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第九十三章 回乌迩的第三十四天

    十一月份, 火器从盛京运到永州,底座是车,上面是一个炮筒,往里面放弹药, 一次只能发射一枚, 但是炮弹能射处五六十尺处, 把上面的任何东西夷为平地, 威力极大。

    总共两门火器, 要万分小心雨水,不然会哑火。

    炮弹总共两箱,京郊军营研制出来的东西,量很少。

    比起刀剑, 火器的威力要更大,但是人都不易穿过荒漠, 火器更难,若是路上遇到意外,火器哑火,那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十一月天已经冷了下来, 永州各地开始下雪了,雪下的还挺大,关内关外都是一片白茫茫的雪景。

    探子时不时会往沙漠那边走,冬日沙漠更干更冷, 每一粒沙子都像一把刀, 吹到脸上会割的脸火辣辣地疼。

    沙漠里不容易辨别方向, 一连阴几日, 连太阳都看不到, 探子不敢深入, 大军只能停在沙漠前面,再不敢往前进一步。

    无论如何,都得明年再说。

    徐景行望着雪地,心里有些苍凉,再见容姝,应该就是刀剑相见了。

    那个放在心上的女子,亲自送走的女子,竟然要以这种方式再见,也不知她和耶律加央现在还好吗。

    关外大军驻守,关内,能走的百姓都走了,大多南下投奔亲戚,没有亲戚的也是拖家带口,去南方避难。

    硕大的永州城空了一半,再也看不见当初人来人往,大家伙高高兴兴吃火锅的热闹景象了。

    张掌柜还没走,不过火锅店里的小二伙计已经全走了,店里还有些粮食和菜,肉没了,粉条还有几捆,按理说张掌柜也该走,他一直想等哪天赚够了钱,就回南方老家,守着家人老小过日子,真到这个时候,反而舍不得走了。

    城内留下的都是些老弱妇孺,穷苦人家,有时候张掌柜会给他们送点吃的,反正他有银子,花出去一些也不痛不痒。

    这些人不是不想走,而是走不掉,穷,兴许还没到江南,就在半路上饿死,身体也不好,索性留在关内等死。

    张掌柜是好心人,是大善人,所有人都劝他,趁着能走的时候快走,不然到时候真走不了了。

    张掌柜嘿嘿笑了两声,“没事儿,等真打起来了再走也不迟。”

    他只是相信,就算真打起来,乌迩人也不会伤害大楚的百姓。长公主虽然人在乌迩,可是慈悲之心仍在。

    他接触过达娃丹增等人,乌迩人就是看着人高马大,凶巴巴的,其实一个个简单地很,喜欢点心,也爱吃猪肉,大老远会带鸡蛋鸭蛋回去,给怀孕的妇人买蜜饯酸梅干,这么一想还挺可爱的。

    都是为了活着。

    张掌柜给这些人送了吃的,往城外的村子里转了转。

    城内能走的全走了,村子里还有很多人。

    倒是比城内热闹得多,该干嘛干嘛,吃吃喝喝,日子还和原来的一样。

    永州城郊长溪村就是这样,只不过这几天封了山,不时有官兵上山搜查,最开始搜到了一间木屋,也不知是不是山上的猎户,后面还养了几只猪,再后来,在邻村后山那儿,搜到了数百只猪。

    却不知道养猪的人在何处。

    几百头猪,不知道谁养的,反正朝廷知道后震怒,猪自然也充入国库了。

    就是搜山一直没停下来。

    有人猜,这是乌迩人养的。

    不然朝廷不会一直搜山,现在人没抓到,也不知是回乌迩了还是躲在别处,反正搜山的事一直没停过。

    真藏在深山老林里,那么大的山,搜也搜不出来,除非放火烧山,但是这时节放火烧山,不易熄灭,得不偿失。

    山下有人看守,张掌柜也过不去,他远远看了一眼,只希望相安无事,然后临走的时候还看见天上飞了两只大雁,飞得可真高啊。

    山上,乌迩人在山洞里准备过冬。

    天冷下来了,得准备过冬的食物,说实话,有点像野人。

    他们逃得匆忙,只带了方便带的东西,不然有那么多的猪,还愁过不了冬。

    只有人没事儿就行,几十个汉子这儿藏一个那儿藏一个,嘿嘿傻笑。

    怕啥,早晚有一天乌迩会打进来,把他们救出来,再说了,冬天是冷,但是也没冷到那个地步,冻不死他们。

    他们能打猎,也饿不死,就是猪养了那么久,白给别人做嫁衣了。

    不然能给王妃带回去,那么多,自家也能吃两口。

    可惜了。

    乌迩的汉子在大楚过的第一个年,没有肉,没有好吃的,连棉衣棉被都没有,幸好有人陪着,这要是一个人,估计早就不想活了。

    树皮,干果子,还有瘦瘦巴巴的野兔子,这是过冬的全部吃的,吃没了再去找,还得小心山下的官兵,万一被抓到,就是死路一条。

    他们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也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笑容里有两分沧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大毛二毛传回去的消息没什么用,山上人只知道官府派人搜山,其他事一概不知。

    自此之后大毛二毛就没往大楚传过消息。

    他们在空中没有敌手,万一被人发现就会给这些人带来灭顶之灾,听天由命。

    乌迩的城墙越建越长,这一转眼又到了冬天,城墙覆上白雪,蜿蜒数里,从城墙往下看,是群山素裹,看瞭望塔就是一个点,看远处的母亲河就是一道线,赶上晴日,从山上往下看,景色最好,阳光洒在雪地上,金灿灿的。

    这是容姝第一次登上城墙,外面太冷,小阿铮在王帐和金庭玉阶玩。

    他现在能坐起来,就是坐的不老实,跟不倒翁似的,摇摇晃晃,赶上容姝在的时候,还会故意往容姝怀里倒,哼哼唧唧的。

    好不容易把耶律铮哄睡着了,这才有机会出来转转,长岭山脉不好上,爬了两个时辰才上来,上来之后手脚都是暖的。

    热热乎乎,长岭山很好看,松柏还是翠绿的,城墙修的也好,远看青山绿水,这墙会成为乌迩人最后的屏障。

    很快就到了十二月份,腊月过了一半,山上的工人就下山准备回家过年了,今年比去年回去的要早得多,各家各户都在准备年货,哪儿都是喜气洋洋的气氛,看着就让人心里高兴。

    这是容姝来这儿的第四年。

    过年和以前没什么不一样,唯一的不同就是多了个孩子。

    耶律铮七个多月,穿了小红袄,头发也长出来了。

    他的头发很像耶律加央,卷卷的,颜色不是纯黑,而是深褐色,眼窝很深,鼻子也翘,头发容姝没给他剪过,光看卷发,再和耶律加央现在一块,就是狼王和狼崽子。

    小阿铮咿咿呀呀地找娘抱,却被姑姑拦下了,他喜欢姑姑,大眼睛认认人,看是姑姑,就老老实实在乌音珠怀里待着。

    他喜欢娘亲和姑姑,跟她们比和耶律加央亲。

    对此,耶律加央也没办法。

    乌音珠很喜欢孩子,她成亲也有七个月了,也许是因为丹增一直在外面,她肚子一直没动静。

    看耶律铮这么可爱,乌音珠也想要个孩子。

    不过,现在没有也挺好,看着马上就要打仗了,没孩子也挺好的。

    不然,做什么都不方便。

    耶律铮看看这儿看看那儿,然后吧唧一口亲乌音珠脸上,乌音珠笑得开心,“嫂子,你说阿铮刚生下来才多大,才几个月就长这么大了。”

    小孩见风长,再过几年就是玉树临风的儿郎了。

    容姝头一回养孩子,耶律铮虽然皮一点,但是好养,现在也能吃米粉糊糊和肉沫了,过阵子就能断奶了。

    感觉吃饭长的更快一些,到时候停了母乳,还有牛奶羊奶,也能喂他喝。

    这一口亲的声音极大,耶律加央闻声看过来,不屑地哼了一声。

    乌音珠“哈哈哈,哥,小阿铮不亲你是咋滴。”

    孩子越长越大,越来越聪明,鬼机灵,会装哭,会撒娇,还会偷偷看耶律加央脸色行事。

    耶律加央不能跟小孩儿一般见识,在他手里吃了不少亏,床都被这小子占了好几天。

    他亲容姝,亲乌音珠,对他的老父亲却吐口水,糊一脸。

    明明耶律加央对他最好,给他换尿布,拉臭屎弄一床还给他洗屁股擦屁股。

    小白眼狼。

    耶律加央“我不稀罕,你抱着吧。”

    说完,去拉容姝的手。

    耶律铮眼睁睁看着,他眉毛像耶律加央,几乎一模一样,像两道凌厉的剑锋,皱了皱,然后冲耶律加央伸出手。

    “啊啊”

    要抱。

    耶律加央磨了磨牙,最开始他不抱,耶律铮就委屈巴巴地哭,本来最开始他哭起来不是这样,嚎啕大哭,现在就委屈巴巴掉泪珠子。

    他好像还知道自己越来越沉,都不让容姝抱了。

    耶律加央叹了口气,从乌音珠手里把耶律铮接过来,穿着红衣服的小娃娃喜庆极了,还沉甸甸的。

    孩子刚抱过来,耶律铮就往他爹脸上糊口水,耶律加央啥都不敢说,再说,容姝估计还担心胡子扎了儿子。

    “明儿就过年了,阿铮就两岁了。”耶律加央把儿子往上掂掂,“阿姝,两岁的孩子该长大懂事了吧。”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