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里都是些琐事。
院试考完后,正式录取的称为生员,取得了府、州、县学正式学生的资格。
景葶在和一同入学的生员的接触里,逐渐就多了几个有较亲近往来的人。
君子之交,同窗之谊。
很是不必于利益上多思多虑。
这里面就有家境较贫之人,于是趁着年节,景葶得用心思量该备些怎样的年礼。
景葶惯是知道,世事之无奈,甚至让人舍节弃耻。
如何小心地顾及朋友的想法,也实在是一门值得去精到的学问。
于是等到弘晖过来找他,邀请晚上去看灯的时候,景葶才恍然,又是一年灯节到了。
正月里,自十三日至十七日均谓之灯节,十五日是正灯,夜晚便称元宵。
“我已经打听过了,东四牌楼和地安门那块儿灯最好,要不然就去兵部或者工部那片儿。”弘晖如今出门见人的时候,已经很有皇孙派头了,但在熟悉亲近的人面前,仍旧是少年心性。
景葶自然无有不可,换上一身旧棉袍,就跟在弘晖身后出门了。
这回出门,弘晖是端着贵胄风姿,主要也是考虑到,人多热闹,再有不晓事儿的冲撞了,平白坏了兴致。
景葶就尽职尽责扮演好一个护卫的角色。
今儿十三,正是“上灯”日。
弘晖对那各种各样的走马灯最有兴趣。走马灯的形状像小龛,中间立着竖柱,柱上撑着纸伞,伞下用细铁丝系着戏剧人物。燃烧蜡烛,升起的气使伞转动,伞转人物也转。
这周围的铺户,多是糕点铺、布铺、绸缎庄。
就看到这些铺户门口挂着的花灯,大小、高矮、方圆形式都不一样,有纱绢的、玻璃的、羊角的,还有西洋的。
热闹得很。
都说“肘足相挨都不觉,布衣尘污贵人貂”。
今儿这一看,虽不至,亦不远了。
“怎么了?”弘晖留意到景葶正在关注斜前方一个正在给人作揖似是道歉的书生,就问:“认识?”
“一个稍有几分交往的同学。”景葶就说,“看起来好像遇着点麻烦。”
“过去看看去。”弘晖就拉着景葶朝那边走。
“志远兄,可是遇到了麻烦?”景葶走到近前的时候,这个同学对面的人刚好离开,景葶朝离开的那人多留意了几眼,看起来轩武有度,不像是会找麻烦的人。
这个姓陈字志远的,和景葶互相见了礼,先是看到景葶身边仪态不凡的弘晖,立马凛然正色,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着,又冲着弘晖见了礼,也没敢主动问弘晖的身份。
见弘晖只点了点头,他便明白这又是一个贵人。
“倒不是什么麻烦,专注看灯,走得急了,没注意撞到了贵人。”这陈志远就回答景葶。
景葶就笑:“无妨,今儿这灯,不挑看客。”
“自然如此,这是方才这人,在下刚好知道是谁,骤惊之下,不敢随意应对。”陈志远也并不掩饰自己看人下碟。
景葶便问:“哦?何人得兄如此慎重?”
“让老弟看笑话了,这人在老弟面前,自然称不上贵人。只在下区区秀才,自当慎之。”陈志远倒是坦直,“此人曰年羹尧,字亮工。是三十九年的进士,现在是翰林院检讨。实为在下心中楷模人物!”
年羹尧?字亮工?
好霸道的名字!
“羹”为“调羹”,意为“宰相治理国家”。
“亮工”更是出自《舜典》,“钦哉,惟时亮天工!”,意为“能辅佐天子以立天下之功”。
景葶心里思转——这天下之功,怕是轮不着他了。
景葶知道,这位陈兄言语里的“楷模”并不是特指年羹尧的。
本朝极重翰林,有“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就是说,以翰林作为仕途起点,就有了做到一二品高官,甚至首辅大臣的指望。
所以翰林起家,也确实是绝大多数读书人的理想目标,是之言“楷模”。
景葶跟这人告了别,又继续去逛灯去了。
等到回府的时候,手里提着两只灯。
一只是弘晖精心挑选的走马灯,上面是孙悟空师徒四人的形象。
按照弘晖说,这是要送给四福晋的,并且十分肯定,四福晋一定会喜欢。
四福晋是否喜欢自己不知道,想来亲儿子送的怎么着也是过得去的。
但是,景葶看了看自己左手提着的玻璃灯,这是能找着的玻璃灯中最精致的一只了,希望小姑娘会喜欢。
“二格格,侧福晋那里叫送来了一盏灯,您瞧,这玻璃做的,精致得很。”夏芳提着灯走进来。
二格格想要起身,却又按捺住,不动声色地问:“可是庄嬷嬷送过来的?”
“是庄嬷嬷。”夏芳肯定道,“说来好像也是,近来这些个有趣的小玩意儿好像都是庄嬷嬷送过来的。”
二格格知道,夏芳只是自个儿疑惑那么一句,并不是真的发现了什么。
额娘当初只说,这消息暂时还得压着,皇玛法正式下旨前,先别叫旁人知道。
后又告诉自己,以后凡是庄嬷嬷送来的东西,都是他递过来的。
“先给我瞧瞧。”二格格吩咐夏芳,将玻璃灯放在身侧的桌子上。
手指一寸寸划过这玻璃灯架,心里想着,他是去看灯会了?灯会可是热闹?一定有很多漂亮的灯吧?这盏灯定是里面最漂亮的......
想到最后居然有几分意兴阑珊。
“就给我挂到房门口吧。”二格格指着自个一抬眼就能瞧见的地方,让小太监把灯给挂上去。
景葶可不知道,小姑娘想着他的热闹,自个儿却生出了几分烦闷。
但景葶也算是歪打正着。
他趁着还算得闲的这两天,把那日看灯的景象细细地画了下来。
用心勾勒了几处打眼一瞧就能脑补出故事的场景,用笔很是鲜活。
更是点睛之笔的,景葶把二格格也给画上去了——是那日庙中初遇时她的打扮,模糊了面容,衣着、斗篷认得分明。
这幅画经过精心布局,很容易就能看出,二格格出现的这一角才是画眼。
又有景葶把自个儿加进去,空白处写着——“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收到了画,小姑娘独自细细观赏,那日的阑珊早已不见,满心充盈着欢喜。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