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02)

小说:昭君之开挂人生 作者:传山
    她还打算等朱丽主动推辞说“艳萍啊, 我不用住单间。等几天, 我去找窦昭君同志商量让她把单间还给你”

    如此相同的事情, 马艳萍不知道做过多少次,不管用在什么人身上,都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每一次她只需要变换一下语气, 措辞, 得到的都是她想要的结果。

    没想到,朱丽不按照剧本走, 还劝她, 什么跟什么。

    第一次失误,得总结经验,单间只能暂时放下。

    马艳萍郁闷的说了一会儿话,挂在脸上的笑容有了许多的阴霾覆盖着。

    早早睡觉的昭君, 不知道自己差点被人套路。

    晚上八点,在另外一个时空。

    一位中年人, 在网上买生活用品,无意中点击进一家店铺, 一家古董店铺,看星级,是七星级的店铺。

    七星级信誉优质, 质量造假,还能包退换。

    他与家里的老头子都是学历史,考古的,对古董情有独钟。

    他还有有一家古董店, 没有想到,此时就一套清朝大小龙票。

    抱着试试的心态,忐忑的点击购买。四十八万,操作的好,还是有赚的。

    睡梦中的人,还不知道挂上去才半天,就卖了出去。

    她在年代商店买的任何物品,从她卖出去一件以后世商品价格定价的商品后,商店里的所有物品价格自动调整为后世的商品价格。

    产品质量,厂家,一样不会变。唯一变的就是价格。

    这些正在酣睡的人还不知晓,依然在沉在美梦中。

    翌日,天亮,才五点多,昭君就睁开眼睛,全身清爽,浑身都是劲。

    穿好衣服,洗漱,拎着四连配的菜篮子,小铲子,去往河对面的山林,想着挖些野菜,捡些柴火。

    穿了一身打了好些个补丁的衣服,戴着草帽,一个人去到山林。

    刚进去,就遇到不少妇女,也是来挖野菜的。

    趁现在还有野菜,都想多挖一些。老战士他们家家户户都有菜园,可到了冬天初春,一共四五个月,他们家里囤的大白菜,白萝卜,胡萝卜,土豆也是不够吃的。

    野菜晒干,也能糊糊嘴。也能填饱肚子。

    “小同志,你是新来的知青吧”昭君不认识那些大嫂,一个人找了一个地方,安静的挖野菜。

    身后走来几人,回头,一看,还有黄大姐。

    “嗯,是新来的。黄大姐早上好。”

    她只认识黄大姐,别的人都还不认识。也就是点头微笑打招呼。

    “小窦,早。还晓得挖野菜,不错,不错。你等下回去告诉新来的知青们,都储存一些野菜,到了冬日,外面白茫茫一片,不吃点绿色的蔬菜,好些人都会得雀盲症。

    雀盲症,不是恶疾,但也不方便。你回去传达一声。不用急,还有三四个月的时间。”

    黄大姐还真忘记了这事,要不是看见窦昭君在这里挖野菜,就是她自己天天挖也想不起来。

    对于眼前的小姑娘挖野菜,她也没有别的想法,人家住单间,有锅灶,偶尔做顿吃的,正常。

    新来的知青,开始几个月,身上都有随身带来的粮票。

    “嗯,我回去就传达。”

    昭君满口答应道,也不是什么大事。

    “你身体好了吗,别累着。先养好身体才是正事,要不然等真正做事的时候,身体虚可不行。会累瘫。”

    黄大姐关心的提醒。

    “好了,今早起床,浑身舒坦,再也没有之前酸酸软软提不起劲的感觉。现在浑身都是劲,好着呢。”

    昭君还伸出手,攥紧拳头,用力的举起,展示自己的小肌肉。

    黄易玲瞧着小姑娘活泼开朗,不做作的样子,也蛮高兴的。

    “行,身体好了就好。但也别太累着自己。留些力气。”

    说话时,都没有闲着,眼观六路,看看四周有没有她们需要的野菜。

    “知道,谢谢大姐提醒。大姐,我想问问,我能自己出钱,请人帮我搭一个堆放干柴的偏屋吗”

    她觉得自己住的地方,哪哪都好,就是缺间堆放柴火的偏屋。

    “行啊,等收完小麦以后,我替你找人帮忙搭一间偏棚,不需要花钱。你管他们搭棚时的两餐饭就行。”

    “这,不给工钱行吗”

    “行,没啥不行的。以后你长期住,是该给你搭个放柴火的棚子。”

    不是大事,本来搭一个偏棚不需要管饭。可是黄大姐想的深远,如果不让小窦管饭,让知青们知道,可以随意的让老兵们帮忙,不知道会提出来一些什么奇怪的事情,让老兵们帮忙。

    老兵们以后会没有休息时间。

    “谢谢大姐。我让我同学进城帮我买粮食,油盐酱醋,还有碗。我以后只要有时间,就在山林里寻摸,看看能不能捡到几个鸡蛋。我攒着,到时候做菜。”

    昭君找到一小片小根蒜,招呼黄大姐也一起挖。

    虽然只有一小片,可也不少。小根蒜腌制好了,可以存放很久。

    洗干净上面的与下面的果子一起晾干剁碎再腌制。到时候炒饭吃,味道极好。

    新鲜的,腌制的都可以炒鸡蛋。腌制的也可以炖肉炖鱼,也别有一番风味。

    后世,还有人喜欢用小根蒜炒虾。

    “不错,有想法,希望你今天就能捡到鸡蛋。”

    鼓励了一番,各自慢慢散开,各自挖野菜,但都在能照顾彼此的视野内。

    荠菜也挖了不少,大大的菜篮子压了又压。

    在一处杂草丛生的地方,昭君运气不错,捡了二十几个野鸡蛋。

    “大姐,我捡到鸡蛋了。”高兴的朝着不远处的黄大姐喊道。

    “有几个”

    周围的几位大嫂都站起来,好奇的望向昭君。

    “蛮多的,有二十几个。”老话说财不外露,可有些时候,适当的要露一些。

    几位大嫂酸了小知青的运气真好,她们在这里住了好些年,很少有机会一次性一个窝捡这么多的鸡蛋。

    连里也有一次性捡过三十几个鸡蛋的事,可只有一次。以后,都是几个,最多的时候也就十二个。

    没想到小姑娘刚来,一次性就捡了二十几个。

    同人不同命。

    几位大嫂也就是羡慕羡慕,心里酸一下,嫉妒是不存在的。

    这点肚量她们还是有的。

    黄大姐走过去,在昭君的篮子里望了一眼。哟,确实有二十几个。

    笑容再次爬上脸庞,“运气真好,下次再多捡点。”

    “嗯,下次捡一百个。”周围的几位大嫂也笑了,一百个,那得多少只野鸡下蛋聚集在一起的,根本不可能。

    时间一点一滴就这么过去了,还得回家吃早饭,然后准备上工,几位大嫂起身要走。

    昭君也想着回去吃过早餐再来挖野菜,捡柴火。

    一只手拎着大菜篮子,一只手拎着一小捆柴火,跟着黄大姐,几位大嫂一起走。

    河边搭的好些个码头上,都是挑水,洗漱的人。

    也有不少洗衣服的人,新知青们还没有体会到劳作的辛苦。

    他们觉得四连的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有趣。唱着歌,抒发心中的理想抱负。

    “君君,一早上去哪儿了”

    对面的胡薇薇,抬头擦拭溅到脸上的水珠,见到了好闺蜜双手不空的拎着东西走了回来。

    “薇薇,我挖了好些野菜,还捡了一些柴火。我先回去一趟,等下过来洗野菜。”

    “嗯,去吧,我洗完鞋子,等下去你那里。”

    “好,我等你。”

    胡薇薇五人去了县城,今天连里的拖拉机进城,他们几人知道这个消息还是昭君听黄大姐说的。

    来不及闲扯篇,五人拿着昭君的购物清单,还有钱和票,坐上拖拉机进城去了。

    昭君写好信,贴上邮票,背上借来的背篓,还有绳子,铲子去了连部。

    “报告”

    “进。”指导员安大路在里面,正在写什么。

    “指导员,我找张通讯员。”

    进到屋里,昭君先说事。

    安大路放下手中的笔,望向昭君,“小窦,写好信了。”

    “嗯,写好了。张通讯员在不”

    “不在,你身体好了没”眼前的女知青,安大路有印象,还蛮深刻。昨天接他们一群人回来的时候,就她一个人病歪歪的。

    大热天的感冒,又坐火车,想想也知道难受。

    “谢谢指导员关心,我的感冒好了。”

    昭君目不斜视,尽量不乱瞟。

    “信件放在那边的竹篮子中,寄出去的信件都是放在那儿。”

    安大路指指墙上挂的竹篮子。

    “好,指导员我先走了。”

    放好信件,昭君忙告辞。

    出门没注意,撞倒对面进门的人,“对不起,对不起。”

    不管撞到了谁,昭君第一时间先是道歉,人都还没有看清楚,扎的马尾也跟着倒着点。

    迎面而来的是连长吴振威,还有黄易玲大姐,撞的也是黄易玲。

    没撞伤,就是小小撞了一下,黄易玲好笑的打断昭君的赔礼道歉,“好了,小窦,别道歉了。是来找通讯员的吧”

    “啊,大姐好,连长好。我是来寄信的。”

    “去忙你的,别进到山林里面去,危险。”

    “嗯,不会的。大姐,再见。”

    昭君脸上通红,觉得自己冒冒失失的,有些失礼。

    “再见。”

    夫妻俩进去,安大路也看到了刚才的一幕。

    “老吴,老黄,地里的麦子,再过些天就能收割。今年还是和去年一样还是有什么别的想法。”

    还有几位排长没有来,三人也就是闲聊。

    “和去年一样,只是时间提前几天。现找那些已经熟透的地开始先割。

    每年八月中下,九月初,总会有个把星期的大雨暴雨。

    每年都会糟蹋一些粮食,看着就心疼。老安,这几天咱俩在地里找找,从最先开始种的那一片找起。

    只要熟了,就先割,不一定等到一起收割。”

    吴振威的提议,安大路自然答应。

    每年的收割时,总会遇到几天的雨季,风吹,雨打,都会糟蹋一些粮食。

    看着都心疼。

    地里的每一颗粮食,都饱含全连所有人的汗水,一滴汗水摔成八瓣,辛辛苦苦的才种出来的。

    糟蹋浪费,对他们来说,那就是糟蹋他们的辛苦付出。

    “行,就照你说的做。”

    黄大姐一般不操心这事,丈夫与指导员老安,还有几位男排长自然会安排好。

    山林里,昭君挖野菜的时候,不知不觉的移动到了一般人都不会进的深林子里。

    深林子里,野菜多,蘑菇多,断碎的树枝也多。

    专挑粗的树枝捡,慢慢的移动着。

    她浑然不知自己进到了深林子,对于连绵起伏看不到头的林子,其实这里不算深林子。

    只是对四连的孩子妇女来说,这里已经算是深林子。

    林子足够大,足够开阔,四连的人就是天天挖野菜,天天捡柴,也不会进到深林子中。

    林子里还有沼泽地,看起来是陆地,可脚下一不注意就会掉入沼泽中。不说林子里,就是外面陆地也是一样,只是在四连经常活动的范围内,没有沼泽。

    昭君运气不错,离沼泽地很远。

    林子中,她点开淘宝星网中的年代商店,一直用这个扫描,林子里的好些物种,她都不认识。

    有了商店扫描,倒不用她认识,只是耳边自动有语音播报,告诉她,前方还是左右有什么植物,有没有野鸡蛋。

    此时,耳边播报的一则信息,让她欣喜若狂,一株三百年的野生人参。

    边上还有两株百年的野生人参。

    我挖,挖挖挖,下一刻,昭君化身为人形挖掘机。

    深挖到底下很深,昭君完好无缺的挖出来三支完整的人参。

    放进背篓,然后转移进商店仓库中的纸箱子,能保鲜,先放着。

    想了想,放了一支百年的人参到商店寄卖,价格也是标的高,就试试,有人买就买,没有人买,她也不强求。

    早饭以后,她就知道自己寄卖的那套龙票昨晚就卖了出去。

    四十八万,除出一成的寄卖费,她还有四十几万。

    目前还不缺钱,试试提现,虽然能体现,可是是一比十的比例提现。

    四十万只能提四万,即使这样,昭君觉得也不错。

    提现也有说明,会根据时间进程而变化,不是一直是一比十的比例。

    还蛮人性化的。

    一支还带着新鲜黑土的百年人参,挂在了商品架上。

    暂时她没有想过提现,等没钱的时候再说吧。

    等到她觉得很累的时候,已经是午后两点。

    不敢在年代商店买吃食,再凭空拿出来吃,昭君忍着饥饿继续捡柴火,捡蘑菇,挖野菜。

    一直到下午四点,昭君才背着大背篓,双手各自拖着一捆柴火离开山林。

    远处的吴连长,安指导员,正好看到窦昭君的背影。

    指导员感叹道,“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看没有父母的孩子更是早当家。

    瞅瞅,这批来的知青,最明白的人就是窦昭君。

    男知青都比不上她 ,是个能吃苦的明白人。”

    吴振威也看过每一位知青的档案,家庭情况,背景调查,家庭成员,皆有。

    想了一下,想起了前面的人的家庭情况。

    “是不错。比老知青都不差。”

    四连的两位大佬,对昭君的印象又加深了不少。

    昭君日后的工作,生活,没少被大佬们照顾。

    累了一天,回到家里,在屋檐下,码放好柴火。唉,还缺斧头,有些树枝,需要斧头才能砍断。

    汗珠一直没有少,滴落在脖子,衣服上。

    背后上半身,早已汗湿透,昭君还不能休息,去到河边,洗干净野菜,摊在屋外的架子上沥干水。

    “窦昭君同志,你没有去县城啊”

    昭君可不比住大宿舍的人,她们人多,一人捡一些柴火,就有很多。

    一刻都不能停歇。

    抬起头,蹲在原地,仰头看向从河对面山林,草坪,踏青归来的一群男女。都是昨天和她一样新来的知青。

    “没有,你们也没有去啊”

    “嗯,我们明天去。”

    喊话的女知青是京都来的杨宁娅,昨天有过短暂接触。好像性格还行。

    杨宁娅一群人有七八人,都是京都新知青。

    地域团体很明显。不过这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了解彼此,慢慢的,性格相近,趣味相投的人慢慢会扎堆走在一起玩闹,工作。

    走到河边,几位京都的男知青还嬉笑的脱下鞋,在河里抓鱼。

    “博文,你脚边不远有条鱼,快抓。”

    陈峥阳见到不远处的那条两斤左右的大鱼,焦急的喊道。

    李博文低头盯着自己脚边不远处望去。

    还真是,一条两斤左右的大鱼,在他的脚边不远处悠哉游玩。

    慢慢的弯腰,慢慢的下蹲,慢慢的伸出手,浸入水中,好似能伸手抓住时,猛然发力,水面溅起无数水花,可惜只是抓住了一团水汽。

    大鱼被惊吓过度,慌里慌张的选了一个方向,游过去。

    正好游到对面码头不远处,昭君正在河水中洗背篓,随手在水中荡洗背篓,蠢鱼运气不好,被昭君不经意的舀进了背篓中。

    这真是,守株待鱼。

    好嘛,众目睽睽之下,昭君讪笑尴尬的很。感觉好像是她故意的。

    “杨宁娅,你过来。”昭君只能对着河对面的人招手。

    手利落的一把抓住码头边的水草,扯了一根长长的水草,掂掂,感觉不太脆。

    一只手拎起鱼,两根鱼草交织从鱼鳃穿过。快速的打个结,鱼儿蹦跶的再欢实,也无法逃脱。

    昭君朝身后的草坪扔过去,“杨宁娅,你们抓的鱼。”

    对面的几人都没有想到窦昭君会主动给他们。

    不能说还,本来也不是他们的鱼。都没有抓到,人家也不是故意要与他们作对,要抓那条鱼。

    一切都是巧合。

    除了已经走过石桥的杨宁娅,其余几人面面相觑,不过很快反应过来。

    “窦昭君,你抓住了就是属于你的,我们不要。”

    一条鱼,两斤左右,也不够上交给连部。争什么,没有什么可争的。

    昭君笑着摇头,没有大声的与对面河水中玩水的几人对喊。

    恰巧杨宁娅已经来到她身后,昭君回过头,与杨宁娅说道,“我不与他们几个比嗓门,麻烦你转达。鱼归你们,要不是水中的几个那样一捉,鱼也不会瞎跑到我的背篓中。

    一条鱼,不要争来争去,你们杀了鱼,拿去食堂,让师傅给你们红烧,或者炖个鱼汤,都行。”

    杨宁娅也不知道怎么婉拒,想了想,答应,“行,我们可就不客气了。”

    “客气啥,我还一堆事,可没有时间杀鱼,做鱼。”扬扬手中的背篓。

    “嗯,谢谢了。”

    “不谢。”

    京都的几位知青,因此一事,对昭君的印象也不错,至少不是个贪婪的人。

    忙活了一天,在晚饭前,总算等回来那五个。

    几人连自己买的物件都没有放进自己宿舍,直接来到昭君的单间宿舍。

    “君君,君君。”还没有进门,胡薇薇就急吼吼的喊道。

    她已经看到屋前的空地上立的晒架上下三层都放着圆圆大竹筛,上面都晒着野菜蘑菇。

    昭君刚刚洗好澡,洗好头发,正披着头发,用毛巾绞干头发。

    “在房间。”

    她懒得出去,在屋里回应外面的人。

    几人双手不空,都拎着东西走了进来。昭君买的东西最多,粮食,油盐酱醋,大小二十个碗。

    胡薇薇与蒋欣怡还给昭君买回来一个旧的洗脸架,以及一个旧的洗澡盆,还有一些零碎的物件。

    缺的物件,瞬间都置办齐了。

    胡薇薇叽叽咋咋,说起县城的一切。

    文新则是在给昭君算账,昭君给了他们五十块钱,说好的多退少补。

    算来算去,昭君得给他们钱,超了一点。

    他们五个人五颗脑袋,一人补充一样物件,都不少。连煤油,煤油灯,都给买了。

    还别说别的。

    “谢谢,等我盖柴火棚的时候,做好吃的给你们吃。”

    昭君补了钱,看着桌子上的东西,挺满意的。

    看来要置办俩个米缸,再置办一个水缸才行。

    不急,慢慢置办。

    “行啊,要等收割麦子以后再盖棚吧”文新进来之前,就看见屋檐下多了不少码放整齐的树枝。

    “嗯,你们这几天不再出去,也每天与我一起去山林里挖野菜。

    黄大姐说了,冬天要吃绿色蔬菜,要不然周围白雪茫茫,缺乏维生素,容易得雀盲眼,一到天擦黑,就是个睁眼瞎。麻烦的很。

    等到了冬天,猫冬的时候,万一食堂的蔬菜不多,可以来我这里给你们煮点野菜糊糊,或者野菜汤。”

    昭君之前也告诉了新来的知青们,让他们自己去挖野菜。猫冬的时间长,最缺的就是粮食与菜。,,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