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第 56 章

小说:如意宴 作者:鹊上心头
    靖王殿下一来, 便把百姓们的热闹气氛一哄而散。

    他是宗室里的异类,是赵氏宗亲似乎都不喜欢的同族,也是百姓们口里真正无法无天的皇亲国戚。

    见了靖王的仪仗, 又看到骑在高头大马上的冷面阎王,百姓们皆是自觉回避,就连刚买票入瓦舍的百姓们也都直接退了出去。

    被百姓这样戒备,赵衸却并不觉得自己如此做有何不妥, 在汴京城乃至整个大宋, 他想做什么便做什么,想要去哪里便去哪里, 没有任何人能阻挡他。

    沈怜雪自然也瞧见了赵衸。

    她微微皱起眉头, 思忖片刻, 还是叫住街坊几人,同他们简单说了两句, 过来接了孩子便也离开。

    靖王的意外出现, 并未让众人如何颓丧,也并未打扰他们的好兴致。

    过年, 就是要高兴。

    待回了家,沈如意跟母亲在厨房忙, 只剩她们两人时, 沈如意才说“娘, 我看到兰婶婶了, 轿子里的是她。”

    沈怜雪有些意外“我听那些亲兵说,轿子里的是侧妃娘娘, 原来是兰娘吗”

    “她原本不是侧妃吧。”沈怜雪道。

    她们如今已经知道兰娘本名霍茵茵, 是靖王赵衸的妾室, 听闻还是最受宠爱的那个。

    只没想到, 回了靖王府的霍茵茵,如何从妾室成为了侧妃娘娘。

    沈如意坐在火炉边,用手托着脸,漆黑的杏圆眼睛里有星光闪烁。

    “娘,兰婶婶说,让我们等她回家,”沈如意问,“她还要回来吗她还能回来吗”

    沈怜雪神情里倒并未有如何吃惊,她顿了顿,道“她说要回来,大抵就是想要回来,我们等她便是了。”

    沈如意晃了晃小腿,眼底的担忧略微散去,终于还是笑了“好,我们等她回来。”

    沈怜雪把昨日便做好的莲藕排骨红枣汤取出,先放到火炉上煨着,然后又把红烧鱼块、八宝烧鸭、蘑菇炖鸡和红烧肉一样样放好,准备到时候直接热了带去孙九娘家。

    她正忙着,外面便传来敲门声。

    沈怜雪从隔窗往外看,就看到李思静去而复返。

    她并非一人前来,后面还跟了两名仆妇,她们一人手里捧了个大包袱,正安静等在厨房门外。

    沈怜雪忙让沈如意开门,沈如意打开门后,笑眯眯同李思静打招呼“李奶奶,您怎么又过来了”

    李思静冲她颔首见礼,然后才对沈怜雪道“沈娘子,这是殿下给小小姐准备的新年礼,希望可以收下。”

    沈怜雪微微一顿,低头看了看沈如意,沈如意也眨巴着眼睛看向她。

    李思静怕她不收,忙道“这是殿下对小小姐的心意,这么多年,殿下也未曾对小小姐尽心,心里实在难过,眼看今日便要过年,殿下不由触景生情,越发难受起来。”

    昨日在裴府匆匆一面,沈怜雪对这位富贵荣华的明懿大长公主有了新的认识。

    在百姓的闲谈声中,这位大长公主自幼便肆意妄为,是个性格张扬的明媚女子。她少时便开创彤心书院,在全国各地延请女先生,就为让女学生有地方可以读书,可以学到各项技艺,可以自己养活自己。

    后来她成婚,驸马是赫赫有名的裴将军,裴氏满门皆在边疆保家卫国,明懿大长公主的声望更甚。

    只是后来,驸马为国捐躯,长子顶立门户,延父之心,继续保家卫国,明懿大长公主却渐渐沉寂下来。

    她不再是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也不再是话本里的人物,时间如同风沙,渐渐吹散了人们的记忆,把这个奇女子的各种事迹,掩盖在层层黄土之下。

    即便如此,她在所有人的记忆里,都是明媚而张扬的。

    沈怜雪昨日其实是很意外的,她没有想到沈如意之前说的那个老夫人就是她,也意外她会如此喜欢沈如意,即便昨日用晚食时她根本就不知道沈如意就是自己的亲孙女,依旧待她慈爱温柔。

    她看向沈如意的眼眸里,有着丝毫不遮掩的喜爱和疼惜。

    面对这样一个喜欢女儿的长辈,沈怜雪真的说不出拒绝的话。

    沈怜雪沉思片刻,还是道“恭敬不如从命,承蒙公主殿下厚爱,我便替如意收下这份重赏,只是”

    沈怜雪看向李思静“只是如今我们母女日子过得挺好,也不缺衣少食,让公主殿下放心便是。”

    沈如意走上前去,拽了拽李思静的袖子,笑得脸蛋红扑扑“李奶奶,你回去告诉奶奶,不用担心团团。”

    “团团每天吃得好睡得好,样样都好,很开心的。她若是想团团,可以找团团玩呀。”

    沈如意忽闪着大眼睛,声音清脆稚嫩,却有着安抚人心的力量。

    李思静弯下腰,摸了摸沈如意的小脸“是,小小姐,我会如实禀报殿下。”

    东西已经都送来,沈怜雪也答应要收下,李思静便命仆妇送到了楼上,然后从袖中取出一个精致的请柬。

    “沈娘子,小小姐,”李思静眉目温婉,“初三时公主准备在桃花坞的公主府举行家宴,特命我来请两位,看两位是否能拨冗前来。”

    沈如意看向那封特地写给她的请柬,双手捧着接过,好奇打开翻看。

    请柬精美细致,外面系了一条朱红丝绦,喜气又漂亮。

    沈如意拆开丝绦,打开读起来。

    “请特请沈怜雪娘子、沈如意小姐拨冗前来。”

    这么隆重的请柬,里面却只有短短一行字。

    沈如意仰头看向母亲,她眼睛里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绪,仿佛只是个单纯的孩童,只等母亲做决定。

    沈怜雪却仔细端详那份这请柬。

    她轻声开口“公主殿下是想见团团吧”

    明懿大长公主想见孙女,想问问她这些年过得好不好,想知道她开不开心,也更想知道她对自己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奶奶是什么看法。

    但她再如何想念,都没有贸然上门,只让身边的心腹女官上门,尊重而又郑重地邀请她们去公主府。

    明懿大长公主即便已经不是当年的大公主,也还是她。

    从来没有变过。

    沈怜雪想了想,她也不避讳外人,只问沈如意“团团你可想去公主兴许有话要同你说。”

    沈如意没有立即回答。

    她看了看母亲,又看看满脸期待的李思静,最终才说“团团应该去的。”

    沈怜雪笑了。

    她摸了摸女儿的头,郑重接过李思静手中的请柬“令人安心,初三我们都会去,也请公主殿下安心。”

    李思静狠狠松了口气。

    她低头在脸上拍了一下,让自己不要太过喜形于色,然后才道“多谢沈娘子,也多谢小小姐,初三那日我会过来接两位。”

    她说完,便规矩同沈怜雪见礼,然后留恋地看向了沈如意。

    “那,改日再见。”李思静依依不舍地走了。

    待她走了,沈如意才突然道“哎呀娘,我想起来了,之前九婶婶不是还说有人查玉佩,说的就是奶奶吧”

    沈怜雪也回忆起前几日的事,这么一说,前后都对上了。

    “难怪公主殿下会来甜水巷,寻了刘二娘家吃炙肉,原也是过来打听消息的。”

    沈如意轻轻叹了口气“做大人真的好累,不能明着问,什么都要藏着掖着,只能旁敲侧击,反复侦查,还不如直接冲上来挨家挨户问呢。”

    她说完,也觉得太过孩子气,不好意思地笑了。

    “我就是说说。”

    沈怜雪对裴家人如此殷勤,并未有太大感触,她既不觉得特别欣喜,也不觉得厌烦,只是把裴家当成女儿的一门不近不远的亲戚,这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

    此刻听到女儿的话,她竟是笑了一声。

    “胡言乱语,”沈怜雪道,“哪里能那么寻人,你记得之前靖王寻兰娘,都不敢大张旗鼓的说是什么身份的人不见了,只能在街面上搜寻。”

    沈如意不好意思地笑笑“我知道的。”

    母女两个准备好晚上的大菜,沈怜雪便领着女儿回了家。

    刚一进家门,两人便看到端正放在床榻上的两个大包袱。

    “这也太大了。”沈如意凑过去,轻轻摸了摸。

    “娘,好像是衣裳。”

    沈怜雪回忆了一下关于赵令妧的那些故事,笑着说“以前坊间百姓都说公主殿下是天仙下凡,她贯会穿着打扮,即使有时衣饰并不名贵,却也魅力非凡,让人见之不忘。”

    “那时候啊,只要公主殿下穿了什么新花样,汴京准要流行,能卖月份。”

    “如今知道你是她的孙女,大概难奈不住,想要打扮你吧。”

    沈如意眉眼弯弯“也不是不行。”

    沈怜雪先拆开略小的包袱,看了女儿一眼“你啊,倒是挺随她的,就知道臭美。”

    沈如意凑在母亲身边,得意地说“因为我本来就很美。”

    沈怜雪摇了摇头,把包袱仔细拆开,摊平放到床上。

    母女两个低头看向放包袱里的三套袄裙。

    沈如意伸手摸了摸,忍不住“哇”了一声“娘,真好看啊。”

    沈怜雪也摸了摸那细腻的锦缎。

    脸上的笑容丝毫未变“是啊,真好看,团团穿在身上,肯定更好看。”

    这个包袱里,赵令妧能给沈如意准备了三套衣裳。

    一套翠竹碧绿袄裙,袖口和裙摆都绣是满绣的边缘,轻轻一动便流光溢彩。

    一件浪涌海浪纹长褙子,里面配月白织锦袄子,素净却又优雅。

    还有一件是浅藕荷色的衫裙,料子没有那么厚重,上面绣的也是重瓣海棠,袖子做了窄袖,春日里穿一定很适宜。

    这三套衣裳,其实用心不在料子样式,而是在大小。

    沈怜雪一眼就能看出来,这衣裳做得跟沈如意身量一致,不大不小,穿上一定是极为妥帖的。

    沈怜雪摸了摸那衣裳,心中却是越发平静而淡定。

    知道当年的事情真相,把一切都查清,对于沈怜雪来说,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无论如何,过去的事都影响不了现在的她。

    但对于沈如意却并非如此。

    从今以后,她就不止有自己这一个亲人。

    她会拥有更多真心喜爱她的亲人。

    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沈怜雪把衣裳给女儿收拾好,又去开第二个包袱。

    沈如意好奇地趴在那看,待见到包袱被打开的时候,都忍不住惊呼出声。

    “好白,好软啊。”

    这个包袱里,是一件完整的狐裘大氅。

    大氅就做了沈如意身量大小,用的是完整的白狐狐裘,通体雪白,在阳光下看去,还有点点流光。

    而且考虑到沈如意的喜好,这狐裘还做了风帽,风帽上挂了两条白耳朵,跟白兔子一样。

    沈如意只看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件大氅。

    “哇,这个毛斗篷好好看。”沈如意把脸迈进大氅里,使劲儿蹭了蹭。

    沈怜雪摸了摸那大氅,她道“这皮毛外面可没得卖,大抵是御赐之物。”

    “回头咱们去公主府做客,就穿着这个去,公主应当会很高兴。”

    “这是她对你的慈爱心意。”

    沈如意点头“我知道的,娘,我都明白。”

    沈怜雪把这大氅从包袱里取出来,这才发现下面还压了一个紫檀木盒。

    沈怜雪收拾大氅,让女儿自己看木盒“大抵是给你做的珠花。”

    “嗯,娘,这盒子好沉。”沈如意打开盒子,就被里面五颜六色的珠花晃了眼睛。

    赵令妧送给沈如意的珠花头面,全部都是粉蓝金玉之色,样式新鲜可爱,并不算很名贵。

    却异常符合沈如意的喜好。

    她就喜欢粉粉蓝蓝的小东西,哪怕只是自己随便做的绣球花,也会得意洋洋戴在头上。

    沈怜雪陪着女儿一样样看过去,最后选了个粉红碧玺石榴发梳给她戴在头上“一会儿就这样守岁,好看。”

    沈如意仰着头,看向母亲。

    她笑得眉目灿烂“团团是不是汴京最漂亮的小囡囡”

    沈怜雪低下头,在她额头上亲了一下“是,你一直都是。”

    待到收拾完家里这些东西,沈怜雪娘俩就被李丽颜催促着,拿着做好的大菜往孙九娘家行去。

    孙九娘家里已经支好了圆桌,桌上放了七八样凉菜果品,桌边放了早就煮好的桂花露和百花酿,孙九娘正围着围裙,站在案板前和面。

    “晚上煮猪肉大葱馅的馉饳吧,”孙九娘笑得眼睛眯起来,“人多,吃起来才热闹。”

    沈怜雪洗净手,挽起着袖子过去调馅。

    “大姐多和些面,肉切多了,怕是要剩下。”沈怜雪一眼就看到关节。

    大人们这边忙,小孩子那边玩。

    当然,只有沈如意是在玩,今日郑欣年却是忙得不行。

    他在给街坊邻居写对联。

    沈如意趴在桌边看了会儿,又等了一会儿,郑欣年还没写完,这才叹了口气“年年哥你好忙。”

    郑欣年握笔的手微微一顿,却还是把这一张写完,才看向沈如意“团团想玩什么”

    沈如意眼睛一亮“我想玩叶子戏。”

    郑欣年会算牌,是玩叶子戏的高手,沈如意打遍甜水巷无敌手,唯一就输给过他。

    只不过郑欣年平日里很忙,难得休沐才会找沈如意玩,今日过年,沈如意当然不会放过他。

    “别写了年年哥,”沈如意真挚地看着他,“你不想打叶子戏吗”

    郑欣年“”

    倒是挺想的,但对联还没写完。

    郑欣年看着小姑娘渴望的眼神,她眨巴着眼睛,只那么期待地看了郑欣年一眼,郑欣年立即败下阵来。

    “好吧好吧,”郑欣年叹气,“我陪你玩叶子戏。”

    沈如意欢呼“好耶。”

    两个人玩没什么意思,沈如意呼朋引伴,又叫来刘家兄妹,四个孩子便开始斗戏。

    厨房里忙碌的大人们分神看了一眼孩子,见他们一个个一本正经,似乎在研究什么家国大事,不由都笑了。

    沈怜雪无奈道“团团就爱玩这个,只是我不会算,经常输给她,她就不乐意找我玩了。”

    孙九娘道“团团聪慧。”

    李丽颜笑得不行“这小丫头可贼,一开始还说要跟我玩带扑金的,我哪里知道她那么厉害,一晚上输给她三百钱。”

    “真是个小财神。”

    “她不跟年哥儿玩带扑金的,”沈怜雪无奈道,“她会输给年哥儿,死活不肯带扑金。”

    孙九娘无奈地摇头“几个小人精。”

    快乐的时光总是匆匆而过,沈如意总觉得还没过几轮,天色便已擦黑。

    傍晚的霞光落在欢喜而热闹的汴京城,落在满地爆竹红纸的街巷里,落在穿着新衣的每个人的脸上。

    即便冷风依旧在冬日的汴京穿梭,但人人心中都氤氲着暖意。

    爆竹声时不时从巷陌里响起,然后便是孩子欢呼的童音。

    “哇,好响。”

    懒惰了一整年的汴京百姓,终于烧开了自家的灶台,即便只是热一热外面采买的年菜,也依旧是炊烟袅袅,烟火不熄。

    潜火队的儿郎们精神抖擞,他们在星罗棋布的巷子里穿行,一但发现有走水之处,立即便飞奔而去。

    天色渐渐沉下,夕阳也归了家中,斗转星移,月盘归位,夜幕降临。

    此时,万家灯火。

    孙九娘家中,大小五人围坐在桌边,看着桌上琳琅满目的年夜饭。

    沈如意坐在母亲身边,看着桌上的各种菜色眼睛明亮。

    孙九娘让郑欣年给妹妹倒桂花露,自己则给三个女人一人倒了一杯百花酿。

    醇香的酒味从杯盏中散出来,熏红了每个人的脸。

    沈怜雪端起自己那一大碗清香四溢的桂花露,站在小板凳上兴致高昂“新岁佳安恭喜发财”

    桌边所有人都跟着笑起来,郑欣年边笑边扶她“团团,别晃,仔细摔跤。”

    但沈如意难得没有听话。

    她举着杯盏,兴奋的满面通红“一起来干杯呀,快”

    于是大人们便端起自己的酒杯,挨个同沈如意碰杯。

    沈如意脸上畅快的笑意,眼眸里却有着万千星辰。

    这一年除夕,是她有记忆以来,最幸福的一年。

    一切的一切都好了起来。

    沈如意眨眨眼睛,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她看向身边的郑欣年,又去看孙九娘和李丽颜。

    最终,她的目光落在了一直温柔注视着她的母亲身上。

    她失而复得的,最珍贵的,永远也不想离开的至亲。

    她看着母亲,冲她咧嘴笑起来。

    “新年快乐,新年快乐”沈如意大声说。

    “新年快乐”屋子里一下子便热闹起来,杯盏捧在一起,发出清脆声响。

    屋外,爆竹声响,震彻夜空。

    他们笑着闹着,吃着今日的酒菜,展望着美好的未来。

    郑欣年说,他明年想要试试乡试,尝试考取童生。孙九娘说,她明年想要再买一块地,想要再起一栋楼。

    李丽颜则说“我还是先学会看火候,学会切细丝,学会和面做烙饼。”

    这愿望当真是朴实无华。

    但却是最真挚的,最能实现的梦想了。

    沈如意咯咯笑出声“丽婶婶已经很厉害啦,原来馎饦都不会煮”

    李丽颜白了沈如意一眼,看向沈怜雪“雪妹,你有什么愿望”

    沈怜雪垂眸看了看笑闹的女儿,又看了身边的朋友们,眼眸里闪出流光溢彩。

    她轻轻勾起唇角,笑容明媚而灿烂。

    沈怜雪道“我希望明年食肆可以开起来,希望我跟女儿都健康,朋友们都富足,希望我们都快乐。”

    她的梦想简单得近乎于美好,却并不让人觉得虚无缥缈。

    相反,每一个看到她眼睛的人,都能从她的眼神里读到坚定。

    她是那么笃定,笃定到每个人都会认为,那愿望一定能被实现。

    孙九娘端起酒杯“好咱们都快乐”

    一屋子的人又都笑闹在一起,待到这一轮推杯换盏,沈如意却清了清喉咙“团团还没有许愿。”

    沈怜雪笑着看向女儿“你要许什么愿望”

    沈如意深深看了一眼母亲,她闭上双眸,双手在胸前合十。

    沈如意在心里说希望恶有恶报,也希望善有善终,她跟母亲这一世可以幸福快乐,长命百岁。

    沈如意的梦想没有说出口,但小囡囡脸上的笑意却未消散,似乎那梦想已经实现。

    沈怜雪轻轻拍了拍女儿,把她从深思中唤醒“好了,愿许完了,还是吃菜吧。”

    沈如意咧嘴一笑“吃菜。”

    酒过三巡,菜过五轮,待到星夜时分,新旧交替,人人都拖家带口,或是凑在窗前,或是来到院中。

    他们每个人都望着皇宫方向。

    只听嘭的一声,一道巨大的光柱一往无前地窜入空中,在漆黑的夜里嘭地炸出一个巨大的火花。

    五颜六色的烟花随之而来,点亮了整个汴京,点亮了每个人的眼眸。

    新旧交替,辞旧迎新,百姓们互相看着,面带喜气,说着“新年好。”

    在这场漫天的烟花中,景祐十九年欢喜而至。

    此时的桃花坞,公主府。

    一家人正坐在桃花亭中,一起看向皇宫的烟火。

    说是一家人,实际上留在这里守岁的只有赵令妧、裴明昉以及裴明旭的长子裴少卿,除此之外,便是无家可归的李思静。

    这四个人坐在凉亭中,守着暖烘烘的火炉,安静看着天际璀璨的烟花。

    在裴明昉眼中,那烟花比以往任何一年都灿烂。

    那似乎是他的新生。

    赵令妧坐在儿子身边,看着他端方如玉的侧颜,脸上终于有了些许笑容“你做好打算了吗”

    裴明昉没有回头看母亲,他依旧在追寻天上灿烂的烟花。

    “做好了。”

    他说得无比坚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一往无前。

    赵令妧端起甘露酒,冲他举了举杯“那母亲提前祝你成功。”

    裴明昉垂下眼眸,他也端起酒杯,恭敬回敬母亲。

    “不,不是成功,”裴明昉面容沉静,却并不颓唐,“是一个开始的机会。”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