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腊月,雪越发大了,整个京城都被包裹在素装之下。今日天色依旧是阴阴的,路上的行人马车却不算少。
乔喻刚从城外庄子里回来,快到内城了,身上才暖和起来。手边的炭盆里埋了只红薯,整个车厢里弥漫着浓郁的甜香。乔喻深深嗅了一口,深感费的力气是值得的,要不然冬天没了烤红薯总觉得缺了什么。
本朝虽还未普及番薯土豆玉米等外邦高产作物,但福建、吕宋等地早便在种植了。乔喻托了支商队给他带了些来,入冬前才收成了一批,除去留种的,剩下的也只够自家吃个新奇。
林家四口人口味都差不多,乔喻喜欢的他们也喜欢。因此,就这一点吃的,还被贾敏排进了每人的份例里。算下来,他每天就只能吃上一株红薯,多一口都没有。
烤好的红薯外焦内嫩,香甜可口。乔喻小心捏开了皮,凑上去吸一口,滚烫的红薯肉直接滑进了口里,无需咀嚼就能咽下。
乔喻一口接一口吃得愉快,到了家门口时手里的红薯就剩了一张干净的皮。将皮丢回炭盆里,乔喻擦干净手,拎上一只红木的大提盒,便下了马车。
先去正院换衣裳。才套好衣服呢,就听见通报说“大姑娘来了、二姑娘来了”。大姑娘说的是宁绎心。自从认了干亲,黛玉的序齿就往后退了一位,在家里称二姑娘,在外面自然还是林姑娘。
两人是来向乔喻请安的。
因大长公主年高,宁绎心多陪伴在侧,偶尔才来林家小住。入了冬,大长公主受了寒病了,宁绎心忙着侍疾,已经许多天没来了。
乔喻想着便问道:“嘉和,大长公主身子如何了?”
宁绎心笑道:“劳干爹挂念,祖母她老人家已大好了。”
乔喻放下心,点点头,说:“这便好。今儿你来得巧了,我正带了几件有趣的玩意儿回来,你们俩既碰上了,便先挑了去罢。”
说着,乔喻将那只盒子拿出来打开。
黛玉两人都凑上去看,只见盒子底上铺着厚厚的绒布,上面摆了几件像是雕刻的小亭子。
黛玉先挑了只八角的,捧到眼边细细观察。整个小亭子的雕工精细无比,顶上每一片砖瓦都清晰可见,翘起的飞檐上雕的狻猊栩栩如生。往下看,亭柱和匾额上空着,栏杆上雕了花鸟图案,亭子内部还有一方圆桌,几只圆凳。放大了看,完全就是一座完完整整的亭子。
黛玉最喜精致之物,一时爱不释手,只有些疑惑亭子的底座似乎高了些。将它翻过来,却见底面中间凹下去的地方有一个小旋钮凸起。黛玉伸出指尖轻轻碰了碰,就听盒子发出“叮”的一声,吓了黛玉一跳。
边上正捧着一只圆亭赏玩的宁绎心也凑了过来,伸手拧了拧那颗旋钮。才松开,盒子里就传出“叮叮咚咚”的曲调来,节奏轻快,虽是不曾听过的风格,却能让人感觉到愉悦。
黛玉转头,有些惊喜地问乔喻:“爹爹,这是何物?”
乔喻笑着道:“玉儿可还喜欢?这叫音乐盒,是庄子上才造出来的,同我们家那只机械鸟鸣钟原理相似,也算是舶来品。”其实是乔喻拿了图纸给工匠们制造出来的。按照原本轨迹,差不多是几十年后才由西方传入。
不过由于音乐盒原理简单,乔喻记得图纸,便试着先做了些,成果还不错。搭配上精致的传统雕刻工艺,倒没了舶来品一贯的风格。
得了新玩具,黛玉暂时也不想着赏梅了,和宁绎心两个人一起,琢磨起了亭联来。
宁绎心很快写了句“悠然亭中坐,逍遥世间游”,黛玉一时难以抉择,看了宁绎心的,便笑道:“可是取自坡仙的‘悠然亭下悠然坐’?”
宁绎心点头道:“不错,我头一个便想到了悠然亭。”
黛玉思忖片刻,在小签上写下‘亭中悠然观碧水,人前无意逐虚名’两行字。宁绎心探头一看,乐了:“好妹妹,咱们这两对竟是一样了。”
黛玉偏头笑道:“这样才好呢。”
两人写好了亭联,又取了黛玉自制的花笺来,照着柱子的尺寸细细裁了,将各自的句子誊抄上去,再抹了浆糊贴在亭柱上。
乔喻见她们两个玩得开心,早便悄悄出去了,一路往外书房里去。
外书房是乔喻办公的地方,布置得简洁大方,幽静雅致。
从官皮箱里取出公文,才看了两眼,就听林平在门外小声喊道:“老爷,忠顺王来了。”
乔喻有些讶异,忠顺王可许久不曾突然登门了,连忙迎出去,在二门处碰见了,便将人领回了书房。
两人坐定,就听忠顺开口道:“我才从宫里出来,便顺路先过来和你说一声。那位老太妃入了冬就病了几场,总不得好,因着要过年了,才没传出来。只是我瞧着那位怕要不好,咱们两家的亲事须得快些定下来,要不晚了就得再拖三年。”
看着乔喻惊讶的表情,忠顺王短促地笑了一声,又道:“就是那位,老爷子亲姨母,当年就差一个太后的名头了。我皇祖母早逝,老爷子才亲近她,当初那奉圣夫人可不就是这位派去的。如今年纪大了,老爷子上心得很。”
乔喻恍然,点头问道:“聿儿那里怎么样了?”
忠顺道:“快了,等化了雪,便差不多了。”
乔喻思索片刻,说道:“那想来赶得上。”
忠顺算了算,宫里这么多太医围着那位伺候,如今也只是小病而已,拖到年后应当不成问题,便松了一口气,说:“只能这样了,但愿那些太医能中用些。”
乔喻点头。
忠顺说到这儿便站了起来,道:“我回去便再派些人去盯着皇庄那里,可不能出了差错。等事儿成了,我便去寻皇兄讨旨去。如海兄方才可是应了的,到时候可不能出尔反尔了。”
乔喻:“……自然。”我闺女心都落一半在你家了,怎么赖得了。
忠顺这才勾唇笑了,暗忖道,如海这副酸极了还得忍的表情真是有趣。眼波流转间倒是风情万种,却将心里想的全写在了脸上。
要不是顾及形象,乔喻真想翻个白眼,这都什么人,得了便宜还卖乖。眉毛都要飞起来了,当谁看不出你心里得意似的。
没忍住,乔喻“好心”提醒道:“两个孩子都还小,婚事且不急。倒是王爷府里的那些伶人们……”
忠顺表情一顿,这才想起若是真要守国孝,他养的那些个戏子都得放出去,还得三年不能听戏,一时心痛极了,磨着牙道:“给长辈尽孝,应当的,应当的……”呵呵。
两人互相伤害够了,才又重新谈回正事,今年许多封疆大吏回京述职,一部分人要留京进入中枢,他们两家如今立场一致,在朝中不大不小也是一个山头,只是都不爱掺和党派之争,才清静些。
这每次官员调动都会影响将来朝堂走向,他们不掺和不代表能眼看着一些卑劣小人占据高位,为祸一方。
比如那个走了甄家关系进了兵部的贾化贾雨村。
此人乔喻一直记得,原本轨迹里黛玉的老师,后来在贾家的倾颓过程中也掺了一脚,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小人。
贾雨村此次虽没攀上贾家,却靠着甄家起来了,只是没能升任大司马,如今才做了武选郎中,掌考武官的品级与选补升调之事,真可谓天差地别。
当今虽不喜这等小人,但小人也有小人的用法,就凭贾雨村忘恩负义的禀性,将来必是拿下甄家的一把好刀。因此,贾雨村才在当今眼皮子底下升了官。
贾雨村这样的虽然暂时不能动,但也得仔细盯着,免得这些人祸害了无辜的人去。
等到忠顺走了,乔喻便回了后院,正好贾敏也从贾府回来了,只是脸色仿佛又不怎么好。
乔喻都习惯了,最近贾敏烦娘家烦得不行,却又没法真撒开手不管,便是狠下了心真不管,怕也要受人指摘,坏了名声了。
乔喻摇头,姻亲之间一损俱损实属正常,不正常的是贾家,整个家族里竟没一个拿得出手的爷们,族长带头堕落,光靠女人们拉拔,能起来才有鬼。
就说迎春的婚事,门当户对的不要,偏要去攀高枝。即便攀上了高枝,又能帮扶谁呢?
贾赦先不说了,最大的贾琏也是个糊涂的,在国孝家孝期间做出停妻再娶这样的事,可见是没成算。小的那几个,宝玉聪慧但厌恶经济仕途,贾兰年纪太小,贾环不成器,余者再没人了。
其实贾家在贾代善贾代化还在时,无论是规矩还是什么都很不错,但贾代善去世后,贾家直线下滑,后来连风气都坏了。宁府肮脏更是人尽皆知,荣府好点,但也没好听到哪儿去,只一条长幼无序就让许多人家忌讳。
在这样的情况下,若不是迎春本身出色,人家都未必会考虑选择这样一个亲家,其他几个女孩子亦然。如今大户人家挑媳妇其实大多挑的还是家世和父母。乔喻没见过迎春,也不免为她可惜。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