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全

    翌日叶萧醒来时,李青山已经不见了踪影,他只愣怔片刻,便将盖在身上的盔甲拨开,撑着岩壁缓缓站起来。

    李青山只当他胎息大动,行动不便,却不知这胎的异处,无论如何皆不会有落胎之险,只要他自己忍得了痛。

    李青山已走,他也没必要再留在此处,吃下几个野果填饱肚子,又勉强弯腰拾起盔甲,他一手抱着盔甲,一手捂着隐痛的肚腹,根据太阳升起的方向辨别出南方,脚步虚浮地往南走去。

    ******

    另一边,谢铭确实带人捣毁了部分粮草和武器,但并没有达到叶萧预想的目的。

    那日李青山深夜点兵离开洛南县,唐瑜闻听声响起身出门,虽阻之不及,但也察觉到了不对劲,立刻派人缀在李青山一行人身后。

    待李青山等人从落雁山脉北坡进山后,那人便回转洛南县,将情况如实汇报给唐瑜。

    唐瑜本就聪明,腹有城府,虽不如李青山知晓得详尽,但根据李青山心急火燎的行动,再加上战略位置推断,心里也推测出了几分。

    不能十分确定,但早做准备总是没错,他很快就从与敌军僵持的队伍中,抽调出尽可能多的人马,返回营地将粮草和武器运回洛南县。

    因为唐瑜这项未雨绸缪般的决定,谢铭等人只捣毁了来不及运走那部分粮草,北军虽有损失,但还能撑上一段时间。

    黄诚到达洛南县传讯以后,南军再度朝北军发起猛攻,然两边统帅都不在,只能按照先前布置,按部就班地行动。

    北军没了李青山,终究还留下一个段位差不离的唐瑜,有他在后方运筹帷幄,南军这一程进攻便显得尤其艰难,好在南军实力亦不差,短时间内尚能支撑。

    但随着时间流逝,南军颓势愈发明显,渐渐由原先的攻势转为守势。

    正在南军将领聚在一起商议,是否暂时撤军,保留实力之时,北军突然一反常态地转攻为守,甚至在一日之后,全线撤退,白白将洛南县让了出来。

    南军将领大喜,立刻出兵巩固成果,将落雁山脉以西的部分全部拿下,顺利达成叶萧定下的战略目的。

    虽则如此,他们对于北军突然撤军的原因也十分好奇,这份好奇在几日之后便得到解惑,李元培突然崩逝,李青山率军回京奔丧,以少主身份继承帝位。

    但看他放弃洛邑周边地盘,率大军返回的架势,想也知道京师局势不太平,此次回京,必然有一番龙争虎斗,他李青山想要顺利拿到帝位,恐怕不是易事。

    等叶萧在半路遇上前来找寻的人马,终于返回洛南县时,众将领放心之余,便兴致勃勃地将这个消息告知叶萧,甚至提议趁胜追击,直接发兵攻下洛邑,将这一块战略要地拿回自己手中。

    叶萧此时身体已恢复大半,看着地图上那被圈起来的,属于洛邑的一大块地盘,自然意动,然而他并没有立即部署行动,反而好整以暇地窝在洛南县养伤。

    直到建业来人传下朝廷旨意,不准再攻取李楚地盘,而是想要趁他们内部大乱之时,给未来新帝卖个好,助他坐稳帝位,以此为交换,向新帝换取两分天下的承诺,往后便由李楚和南晋各坐半壁江山。

    旨意一来,叶萧就能进行下一步行动了,自己这边的大后方,从始至终都抱着苟且偷安之心,面对李楚的虎狼之师,考虑的也只是抵挡,而非进攻,他虽为前线统帅,到底还是要听从后方调遣。

    原著中,作为求和代表被派往李楚京师的使臣便是原主,而且因南军并未攻取洛南县,原主离开军中后,南军也听命按兵不动,

    如今,叶萧表面上毫无异议地领旨谢恩,让黄诚点了百名将士随行,准备即日出发前往李楚。军中诸事,则交到谢铭手上。

    叶萧不是原主,也不想日后面临原主的死局,他暗中交代谢铭,暂时蛰伏,但要做好随时出兵的准备,等他命令一到,立刻行动。

    谢铭对叶萧忠心耿耿,自然领命。

    实则,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之下,让将士们窝在洛南县,谁都咽不下这口气,如今叶萧透露了这样的打算,正合谢铭所想。

    将军中诸事安排妥当,叶萧便带着黄诚和百名将士,踏上前往李楚京师之途。

    有孕至今已经五月,肚腹比四个月时又大了一圈,叶萧先前重伤,此时也未完全康复,因此,他此次出行是以马车代步。

    黄诚亲自驾车,作为使团,走的又是官道,一路上虽略有颠簸,但车厢中准备充分,单只软垫就铺了好几层,路途还算舒适。

    等到整队人马进入李楚京师,叶萧身上的伤势已然痊愈,纵使疤痕未消,亦无伤大雅。

    京师的局势正是紧张之时,旧帝崩逝,新帝未立,作为少主的李青山继承帝位名正言顺,然而李元培咽气时,他正领兵在外,最后一刻守在李元培身边的人是辅国公蔡权。

    蔡权是起义军中的元老人物,原先是个富户,当年李元培起步时,靠的就是蔡权的资金支持,地位亦随着这一支起义军的壮大而水涨船高,等到李楚建立,他便是数得着的重臣,在李楚的影响不可估量。

    如今蔡权一口咬定,李元培咽气前一刻亲口废除李青山的继承资格,转而将李楚交到他手上,形势便愈发晦暗难言。

    李青山虽为少主,但长时间在外领兵,朝堂经营不够,而蔡权苦心经营许久,在李楚京师的影响力,反而比李青山大了许多。

    如今这两人相争,文臣大多归属蔡权一派,武将大多归李青山一派,剩下没有站队的,便当个缩头乌龟,做出个纯臣模样,谁坐上帝位便效忠谁。

    叶萧一路上都在盘算,怎么在这场漩涡中,争取到对自己最有利的局面。

    原著中,李青山被蔡权和这帮文臣逼得直接挥军进城,以雷霆手段血洗京师,压下一切反对声音,自此稳坐帝位,再无旁人胆敢置喙。

    这也成为他辉煌一生中,除造反者之名外最大的污点。

    而原主早知李青山此人绝难对付,若是让李青山登上帝位,两分天下之事定然沦为空想,为此行目的考虑,他选择襄助蔡权一方。

    后来京师谋事失败,原主在血洗之夜秘密出逃,返回军中后没多久又被召回建业,再过不久,便传出死讯。

    原著对于原主之死只一笔带过,在原主死后,李青山深觉痛失对手,茹素三日以为悼念。

    如今的叶萧,却决定在李青山背后推一把,至于各占半壁江山,这本就是个笑话,他亦从未将这道旨意放在心上。

    在京师安顿下来,入住使馆当晚,李青山就悄悄潜了进来。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