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陈嫣在家搞改革的时候, 一条消息已经走到了路上这条消息并不是什么普普通通的消息, 对于陈嫣来说, 这也是重逾万钧的大事事实上,经手这件事的桑弘羊也知道她重视这个消息, 所以从消息得知起,立刻派了加急送信给她。
事实上, 桑弘羊还是低估了陈嫣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加急信件送来时陈嫣还有一些惊讶, “这是有多加急路上跑死马儿了罢有什么事如此着急呢”
两人间的通信还没有使用过这个级别的加急呢
迅速展开装在木筒中的布帛,上面只有寥寥数语,然而却使陈嫣的脸色剧烈变化起来陈嫣身边的人都觉得惊奇他们是旁观过陈嫣许多事的,陈嫣办过的大事可不少了,然而无论他们看来多大的事情, 到了陈嫣这里往往是一笑了之。
现在这是怎么回事呢
“好好啊”陈嫣大笑, 她很少有这样欢畅大笑的时候,因为规矩礼仪之类的东西。但这一次她实在是太高兴了, 其他的东西都被她抛到脑后了
陈嫣忍不住将布帛展开又看, 上面是桑弘羊的亲笔字自齐地起, 至南越止,海图已毕。
好一个海图已毕,只是四个字,不知道废了多少心血时间、金钱,这些也就算了, 甚至填了人命进去
陈嫣从多年前起就图谋海运, 只是当时没有贸贸然闯进去而已
一开始她是造船起家, 在辽东建起规模颇大的海船厂。船工是从少府搞到的当然了,现在已经自己培养了很多船工。
造船厂的目的并不在于赚钱,实际上这些年卖船也不过是将投入成本赚回来而已这也是重资产项目的一个特征了,启动门槛高,回本速度慢。至于将来赚钱不赚钱,陈嫣其实也不指望。
现在造船厂还在亏损呢,因为除了最初的成本,陈嫣还想着开发新海船,能够应对远洋航海的那种做这个事情是要花钱的,之前这笔钱没有走造船厂的账,是陈嫣单独拨款,走了特殊通道
现在造船厂回本了,赚的钱留在账上做什么当然是花啊只有持续不断地投入到造新式船上,弄出可以远航到阿拉伯海、红海一带的海船,这才算是胜利因为陈嫣一开始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展东西方交流才下大力气发展航海的
海上贸易当然可以赚钱,此时的西方正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具体到那一阶段陈嫣是不知道的,因为学历史的时候都用的公元纪年,但具体生活在这个时代,谁用公元纪年以至于她不太能精准的把握这个。
罗马共和国时期的西方当然是经济繁荣的,东方的货物在罗马会很受欢迎,陈嫣一点儿也不怀疑这个。但、但陈嫣并不是为了卖货赚钱才做这个的先不说她早就已经有了几辈子花不完的钱,没有太大的动力为此苦心孤诣。就算是赚钱,本国也遍地都是机会,根本不必开启门槛高而又充满危险的海上贸易。
她之所以如此其实是为了获得西方的一些东西,开展双方交流。
历史上张骞也从西方引进了很多东西,但一则陈嫣不能就指望着历史上的事情发生,谁知道张骞出塞要多少年谁知道他又是哪次出塞的时候引进的某样东西光指望着别人,这不是陈嫣的习惯。
二则,张骞出塞走的是陆路,网传走到罗马,甚至北非这当然有夸张想象的嫌疑。事实上,史书记载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抵达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最远也就是现今阿富汗一带。而后出使西域时到达过安息,安息差不多是现今伊朗一带。
从地域划分上也就是西亚,根本谈不上欧洲,更谈不上非洲了。至于引进的物种,只能说欧洲和北非的物种当时已经被引进了西亚而已。
张骞这条路其实很不错,现在看有些危险,但如果只是为了引进物种,还是可以一试的。毕竟历史上的张骞就成功了陈嫣多派遣几支小队,总会有成功的。话说走海上之路虽没有陆路的军事与政治上的阻碍,可大海凶险,本身就是危险了。
但陈嫣不满意,这太考验运气了只是一方面,如果非一点儿,说不定就要漏掉很多西方的好东西。更重要的是这种小股交流、不成气候的交流不是陈嫣的目标。
她如果是普通人,她会满意的张骞出使西域后,有谁不满意她的功绩吗但她既然已经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就不一样了,怎么可以没有更高的期待
她不想要只是传到西亚的一些东西,她要的是此时世界上另一个文明的全部成果
罗马的葡萄、苹果这些作物是目标,类似水力磨坊之类的机械也是目标,还有最最重要的,罗马人继承自希腊的知识。
东西方科学知识体系从本质上就不太一样,历史上各有辉煌,但不得不承认,东方的路子其实是越走越窄的单指数学、物理这一类。
东方这一块强调的是经验、实用很多时候就是搞大数据,虽然不知道其中的道理,但数据多了,总结出了规律,自然可以利用这些规律做事这也是为什么在古代科学并不怎么发达的时期,华夏文明可以诞生那么多的惊世之作。
这种做法在一开始的时候会显得很简单,因为并不需要什么基础。对于理解能力的要求也不高相比之下总结能力的需求还比较高。看起来这是老老实实做笨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实际上这是取巧了的。
西方在这上面就不一样了,从一开始他们就偏向了理论,用了各种办法就是为了追问内里的运行道理。纯理论必然是超脱实践的,一开始甚至对实践毫无帮助。但一旦突破某个界限,其中的力量就会爆发出来
近代西方超越东方是一种偶然,如果东西方能够一直保持畅通的联系,也就不会有那种事了。但其中也是有一些道理的,不然为什么会是西方超越东方,而不是别的情况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但科技方面的因素是绝对要考虑的。
陈嫣想要引进西方的这种思维方式,但她觉得必定会失败。
不是她悲观,而是事实如此。她可以做很多事,但很难改变一个族群已经根深蒂固的思考方式华夏民族搞大数据的思维方式影响深远,直到理学盛行,朱熹还提出了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豁然贯通,终知天理这样的笨办法。看起来认真又上进,充满了不惧艰险的斗志。
但事实就是这完全是本人的一厢情愿这种做法让人人都能入门,做起来也没什么难度。但真的想要达到豁然贯通,终知天理这就是做梦了他们根本就没有去想,天下何止万万物,这是革不完的
而且就算革的完又如何,将每一物割裂来看得到的道理从一开始就充满了缺陷。
这种偷懒的思维方式很早就植入华夏民族了,想要扭转,必须得像后世一样,这个民族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但这在这个时代可能吗当然是不可能的。
西方做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固然不错,但体现在实务中,西方对东方并没有优势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西方这套办法背后的厉害,就算能够看到,也没有几个人能想到千年以后这会带来什么
就算陈嫣引进西方的东西,能被接受的也就是作物、机械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至于思想理论方面,最多就是在一些小众爱好者中引起讨论,主流学界对此根本不会有什么想法。
陈嫣也不知道这条路走到最后会怎么样,但因为不知道最后会怎样就什么都不做了吗在她有生之年始终是要些什么的,能做多少做多少吧不知道最后会不会后悔白辛苦一场,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她只知道现在不做,心中立刻就会懊悔起来。
想要完成大规模的交流,海路比陆路有优势即使是日后陆上丝绸之路开启了也是一样。
陆路一个商队能带多少人、多少东西而且技术成熟之后,航海也比走陆路安全。陆路要穿过沙漠、翻过山岭就算不考虑遇到盗贼劫匪、军事行动这种事,走一趟丝绸之路也是挺要命的事情。事实上,有很多走丝绸之路的商队,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航海的话,其实是沿岸航行,风险并不是很大陈嫣还不敢想象可以绕过好望角,直接进入地中海,她的初期目标只是抵达红海,最终在西奈半岛、埃及东部沿海地区登陆而已,这里此时应该已经处在罗马管辖之下了。
一艘船带的人和物就秒杀不知道多少商队了,更别提更大型的船队。看似这只是方便了商品运输,方便了贸易。但实际上,文化交流正是沉淀在其中的。只有利益不断驱使着双方联系成为一种稳固的日常,文化交流才会随之稳定。
不然的话,又会有几个人不远万里就是为了做一点儿文化交流历史上这样的人当然有,但永远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陈嫣的目的就是开启东西方固定的航海路线如果可以,最终目标当然是打通绕过好望角的新海路,自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与此时地球上另一个辉煌的文明进行直接交流。而如果她此生达不到,那么至少也要抵达红海才行
为了达成陈嫣这个目标,陈嫣手下的资源早就围绕此运转了起来。
辽东造船厂只是第一步而已造船厂自主开发出了第一代适应长途航海的海船。虽然第一代海船还不够优秀,但对比此时的海船,它已经具有了排水量大、航程远等优点了。
第一代至少能将人稳当地带到印度一带此时应该称之为天竺身毒这个翻译是古代人翻译天竺的时候翻译错了的结果,直到玄奘法师西天取经,这才纠正过来。
在下令抓紧研究第二代海船之余,陈嫣以第一代海船为资本,和此时大汉的海商们做交易。她得到了进入航海业而不受到打击和阻挠的特权别小看这个,海商这个圈子本就非常排外,一般人甚至不知道。而知道的人想要进入,也难如登天
已经做大的海商不会和新来的分享海图、分享商品渠道、分享水手的培训经验这些也就算了,大不了自己从头做起就是了。关键是,已经做大的海商并不止于如此,他们还会在海上使绊子。
大海这么广阔,又有这么多风浪,真的发生了什么,谁又有证据呢
就算是陈嫣,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若是不打算掀桌子大家都别吃饭了,也得照规矩做事。
陈嫣进入航海业,一开始的时候也不是为了赚钱,单纯是为了培养水手、探明海图。培养水手不必说,而探明海图这一点就很有说头了此时从齐地到闽越之地的海图其实已经很清晰了,只是被各家秘藏,不愿流落出去。
而从闽越到南越一带,知道这段海路的人就陡然减少了
不过不管是到闽越,又或者到南越,别人的海图陈嫣都有些看不上。此时的海图探明工作做的是很粗糙的,有的时候一条路明明有风险,有的人硬着头皮也要上。因为这种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如果要重新试验出一条更好的海路,先不说存不存在,就算是存在,也很有可能是海商无法负担的。
很可能在自家找到之前,就先被拖垮了
陈嫣一方面敬佩这个时代就已经开启航海之路的勇士,另一方面又不信任他们的海图其实海商们的海图虽然秘密,但只要陈嫣给的起好处,也是能交换到的,只不过陈嫣看不上,所以选择了自己探索。
这么做虽然让航海事业的进度拖慢了一些,但在总体上来讲好处也是很多的。第一点,从齐地到南越之地的海图安全可靠,而且自己探索的,熟悉程度也不能同日而语。第二点,这样的探索之路培训出了一大批水平远高于现在普遍水平的水手,这些水手就是种子,将来能分散到各只船上,作为引导者。
第三点,为海路探索培养了人才,也积累了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要知道从南越到天竺,再到阿拉伯海,最后进入红海,这条海路可是如今还没有人走过的到时候每多走一段,海路探索就要提高一个难度
桑弘羊在齐地一直替陈嫣操心这件事,如今有了结果就用最快的速度传了信息过来。而除了寥寥数语的信件,其实一起来的还有一批资料,详细介绍情况用的。另外存放在一个箱子中。
陈嫣打开箱子,果然满满都是帛书。虽然布帛昂贵,可相比起这每一个字都价值千金的资料,又算不了什么了。为了减少信件的重量,桑弘羊让人全用帛书抄录陈嫣看到这个就想起了造纸作坊。
造纸项目其实早就开启了,也有一定的成果,但因为离陈嫣的要求始终有距离,所以还没有在世人面前亮相
这些资料详细地记述了从齐地到南越,海上一路的情况。另外,关于这中间的贸易也进行了叙述南越当然需要中原的好东西,这些南越可以用自己的特产来换。玉石之类的奢侈品很不错,但桑弘羊还是按陈嫣的要求,索要甘蔗。
如今已经拟在南越建一个甘蔗初级加工厂了,将经过加工的粗糖生产出来,再由海船运回本土,最后加工成白糖、红糖和冰糖。
这可是个好生意
现在南越其实已经有了甘蔗种植,只是规模不大,专为了生产石蜜而已。别看石蜜运到长安后价格很高,实际上价钱都在加工费和运费上了直接在当地买甘蔗,价钱并不很高。
而且随着陈嫣这边的需求量大增,溢价收购,可以想见未来的甘蔗种植会越来越多,规模会越来越大。到时候甘蔗不只是供应上来了,还会更加便宜陈嫣虽然计划着在南方地区开启甘蔗种植园计划。但这是一个长时间发酵的项目,她的蔗糖生意不可能就这么受制于原料不足,干等着吧
更别说将来蔗糖生意的规模大的惊人,多少个原料生产基地都不嫌多
现在船队的具体情况还在稳固沿海这一条商路在各地兴建属于自己的补给与销货码头什么的平常也可以租用给别的海商,未来要是开启了航海时代,用处就更大了,所以要早作打算。
另外沿海各地的关系也要打通,和人家做生意,人脉怎么可以没有呢同在大汉境内的还好说一些,一旦到了外国,事情就复杂很多了,更要懂得借助当地人站稳脚跟。
最后,桑弘羊还询问陈嫣关于航海这一块接下来的具体安排。
现在初级目标,打通南越已经完成了,下一步就是天竺从技术储备上来看,这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海路没有探索清楚,不敢随便乱走。
陈嫣也不犹豫,立刻开始第二期计划书。按照这个计划,首先要做的就是造船厂多个船坞开工,开始下饺子了
既然到南越的航线已经打通,那么自家船队规模再大也消化的下了这个时候要做就做大,组成那种二十条船一支的船队,一批批地往返于整条航线。南越、闽越,包括扬州、徐州、扬州,北上辽地、朝鲜都是海贸辐射范围
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经济效益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加快了造船厂造新式船的积累。此前也为海商造新式船,然而此时海商规模不大,就算全部的海商都到辽东造船厂造船,也就是那么大的订单量而已。
造船厂赚了钱,也提高了技术水平,说不定第二代海船就能提前出世了到时候第二代海船出世也不用担心第一代海船淘汰。毕竟从齐地到南越之地还是够用的实在不行,还能低价卖给其他的海商。
海船可是很贵的,不是所有人都有陈嫣的资本可以玩儿这样的大规模造船,往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陈嫣换装下来的好船对他们是典型的物美价廉,谁又会拒绝呢
造船厂下饺子、组船队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海路探索的队伍再次出发了
他们用的船还是实验阶段的船,这种船理论上是比第一代船要厉害的多的,唯一的问题大概就是贵,不适合大规模使用这没什么可惊讶的,华夏历史上有过太多神奇的作品了,实际上,只要不计工本,单单做出一个孤品,而不是大规模使用,很多东西都难不倒古人。
这样的船别说航行到天竺了,理论上就这么航行到阿拉伯海都没有问题好望角的风暴也可以挑战一下虽说估计是要玩儿完的,但十艘船总有一艘能活下来。历史上很多早期各方面准备不成熟的航海,就是这么硬趟过来的,牺牲很大。陈嫣只是不愿意这种牺牲,所以才会一步步慢慢来。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她早就知道航路是存在的,而且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可别小看这一点点心态的不同,就这么不同足够决定很多事了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上岸,甚至能不能上岸的人,与一切了然于胸的人是不一样的。
别人只能去赌陈嫣则不同,她当然可以如此有条不紊。
这支探索海路的队伍肩负的任务是探明南越到天竺这一块的海路,一旦完成,先不去畅想罗马了光是天竺的好东西就足够陈嫣消化一阵了天竺那块儿地产丰富,好东西可不少其中最为吸引陈嫣的应该是棉花。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