怪罪顾泽,顾泽上位时,地方的财政就一团糟,中!央征收不到赋税已经很久了,而外戚出身的顾泽其实根基很薄弱,他没有能力与已经报团的地方官集团抗衡。

    姜恒骂完顾泽后阖了阖眼,问侍立在一旁的姜三:“咱府里还有多少银子?”

    姜三掌管将军府的财政,他有些为难的回答:“将军,今年朝廷克扣西北军几个月的粮饷了,都是咱府里自己垫上的,再加上长孙大人前些日子回禀淮南郡的金矿已经挖的差不多了,算起来我们将军府也最多能拿出十万两白银。”

    “二十万两白银再节省也顶多能撑半年,也罢,要在半年之内彻底击溃阿勒根本不可能。”姜恒喃喃说。

    姜恒看姜三欲言又止,冷声说:“有什么话就说。”

    姜三忐忑不安的说:“彻底击溃阿勒对将军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我们打退阿勒的攻击就行了。”

    姜恒没有怪罪姜三,反而解释说:“若北戎像以前那样四分五裂,打退他们就可以,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威胁大魏的实力,但现在不同了,阿勒统一了北戎各部,他现在屠杀喇嘛推崇拜火教就是为了拉拢人心集中权利,他已经开始着手建立一个草原帝国。不彻底击溃阿勒,这个帝国几年之内就会成型,而一旦成型,它就会对大魏造成致命的威胁。大魏早就不同以往了,腐朽的大魏赢不了这样的对手。”

    姜恒的话让几个暗卫沉默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姜三说:“将军,我们已经按绯月郡主提供的方子做出桂花油了,这东西和原来的桂花油完全不同,我们想给这东西取名叫桂花露,如果操作的好,最开始的一个月肯定是最受吹捧的时候,短期内转上七八万两白银也有可能,只不过这不能持续,吹捧期过了,一个月能有一万两白银的利润就很好了。”

    姜恒紧皱的眉头松了松,对姜三说:“你定价的时候尽管往高处定,这些当官的有的是钱,江南民谣怎么唱的,不是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顾泽这个废物,什么都管不了。”

    *

    姜恒在大骂顾泽废物的同时,顾泽也对姜恒怨恨不已,顾泽自己的难处没有人比他自己更清楚,他的确位高权重,除了姜恒这个刺头,可以说想处置谁就处置谁,但顾泽心里清楚,他远高于寻常官员的权柄更像是百官对皇权的妥协与让步。

    顾泽是外戚,天生倚靠皇帝,崇延皇帝面上笃信佛教不理政务,但她对百官的控制是不可能放松的,姜恒就是他推出的监理百官的人。

    倘若皇权强势,顾泽大概会很舒服;但如今各地方虽然不敢明目张胆反抗朝廷政令,但阳奉阴违不少,在这种情况下,顾泽的烦心事也不少。

    顾泽为什么对姜恒恨之入骨,除了感情这种私事,更多的是因为顾泽太想要姜恒手里的兵权了,只要兵权在手,顾泽完全可以毫无顾忌的清洗官场巩固皇权,可姜恒偏偏不肯将手里的兵权交出来,在顾泽眼里,姜恒就是大奸似忠欺世盗名的奸臣。

    当然顾泽的想法让姜恒知道了,他大概会大笑三声,且不说让他放弃兵权是何等异想天开,就说顾泽拉拢的几个将军就全是脓包,他真把兵权交出来,顾泽也接不住,反而会被阿勒打得手忙脚乱。再说了,顾泽这个皇权代言人居然想借助兵权搞清洗,这本身就是一种失败,在姜恒眼里,若顾泽能通过政斗集中皇权,他还能称赞顾泽一声有本事,可顾泽想通过兵权掀桌子,这就是无能。

    *

    这种朝廷杂乱的关系,穿越过来的沈络还完全不懂,这并不是因为沈络不聪明,而是原书提供的信息太少了。原作是本言情小说,朝堂斗争基本没有,沈络只能从原作中看出顾泽权势滔天想处置谁就处置谁,看出姜恒战功赫赫十七岁出道就打败了令大魏胆寒的阿勒。

    沈络在为沈知行忧心,在踌躇良久后,她还是对白絮说:你去告诉姜恒,如果他能保我父兄平安,我就给他另一张不逊于桂花油的方子。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