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料, 第二日的早朝又因为李初的折子再起风波,李初将昨天监门卫发生的事一五一十说得明明白白, 让人知道事情的过错并不在她。
两个中郎将, 为了不让李初捉到把柄, 竟然不惜打伤自己, 更编出被人打伤的事来。
身为中郎将,每日何时抵达监门卫, 训练将士都是有规定的,他们先是无故不到, 后来又怕李初告状, 将自己打成重伤,欺上瞒下,只为了将此事掩过。
如此不诚不信的人, 如何号令三军, 又怎么能让将士信服?李初给他们留颜面, 让他们自己乖乖的请辞,不想反倒引起的御史台的注意。
御史台闻风而奏, 这是规矩不假, 但是, 罔顾事实猜测就要扣李初一顶打人的帽子,御史台的风气也该正正。
大唐律令有规定,诬告者反坐,为的就是避免有人滥用私权,御史也是朝中重臣。要告人小事可以闻风, 而奏大事却该寻找证据,以人证物证而论罪。
人无度而肆意妄为御史台也该有度,闻风而奏的底线还有什么才算诬告?这些都应该规定。
立下法规,人依法而行,这是为了抑制人性之恶。
一番长篇大论下来都是。要求御史台也要立个标准,闻风而奏不是可以随便乱奏。
依人情而论又依法度而言,李初一番话说下来,朝中的臣子几乎都是认可的。
所谓无规不成方圆,不管是谁当官都应该有个尺度,进如何退如何?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执,把事情规定好了。怎么参人怎么奏人也就一目了然。
所以李初也算是又立了一功。改了御史台的行事准则,要求御史台在小事可以闻风而奏,大事上却必须拿到证据,用证据说话,合情合理的要求谁都挑不出毛病。
监门卫一下子没了两个中郎将,某位当父亲的也不着急把人补回去。他这样不着急着补的样子,可不让人看出点端倪来了,李治还想将整个监门卫交给李初不成?
额,整个有点难度,毕竟监门卫是分左右的,最多也就是只能给李初半个吧。
这样,李初在监门卫的威严,一时也是无人能出其左右,而那位所谓徐非杀人的案子,终查个一清二楚了,人不是徐非杀的,但是徐非倒霉的撞见了,之后就被人用昔日他在监门卫时落下的把柄威胁让他顶罪,而两个罪名相较,竟然还是他在监门卫的罪名更大。
徐非自己供认,他曾收了别人的钱送走了应该诛连九族之人的女儿,至于是谁家的,徐非执意不肯说,只道他知道自己犯下大过,他愿意领罚,当年他答应过别人的事,不能出尔反尔。
事查至此,牵出其他的案子,也将真正在宫中行凶之人捉拿归了案,那是羽林军的人,感情的纠葛和徐非说得差不多,谁能想到这都有顶罪的人,最后李初会让彻查到底。
宫女当时是因为远远看到李初行来,想跑去求李初做主,羽林军没有办法,只能在那人来人往的地方把人杀了,最后抛尸。
监门卫会为了一个徐非闹起来,这是谁都想不到的事。
更没有料到李初会拿这样一件案子当回事,亲自过问让人查查,最后把他这个幕后的人揪了出来。
杀人者死,羽林军的小兵被处以死刑,这样一个扰乱宫闱的人,没人会轻易饶过他的。
而徐非,他敢私放死犯,如同同犯,罪名不小,朝廷依律而判,也是死刑。
这一次的事,监门卫下不敢再说话了,这样大的罪名,徐非不可能再来一次乱认。
但也就此事,李初在监门卫训了他们一顿,让他们时刻都记住自己的身份,虽为小兵,可是他们的责任重大,看守门户,谁都以为这是小事,可门户是天下人的门户,能是小事吗?
私下为了银子而忘记自己的责任,更是不可取的,一个个都记住教训,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训完之后,李初可得给他们洗脑了,什么羽林军是皇帝的亲军比他们更胜一筹,那都是放屁的话,天下军马各司其职,谁都重要,谁都不能轻视。
人只有自己看不起自己,别人才会看不起你。
看门户的是守卫大唐的百姓,看的是大唐的门户,试问若是没有你们看守门户,贼人横行,天下难道不会大乱?
所以啊,不要以为看守门户的人就不重要,没有前途了,试问若是他们监门卫的人帮着朝廷捉下要犯,这样的功不大吗?难道朝廷会不赏吗?
想立功,就得配合看看朝廷都有哪些通缉的犯人,想赚钱,捉住他们都是有赏银,既然可以为国除害,又能解自己燃眉之急,何乐不为?
这个事情,其实私下不是没有人想过,只是想归想,都不会把话说得如此的直白。
李初那是深知人心,做人做事,能够利人利己,最好不过,捉犯人,只有关乎他们自己,能让他们利己的,人的激情才会高,李初就是要把人的激情调动起来,让大家一起出力,一起干成一番成就来。
为了让他们把人认出来,都能立功领赏的,李初教他们认人,更是让他们提升武力值,这要是武力值不行,就算认出人了就能把人捉住?
本事,不管做什么,只要学好了都会有好处,她是看出来了,监门卫的人因为自己是看门的,看门嘛,总是站着不动,就没有一个人想认真的学一身的好本事来。
但是,当兵的没有本事,等于是拔了牙的老虎,有什么用。
李初并不希望手里握着的第一支军队那么没有用,因此下了死劲的让他们学武,身上的本事学好了,李初保证帮着他们打击犯人,拿赏银去。
“公主,你又不是没有银子,为什么不直接和他们说,要是他们把本事学好,你就赏他们银子?”卫因在听完李初挑动人心的时候不是拿自己的银子动人,而是用朝廷的银子,就觉得纳闷了。
她这样一问出来,李初道:“为什么要用我的银子,他们捉人,尽自己的职责是为了大唐,为了百姓,又不是为了我,这个想法得给他们定死了,一辈子都要让他们记得牢牢的,两者的差别太大了。”
为了一个人,那么可能不辨是非,为了国家,为了天下,那是大义,不管怎么样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李初的想法一向都很坦荡,能让人心怀天下,何必把人变成一个的手下呢?
胸怀要帮人打开一些,不要一味的只想利于自己,目光看得不够长远,最后会自己把自己困死了。
卫因似懂非懂,她反正没有什么大义,她就知道,她的责任是保护李初,哪怕她死了,也绝对不能让李初有半分的闪失,这是李治交给她们的任务,她和慈心都一样,都是不会改变的。
有了李初洗脑,不得不说洗得好,尤其在李初真带人去捉到一个通缉的犯人后,监门卫们意识到李初真不是说说,给他们画个饼罢了,完全就是说到做到。
捉了人,领了赏,一群人都要乐死了!
那么多的赏银,比他们的月银要多得多了,垂涎三尺。
李初再接再厉,“如何,现在都想专心和我学本事了吗?有这手本事在,你们会没有钱?会要你们提心吊胆的做那些违法乱纪的事?”
“公主,公主我们都听你的,保证都听你的,你让我学什么,我们就学什么。我们当初就想过通过捉人这事赚钱,可是都不敢把话说到明面上,还是公主好,看公主你不仅教我们,还带我们去捉,有了这第一回,往后我们可就知道怎么行事了。”
得了好处,领赏的时候都特别的快,因为他们公主。
赏银标得一清二楚,一文都没有克下,捉住犯人的那一位,嘴都笑得合不拢。
“好,我的本事多着,告诉你们只要你们学好了本事,以后有你们可以挣赏银的时候。”李初就是让他们赏到甜头,这样才能更让他们上进。
自此,监门卫上下可谓变了一个样,读书学武,样样不落,精气神不说,虽然是守着门,捉犯人的手段高明啊,至少洛阳城上下的军队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们。
而随着监门卫的人捉犯人领赏的速度越来越快,洛阳可谓是前所未有的清明,监门卫受到的夸赞也越来越多,多得监门卫逢人就笑,不笑都不行。
眼看监门卫那么意气风发的,可就有人不服气了,不就是捉了几个小偷小盗杀人犯吗?就以为自己了不起了,论拳脚的功夫试试,从来监门卫的人都是垫底的。
那是从前,现在和以前不样了。
监门卫的人想到李初最近操练他们可是从来没有手软,没有理由叫人看轻了,所以他们想看笑话,绝无可能,想比拳脚,来啊,比一场。
李初正想试试十六卫的人都是什么样的身手,有人提到比试,李初暗暗和李治吹了耳边风,理所当然的就挑了一个黄道吉日,约齐了十六卫的中郎将,各自带上他们的人,来啊,比试一场,决出一个胜负来,赢了的军队赏一百两。
有了钱,可不让人更上进了,打啊,斗啊,他们还能不如其他的人不成?
打死也是不能承认自己不如人的,所以都存了这份心,比赛的那天,比的拳脚功夫也好,或是骑射也罢,都得拿出真本事来。
比来比去,从来都是垫底的监门卫最后竟然胜了,胜了啊!
胜了就是胜了,还能假得了。监门卫的人抱着一百两的赏银正讨论这钱怎么办呢,看到一旁的李初都赶紧的上去问问,李初答道:“银子是你们赢来的,你们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公主就是大气。”压根没有想过打他们这点银子的主意,引得一群人都欢喜不已。
李治听说监门卫的人对于李初那是推崇无比,眼睛都亮了,果然是一个好的开始。
监门卫的人都服李初了,就该想想下一个地方了,不能让李初一直的呆在监门卫。
李治思量再三,李初提起了开渠引水的事,兴修水利事不宜迟,现在已经拖了很久了,所以李初拒绝李治真让她往十六卫转一圈的主意,直接要求李治给她一批人,她要带人去实地考查,其中最重要的人就是裴观。
所谓的想法都是纸上谈兵,想要确定下来究竟怎么开展水利,就得去实地看看。
对此李初很是认同,同李治从工部要一些人来,就在洛阳附近找一个天旱定然无水的地方看了看,李初这些日子也一直都没有闲着,该忙着看的书一本没有落下。
当日还以为消入落空的系统在得知李初依然要买几本书的时候,乐得赶紧给李初打折。
李初很富,富得压根不应该在意这点小钱,可是偏偏李初每回只要问出折扣两个字,系统就觉得气弱,不由自主的说出最低的价格,没有办法,系统是真的悚李初。
所以有了书本上的知识,再结合实际,李初做事事半功倍,再有名师教导,李初对于水利农业的事都有了新的认知,然后李初想起水泥的事来,不二话,立刻让系统调出相关的事,水泥如何制作,有了理论,比例,一定可以做到。
李初想要改进制作的工艺,这得试验,毕竟兴修水利不是小事,要是其中工艺出了丁点的问题,对于百姓来说都是灭顶之灾。
想试验容易啊,水灾时的水如何的冲击,力道有多大,完全可以模拟出来,水泥会不会比糯米更牢固,试试就知道了。
裴观听明白了,李初虽然想改进,但是不想乱来,凡事总是要试试的,试了才有知道该不该做。
那行啊,只要不损于国,相对于粮食吃紧的世道,有了可以取代的东西,谁不乐意用。
百姓种出粮食来不容易,要是都能用来给百姓食用,多好的事,求都求不来。
李初提出水泥的制作方法,试啊试,一试再试,最终才把书上记载的最好的水泥做出来,那就试吧,建起一面墙来,用水冲击而来,就看看能不能受得了这样的冲击,如果可以,那么就要大力推广,取代糯米作为建筑的原料。
系统虽然有时是挺不可靠的,但理论知识并没有错,李初让人试了之后,得出的结论可行。
这样的结果传回洛阳,这是又省了粮食,给百姓留的口粮更多了,多少人心中欢喜,夸起李初来就跟不要钱一样。
李治想到更多的事,此事若是推广,接下来李初的荷包就要鼓起来了,不过想到李初是要用自己的钱兴修水利的,再多的钱,最后还不是归到他们李唐的天下里,他啊,应该给李初更多的支持才是。
有了水泥面世,虽然还有人就李初早就过了婚嫁的年纪却依然不曾许配的流言蜚语,但是李初可是交足了罚金的,她可没有违法犯法,想挑她的毛病,换个招来吧。
有关律法的事,李初一向如此的行事,讲不过的理,按律法要如何处置她按律法去做,堵不住他们的嘴才怪。
又这样过去一年,李初带人兴修水利,一城一城的修过去,虽然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有公主的身份,再加上身后李治的支持,李初一直都做得很成功,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城随水利而改得利,李初收获的民心和威望更是在翻倍的涨,太后们那叫一个激动,不断地叫唤李初再接再厉。
在修水利的时候李初也不忘农业的事,玉米,红薯之类耐旱的作物都没有呢,这好像是从国外流进来的,没有关系,让人去找找,让他们全都帮忙找,要是能得到这些农作物,大力的推广起来,对于大唐来说就是最大的福音。
李初忙得都不知道多久没有回洛阳了,时常只是让李治和李弘注意身体,照顾好自己,一年年的过去,洛阳却突然传来八百里快急,更是德宝亲自来的,“公主,太子,太子……”
听到太子,李初有些恍惚,德宝跪下道:“太子薨逝了。”
如此消息如同惊雷落下,李初完全傻了,许久后上前道:“你在说什么,你在说什么,怎么可能,不是说哥哥的身体在好转吗?怎么会,怎么会?”
“公主,陛下天后悲痛不能自己,可是太子,太子薨逝了,公主,公主赶紧回洛阳吧,要快啊!”
德宝急急地赶来,就是想让李初赶紧的回去,不能耽误。
李初唤道:“备马。”
这个时候,李初哪里顾得上其他,她要回洛阳,立刻回去。
听到太子薨逝的消息,谁都不敢拦着李初,连忙为李初备下好马,让他们即刻起程。
一路快马加鞭,李初赶回洛阳,正好是李弘的头七,李初急急地往东宫去,东宫一片悲痛的哭声,李初冲到灵柩前,李弘躺在灵柩里,双目紧闭,那温柔的眼睛,再也不会睁开了。
“公主。”看到李初,见李初风尘仆仆的,一进来就冲到灵柩前,没有人敢拦着,却也唤了李初一声。
“哥哥,哥哥。”李初伸手想要抚过李弘的脸,唤的一声哥哥,“哥哥你不是说我可以放心的在外面修渠引水,你在洛阳会照顾好自己的吗?为什么,为什么你现在躺在了这里,为什么?”
声音由一开始的压抑,到最后控制不住的悲痛,“你起来,你快起来啊,哥哥,你快起来,起来看看我啊,我就在你的眼前,你起来看看我,看看我啊!”
“公主,公主!”李初想将李弘拉起来了,跪在灵柩前的人惊得连忙阻止李初,李初喝斥地道:“滚,滚开,滚开!哥哥不会死了,他不会死的,他怎么会死,他还要承继大唐的江山,他还要成为世人敬仰,名垂千古的皇帝,怎么可能舍得就这样死了。”
李初不让人靠近,她想将李弘拉起来,只要李弘坐起来了,他或许就会睁开眼睛看着她,像以前一样和李初说,“初儿,你又胡闹了。”
她的兄长还那么年轻,才二十三岁,他怎么会死了,怎么会死了啊!
李初想努力的把李弘拉起来,这时候传来一阵喝斥声。“初儿,不许胡闹。”
一身白衣的武媚娘走了过去,大声喝斥李初,人快速的走到李初的身边,拉住李初的手,“你不可胡闹,我知道弘儿去了,你心中悲痛,可是你要让弘儿受你的惊扰,不得安宁吗?”
此问落下,李初从灵柩滑下,坐在地上,泪如雨下,一滴一滴的落在地上,武媚娘上前将她抱住,“弘儿去得匆忙,我们都没有见到他最后一面,你,你不要做出让我们更伤心的事,听话,可好?”
武媚娘眼眶都红了,李弘死了,这是大唐的太子,是她的儿子,李弘带给她多少的荣耀,可是如今李弘英年早逝,叫他们当父母的白发人送黑发人。
“母亲,哥哥是怎么死的?”李初连忙地追问,她要弄清楚李弘究竟是怎么死的,为什么突然就没有?
“猝死。”武媚娘说来,“你哥哥是猝死,是你嫂嫂起来的时候发现的,当时你哥哥的身体都凉了。”
说到这里,武媚娘拭过眼角的泪,“初儿,你难过,我们都难过,可是弘儿死了,你再是不舍,再是难过,总要接受这个事实。”
武媚娘生怕李初因为悲痛而做出一些事来,只能连忙的劝起李初,让李初接受这个事实。
“猝死,怎么会猝死,哥哥的身体一直都在静养,十一娘,太医,他们不都说太子哥哥的身体只要一直的静养着,不会有事的吗?”李初哪里听武媚娘的,她在追问武媚娘,“让人来验过了吗?母亲,让人来验过了吗?确定哥哥的死只是意外,不是人为吗?”
李弘着人的道不是一两回了,这一次,难道没有可能也是着了别人的道?
“母亲,母亲你让人查一查,一定要让人查一查,不能让哥哥死得不明不白。”李初哀求着武媚娘,想让武媚娘下令让人查一查,一定要查清楚李弘的死。
武媚娘捉住李初的双肩,“初儿,你冷静冷静,你心里比谁都清楚,你哥哥的身体无力回天,太医要让他静养,因为静养或许能让他平安无事,但不是绝对的。弘儿会死是天意,是命数,不是人为。”
提醒李初要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李弘的身体没有他们说的那么好,至少绝对没有李初自己认为的那么好,这一点上,李初心里比谁都有数。
“哇……”李初痛哭出声,紧紧地抱住武媚娘,“哥哥还那么年轻,哥哥还这么年轻。母亲,我不想要哥哥死,我不想。我这么多年没有见哥哥,连哥哥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母亲,我难受。”
是的,李初很难受,前所未有的难受,她和李弘自小一起长大,兄妹情深,李弘是一个好哥哥,待人温文有礼,对李初这个妹妹疼爱有加。
“我知道,我知道你难受,哭吧,哭出来就好,弘儿是你的兄长,你为他哭一场,他在天有灵也会觉得欣慰的。”武媚娘何尝不难受,但是再难受,早就经历过太多的生离死别的武媚娘,不知从何时起,纵然再痛,她都不会再像李初一样哭出来。
李初哭着,从小到大,从来没有人见过李初这样的哭过,包括武媚娘这个当娘的。
李治姗姗来迟,进来听到李初的哭声,叫德福扶着过来,哽咽地唤一声初儿。
“父亲。”李初泪眼朦胧的看向李治,李治艰难的蹲下,李初先一步地扶住他,“父亲。”
李治的眼眶都是红的,他痛失爱子,大唐更是没有了一个可以承继天下的太子,李治遭受的打击是巨大的,他的悲痛更是双重的。
不知不觉,李治的背都弯下了,李初扶着他都能感受到他的身体在颤动。
“初儿啊,弘儿去了,你好好地送他一程,以全你们兄妹的情谊,什么话都不再说,记下了吗?”李治知道李初不愿意接受李弘死去的事实,可是逝者已矣,就算再怎么不愿意接受,终是不能不接受,他是如此,李初亦是如此。
李初落泪地点头道:“好,我都听父亲的,我都听父亲的。”
“来,我们去换衣裳。”武媚娘听到李治终于将李初劝好,赶紧的拉着李初要去给她更衣,穿上丧衣。
李初依然泪落不停,还是随武媚娘一道更衣去。
萧太后叹一口气,“原以为群主学了医术可以改变李弘的死,没想到终是逃不过天意。群主,节哀顺变。”
从李弘的死讯传到李初的耳边,群里的太后们都不敢作声,生怕惊了李初,李初这样的悲痛,她们是第一次看见,想劝李初的,终是不知道如何的劝起。
李初换上白衣,跪在李弘的灵柩前,李治和武媚娘坐在一旁,李贤、李显、李旦、李末都陆续的来了,谁都不敢作声,裴氏跪在一旁,小声的抽泣着。
李弘和裴氏虽然成婚多年,膝下却是无子,为了此事不是没有臣子进言,可是李弘的身体原本就不好,一个裴氏李弘觉得够了,多了人他更没有心思多管,执意不肯再选妃。
裴氏的为人李治和武媚娘都有数,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媳妇,也是一个好妻子,李弘无后都是因为自己的身体,无人责怪裴氏。
殿内除了裴氏的哭声再也没有别的声音,李初笔直的跪着,一夜无眠,天亮的时候李治站了起来,武媚娘同样跟着站起来,李治道:“媚娘留下吧,让初儿和朕走一趟就可以了。”
哪怕武媚娘想一道和李治同去,李治发了话,她就只能留下。
“是。”应下一声是,武媚娘留在原地,李治朝李初跪的方向唤道:“初儿。”
李初缓缓的回过神来,唤一声父亲。
“送我回宫。”李治发话,李初应一声,站了起来,只是跪了一夜,腿都跪麻了,站起来的时候差点支撑不住地倒下,好在一旁的慈心和卫因眼明手快的将人扶住。
“怎么了?”李治听到动静,担忧地唤一声,李初道:“没事,腿有些麻,父亲容我缓缓。”
慈心和卫因都赶紧给李初揉揉腿,李初感觉好些了这才走向李治,只是腿有些难受,搀着李治的时候,李治何尝不是搀着她,“我已经失去你的哥哥了,不想再失去你们任何一个,你知道吗?”
李初强忍着才没让泪水落下,郑重地点头道:“父亲,我知道的,你放心,我都记在心上。”
李治要的也是李初能记下,他尝过一回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滋味了,绝不想再尝第二次。
父女往外走,李治走得慢,李初同样很慢,曾经都是意气风发的人,却在这一次的李弘逝世中遭受极大的打击。
“在别人的眼里,总以为皇帝是这个世上最了不起的人,有着号令天下,莫敢不从的权力,更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可是,再多的权力又如何,却救不了自己的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朕的心,真痛啊!”
李治的难过悲痛都是真切的,李弘是他寄以厚望的儿子,是他想将江山交付的人,却这样早早的去了,李治恨不得自己去。
“我同你哥哥说过,等他的身体有所好转,我就传位于他,让他当皇帝,原以为用民间冲喜的办法可以让你哥哥有所好转,终是一场空。”李治想救李弘,为了救李弘什么样的办法都用过了,却只落得一场空,得知李弘去的时候,李治觉得天都塌了一半。
“父亲对哥哥的心意,哥哥会明白的。”李治想将天下江山交给李弘,为此可以用尽一切的办法,李初都能明了。她难过伤心,李治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治道:“我追封弘儿为皇帝。”
这样的话落下,李初怔怔地看向李治,李治执着地道:“我说会让弘儿承继我的江山,成为大唐的皇帝,就算他现在不在了,我也要他以皇帝之尊受李唐后世的香火。”
或许这是李治认为自己可以为李治做的最后一件事,李初道:“好!”
不管李治想用什么样的办法缓解自己心中的悲痛,李初都一千个,一万个支持。
“你要照顾好自己。”安排好李弘的事,李治没有忘记李初,叮嘱李初千万要照顾好自己,“再心痛,再难过,总要撑过去。以后,你总会习惯的,有些事,谁都改不了。”
今天是李弘死去,来日会是他,人的命数早就定下了,谁都改不了,李初总要学着去习惯。
“父亲,你别说这样的话,我心里难受。”李初明了李治话中的意思,可是,她一直都不想早早地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死,不想提心吊胆,更害怕自己太迫切的想要改变结局,最后或许可能促成了她最最不愿意面对的事实。
李治感觉到李初的难过,连忙地道:“好,我不说了,我不说了,有些事,待真到了那一天就只能面对,何必多想,多说。”
“父亲。”李初只能再唤一声,不希望李治再提下去,就算是让她逃避,可她真的希望可以一辈子都不去面对。
“送我回宫,你也歇歇吧。最近不要离开洛阳了。”洛阳啊,没有想到这里会成为李治送走自己儿子的地方,可是事成定局,接下来能做的仅仅是将李弘的丧事大办,他要给李弘最至高无上的尊荣。
*
李弘的死太突然,相对李初来说是绝对的突然,这四年她一直在外,忙着修渠引水开荒,忙得连回洛阳的时间都没有。
有些事,李初更多是不愿意去接受,像李弘的身体,她不知道药石罔效?她清楚,她比谁都清楚,只是不愿意去面对,这一逃,竟然连李弘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李初一直的守在灵前,李末哭着鼻子和李初小声地道:“姐姐,太子哥哥没有了。”
李末没有看到李初哭得难过伤心的样子,眼下,如今依到李初的面前,李初抱住她道:“末儿舍不得哥哥,哥哥都知道的,我们在这里最后送哥哥一程。”
李初连忙的点头,表示都听过去了。
“嫂嫂,你进去歇歇吧。”裴氏一直守在灵前,李初看她的脸色极是不好,宽慰着想让人进去歇会儿。
裴氏摇摇头,“不,我想最后再陪陪太子。”
李弘生前和裴氏的感情极好,李弘突然的离世,对于裴氏的打击很大,她觉得一切都像是在做梦一样,或许梦一醒,她就能看到活生生的李弘站在她的面前,朝她笑,同她说话。
可是才说完,裴氏不支地倒在地上,李初赶紧的扶起人,一号脉总算松了一口气,“扶太子妃进去吃些东西,不能再由她水米不进,身体撑不住的。”
伺候裴氏的人一听赶紧的扶着裴氏进去,李末有些担心地问道:“姐姐,嫂嫂会不会有事?”
刚死了李弘,李末现在很害怕人死去,战战兢兢地问。
“不会的,末儿别怕。嫂嫂只是悲伤过度,又一直不进食才会体力不支,没有事的,放心。”李初安抚李末。死亡,李末是第一次面临熟悉无比的人死了,再也不会站起来同她说话,也绝不可能再同她玩耍。
李末拉住李初的手,“姐姐,末儿陪着你,你难过可以告诉末儿。”
小小的手塞进李初的手里,李初朝她挤出一个笑容,“好。”
她的难过,宣泄过了,现在要藏起来。
李治的速度很快,说追封李弘为皇帝,那就兵贵神速的做到了。
“太子弘,慈惠边亲,死不忘君,诏信令追谥为孝敬皇帝。以天子礼仪葬于洛阳恭陵,百官服丧三十六日。”李治诏令下达,唐自建国以来,李弘是第一个由父亲追赠儿子为皇帝的先例,李治的伤心,惋惜,皆可见。
下葬之日,李治亲自书写《睿德记》,刻成碑文,立于李弘的陵前。
终究人都散去,李初看着那紧闭的陵门,一但落下再也不会打开,久久都没有动。
“公主。”慈心小声地唤一声,怕惊了李初,李初应一声,“天皇和天后率百官回去了,公主也早些回去吧。”
“我再陪陪哥哥,他们回他们的。”李初回了一句,慈心不敢多言,李初伤心难过李弘的逝世谁都清楚,李初想留下,就算是李治和武媚娘知道了都不会拦着的。
只是谁都想不到原本万里晴空,突然狂风暴雨降下,出门的时候谁都没有带伞,慈心急忙地道:“公主,雨太大了,公主,避避雨吧。”
“你们去避吧,不用管我。”说话李初直接坐下了,目光一直望着李弘的陵墓,就这样一门之隔,更是生死之隔,她的兄长将长眠于此,再也不会出现在她的面前。
慈心一看劝不动李初,急急的去找伞!
暴雨之下,一个人缓缓的撑着伞走来,本来警惕来人的,结果看到来人时,卫因和青芜都不作声了。
人打着伞缓缓的走到李初的身后,为李初挡住那倾盆落下的大雨。
李初感觉身后来了人,雨也被挡住了,抬起头看去,看到裴观那张认真而执着的脸。
裴观平静道:“观一介庶民,没有资格来参加孝敬皇帝的葬礼,观知道公主和孝敬皇帝兄妹情深,察天将有雨,怕公主悲痛不能自己,故前来送伞。”
李初应一声,目光再一次移到陵门前,“我和哥哥一起长大,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有好吃的他总是先给我,要是做了错事,父亲和母亲要罚我们,也是哥哥为我挡在前面。长大后,我总不安份,他从来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比他厉害,他只叮嘱我凡事小心,不要太累。流言蜚语他都知道,但他告诉我,我是他最信任的妹妹,他不会质疑我的。”
兄妹间的情谊,更有君臣之谊,或许李弘没有李初的本事,但他有容人之量,他知道怎么用人,尤其用李初。
“父亲总和我说,我做的这些都是帮哥哥做的,哥哥也总说辛苦我了,让我代他做得太多,哥哥是心疼我的,可是我何尝不心疼他,他还那么年轻,却只能卧于病床不能起,如今,更是早早的去了。这大好的河山,他都不曾见过。”哭,李初自那一日后再也没有哭过,可是顺着雨水落下,她再也控制不住了。
裴观撑着伞,并没有劝李初,只是由着她哭,哭个够。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