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终南(2)

小说:汉贵女 作者:三春景
    然而, 让人头秃也没用, 下面的人还是得看着越来越少的头发,继续殚精竭虑。食君之禄么,若是有一天不能办事了,那要他们何用呢

    天子需要赈灾, 想要修昆明池,他们这些人就得一一办到。虽然天子这些年也越来越注意开支上的事,有了弄钱不容易的意识,但也就是有了这个意识而已。他想做的事情依旧要做, 不存在因为没钱就不干的道理。

    真的没钱,就得想办法给他弄钱来

    “如今怎么来钱”三公九卿、朝廷肱骨们不免为此商量。

    “先以名爵诱之吧”张汤八风不动,淡淡道。

    以名爵诱之是很简单的,之前也有不少人做过就是让有钱的老百姓捐献,捐献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得到一个低等爵位。

    这个爵位其实是脱胎自秦朝的名爵制度, 当时的秦朝, 军功和名爵联系,名爵又和土地联系, 所以爵位是真的值钱

    汉一朝,一开始名爵也是值钱的。所以以前以名爵诱之的时候,这招很好用。后来, 名爵和土地脱钩了,再用名爵诱之, 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不过一开始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又或者意识到了, 但觉得自己有钱,花钱买个名声也不是不可以,所以用名爵换捐献还能玩下去。

    但是到了现如今,这招是越来越难玩了。

    一方面,很多人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不愿意为了个虚名花那么大价钱了。另一方面,韭菜不够用了花钱捐献就能得到的爵位都是低等级的爵位,高等级的爵位也不许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之前已经花钱得到爵位的人,这个时候自然不会再花钱。

    久而久之,没有韭菜割了。

    但不管怎么说,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总是有人会上当的嗯虽然肱骨大臣不会说上当,但大家内心的感觉应该是差不多的,都知道这是个什么玩意儿。总之,如果是想靠这个弄点儿钱,就算是没有以前那么多,也多少能有些收入。

    “这不够罢”有人没有藏着掖着。

    确实不够,所以有了新的主意天知道是好主意,还是馊主意张汤作为御使大夫,和皇帝陛下商量着卖官。

    哦,如今正是张汤的黄金岁月他不是丞相没错,不过自从公孙弘去世,满朝官员在刘彻看来就没有适合当丞相的了。这不是说大家的才能不如公孙弘,而是不如公孙弘合心意

    当刘彻的丞相可不容易,首先得会揣摩上意,不能逆着刘彻来就算偶尔有规劝刘彻的时候,也得讲究策略方法。而光光只是这点当然是不够的,若是这样便够了,得到的也只会是幸臣、佞臣

    所以丞相还得有能力,会办事。

    最后,得帮着刘彻弹压住百官,而不是接着百官之首的位置,裹挟朝臣,对刘彻这个皇帝指手画脚。

    也就是说,这其实是幸臣、能臣、忠臣、孤臣的集合体这种人可真不容易出

    既然不能出,刘彻干脆就在丞相的位置上安排听话的人或者是实在弱势,不得不乖乖听话的人总之不能是众望所归,能够极大发挥丞相这个位置职权的人。

    既然丞相这样佛系了,其他人自然就能分润到丞相的职权。刘彻自己是没办法收走的,因为皇帝本来就有很多事要处理,收走丞相的职权,就意味着得加更多的担子,非是不想,实不能也

    毕竟,如秦始皇、朱元璋那样的狠人工作狂,历史上始终是不多见的。

    刘彻不算是一个懒惰的君王,但要说他是那种级别的工作狂,显然不至于。

    分走丞相权力的,一个是刘彻自己培养起来的侍中体系,即所谓内朝由他欣赏和信任的年轻人组成,担当的是他的秘书。这些人品级低,可是因为受他重用,往往能参与到国家大事的决策中,这些年来是越来越重要了。

    再一个就是三公九卿中受刘彻器重的人了。

    张汤此时是御史大夫,乃副丞相丞相成为摆设的如今,他又深受天子信任,加之本人乃是法家人物,出了名的强势。这种情况下,可以说,他就是事实上的丞相

    这个时候,很多重大国策上都能看到他的影子他提出的东西符合刘彻的口味,刘彻愿意用他由此,他自然到达了人臣所能达到的权力顶峰。

    卖官这个策略,其中确实有他的影子。

    不管这个主意好或坏,反正最终受到了刘彻的认可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后世读史书的人看到卖官两个字,就会觉得这个国家要完蛋了,但是身处这个时代,倒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大逆不道或者糟糕透顶的主意。

    后世能够接受的卖官,大概是卖官身有这么个官的品级,但实际上就是个名声而已这显然是卖官业务熟练,而且卖官弊端显现的非常明显了之后才有的搞法。一开始大家卖官,是很淳朴的,说是卖官,就是实实在在的官。

    想想看,反正这个时候的官员绝大部分也是世袭的,老子是官,儿子一般也能当官。所谓孝廉制度,能举荐上的有几人

    这种情况下,愿意买官的,一则真的有钱,估计不能是文盲有钱自然能上学,学习成绩好不好就是另一回事了。考虑到此时的文盲率,这些人成为公务员,似乎确实有资格只是之前没有门路,这才没得做官机会而已。

    二则,因为爹是当官的,所以自己能当官这难道比因为家里有钱,所以自己能当官高贵有人还说前者的家学渊源更好,然而事实是,除开极少数真正的世家大族,前者真不比后者好

    反正这个时代的主流是世袭靠钱上位在后世看来非常混账,但在这个时代,真不比主流的上位规则落后。

    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现在觉得难以想象的事情,用过去的眼光看,事情就不是那么难理解了。

    这样说起来,日后汉灵帝西园卖官,这也算是老刘家的传统艺能了

    实际上,汉灵帝最乱来的地方是,三公九卿这种级别的官职也敢卖至于在他之前,老刘家卖官的多了去了,甚至有专门的赀官制度,说白了就是靠钱当官制度,不一样一直运行着只是这种赀官,可以买到的都是低级官位。等于是给了人一个机会,如果做的好,就有机会晋升,最终做到真正的大官也不是不能。

    事实上,历史上的桑弘羊就是靠家里花钱当上侍中,然后步入官场的那个时候刘彻刚刚登基,侍中这个官职还不值钱,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所以能够花钱买到这个职位。

    现在,朝廷是一直有赀官的而张汤想要靠卖官大肆敛财,至少解决现阶段的财政问题,那就不能不温不火地卖官了按照他的计划,这次放开的官吏,其实主要是吏的名额会很多。

    对于一些人来说,吏不是官,根本看不上。但对于更多人来说,这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方面,这是一个可以拿工资的职位,少归少,但只要不犯错,就能一直拿,直到退休。

    相比之下,为此花的钱一次性挺多的,但算账就能知道,其实是赚了的。

    另一方面,这也是步入官场的开始开局不算好,但总算开局了不少人肯定是有出人头地的梦想的

    然而,这个操作确实能够搞到钱没错,但背后隐含的麻烦也很明显。先不说卖官卖的这么光明正大,已经加入官僚队伍的既得利益群体会不会有意见,也不说朝野会不会有非议。

    就说一点,现在收钱一时爽,日后给公务员发工资的时候怎么说

    官僚队伍突然扩大这么多,这意味着每个月会多一笔开销长久来看就是负担。

    张汤不知道这一点吗不,他知道。不只是他知道,包括刘彻,包括每一个参与讨论这项策略的官员,其实都能想到就算想不到的,在其他人提醒之下也能想到了。

    但这个问题就跟有些人明知道分期的利息很高,还是要用分期一样。

    将来的麻烦将来再说,现在得先把眼前的事给应付过去。

    又是一次朝会之后,众朝臣散去,刘彻留下几个重臣商量事情。先把最要紧的事情说完,刘彻又问起了前段时间山东水患的赈灾情况。

    “启禀陛下,青州水患已尽力赈济贫民州郡粮仓已尽力开放,民间富者也多借贷只是水患严重,并非寻常如今边郡多地而少人,已拟迁去百姓。另,南方亦能收容百姓。只是若往北方边郡去,负担不小。”

    如果往南去,南方的种植园缺乏劳动力是切实的。就算身无长物,也能先靠着做工积攒启动资金,将来开出属于自己的土地。这样一来,官府就能节省不少开支。

    但往北去,问题就麻烦了一些,因为去到当地如果不为人奴隶的话,就得自己开荒种地在得到收成之前怎么活借贷或许是一个法子,但是借贷是有利息的这些老百姓靠重地,得不了多少利,说不定就要被债务捆绑,一辈子也翻不了身,最终沦为奴隶了。

    再者说了,迁移的数量不是一个小数,恐怕当地的借贷市场都无法消化

    说到底,还是得国家出这笔钱只管着人不饿死,这看起来花不了多少钱,但人口一多,每个人每天只花一个铜钱,一天也得几十万钱了,更何况一个钱怎么打得住

    供养到下次收获的时候,需要花的钱根本就没数

    然而,把人全部弄到南方去,这也是不现实的。南方这么短的时间内怎么消化这么多人口而且北方边郡因为连年受到骚扰的关系,人口确实不足有这样一批迁徙的灾民,不分些过去,从长远看是有害的。

    说起这些事,又要操心钱的事情了刘彻不太喜欢这些,但是没办法,还是得听。

    好不容易这些事情告一段落,几位重臣退下。刘彻稍微休息了一会儿,这才问道“太子如何”

    一旁的韩让一边小心安排宫女上前服侍,一边道“太子读书勤勉,太傅及博士们皆有赞誉”

    元狩元年,也就是两年多以前,在长子刘据长到自己当年当太子的年纪的时候,觉得这孩子应该不会夭折了,刘彻即安排其成为太子。

    彼时卫子夫为皇后,刘据是嫡长子,外面又有卫青这样的舅舅,这也算是众望所归,所以这立太子的事情没有一点儿阻力朝中也没人想过有另一种可能。

    就像当年刘启培养刘彻尽心竭力一样,刘彻在培养刘据上也很用心。具体表现为,给他安排了最好的老师,太子身边的那一套班子,也都是由有影响力的人物组成的这很重要这些人不止能够教导年幼的太子,也是太子的保护人。

    这些人为了自己的未来、家族的未来,当然,还有责任感等原因吧,肯定是要确保储君登位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第一就是要全力培养储君。其次,在辅佐帮助上不遗余力

    如果发生储君争夺战,又或者天子不满意储君这些人就是最后一道保险

    比如说,当年粟太子的太傅就是窦婴虽然窦婴最后也没能保住粟太子,但他确实做了很大的努力,动用了自己全部的政治资源、人脉。事实上,如果不是刘启铁了心地想要换太子,他这样的举动肯定是有用的。

    除了各方面参照自己当年,刘彻也经常过问刘据的学习和生活。也就是因为刘据如今年龄还小,而他自己正当盛年,不然他肯定要像当年的父皇那样,将太子带在身边,随时准备教子的。

    刘彻听着韩让汇报具体情况,嗯了一声,又问“后宫如何”

    韩让依旧一个磕绊不打,把刘彻想知道的情况一一汇报来所以说,这些年他能坐稳宦官里头第一人的位置,并不单单只靠天子潜邸时的那点儿情分,更重要的是他会做人,也会做事。

    凡是刘彻平常可能会想要了解的事情,他先暗暗记在心里次次都能回答顺畅,天子并不一定记得你。但有一次答不上来,天子就要觉得你不够用心了做到处处让天子顺心如意,天子还没有想到的,你就想到了权势自然也就来了。

    休息够了,刘彻处理了一会儿政事。看天色放下纸笔,起身道“去曲台殿。”

    韩让很有眼色,即使是宫中行走的仪仗也早就安排好了。刘彻这一动身,立刻就能跟上。另一边,也悄悄派人快速传信给曲台殿的邢夫人,这会儿可没有多少准备时间了,但有准备总比没准备的好。

    虽然已经决定要去曲台殿了,但韩让知道,天子对此其实是兴趣缺缺的。

    当今天子好美人,后宫是很充裕的。但这些后宫佳丽大多侍奉不了几次,没有什么宠爱,真正数得着的、得宠的后妃,非常少

    曲台殿的邢夫人,还有披香宫的尹夫人,已经算是最近比较受宠的妃子了。

    也只有这些品级比较高的妃子才能单独占据一座宫室,等而下之的妃子只能集体安排在掖庭之中若不是如此,未央宫再大也是不够用的。

    最近,天子去到后宫之中的次数有所减少为此,后宫妃嫔们都或明或暗地向韩让打听情况。她们不怕天子在后宫之中临幸别人,只怕天子长时间根本不来后宫。因为这往往意味着天子对她们每个人都不感兴趣当今天子是爱好美人的,如果他懒得来后宫,这就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往往意味着后宫中要进新人了。

    本来就是如此,一个个的都不能让天子感兴趣,时下的观念里,这绝对不会是天子的错,只能是这届后妃不行这个时候进新人,不是理所当然么。

    相比起进来几个可能冲击大家地位的新人,大家肯定还是愿意在原有的处境里得过且过。

    往曲台殿走的时候,走过高高的复道,望见了王夫人过去居住的宫室,刘彻叹了一句“人事易散这本是阿嫣常挂在嘴边的话,当初朕不以为然,如今算是知道了。”

    后宫之中美人很多,但能长长久久受宠的却很少,当今皇后已经算长久的了。但硬要说的话,如今的恩宠早就不如当年了,只是皇后的位置稳固,天子对皇后也有尊重,所以宠爱什么的也就无所谓了。

    真正这些年来作为常青树的是王夫人虽然王夫人在近几年的恩宠也有颓势,但总体来说依旧是后宫宠妃。

    然而去年王夫人染病,一下也就去了谁能想到不久之前她还在为儿子的封地能好一点儿在和刘彻争取呢。

    刘彻其实不太在女子身上放感情天子后宫何其庞大,真要是处处留情,那也做不到他为数不多的喜欢,留在了少年时代,留在了陈嫣身上。事实上,如果遇到陈嫣的是现在的他,他可能也没有什么感觉了。

    因为他现在的心更硬了

    但是,王夫人到底还是和一般女子不一样,她陪伴刘彻的时间很早。时间长了,就算是养个小动物在身边都会有感情,何况是肌肤相亲的人呢再者说了,刘彻子嗣不丰,王夫人生下了次子齐王刘闳,光凭这一点就足够王夫人在他这里多一分特别了。

    过去刘彻年轻,身边的人也很年轻,他其实很难感受到人会离开,一切都有可能留不住。然而这些东西,这些年他也感受多了朝堂上过去他所倚重的大臣在一个个凋零,现在后宫中陪伴自己很久的女子也开始离去。

    听到天子这样说,韩让一言不发,只是低着头,这种时候本就没他说话的份儿。

    天子抒发心中郁结,他这个时候想要安慰天子这是他配做的事情韩让从来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在天子眼中,他是奴婢之流。既然是奴婢,从一开始就更偏向于工具。至于安慰天子,那是太后、后宫娘娘、亲厚外戚这些人才能做的。

    刘彻又想起了一个人,不是王夫人。王夫人会有想念的时候,也觉得她如果没有去世就好了。但说到底,刘彻在她身上没那么真情,不至于到那份上。

    “韩让朕想阿嫣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