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的不能怪乔威。
一直小心谨慎、哪怕跟青梅竹马说故事都一定要魔改的乔治.威克汉姆,之所以会在沙龙上口嗨出“九头蛇”来,一个是因为他当时真的喝多了,另一个则是因为在大革命时代的欧洲,沙龙上随便口嗨是一个惯例——反正社会上大大小小的所谓的“秘密结社”不计其数,别说“九头蛇”了,“复仇者”、“正义联盟”、“刺客兄弟会”之类听了就让人觉得哪里不对的名字,光乔威知道的就不下五个,更别提“光照会”、“共济会”之类号称有着悠久历史的组织了。
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因为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经济实力的改变,社会关系也随之开始动荡。
穿越者乔威虽然幸运的活在了远离欧陆的岛国上,但在虚假的平静乡村生活以外,是不断奋进的资本主义和此起彼伏的革命。
虽然最初只是抱着“穿都穿了,不见识一下有点可惜”,以及一些攥取权势的“质朴”愿望,乔威才想尽了一切办法,把自己安插到参与滑铁卢战役的英国军队里,但他年轻时确实算是近距离的见证了拿破仑神话的破灭,以及之后的数次复辟与泛德意志地区花样繁多的政治斗争。
在这个过程中,乔威不可避免的认识了许多头脑聪明的新朋友,而他们都一致认同,战后那场讨论如何瓜分法国倒下后的维也纳会议,不可能真的确保未来欧洲的和平。
但是,他们在这场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派出代表参加的,前所未有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会议中,看出了代表着真正和平的新希望——“联合国”。
这是穿越者乔威“创造”的名词。
由所有国家派出代表、强势国家组成常委会、拥有独立的维和部队的特殊国际性组织,能在未来要求所有成员国以投票的方式替代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
当然穿越者没提在这之上所必须的“蘑菇弹”,但他也多次明示过自己的朋友们,要想促使联合国的成立,人类必须发明一种威力极大的威慑性武器,让起码五个以上的强势国家拥有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形成捆绑式威慑,建立在这基础之上,才能让大多数国家尽量放弃战争的选项,转而倾向外交谈判。
所有认同了乔威说法的、以促使联合国出现为目标的有志青年们,组成了最初的“九头蛇”,其决定为之奋斗终生的目标,是看似天真和不切实际的——世界和平。
而乔威之所以将之命名为“九头蛇”,都是因为他知道这个目标有多么的遥远,且那时他觉得自己活不到“蘑菇弹”出现的时代,这才将“砍掉一个头,长出两个”的Flag,送给了这个玩笑般的组织。
乔威希望战后分散在不同地区的成员们,都能顺利的潜伏进各国高层,为将来必会出现的世界级大战,减少一些受难人口数和持续时长。
他也希望“世界和平”这个天真透顶的初衷,能像“九头蛇”一样,在同伴们的心中停留的更久一些。
不过说是这样说,希望是这样希望,但很长一段时间内,乔威都觉得这个九头蛇,其实跟大多数兄弟会俱乐部没什么区别,大家也不过就是有机会聚在一起吹牛聊天,顶多是分享一些商业信息,互助互惠罢了。
得益于乔威和他的某些朋友在商业上的成功,九头蛇不像同时期成立的无数个知名或不知名的组织一样,迅速的消散在历史尘埃中。
但九头蛇真正从一个口嗨俱乐部,逐渐转入地下,还要从乔威和维也纳音乐家的渊源说起。
刚刚穿越的乔威,为了说服达西老爷投资自己的第一本小说《亨利.波尔特与魔法石》,想到了一个绝好的营销手段——蹭热度。
当时正值莫扎特英年早逝十周年,到处都在办莫扎特纪念演出,很长一段时间内,剧院都只演他写的歌剧,士绅之间社交时,淑女们也都爱弹一首莫扎特的曲目,来增加谈资和表现自己的多愁善感。
于是乔威在达西兄妹的帮助下,写出了自己记忆中和魔法石有关的旋律,并强烈建议达西老爷去维也纳寻找一位足够年轻的音乐家,用上自己写出来的这些旋律,将《亨利.波尔特与魔法石》改写成歌剧。
然后,还不满十岁的乔威和这位年轻音乐家便都能以“莎士比亚后继者”、“继莫扎特之后又一个神童”出名。
也是乔威“创作”的旋律和时下的流行曲目大相径庭、又确实和《魔法石》这部长篇小说极为契合,再加上包括达西夫人在内的达西家所有成员都很喜欢神秘术士波尔特的故事,达西老爷这才同意出了高达一千英镑的巨资,帮助乔威完成他的出道炒作。
而这位被达西老爷找到的年轻“音乐家”不是别人,正是弗朗茨.舒伯特。
当时的舒伯特又穷又没有名气,但他有一个好老师——传说中和莫扎特相爱相杀、始终饱受流言困扰的知名音乐家萨列里。
受达西先生委托的人认为,既然这位不知名的英国小作家本来就是为了蹭莫扎特的热度而来,那直接从跟莫扎特话题度最高的萨列里身边找人不是更好?而且舒伯特有一个优点,就是特别穷,他很有可能为了这几百英镑的报酬同意远赴英国。
至于舒伯特本人的水平如何……在维也纳人看来,英国那种音乐荒漠,随便找个人去都能符合要求,更别提这个人还是萨列里的学生呢?
不管过程如何,总之舒伯特被连哄带骗的弄去了英国,也迷迷糊糊的应乔威要求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歌剧……然后他就被“绑架”了。
就舒伯特本人来说,他根本不想承认这种“歌剧”是自己的作品,也完全不认为自己的水平就到了可以写歌剧的程度,但他根本没想到,乔威转头就拜托贵族出身的达西夫人,找关系把这部“歌剧”在公共场合递到了自己的老师萨列里面前,请他“斧正”。
看着“自己学生舒伯特和英国神童合作的首部英语歌剧作品”,不管萨列里当时的表情如何,反正他说了一句“故事不错。”
虽然萨列里只说故事,不谈音乐,但这也架不住早有准备的乔威开始在英国国内疯狂的造势。
什么“继莫扎特后又一音乐奇才与英国文学神童的初次碰撞”、“首部获维也纳认可的英语歌剧”、“知名音乐家萨列里夸赞的作品”等等,直接把风从英国一路吹遍了整个欧洲。
这时候舒伯特再说“我不是、我没有、别登月碰瓷、嘤嘤嘤老师我被骗了我学英语都不超过三个月怎么可能会写英语歌剧”,谁都不会信了。
要知道,当时的奥地利可是泛德意志地区的龙头老大,维也纳会议后甚至成功组建了以自家为首的德意志联邦,维也纳音乐家在欧洲音乐界是说一不二的强势,而莫扎特本人的著名成就中,就有“打破意大利语对歌剧的垄断地位,让德语走上舞台”这么一项,而英国的歌剧界简直是意大利歌剧的殖民地,连法式歌剧都比本土歌剧要受欢迎的多。
乔威这种越级碰瓷莫扎特、死命蹭热度还疑似得到了维也纳音乐界认可的行为,对整个英国社会来说,简直就是为国争光了!
以后谁还敢说英国人就是一群野蛮的海盗不配谈音乐?神童威克汉姆和那个什么莫扎特第二联合署名的曲子可是维也纳都说好的!
更有不少英国人因此做起了英语歌剧继德语后,也登上欧洲主流舞台的美梦。
当然,在整个营销过程中,有多少捧杀、反炒、洗白、粉装黑黑装粉的操作,也不必一一细表,反正19世纪初的欧洲“老实人”是玩不过大数据时代穿越过来的兼职过营销号的扑街写手的。
蹭着莫扎特和神童这两个词,乔威成功的把自己的书卖到了全欧洲、甚至新大陆。
在他赚到第一桶金和第一波流量的同时,也开始了他和整个维也纳音乐界漫长的嘴炮交锋,以至于后面都发展出了真感情。
某些维也纳音乐家在乔威的巨额悬赏下,还真考虑过要不要做一部像样的英语歌剧出来,以至于让法国人都跳出来嘲笑奥地利人脑子是不是坏掉了。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某些虽然看不上“英语歌剧”这种离谱的提议,但和乔威私交甚好的音乐家,加入了九头蛇的口嗨俱乐部,而九头蛇又不知不觉通过音乐家们和某些德意志地区王室边缘人建立起了联系,或多或少的插手了泛德意志地区的龙头老大之争。
在拿破仑倒下后,欧洲大陆的中心不断的从法国向德意志地区偏移,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德意志民族思想开始崛起。
当时德意志地区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许多个公国和王国,但有资格争夺龙头老大地位的,只有老牌强国奥地利,和工业化完成度最高、发展最快的普鲁士。
在奥地利主导的“小德意志思想、维护维也纳会议后德意志联邦的存在”,和普鲁士推崇的“大德意志思想、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这两种论调的争端中,知道未来的乔威,摆出了识字率、工业化进程、经济增速等数据和两国王室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和旧有贵族改造难度等理由,说服自己的九头蛇同伴们,抛弃还在传统农业国和贵族思想中挣扎的奥地利,转投普鲁士的怀抱。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的许多政治斗争,九头蛇的聚会逐渐从闹市区俱乐部口嗨,转为了更为隐蔽的郊外庄园秘会。
也是因为一次又一次政治投机的成功,九头蛇在泛德意志地区的影响力,开始渐渐增加。
因为所谓的九头蛇成员,基本都是和乔威口嗨过嘴炮过的老朋友,再加上德意志地区的九头蛇分部,比起乔威主持的英国分部来说,力量实在是太弱,所以他以前并没有多想,也完全不觉得这么一个始终为了世界和平而努力的组织,会和他穿越前知道的九头蛇有什么关系,但等乔威品一下、细细品一下德意志分部少壮派的行为,他整个人有点不好了。
德意志的小家伙们,好像真的很喜欢乔威口嗨过的“利维坦”思想啊!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