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山纯属好奇, 其余的人也好奇, 他们都竖起耳朵听着。
“今儿娘和我进城买东西, 出了点事。我娘得了贵人大笔赏银, 就顺便买了牛车, 还买了好些家里需要的物件。
我娘说, 我爹就是操劳过度,累坏了身体, 才早早得病去的。
家里现在条件好了, 就尽量的让家里人少操劳些, 吃好些, 养好身体,尽量多活个十年二十年的…… ”
郭大柱是把娘回来路上说的一些话, 自己组织语言以后,说出来的。
娘说的那些原话 , 好些他都不记得, 只是记得意思。
听到郭大柱说的得了贵人赏银, 在场的族亲们再次沸腾了。
又是赏银, 怎么每次有好事都是郭木根一家遇到。
有人就想打听,到底是出了什么事, 怎么得到贵人赏银的。
要是他们知道, 学到了,以后也许也能得到贵人们的赏银。
一群人瞪大眼睛,竖起耳朵,好奇的盯着郭大柱, 弄的郭大柱精神上有些吃不消,太恐怖了。
还好,进屋放背篓顺便安慰两位小姑子的昭君,已经从屋里出来了。
外面一大群人,还有不少长辈,全丢给老大招呼,还是不太行。
她也要出来招呼。
她进屋安排三个儿媳做事,一个烧开水,一个炼猪油,一个照顾小姑子,闺女带着表弟表妹还有家里的几个孩子。
看着她们各自忙开了,她才出来。
身上还揣着崔宝林公子给的荷包,里面多放进去两张银票。
坐在原位,正好听到一位族亲问儿子的话。
那人问,“大柱,进城遇到了什么事?”
她坐下望了那位族亲一眼,又瞧了瞧一圈的族亲,虽然各自有小心思,但是大面上,彼此都过得去。
真有大事时,也都不会袖手旁观。多多少少,会量力而为,伸出援助之手。
其实这样,就已经很好了。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族亲甚至是至亲 ,能做到这点就已经非常的不错。
是人都自私 ,都有各自的小心思。
她一个天天穿越异世的异世之魂 ,见惯了大风大浪,见惯了生死离别 ,过过各种阶层生活,还手握金手指的人 ,不一样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吗?
苛求别人,首先自己就得做到,她自己都做不到 ,又怎能去苛求别人。
嘴角不自觉的上扬,然后对着身边不远处的几位族老还有族长说,“说出什么事之前,我想先说说我的身世。”
一位族老还是原主丈夫的亲叔叔,浑浊的眼睛望了一眼昭君,然后启唇说道,“木根家的,你确定要说?”
“叔 ,嗯,要说的,其实说了也无所谓。说了,后面出了什么事,还有怎么帮到贵人的,也就能说明白。”
郭善全没有多思,确实,侄儿媳妇的身世,没有什么不能说的。
“那行,你说吧。”
咳咳两声,清清嗓子,昭君才开始说,此时就是小姑子大花夫妻俩也从屋里一瘸一拐的走了出来,坐在长条板凳上,听着。
大嫂的来历,家里只有至亲的长辈还有大哥知道,他们几个亲姊妹都不知道。
她也想听听。
“几岁那年,我被父母卖给一位被称为红嬷嬷的女人。那时候,我还不是很记得事,跟着红姨几日后抵达景南府何家。
何家的老太爷是景南府指挥使(正三品),何家的几位老爷有文官有武官,各有不同的职别。
幸运的是,进到何府跟的主子是何府老太爷嫡次子家中的嫡女。
姑娘待我极好,从守小院的丫头一直到陪伴姑娘出嫁进京,进入侯府。虽然是下人,守着下人的本分规矩,可也没有吃什么苦。反而过得不错。
因为自小在何府长大,跟着府中青嬷嬷家的儿子学习了一些功夫。
补充一句,青嬷嬷是何府老太爷自小的丫鬟。她的儿子打小就习武,跟随大老爷上过战场,要不是后来在一次救大老爷时受了伤,回到何府,也许他也早已在大老爷的提携下,成为了一名武官。
多年前,青嬷嬷就已经是良民。她的儿女也是良民,是能做官的。
只是青嬷嬷不愿意离开何府,依然在何府做事。帮助老太爷管着老太爷居住的院落。
打小我就会些花拳绣腿,也会泅水。姑娘成亲后一年,就生下了大公子,在大公子两三岁时,有一次被有心人引去侯府后院的小湖边缘玩耍。
无意中跌落下湖,大公子那么一点点大。还不会泅水,加上害怕,胡乱挣扎,下沉的速度很快。
边上站立的人,既不喊人求救,也不下水救人。那时候的我,刚好办事路过小湖,看见了大公子伸出来的小手,手腕上戴着大公子一周岁时,何府二太太送给外孙子的银手镯。
那银手镯,是二太太特意为外孙子请名匠打造的。还拿去景南府城外的名刹在佛前供奉了差不多一年。
一直叮嘱姑娘一定要让大公子戴手镯戴至七岁。
所以我认得那特别的的手镯,赶紧飞奔过去,跳下水,找到快沉下去的大公子,救了大公子一命。
也因为我坏了别人的好事,在侯府可能不安全。
姑娘给了我一笔赏银,还有昔年自己的积攒,消了我的奴籍。还我良民身份,让我离开京城。
与她也少联系 ,她怕我被人打击报复。
就这样,我在姑娘的安排下来到德州府。
有了后面的一切。
现在说说今日,也不是什么大事。在街上 ,与老大一起走路时,对面正好有受惊的烈马,冲着我和老大撞来。
为了保住自己和老大的命,我不得已出手制住了受惊的烈马。
马上还有位贵公子,烈马受惊已经有了一小会儿时间,马上的公子也吓得不轻。
那位贵公子看样子年龄也不大 ,就十四五岁,是读书人。应该不知道怎么办。
我制住马以后,贵公子被小厮扶住下马,整个人都在颤抖,神智也没有回笼。
抓住一个荷包就塞给我,说是表示感谢。
我知道贵人们的心思,不愿意轻易欠人情。能用银子打发,感谢,是最好的。
你不接受用银钱感谢还容易得罪他们。说明你有野心,想得到的比她们感谢你的银钱还昂贵,或者付出的代价比感谢的银钱更大。
这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
当然,也有一些权贵不讲究。你救了他们,或者帮了他们。他们不愿意承这份人情。
还认为你这么做是应该,他们不需要理会我们,更别说感谢了。
言归正传,今儿救的那位贵公子,塞给我一个荷包。轻飘飘的,没有银角子,这种情况一般都是里面放着银票。
开始我以为也不会很多,顶了天就是五十两银票。我也就没有过多推辞,免得让人家贵公子以为我拿乔,还想要更多。
当然更不可能当做人家查看荷包里面到底有没有银票。即使没有银票,只有一个空荷包。
我也只能认。
不过,真是不错。贵公子出手挺大方,或者是贵公子当时还在晕圈,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给了多少银钱。
总之来说,今儿,我算是发了财。”
噼里啪啦的说了很长一段话,解释的清清楚楚。
话里话外也传递出去几个意思。
虽然露了些财,但是也露了实力。
有功夫傍身,一般宵小也不敢来偷抢。
还有,她也没有说那位崔公子姓甚名谁。她一律用贵公子代替。
替自己与崔宝林都免去了麻烦。
在场的人羡慕之余,更多的是恍然大悟还有惧怕。
原来,难怪郭木根当初一定要住在偏僻的小山坳来。
就是郭林根,郭铁根兄弟都脑补,恍然大悟。原来大哥是怕到时候被人寻仇大嫂时,牵连他们。
郭林根突然问,“大嫂,你现在说出来,原来害人的那人还会不会再知道你的消息来寻仇?”
他倒不担心自己的安危,分家都多少年了。人家即使时隔多年要报仇 ,也不会来找他和老四。
只是他担心大嫂一家的安危。
昭君淡淡一笑,“不会,那人已经死了几年。”
在场的人又恍然大悟:噢,原来。难怪郭木根家的(五嫂子,五伯母,五叔母)现在能大大方方的说出来。原来是仇人已经死了。
就说嘛,以前无论大家怎么猜测,都不知道她的来历。
原来是不便说。
也能理解,换做是他们,也不会轻易透露。
隐瞒也不是迫不得已。
还有一些悄悄猜测,到底得了多少赏银,但是这话,无论是谁也不敢问。
没听说啊,人家会功夫。
就出手能制住受惊的马那一手,就知道人家的功夫肯定不只是花拳绣腿那么简单。
谁还没个秘密。
族长,族老们也明白了,难怪。
对于初展实力的孟氏(昭君)有了新的认知。
以后还得打好关系,原来关系一直还不错,毕竟郭木根为人仗义,老实,是个好人,在族中人缘不错。
最最重要的是,人家家里的条件 ,分家以后,一直不错。
郭林根替大嫂侄子高兴,他不嫉妒,自己也没有大嫂的那本事。即使他遇到了,也帮不了贵人。
还可能成为马下亡魂。
听嫂子说,仇家死了。他咧开嘴笑了起来,也松了一口气。
“那就好。大嫂,我和老四家里都没有地方住,没办法才把小花送来,还请大嫂勿怪。小花母子四人住在大嫂家,我和老四都商量过,银钱出不起,但是粮食还是会出一些的,毕竟小花也不是大哥一个人的妹子。”
不管怎么样,这话还是要说的。不能因为大嫂家有钱了,就觉得理所当然。
昭君摆摆手,“别了,别说出粮食。小妹这事,还没完。金家与马家敢欺负我郭家女,还无故休郭家女 。咱不能就这样吃哑巴亏。
今儿在我家好好吃一顿,明儿还请族长,在族中找上二三十个十几二十多的族中侄子们,随我去一趟小林村。
因为是农忙时,我也不白请族侄族孙们帮忙,只要愿意去的人,我出五十文的工钱,也不让他们去打架。
就是帮我们壮壮声威。让金家,马家的人看看,咱郭家是十里八村的大族。不是他们能随便欺负的。”
在场的好些人眼睛一亮,五十文。
他们进城打短工打五日也不见得能有五十文。
明儿陪着去下小林村就能有五十文,在场的人都想去,即使自己的年龄去不了,家中还有儿子,孙子能去。
族长听了,摇摆着手,“都是一个宗族的,给钱就有些太见外。哪家出这样的事情,族里都应该管 ,要召集族中的子弟一起去,帮忙壮声威是应该的。”
族长的话,浇灭了在场的好些人的赚钱梦。
一盆拨凉拔凉的冰水浇在大家伙的头上。
但族长的话语 ,有道理。他们也不敢反对。
是啊,这本是该族人们帮忙的一件小事。
收工钱确实不应该。
心底齐齐惋惜,但面上也跟着附和:
“是呀,都是族人,收什么工钱。”
话是这么说 ,可心在滴血。滴的不多,但也滴了半滴。
昭君也知道,族里人家出了外嫁女被欺负的事情。族中本就会召集族中子弟帮忙出头。
只是现在不是平日,如今是春耕春种的繁忙时间。要不然她真不会装阔出这钱。
今儿请客也是这原因,人家能随着一起来,就是要帮忙撑腰的意思。也有亲近的意思。
还有,她也是想借这个机会让自家有钱一事过过明路。
既然得了一笔意外之财,请请客,散散财,让族人们舒服下,也是应该的。
还能落个会做人的名声。
今儿请客,几层意思。
“族长,要是往日我肯定不会见外,一定不会收工钱。只是现在不同平日,正是家家户户忙的时候,我给工钱,也是一份心意……”
说的真诚,还有言语恳切,族长之前就瞧见了族人听说有五十文钱的时候,那激动的样子。
想到族人们家里的条件,族长没有再推辞。说实话,之前他就不想推辞 ,可是他身为族长,要明白事理,才有了那么推辞那一幕。
现在有了五弟妹的坚持,他就没有必要再推辞,反而顺手推舟,环视周围的族人一圈,正色道,“好,就依五弟妹的。在场的都听好,等下挑到的人家要记得好,别真以为这五十文真的该给。
要是你们家出了这事,也是在正忙的时候,只要你们自己愿意出头,找族中子弟帮忙。大家就是耽搁一天也得去,不能因为农忙就不去。
愿意给工钱,那是因为你们五伯母(五叔母)仁义,……”
“是,都记下了。”
“那就好,没有挑上的人家也别气馁。下次有别的好机会,就给没有挑到的人家。”
“是。”
族长都这么说了,能怎么说。
族长心中也已经盘算好人家从哪些人家挑人。
先是与郭木根家关系亲近的人家。当然郭林根,郭铁根两家的儿孙去,是不能给工钱的。
他们是至亲,还有郭木根的亲叔家里,还得问问。问十二叔本人,他家的儿孙去不去,去的话,要不要收工钱。
毕竟郭小花也是十二叔的亲侄女,他的儿孙与郭小花也是至亲。
这些都是要私下问的。
厨房里已经忙活起来,大夫也来了,房间里,大夫给受伤的人检查。
因为有女眷,跟随来的还有大夫家的女眷,帮忙看伤汇报情况。
能跟随来的,也是懂医术的女眷。
敷药,开药,一阵忙活。
整利索,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
厨房里,一群妇人帮忙,外面已经搬来好些张桌子,摆好椅子,碗筷。
还有些孩子,顺着香味也来到昭君家里。
大人们发现有自己的孩子,有些尴尬,昭君让闺女去请孩子们进来。又抓紧让厨房再煮饭。
忙忙活活,院子四周插着火把,才把这顿饭吃完。
送走族亲,两位妯娌带着家里的儿媳闺女帮忙还在收拾。
还剩下一些肉菜 ,也不是吃不完剩下的,是昭君特意让掌勺的汪氏留下来的。
送走了客人们,昭君和两位小叔子以及两位妯娌,大姑子郭大花夫妻说起小姑子郭小花的事情。
“明儿,他三叔 ,四叔,你们两家除了孙子辈,都得跟着去。没办法,咱们是小妹的亲人。
不管能不能讨回公道,咱都得去。大妹,大妹夫,你们就别去了,先在我家休息一天。陪陪小花,等我们回家。顺便看着几家的孩子们。
家里不能没有人,看你们现在这样,也下不了田。先休息,等好些了,再忙家里的活计。到时候家里的活计忙不过来,我让大柱他们几个去给你们帮忙。”
“大嫂,我也跟着去,我虽然受了点伤,但不打紧。我是小林村人,知道的事情多,到时候也能白帮衬几句。”
大妹夫丁三说道。
“那行,你也回去。幸好你家早已经分家,你们一家子都成了这样,还真是不好对丁叔他们交代。”
丁三是家里的老三,几年前,家里的老五闹幺蛾子,老父老母分了家。他们跟着老大过。
丁三一家还住在爹娘分给他们的两间屋子中,但早已分开锅火,各家过各家的。
家里也穷,家里人多,却只有一亩地,其余的地全是佃的地主家的地。
家里的日子过得苦巴巴,大姑子只有两个儿子,原本还有一个小子的,只是因为早产,生下来以后,不到三个月就从夭折。
早产时还难产,大姑子伤了身子骨,后边儿再也没有有过身孕。
还好,她之前就已经生了两个儿子。
“大嫂,我们都住在家里,会不会不好?”郭大花有些不好意思,自家有差不多十口人,都在大嫂家住,吃,怎么感觉那么像打秋风。
“大妹,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们一家也不是长期住,就是住一两晚。安心住下,养养身体。
你们要是回去住,这黑灯瞎火的,身上还有伤,走路一瘸一拐的,你说让我们几家子,怎么能放心。
明儿你在家里陪陪小花,外甥媳妇帮我们三家带带孩子,顺便做做饭。也休息休息,后儿一早,你们回家,我保管不留。
明儿,等我从小林村回来,我还有事要和你们说。”
“嗯,我听大嫂的。”
郭大花想着小妹那样,她确实有些不放心。陪陪小妹也好,劝慰劝慰小妹,还有小妹家的几个孩子,她也得安抚安抚。
要不然,几个孩子肯定有些不适应,他们与自己亲近一些。毕竟以前一直住一个村,常来常往,有自家人陪着,孩子们也会安心些。
想到这些,即使家里还有很多活计,她也忍着不去想,小妹的命比那些活计更重要。
活计迟个一两天,不算大事。
郭林根,郭铁根两家也没有意见,家里出了这事。肯定要先处理这事,而且小妹(小姑)被休,还关乎自家的名声。
特别是家里闺女(孙女)的名声,不管都不行。
田地里的活也只能先搁置下来。
临走时,昭君让大儿媳,二儿媳端来两盆做好的肉,还有一家一条三斤的鱼。
“三弟妹,四弟妹,这些都是家里剩下的,别嫌弃。”
白氏(三弟妹),樊氏(四弟妹),眼睛都黏在两盆肉上,全是油乎乎的五花肉,真好。
“谢谢大嫂,不嫌弃,都没有动过的肉,嫌弃什么。”说着伸手接过肉,鱼就示意儿媳代劳接下来。
“不嫌弃就好,我让老大送你们。”
今儿一天,真是有些累。幸好回家的路上,她有交代儿子怎么说今天得到的赏银,要不然,遇到下午的突发情况,她都不知道老大能不能应付。
说完,与两家人摆摆手。目送他们离去。
郭大柱送三叔,四叔到外边儿不远,就被三叔拦住不让他送了。
进院门,随手关好院门。
回到屋里,站在五姑住的门口,望着。
昭君坐在床边,还在劝慰些小姑子。“小妹,既然回来了,就好好的养身体。
别七想八想,明儿咱全家都去小林村。解决你的事,马家你是回不去的。
我现在有个想法,你要是同意就吱一声。如果一直这么一字不说,你的事,我可是不管的。”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