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几天,君玲去河边洗衣服,碰见张杏也在河边洗衣服。只见她露出的手臂上伤口还没有脱痂,还有很多旧伤痕。
君玲跟张杏大招呼“弟妹,洗衣服啊?”
张杏抬头一看道“是顾大嫂啊!顾大嫂也来洗衣服?”
“嗯呢!这不趁三个小的睡着了出来洗。”君玲走过去蹲下,也开始洗衣服。
张杏看着君玲从木盆里拿出几件小衣服,又拿出很多尿布出来洗,很是羡慕君玲能一下生三个儿子。想着要是自己也能一下生三个儿子,是不是婆婆就不会打自己了?想到这里就对君玲道“顾大嫂,我能讨一件三胞胎的衣服回去压枕头吗?”
君玲抬起头看着张杏,不明白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张杏看君玲不明白又道“顾大嫂,我听说一个偏方,就是向生儿子多的人,讨孩子的小衣服压在枕头底下,也会给自己引来儿子的。”
还有这样的偏方,可真是神奇。
君玲看她一脸希翼的看着自己,就对她道“行啊!没问题,希望你能如愿。不过你现在太廋了,怕不好坐胎呢?等会儿你跟我回去,我给你拿些红枣回去补补身子。”
“那怎么好意思?”
“没事,山上摘的,家里红枣剩得有多,分些给你不打紧。”
张杏洗完自家的衣服,又帮着君玲洗尿布。两人洗好之后张杏就先回去,说晾好衣服就来拿。
等君玲回家晾好衣服,张杏就来了。君玲招呼着她进屋坐会儿“弟妹来了啊?进来坐会儿吧,我去给你拿衣服。”
“好,顾大嫂。”张杏进堂屋坐下。
君玲就回房间找了一件十郎穿过的衣服,又去仓房装了两斤红枣,最后想想又从空间里拿了五个鸡蛋。装好之后就到堂屋把东西给张杏“弟妹,我给装了两斤左右的红枣,拿了五个鸡蛋,你别嫌少。鸡蛋回去煮着吃,红枣你每天都吃十来个,吃完之后再来我家拿。别客气!”
“谢谢顾大嫂了。”张杏站起来一脸激动的接过东西,对君玲道。
“没多大事,就是你一定要养好身子。”
“我听嫂子的。嫂子生了这么多儿子,定能给我引来儿子的,等我生了儿子之后一定好好报答嫂子。嫂子你忙着,我这就回了。”一脸喜气的说完就往院外走。
君玲送到门口,正要进去听见文氏在喊“大嫂。”
“三弟妹,来找我有事?”
“没,我看到张杏刚从院里出去,她来找你什么事啊?”
君玲左右看了看,看没有人小声的对文氏道“张杏知道一个偏方,向我讨了三胞胎的衣服回去压枕头,说是能给她引来儿子。我看她太廋了,又给她拿了些红枣给她。”
“这样真的能引来儿子?”文氏惊呼道。
哎呀!忘了眼前这个也是执着生儿子的人了。
“我也不知有没有用。”
“大嫂,你也给我拿一件呗!我也回去试试,万一有用呢?”文氏急道。
“行啊!先说好,但我可不能保证你一定能生儿子啊!”
“我知的,大嫂。不管有用没用我都要试试。”
“好,你等一下,我去给你拿,我也希望有用哈。”说完君玲就进屋去拿三胞胎的衣服。一会儿就拿出来递给文氏“弟妹,你每天也吃些红枣养养身子,你家里还有红枣没?没有我给你拿一些?”
“不用了大嫂,我家里还有不少红枣,我回去就吃。大嫂,你先忙着,我回了。”
“好。”
后来君玲上山去打猪草,又碰见过几次赵招娣三姐妹。每次见到三姐俩都一人给个煮鸡蛋,三姐俩都会帮君玲打猪草。特别是张杏怀孕之后,三姐俩每天都会打一背篼猪草给君玲送来。
君玲打猪草时,看见一片金银花开了。带着赵彩然全摘回了家,等晒干的时候送到镇上药铺卖了一些银钱,这让君玲萌生了种金银花的想法,不过这要等到秋收之后才有时间开荒了。
忙碌的时间就是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秋天。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田里的稻谷已经黄了,玉米红薯也成熟了,村里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秋收,正好书院也放秋收假了。
君玲家也不例外,一大早君玲带着赵彩然和几个小郎,跟着赵二江下地收豆子。赵彩然和赵安平砍豆子,赵安康、赵安扬、赵安华,把砍好的豆子码成堆,君玲和赵二江往家背。豆子收完就开始收稻谷,君玲带着赵彩然、赵安平割好之后,赵二江就往家里担回去晒在院里,赵安康、赵安扬、赵安华则拾稻穗。几人收了两天就把稻谷割回家,之后又用碾子把稻谷碾下来晒着。
自从秋收开始,齐氏每天早上都会给全家人煮个鸡蛋,隔一天还会炖大骨汤喝。等赵安平兄弟回到书院时还是瘦了一大圈,没经历过的人永远不知道秋收有多辛苦。这段时间,君玲都是挨着枕头就能睡着,半夜给孩子喂奶都是半醒状态,喂完到头就睡,天不亮又要爬起来下地。
等开始收玉米时,君玲就让赵安华在家帮着齐氏看三只小的,自己带着赵彩然跟着赵二江掰玉米。今年君玲育苗的那亩地玉米长得比其它地都要好,早在移栽玉米苗时也比其它地栽得要稀一些。
收玉米时赵二江就说“老大媳妇,这亩地的玉米长得真不错,能比其它地多收不少。看这玉米棒也大了不少,这亩地的玉米就全留种,明年全按照今年这样做。想不到育苗之后栽稀一些玉米长得更好,还是读过书的脑子好使。”
“是啊,爹,我也没想到效果这么好。等明年全按这方法种玉米,能多收好多呢,到时让弟弟们也跟着这样做,家里就不缺粮食吃了。”
“爹,明年育苗时也可以问问亲戚们,愿不愿意跟着一起育苗,这样都能多收一些粮食。”
“对,还是你想得周到。”
“爹,那今年冬天地里全种上蚕豆?”
“我看行。这样蚕豆就不用去买别人的了。”
三胞胎现在有六个多月,已经能吃米糊和蛋羹,只需君玲回来吃饭食时喂奶就可以了。在院里铺上一张旧席子,把三只小的放地上自己玩。让赵安华看着,齐氏就去喂鸡喂猪,隔一会儿来院子里看一下孩子们怎样了就行。
后来赵二虎兄弟收完自家的粮食,也来帮着君玲家收玉米,几人忙活了好多天才把玉米全掰回家,又把玉米秆砍到放地里晒着。
玉米收完收红薯,等把地里的粮食全收回家,已经进入十月里。今年山上的枣子和栗子也该摘了,今年君玲还是约着赵二虎兄弟一起去摘。
这天一大早,君玲带着赵彩然,赵二虎夫妻领着四个孩子,赵三虎夫妻带着二丫三丫,赵四虎夫妻就上山摘枣子。到山上时,枣子已经被人摘了一半,栗子也有人在摘。君玲一行看见有人在摘也加入了采摘的队伍,赵二虎兄弟和大郎上树打,女人和孩子在树下捡。
山里的东西就是这样的,谁摘到算谁的,去年君玲他们摘的枣子和栗子卖了大价钱,今年村里就跟着一起摘了。
杨氏一边捡枣子一边对君玲道“还是大嫂聪明,早早的就自己栽树,这样谁也摘不了了。”
君玲看了一眼杨氏回道“其实你们也可以开荒地,栽枣树或者栗子树,这样家里也有些进项。再把家里的几个侄儿送去书院读书,说不得家里也能出个当官的。再说就算出不了当官的,识字之后也好找活计做,赚的银钱也不识字的多得多。”
“大嫂说得对,回去我就和当家的商量商量。”杨氏说道,其他两个弟媳妇也在一旁附和。
由于今年摘的人多,君玲一行人摘了两天,大青山上的枣子和栗子就摘完了。回家之后还是把摘的枣子和栗子放君玲家,等卖了之后再分银钱。
接下来就是砍柴,今年砍柴只有君玲带着赵彩然去,赵二江则把地里玉米秆往家运。君玲砍柴,赵彩然则把柴捆成小把。现在砍柴对君玲来说,简直不要太轻松,很快就砍倒一片。母女俩忙活了二十来天,等砍够一年要烧的柴火,就收手了。
等把这些全忙活完,君玲就在家搓玉米。先搓那一亩地的玉米,搓完一称,有五百多斤,足足比其它地多了二百斤左右。这可高兴坏了赵二江,赵二江把玉米粒小心的铺在地上晒干后,又仔细的挑出饱满大颗的玉米留种,最后挑出了四百多斤玉米种。
赵二虎兄弟知道之后各家要了二十斤玉米种,君玲给娘家也留了一百斤。村里的人听说赵家有一亩地的玉米,收了五百多斤之后,纷纷也来讨玉米种。赵二江和齐氏商量之后,以两斤换一斤,把剩下的玉米种全换了出去。
今年交完赋税之后,剩下的粮食足以让全家人敞开了吃,且顿顿吃干的还有富余。
这天,君玲告诉赵二江,后院自己插的红薯藤也能收了。
“爹,之前我无意中发现,红薯藤插在地里也能活,想着是不是能这样种出红薯,就在后院种了一垄地红薯试试看。前几天我掏开一窝看了一下,长了不少红薯,不比地里的长得少。”
赵二江有些不相信君玲说的,跟着君玲来到后院,亲自挖开一窝红薯,果然挖出了不少红薯,高兴得直说“好…好…好....”
最后把一垄地红薯全挖了出来一看,有些个头比地里的红薯还要大些,大约有半斤出头,就这一垄地就挖了两百来斤。高兴得赵二江直呼君玲是老赵家的福星。
虽说红薯吃多了烧心,但总比饿肚子好啊,每年二三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能有红薯吃还是不错的。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