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村子里的人想法怪异了些, 可你不得不说,这灾荒年头娶媳妇确实是个很不错的主意, 最起码十分的省钱。旁的不说,就说隔壁王大娘家吧,这速度, 这性价比就绝对是杠杠的。
不过是三天的功夫,在焦裕丰帮着查证信息的情况下,就迅速的领回来一个十六岁的姑娘,虽然还附带有一个9岁的男娃, 需要帮着抚养到十五岁,可到底是一个铜板没花,就得了个媳妇, 还是个长相清秀,据说还认识几个字的媳妇,这妥妥就是彻底拔高了一层老王家底蕴的好投资。
要说这姑娘吧,那也是个倒霉的,她爹老于头是个考了一辈子,没考出秀才功名的童生, 甚至因为考试还将家里的产业基本全给搭进去了, 还累的她娘都早丧。不过总算老于头人还不算迂腐到魔怔,没蠢到卖孩子读书,而且在媳妇死了之后,人也总算是有了点养孩子养家的念头,虽然对未来没了指望, 哭的稀里哗啦的,但还是抛下了那一辈子的书本,反过来开始挣钱了。
虽然这人一辈子没干过类似的事儿,有点不知道怎么干,可有样学样的时候还算不笨,日常不是去城隍庙门口帮人写信,就是寻点抄书之类的简单活计,零零碎碎的挣得虽然不多,可好歹也算是有了点出息,再加上自家闺女,哦,就是那于氏能绣花补贴,儿子能在茶楼跑腿挣点赏钱,这一家子三口人倒是也能凑合着过下去。
按照常理来说,若是这么一直下去,这老头慢慢的许是能因为童生的身份,混个什么账房之流的活计,改善家里,闺女可能许给不错的人家,混点聘礼,然后靠着这个,慢慢的将儿子再往这科举的路上推。若是那儿子争气,将来指不定老于家就有腾达的一天。
可谁让他们时运不济呢,这雪灾一来,那多少年没的老屋,或者说从来就没有修房子这个概念的老于头忽视下勉强只能容身的老屋,就一下子寿终正寝了,不但如此,因为塌下来的时候,正冲着老于头的书房,这老头下意识想去拯救那些攒了一辈子的书籍,一个不小心,得,人没了。
别看这往日老于头似乎挣得少花的多,不像是个顶门立户的样,可正紧的没了他,这姐弟两个才发现,这日子立马就变得更艰难了,不说那宅子不能住了,还能去哪儿,就是往日因为老于头童生的名头而有些收敛的街上泼皮都开始往她们这里晃悠了,等着好容易发丧了老爹,家里余钱零落,吃饭都成问题的时候,那于氏姑娘是真发愁啊,生怕一个不小心,将弟弟给饿死了,她可还记得自家老爹临死,让她养大弟弟的话呢。
如此一来,当听到隔壁出嫁到西北面,贾家后街的某个婶子说起这贾家教习焦家的人,在帮着村子里的人家寻媳妇的时候,她心里就是一动。
当然一开始没多想别的,虽然也想过靠着嫁人来摆脱麻烦,却也没想过嫁到什么农户家,好歹也是童生的闺女对吧。当时只想着城里住着麻烦多,那若是去了乡下是不是能好些,所以想寻着这个关系询问一二,可等着遇上了王大娘,让王大娘那一箩筐的介绍条件那么一说,她算是彻底让老王家给套住了。
二十五亩的田地甚至开春还会继续开荒将来即使分家,作为次子的那个也有可能有十五亩这个不错啊,这年头,能有十亩地,基本就不愁吃喝了,有这么些地,而且听着还有打猎的本事,这将来日子能差再不济,只怕也比她爹在的时候,日子好过些。
等着王大娘在知道她是童生的闺女,弟弟也读了几年书的时候,开出来条件说,只要她嫁过去之后,能帮着教导家里的娃子读书识字,王家就肯帮着养大她弟弟到十五岁,甚至在她弟弟十五岁之前,帮着他们二房攒钱,将那城里塌了一半的宅子修好,让她弟弟不至于连个家都没有的时候,这于氏那是半点的犹豫都没有
了。
那塌了大半,基本已经没法子住人的宅子是她不知道转了多少想头,都觉得绝望的大问题,连着吃饭都成问题了,你说,她能有几个钱修房子若非那宅子好歹是祖宅,要留给弟弟唯一的财产,她真的是连卖了房子的心都有了,那是越看越头疼。
如今好了,只要不要聘礼,她就彻底放下抚养弟弟的负担不说,连着这房子都能翻修保住,真是没有比这更好的了,什么嫁妆虽然他家不是什么大户,可女孩子从小攒嫁妆的规矩还是遵守的,再怎么艰难,她娘多少也给她留下了一些东西,旁的不说,针线啊,匣子啊,总有那么几个。再不济家里的书本家具也能暂时充当一下,等着将来房子好了,家具总是要新作的,书也能给他弟弟重抄一份。
如此一来,你说,这王大娘这媳妇娶得是不是很实惠虽然让家里多了长嘴,未来六年多了攒修房子钱的事儿,可好歹,暂时是不用花大钱了,大儿媳妇也不会吃味了,家里这一碗水妥妥的十分平稳。
而除了王大娘,赵老爹也顺利的在托了焦裕丰和王大娘之后,给自家儿子,诨名五子,大名赵多寿的儿子寻到了合适的媳妇。这一个更绝,因为那是带着侄女嫁过来的,还是自己送上门来的。
至于为什么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这个周氏,她哥雪灾的时候死了,又没有儿子,所以嫂子在第一时间让娘家给带回去了,正准备再嫁好给娘家再换一次好处,度过雪灾。而家里原本的一个小院及零星的东西,则让近来损失颇大,急着弄钱买粮修屋子的族人给霸占了。这一家子如今只留下光溜溜的这么一个5岁的侄女,和这个周氏15岁的姑娘,除了身上的衣裳,什么都没给不说,还差点被卖了。若非时机不对,雪灾中族里死了不少人,各家事儿多,又有前头分刮她家老哥的遗产分赃不均的事儿在,这会儿她们姑侄两个还不定在哪儿呢。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这婚事说的比于氏都容易,为了不被卖到肮脏地儿去,在听到好心的某个族人偷偷传来的消息之后,她急匆匆的就带着侄女来了焦家,通过王大娘和老赵家说好了,只要帮着养活侄女,一直到侄女嫁人就成,她也没嫁妆,更不需要聘礼,唯一麻烦的就是压制住族人,免得他们寻上门来生事儿。毕竟这年头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这自己给自己说亲,可不和规矩,容易让人诟病。
生事儿通过焦家保媒的婚事,哪个敢生事儿老贾家的门楣这个时候还是很个不字别说是焦裕丰和焦大了,就是王大娘都敢打包票。只要传回去,不单没事儿,只怕还会乖乖的来两个族中长辈,在婚书上签字,将这脸面给糊弄住,混个红包什么的,因为他们惹不起啊。
至于这侄女那更不是事儿,他们村子如今的局面很明显,那就是村中男娃比女娃多,这样的情况下,多一个未来的可从小看到大,知道品行的联姻对象,只有欢迎的,没有决绝拒绝的道理。至于周家只怕也没人愿意养这么一个小闺女吧。所以亲姑姑带走,合情合理的很。
有了这么两个,接下来有关于二奶奶关于要给他家善哥儿寻个童养媳的事儿就更简单了。都不用焦大出面,城门口的木头就帮着寻出了他辖区内知道的,品行还算可以的,刚死了唯一血亲祖父城东打更人,成为孤儿的一个11岁小女娃。只要帮着葬了那老人,这孩子直接就能带走。
这一家更没有家产纠葛,因为那老头也产业,早年没了儿子儿媳的时候,就卖了唯一的破窝棚,租住在城门口兵丁宿夜的营帐门口,白天帮着看门,晚上打更,靠着这个,硬撑着养活了孙女。
也因为硬撑的太久,身子有些不好,所以雪灾一来,他虽然没被
压死,却得了风寒,最终病死了。留下这么一个不上不下的闺女,兵丁们正不知道怎么办呢,这童养媳的事儿来的是正好啊,不但是给这孩子寻了个活路出来,也让他们免去了麻烦。为此,木头这队正获得了周围属下一致的点赞。能帮着解决麻烦,还是完美解决麻烦的老大,绝对是好老大。
第四个需要焦裕丰帮忙的家庭是刘大叔家,他家的石头怎么说呢,年级不大,不过是16岁,按说慢慢找也是来得及的,可问题是,这小子吧,一来人长得壮实,看着有些凶相,而来条人老实的也有些憨,寻常找媳妇,确实有人嫌弃过他不够机灵,如此一来,这两口子心下也憋了气,想给儿子寻个好的,最起码不至于是往日他们看不上的人家来凑合。如此一来,这王大娘寻儿媳妇的事儿自然是要插一脚的,一来是不想放过一丝一毫捡便宜的好事儿,二来则是即使这寻不到像是王大娘家这样,读书识字的,可好歹也能算是城里的媳妇,说出去总比乡下丑姑娘长脸些。
而他们确实也寻到了一门合适的,这江家的姑娘一不是什么孤儿,二不用带着小辈,只有一条不妥当,那就是在这雪灾里,正巧死了未婚夫,还是在成亲的前三天,为此被人说是克夫不说,还被夫家几个泼妇亲戚找上门来闹腾了好些日子。娘家的爹妈虽然心疼她,知道她冤的很,就是哥哥弟弟,也觉得她委屈,可哪怕是为了家里安生,为了妹妹侄女将来不至于受到牵累,她也不得不赶紧的外嫁,以求早些消除影响。
如此一来,这山沟沟里的村子自然是合适的,即使聘礼基本没有,可好歹也算是离着远了对吧,甚至说出去,夫家再来闹腾就该是他们的不是了。更要紧的是,她那嫁妆因为这些人闹腾已经被打碎了好几样陪嫁的家具,家里已经无力重新置办,而她也已经17了,在这样的名声下,想等着影响小些再寻摸,也有变成老姑娘嫁不出去的可能。还不如寻这样的人家,嫁妆少些也不在意的,赶紧出门子更利索。所以啊,这刘大叔家,那也算是捡了个不错的便宜,毕竟那一家子即使家底不厚实,可好歹确实是正紧的城里人家,还是个有手艺的漆匠家,比寻常村里的农户不知道强多少去。
最后一个需要解决的,那是王秋生家的王大树,也不知道这王秋生两口子是怎么想的,明明儿子才15岁,人也机灵,虽然长得普通了些,却也不是娶不到媳妇的模样,这居然就着急起给儿子寻媳妇了难道是让王大娘刺激的还是感觉这样大范围撒网容易捡着便宜再或者是对村子里男多女少的情况着急了
不管哪一种情况吧,这家子确实托了王大娘,而且还真的寻到了合适的,12岁的罗氏。唯一不同于其他家的就是,这个罗氏,是没了父母,被舅舅抚养的孩子,就是林妹妹那个情况。只是吧,这舅家人品却不差,虽然对着罗氏可能未必有对自家孩子那么好,因为日子过得苦,干活什么的也没少干,可总算也挺尽心,养活了她不下四年,从8岁,养到12岁,便是邻里都觉得这舅家的两口子人不坏,和表兄弟表姐妹,关系也算不错。可谁让这时运不济呢,她舅舅在雪灾中断了腿,家里为了给舅舅治病掏光了家底,舅母已经开始发愁要不要卖孩子了,偏偏那表兄弟,表姐妹,一个个的都比她小,你说,这罗氏会怎么想不管是岁数,还是血缘,她似乎都会是最先被卖的一个。再她不想被卖的情况下,有什么比嫁出去更合适的用这聘礼给舅舅治病也好,养活一家子也罢,也算是报答了舅家的养育之恩,也免去了自己的困境,重新有一个自己的家了。哪怕因为年岁小,类似童养媳,聘礼可能不多,可这真的是这么一个12岁的孩子,能给自己寻到的最好的路。
面对这样的情况,别说有些感性的王大娘了,就是焦裕丰都感觉心酸,并为这个孩子自己寻上门来,自己说亲的孩子的决断赞
赏不已。人情世故上如此通透,还知恩图报,果决聪慧,这孩子若是个男孩,哪怕在底层,只怕也能爬出一片天来。可惜了,这个时代的的女人天然的就失去了太多的机会。
因为赞赏,焦裕丰难得的,还和这孩子细细的说了这王秋生家的一切情况和众人的性情,指点了这村中的未来前景,以安罗氏的心。并表示在这王秋生家送来聘礼之前,他可以垫付些银钱,帮着寻个好大夫,去给他舅舅看病看,还会送些粮食过去,免得家中断炊,让这鼓起勇气而来的孩子能更安心些。
看着这因为他的保证而松了一口气,满脸感激的罗氏,老实说,若非这孩子比自家儿子大的有些多,看起来有些不合适,他甚至都想着是不是直接领到自家去了。这样的孩子真的是很难得,王秋生家这一遭凑热闹还真是凑着了。
连着五家,基本算是解决了最近村子里的婚娶大问题,即使再有,想来没个年,都不用费心了。因为基本在年龄线上的,全都一股脑扫干净了,接下来最大的居然是两个十岁的女娃他们村子女娃能愁嫁呵呵,看样子这男女比例的差距问题,那是基本解决了。
焦裕丰这媒婆的活计做的十分顺利,让村子里有需求的基本都得到了满足,连着跟来好方便相看的王大娘都满面喜色,只觉得这一趟京城来的相当的利索和满意。所以这回去的路上啊,那是走的十分轻快,甚至还有时间商讨一下,那几家需要上门商量婚期的人家,该怎么操作,弄得焦裕丰被冷风一吹,有些回神的时候都忍不住自嘲,这是干媒婆干出瘾头了。嗯,不过不得不说啊,这喜事儿什么的,参与一下,感觉还是蛮好的,最起码这村子里眼见着人丁就要兴旺了对吧,这绝对是个好兆头,特别是他们村子一家家的日子逐步开始好过的时候。
而除此之外,在他们不知道的时候,这几天里,村子里的人口同样在迅速的增加,而这增加的方式嘛,那就有些不怎么好说了。
许是村子里今年日子好过,修房子的事儿众人皆知,首先这家里遭了灾来投靠的就多了好几户,不过这都是要走人的,不算什么,最多就是近来麻烦了些。可剩下的一户则不一样了,因为人家是来落户的。这是为什么呢嗨,还不是那小山头的缘故开荒什么的,在这附近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而没田没屋,附近没山,这村子里又有亲戚,想着来搏一把的,自然也就不是没有了对吧。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