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香国女王被押送回京之后,圣人封了个郡主的名头,就把他们一家子都荣养在京城了。
至于原本的茜香国,自然是彻底宣告灭国,变成了吕夏府。
原鸿胪寺卿洪大人改任吕夏府巡抚,原广州水师佥事史鼎,为吕夏将军,负责修建码头,操练水军。
按照史鼐和太孙的设想,把吕夏府,打造成大夏和东南甚至西方各国之间的运转中枢。
因着有这个目标,洪大人和史鼎到了吕夏之后,先是合力清缴了茜香国余孽,再是以圣人的名义向茜香国原本的官员们和平民百姓施恩。
然后,史鼎就忙着修筑码头,操练水军;洪大人就忙着安抚人心,并让跟着他一块儿来的举子们兴建书院,推行教化。
不得不说,只“推行教化”这一条,就让许多吕夏的平民百姓们感恩戴德。
洪大人按照史鼐暗中交代的,一开始培养的并不是考科举的人才,而是从平民中培养可以做实事的小吏,慢慢替换掉原来的那些。
当然,在教化的过程中,给他们洗脑,让他们从心里把自己当成一个大夏人。
这样一来,有这些心向大夏的小吏们占据了各衙门的底层,便是原本茜香国遗留下来的那些官员本有什么“心念故国”的心思,也干不成事儿。
这些人,原本是平头百姓,是被剥削的对象。
大夏的官员们来了之后,先是让他们有机会读书做事,再是给了他们地位和权利。就算没有洗脑这个环节,他们也已经对大夏死心塌地了。
再加上由礼部众官员合力编纂的洗脑包,他们简直恨不得做圣人脚边的一条狗,谁敢说一句大夏不好,他们就能把人骨头给咬碎。
因为方法得当,吕夏府很快就迎来了安定。
这个时候,史鼎也重新修建了三个码头,迎来了战后大夏派出的第一批队。
和以往由海商们私自组建的船队不同,这次是由大夏官方组织的,有商船,有随同保护的军舰。
因此,这一次跟着出海的商人,不但有广州和福州本地的海商,还有内地的大商人。
不用多说,这些商人是朝廷特意招募的。他们跑这一趟得来的钱财,将由朝廷抽走一半。
朝廷拿走五成,听起来很多,但是那些大商人门还是趋之若鹜。
别的不说,只单把自家的货物运到海外,卖出去之后所获的利益,至少是以往同等货物的十倍所得,还能更高。
更别说回来的时候,还能再进一批海外的香料、宝石甚至是高大的木材。
就算海上跑一趟,要年的时间,也比在陆地上获利多。
更别说,这一次可是朝廷组织的,还有专门的军队护送。
这年头,只要跟“皇”字沾个n边儿的,什么东西都金贵百倍。
只要出去说一句,咱们家的货物,是跟着皇家的船队远销海外的,那就相当于给自家的货物镀了层金,还愁东西卖不出去吗
总之,好处是数不尽的,其价值也远超给朝廷的那五成利。
朝堂内外,对于史鼐是真的没话说了。
这位,那就是个活着的财神爷呀。
就连曾经被他坑得丢掉了读书人的连脸面,干了朝属国要钱这种有辱斯文的事的陈尚书也对他改观,当着众人的面,说“如史大人这般的人物,不可以常理度之。”
陈尚书能说出这样的话,就是很高的赞誉了。连带的礼部上下对户部上下都友好了许多。
不过,无伦礼部的态度如何,户部上下在史鼐的带领下,该干嘛干嘛,态度始终不卑不亢。
但户部越是这样,反而坐实了史鼐是个有风骨的君子的事实。也让人觉得,户部上下都是一心为国,不谋私利的。
因此,户部出去,到鸿胪寺做了正卿的金郎中,并没有得到原本有希望升为正卿的三个少卿的打压排斥。
金郎中不,是金正卿了。金正卿诧异之余,观察了两天,见他们是真心服气,他就收起了准备好的手段,和三个少卿开了个小会,展望了一下鸿胪寺的光明而体面的未来,把三个少卿听得是热血沸腾。
就像金正卿说的那样,未来大夏的商队到达的地方越来越远,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仰慕天朝上国,不远万里前来朝见。
到时候,他们鸿胪寺就再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了,而将是媲美六部的重要衙门。
至于那些隐形的好处,根本就不用他多说,三个少卿自己也能想到。
那些国家的使者来了之后,且不说食宿费就够鸿胪寺上下捞一笔的。为了从他们嘴里得到一些朝中的情况,私底下的孝敬,也是少不了的。
总而言之,就是油水多了。
他们这些人,辛辛苦苦的十年寒窗,考科举做官是为什么呢
施展自己的报复自然是要占大头。
可是,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也在他们的目标之内。
那种一心为公的正身之士自然是有的,也很得世人敬佩。但更多的还是仰禄之士。
当然了,并不能因为仰禄之士多,就说他们是对的,说贪墨是应该的。
可当大多数人都是这种想法的时候,想要驱动他们,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路子走,实现自己的志向,就只能以利诱之。
看着摩拳擦掌,时刻准备大干一场的三个新副手,金大人满意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老上峰史大人佩服之至。他也更坚定了要和史鼐一起,为大夏的未来奋斗终身。
宫中的选秀早已落下帷幕,圣人钦点了新城侯之女元氏为太孙正妃,大理寺卿之女赵氏和南阳侯之女连氏为太孙嫔。
两个勋贵武官之女,一个文臣之女。
圣人的态度,表露无疑。
对于选哪个做太孙妃,太孙是无所谓的。在让人打听了一下,发现新城侯家风简朴,元氏也不是个爱铺张的人之后,太孙就更满意了。
话说新城侯若是知晓此事,怕是做梦都会笑醒。然后就把史鼐给供起来,晨昏一叩首,早晚三炷香。
作为勋贵里混的最好的一个,史鼐可是勋贵里的标杆。他的崛起,让许多懒散度日的纨绔被父祖收拾地哭爹喊娘,生无可恋地重新拾起了武艺书本。却也让许多有志向的佩服之至。
这其中,王子腾是一个,新城侯元芳也是一个。
而且,和王子腾功利性的目的不一样,他之所以学习史鼐的简朴,纯粹就是因为,他本人是史鼐的迷弟。
他女儿成了太孙妃,最让元芳觉得荣幸的,不是太孙的地位高,而是太孙是史鼐的学生。
这不,在女儿得选太孙妃之后,元芳已经是第五次叮嘱女儿了“史尚书乃是太孙的老师,日后我儿嫁入东宫,一定要尊重史尚书,万不可怠慢。”
元婠娘恭恭敬敬地应了“父亲,女儿省得了。”
实际上,她心里却在暗暗叹气。
有一个心怀偶像的爹,她真是太难了
不但平日里要听爹爹说史大人的各种光辉事迹,栓婚对象成了太孙之后,原本是全家人一起听的,就变成了她爹给她开小灶。想想一脸同情却掩不住幸灾乐祸,偏又一脸深沉地对她说“辛苦了”的的哥哥和妹妹,元婠娘更想抓狂了。
是,史大人是很厉害,特别是变相地提高了民间女子的地位这一点儿,更让她佩服。
但这种事情,就像吃东西一样。再好吃的东西,日日吃,月月吃,年年吃,也会腻的好伐
没错,虽然史鼐开工厂招收女工的事才开始了不久,效果并不明显。可是托史鼐的福,元芳在知道史家大姑娘从小和弟弟一起读书之后,便也让元婠娘姐妹随着兄弟们一块儿念书。
而元婠娘天生对政治比较敏感,虽然没有正式地读过几年书,却已经能够见微知著,敏锐地察觉到史鼐的目的了。
可以说,就算没有一个迷弟爹,元婠娘本身对史鼐也是极其仰慕的。
但是,这种仰慕,绝对到不了像她爹这种几近疯魔的程度。
唉
元婠娘暗暗叹了一声,心道反正我马上就要嫁到东宫去了,就让爹再说几次吧。
想到这里,她也忍不住对哥哥和妹妹幸灾乐祸起来。
嘻嘻,我也就只用再忍一段时日而已。待我出嫁之后
于是,等到元芳发完了感慨,表达完了对史尚书的崇拜,回书房看兵书的时候,元家大爷和元二姑娘悄悄回来之后,却奇怪地发现往日里必然会面对的自家妹妹姐姐的幽怨目光,今日竟然变成了盈盈笑意。
两人直觉地打了个寒噤,不禁面面相觑。
这不对劲儿,很不对劲儿。
“姐姐,你怎么了”元二姑娘小心翼翼地问。
元婠娘笑得更加温柔了,“我没事呀,我能有什么事”
两人再次对视一眼,这回开口的是元大爷“妹妹不久后就要出嫁了,想不想出去玩一玩儿”
“好啊,不知道哥哥有什么推荐的地方。”
这反应太正常了。
可就是因为太正常了,反而让元大爷心里毛毛的。
以他大妹妹的尿性,这不应该呀。莫不是,憋着什么大招呢
作者有话要说吃晚饭的时候才反应过来,今天过年了。
大家留个评论呗,让作者菌发个红包,大家一起高兴高兴。,,,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