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捉虫)

    高考报名的事在知青点掀起一阵波澜, 旋即迅速恢复平静。

    食品厂的订单像利剑一样悬在大家头顶,即便是准高考生也得加班加减抢工作进度。

    首先摆在大家面前的任务有两项。

    一个是将糖化缸转移到打扫干净的防空洞里。这活简单,就是辛苦点, 费力气。

    另一个是设计并建设防空洞的烟道,这样烧火之后,洞内各处温度能够保持一致,确保缸内的原料可以顺利糖化。这活就有难度系数了。陈立恒画出了设计图, 一边带人用石头砌烟道, 一边给大家讲述其中的原理。

    好在人多力量大, 春耕开始前,整个赵家沟大队都是现成的劳动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愣是抢在正月结束前, 圆满地完成了防空洞改造车间的任务。

    可惜不等大家喘口气,春风一吹,草芽还没绿呢,忙碌的春耕开始, 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就直接摆在了知青点面前。

    学生们去上学了,最多放学后过来打点零工, 全日制职工绝对没戏。

    社员们去种田了, 种田讲究农时,生产队从早忙到晚,就没给大家留下摸鱼的时间。他们是农民, 种地是他们的本职。冬闲的时候找点零活挣外快还没问题, 忙起来还想耽误农业生产那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乱来。

    大队书记就是再心疼钱, 也不能耽误了春耕。

    社员一走出家门, 磨玉米芯的活瞬间告急。

    知青点才购买了一大批陶土缸呢, 原料就供应不上,还怎么大展拳脚抢占市场

    田蓝和陈立恒急得够呛,召集完知青点的同志们开完会之后,他们直接去找大队干部要支援。

    不管。

    以前大家总抱怨赵家沟没有农副业,所以经济总发展不起来。现在好不容易弄出了酿酒和制糖两个拳头产品,生产队怎么能够拖后腿

    大队书记也愁啊“那你们说怎么办这耽误了种粮食,大家吃啥喝啥再说了,粮食长不起来,你们上哪儿找高粱壳子玉米芯总不能从天上掉下来吧。”

    田蓝退而求其次“那也不用男女老少全到地里忙去,就这些活,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留一半的人都能做完。”

    大队书记瞪眼睛“又瞎讲,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这种事不能开玩笑的。”

    陈立恒开口“那就把青壮年留在地里干活,当爷爷奶奶的在家推磨。大家好不容易才挣点钱,难道这么快就要停下吗”

    大队书记抓脑袋,十分为难“哎呀,咋就这么多活呢都看不见闲人。做这么多糖,别到时候卖不出去呀。”

    田蓝解释“除了供给食品厂,我们也要有自己的产品啊。还有酒厂,他们已经往上面打申请要生产线做饮料了。到时候要糖,我们这边供应不上的话,不是白白耽误了生意吗”

    两边你来我往推了半天磨,可算是让大队书记后退了一步“行吧,50岁以上的社员都留在家里给你们推磨。其他的别想了,今年的公余粮任务重着呢,县里喊公社开会,公社又下压到大队。你们也是,知青点的地什么时候耕啊”

    田蓝和陈立恒对看一眼,相当光棍“知青点的地,我们不打算种庄稼了。”

    田蓝跟大队书记算账“您看,就这一茬小青菜、菠菜还有茼蒿和芹菜,这还没卖完呢,我们就已经挣了8000块。再努努力,当它们都卖掉了,差不多就能把大棚的投入成本就都挣回头。接下来,我们现在准备种的早黄瓜和早西红柿,清明节过后就能上市,价格肯定要比夏天高几倍。这么一来,大棚种蔬菜比种粮食收入起码高10倍。”

    大队书记可听不得这话,立刻嚷嚷起来“那怎么行乱套了。好好的地不种庄稼种菜,你们吃什么呀大家都吃什么啊”

    田蓝奇了怪了“我们种出来的菜也是给大家吃的呀,又不是放着烂掉的。以前都说瓜菜半年粮,拿菜当饭吃呢。我们现在多种菜,不也在给国家节约粮食嚒。您应该鼓励我们才对。”

    大队书记直觉这是狡辩,可他被田蓝绕的转不过弯来,居然找不到话回,只能瞪着两只眼睛,半晌才冒出一句“反正不行,这是乱来咱们赵家沟祖祖辈辈都没这规矩。”

    得,不说社会主义生产了,开始谈老规矩。

    田蓝和陈立恒交换眼色,后者解释“叔,你听我们说完。我们虽然不种庄稼,但我们也在生产食品啊。我们准备扩大养猪场规模,先养100头猪。到时候交给国家,不是响应国家号召了吗”

    大队书记顿时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100头猪啊你们哪有粮食养猪不能光吃草,没有粮食肯定不行。”

    田蓝笑眯眯的“上次您不是看到了吗我们给猪喂的草都经过处理,营养结构得到了优化,不比粮食差。”

    哦大队书记这会儿想起来了。

    去年还没入冬时,他是看过知青点的养猪场,当时还琢磨着让这群知青教教社员怎么处理喂猪的草料。

    可惜后面紧接着就是糖酒生意火爆,家家户户养的猪酒糟和糖渣都来不及吃,这些知青也忙得够呛,自然也就顾不上处理饲料的事了。

    田蓝还在给大队书记扳手指头“大棚种菜会留下很多菜叶和菜梗,这些处理完之后就是喂猪的好材料。养了猪,猪粪能肥田,我们连化肥都省了,长出来的菜还更好。两边形成循环,又有菜又有肉,吃饭都能省口粮,我们实际上创造了更多的粮食。”

    大队书记被绕晕了,明明觉得不对劲,却又偏偏找不到话来回。最后只能给他们放狠话“你们跟我说这些没用,到时候公余粮的任务下来,我看你们拿什么交。还有口粮,别的生产队是搞农副业,可他们也种庄稼,到时候生产队算工分,好歹能有粮食分。你们有什么呀你们能自己变出粮食来吗”

    田蓝想说有钱还怕买不到粮吗现在市场都已经开放了,私底下交易农产品虽然贵些,但不是买不到,大家也不管。

    他们才多少人啊,几十号人每个月挣着几万块,还怕吃不上口粮

    可这话不能直接从她嘴里出来,不然大队书记肯定会炸成上天的二脚踢。

    田蓝眨眨眼睛,笑嘻嘻的“那我们给你打个包票,到时候咱们绝对不讨饭,肯定能填饱肚子。”

    大队书记挥挥手,不打算再理他们了。

    哼现在不当回事,吃亏的日子在后面呢。

    真以为糖能当饭吃不行的,糖吃多了人也吃不消,胃里难受。

    大队书记转过身子,后脑勺对他们,气呼呼地走了。

    陈立恒啧了一声“这老头,社员拿钞票往兜里揣的时候,他不吭声。碰上事儿了,他倒跑的比谁都快。”

    田蓝笑道“估计他被吓怕了,这些年,他没少被折腾。”

    陈立恒笑着问她“你打算从哪儿弄口粮啊”

    他知道她不是不愿意种庄稼,而是因为现在赵家沟种的粮食粮种不行,产量太低。而且想要提高粮食产量,兴修水利,精准种植,适当使用化肥这些都不可或缺。而这些事情,全都要钱。

    他们权衡利弊之后才做的决定,想要改变赵家沟的面貌,首先要发展的就是农副业,攒下家当才能想下一步的活。

    陈立恒猜测“你打算用糖渣和社员换口粮吗”

    田蓝挑高眉毛,十分惋惜“思路放宽阔点,老陈同志,社员手上粮食也不多,一家一户的换,多麻烦。别忘了,我们还有公余粮的任务呢。”

    陈立恒好奇“那你打算吃谁家的大户”

    “酒厂啊”田蓝理所当然,“每年酒厂都要用大量粮食来酿造出酒精,我们完全可以拿我们出产的酒精跟酒厂换粮食,然后他们再做进一步加工。”

    陈立恒目瞪口呆“你打酒厂的主意,亏你想得出来”

    田蓝满脸无辜“那我也是没办法。这边榨糖厂是拿甜菜榨糖,又不是用粮食做糖。不然的话,我肯定会直接去找榨糖厂。”

    也就是这个时代,国营食品类工厂完全不愁销售,对控制成本的紧迫感也不强。所以他们明明知道赵家沟到底是拿什么酿酒制糖的,却也根本没有依葫芦画瓢照搬生产的意思。

    不然按照他们的规模,现在就开始动手的话,田蓝他们也就只有跟在后面吃点残羹冷炙的份了。

    陈立恒点头“是这么个道理。不过我觉得咱们也能跟榨糖厂换,甜菜的糖渣不是营养很丰富吗刚好拖过来喂猪,说不定猪还能长得更快些呢。”

    他俩一边走一路说话,刚好叫英子听到了一耳朵。

    英子十分好奇“咱们能拿什么跟榨糖厂换呢给他们酒吗”

    田蓝笑出了声“不是,我们可以花钱买,也可以直接拿糖换。榨糖厂的生产原料是甜菜,每年入秋的时候,甜菜一收获,他们的机器就开动。等到开过春,天暖和了,甜菜消耗的差不多了,榨糖厂就要停工了。这个时候,他们也没多少糖可以用了。”

    英子恍然大悟,顿时生出骄傲“还是咱们用玉米芯子做糖好,一年四季都没问题。”

    田蓝笑道“那可不一定,等天更热了,玉米芯子也摆不住。到时候咱们搞不好也会缺货。”

    二柱紧张得不行“那怎么办呀到时候咱们的糖还怎么生产啊”

    英子胸有成竹“没事,花花姐肯定有办法。”

    田蓝惊呆了“我有说我有招吗”

    英子不假思索“你肯定有办法。多少年了,谁听说过高粱壳子能酿酒,玉米芯能制糖啊。以后就是没了高粱壳和玉米芯,你肯定也能做出来。”

    田蓝胸中生出骄傲。看,不管在什么时候,姐都能收获迷妹。

    她拍拍英子的肩膀,一本正经道“就冲你这句话,我也肯定得想出招。”

    那起码是几个月以后的事了,到时候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就好。

    眼下,他们还得想辙来扩大糖稀的生产规模。

    壮劳力们下田之后,玉米芯的产能明显告急。

    本地牲畜都很金贵,推磨这活都是靠人力。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太哪里能跟青壮年比呀,推磨都比人家慢。

    长平出主意“要不咱们把牛赶过去推磨吧,总比人强。”

    秀秀直接朝她哥翻了个白眼“亏你想得出来,咱们大队都恨不得人犁地了,你还想让牛马给你推磨不揍死你才怪”

    田蓝也犯愁。

    本来觉得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多,结果赶上人家干活,事情就做不下去了。

    屋子门被推开了。

    来娣拎着挎包走进来,一个劲儿搓手。

    英子问了她一句“你咋这会儿才回来我早听到了学校的铃声啊。你别又去伺候你弟弟了吧。”

    来娣家的宝贝弟弟放在乡下,那是头一份的娇惯,属于典型的没有少爷命,一身少爷病。

    他发现他姐也上学之后,就直接把他姐当成了小跟班,啥事儿都让他姐干。

    来娣摇头“不是,他怕老师,不敢跟着。”

    为了不被弟弟纠缠,只要一下课,来娣就追着老师问问题。反正她本来这么长时间没上课,基础知识薄弱,多向老师请教也理所当然。

    老师刚好又同情这个可怜的姑娘,对她的请教,向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来娣的宝贝弟弟因为成绩差,拥有天下学渣同样的通病,那就是畏师如畏虎。平常看到老师躲都来不及,哪里还敢凑上前。

    来娣这才获得安宁。

    “风太大了,我的头巾被风吹跑了。”来娣有些不好意思,“我跑了足有二里地才追回来。”

    其他人也不笑她。这时代物资匮乏,头巾算是个人重要的财产了。谁舍得不去追呀

    田蓝福至心灵“对呀,风,风很大”

    大家都满脸茫然。风当然大了,春天的风最大,吹的人眼睛都睁不开。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啊,她为什么要这么激动

    陈立恒笑出了声“让风来推磨”

    在他遇见田蓝的第一个世界里,他们在宁甘农场时,军垦兵就做了大风车。一方面利用风车抬水浇灌盐碱地排碱,另一方面就是用风车推磨加工粮食。

    因为效率高,后来他们的大风车还被作为典型在整个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甚至沿海地带也学习了同样的方法,后来他还听说有地方利用风力发电呢,据说效果还不错。

    现在,赵家沟条件简陋,指望风力发电,估计不现实。不过利用大风推个磨盘什么的,应该问题不大。

    田蓝记忆力一流,她立刻在纸上画出了自己参与制作的大风车的结构示意图,然后拉着大家一块儿商量如何因地制宜,赶紧把风车磨盘给做出来。

    他们的车间本来就安排在山洞,那里就是风口子,风大的要命。即便过了春天,也不愁没风。

    知青们都兴奋起来,嗐,本来还嫌风大碍事儿呢,现在风都成了宝贝。

    有了方向,所有人都动起来。

    大队有木匠呢,做风车这事儿不难。山上就有树,他们这边不算林区,大队点头就能感受。

    赵书记听说可以不用人推磨了,二话不讲,直接同意他们去砍树。不过要求补种树苗。

    众人都笑嘻嘻的,表示绝对没问题。

    种啥种杨柳树呗,那树可好活了。

    大家伙儿一顿叮叮当当,直接将风车做了出来。等风车架子一树起,好家伙,磨盘嗖嗖地飞,转的那叫一个快呀,人都来不及往里面加料了。

    好多社员都过来看热闹。

    好家伙,这磨盘就跟说书的封神榜里的风火轮一样,转的叫一个利索。

    大磨盘就是不一样啊,玉米芯子磨得飞快。

    连大队会计都说“到底是有学问的娃娃哈,瞅瞅,人家多能干。”

    陈立恒摸着下巴,转头问田蓝“我怎么觉得哪儿不对劲啊。”

    田蓝想了想,相当老实地表示“咱们得改进磨盘了,不然效率太低。”

    陈立恒点头“是该盖个磨坊,才能省事。”

    这么一划拉,真是没歇下来的时候,处处都有活。

    大棚里小青菜、茼蒿、菠菜收完了,得赶紧种下黄瓜,西红柿还有茄子,好继续供应下一茬菜。

    养猪场的小猪也得赶紧捞了,不然时间就来不及。

    还有榨糖厂和酒厂那边,如果现在不联系,再往后面拖,变故就容易增大,得早点定下来才放心。

    田蓝和陈立恒商量了一回,决定一块儿去县城看看,总要把事情捋捋顺。

    他俩说干就干,等食品厂的车过来拖糖稀时,他们就直接要求蹭车,去县城长见识。

    孙采购紧张得要命,一个劲儿地告诫他们“酒厂做罐头那是邪门,本来就不是正理。他们的生产也有一茬没一茬,你们不能指望他们买你们的糖。万一到时候他们不要了,你们才麻烦呢像糖这种东西,就该找我们食品厂。你们等着,下个月我们的生产线就批下来了,还会进更多的货。”

    田蓝和陈立恒都笑了“你别紧张,我们去县城主要是想去书店看看,不是马上要高考了吗我们想碰碰运气来着。”

    孙采购先如释重负,然后更加紧张“你们去高考了,那你们的糖坊怎么办同志,你们要负责啊,不能半路撂挑子的。”

    陈立恒伸手指着忙忙碌碌的知青“你怕什么呀地球离了谁都会转。只要基础打好了,大家学会了技术。就算我们走了,我们的糖坊照样可以开下去。”

    孙采购想了想,感觉这话也有道理。

    他看过知青点熬糖的过程,说白了的话,似乎也没多少难度系数。关键是人家能想到,而且想了就做了。

    他点点头“行吧,你们赶紧上车,咱们早点走。”

    等到4个轮子开起来,他才和人说掏心窝子的话,“是该考。现在想进城招工越来越难,回城的知青太多,大家都在到处找工作。一个岗位多少人眼睛珠子盯着,都快抢疯了。你俩要是学问好,就好好考。考出来以后就是国家干部,多气派,多风光啊。”

    两人只是笑,既不附和也不反驳。

    四个轮子的货车要比两个轮子的自行车快多了。汽车开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停在了县城新华书店门口。

    孙采购伸手指给他们看“你们过去碰碰运气吧,我看里面书也不多,还比不上图书馆呢。对了,县政府旁边的图书馆今年已经开放了,你们去那边看看,要是能借到书也行。”

    两人谢过他的热心肠,下车挥手道别。

    等到车子开走了,他们先去县政府工会找宋清远。

    老宋同志不牵头,他们也不好贸贸然去找他未婚妻呀。

    宋清远正在练习打字。

    这时代的打字机可不是一二十年后的电脑,而是一个拥有两千铅字盘的复杂玩意。打字员需要记下那2000多号字的位置,而且还是反写的字。

    他一瞧见陈立恒和田蓝,立刻高兴地丢下手上的活,兴冲冲道“老九,兰花花,你们来了。走走走,我带你们去吃好吃的。”

    跟他一个办公室的同志笑了起来“我看你是找理由逃避练习打字。”

    宋清远做出头痛的模样“再让我练下去,我的脑袋都要炸了。”

    他带人出了办公室,先要请人去食堂吃饭。

    陈立恒赶紧拦住他“别了,赶时间呢。我们吃饱肚子过来的。”

    田蓝送上纸包“你尝尝,这是我们自己做的糖块和粘豆包,还热着呢,刚好让你也尝尝味道。”

    宋清远毫不客气,先抓起豆包咬了一口,点头表示肯定“加了糖吧,加糖就是不一样,又香又甜。”

    他三下五除二,干掉了一只豆包,然后又尝了块糖。

    从糖块放进嘴里起,他就满足地眯眼睛“哎呀,不错,这个糖很有意思呀。有点像炒米糖,又比炒米糖香。”

    陈立恒笑道“那当然了,我们用的花生又用的爆玉米花,裹上糖浆,能不好吃吗走走走,带我们去见见你未婚妻。你一个小子,怎么把人家妇产科的大夫给骗到手的”

    “瞧你这话说的,啥叫骗呀明明是两心相悦,人家对我一见钟情。你们真打算在妇产科卖糖啊我看你们生意好的很,上次看到了酒厂的老邹时,他还说要问你们买糖做饮料呢。”

    田蓝一本正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多条路多层保险。”

    宋清远无所谓。

    到现在为止,他也不觉得是老九和兰花花求到他头上帮忙介绍生意,因为无论糖还是酒,都是紧俏物资。谁手上有货,那叫能耐。

    县城不大,繁华的地方也不过几条大街。县医院跟政府就在同一条街上。

    宋清远在前面带路,三人走了不过20来分钟,就进了医院大门。

    1980年的县医院,还没有楼房,总共三排平房。里面穿着白大褂的人进进出出,不时有病人家属追在他们后面询问情况。

    宋清远跟在位剪着短发的年轻女医生后面半天,直到对方交代完三位病人之后,还笑嘻嘻地喊了一句“哎呀,我们何医生好忙。”

    何秀莲转过头,瞧见未婚夫就瞪了他一眼“你干嘛呢吓死个人,又不出声。”

    “我那不是怕打扰你工作嘛。”宋清远帮双方介绍,“这位就是何大夫,我美丽动人坚强能干医术精湛的未婚妻。这二位是琴瑟和谐情比金坚的老九和兰花花,我们赵家沟知青点的传奇人物。”

    何秀莲听未婚夫提过二人,也知道他俩殉情自杀的“辉煌”往事,不由自主地多看了两眼田蓝。

    真看不出来,这个笑容跟春阳似的姑娘居然也会想不开。

    她点点头,主动伸出了手“你好,别听宋清远胡说八道,我叫何秀莲,就在县医院妇产科工作。你们的来意,他说过,我带你们去找我们主任吧。”

    田蓝和陈立恒赶紧道谢,直接跟她往平房走。

    一进门,他俩就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战场。

    天哪不是说这个时代的女人基本在家生孩子吗为什么妇产科会这么忙

    护士跑过来喊“何大夫,里面的产妇吃不消了,都要晕过去了。”

    “赶紧喊她家给她吃东西呀。弄点糖水让她喝。”

    护士满脸为难“哪有糖啊本来以为下个月才生的,提前发动了,家里人都没准备。现在手上没票,什么都买不到。”

    田蓝有些奇怪“不是说生孩子的女同志会有糖票发吗”

    “那是生完了才有,用来产后补充营养的。”

    田蓝理解不能“为什么不早点发”

    “早点发的话,她们假怀孕怎么办以前又不是没发生过这种事。”

    田蓝和陈立恒眼睛珠子都要瞪出来了。天哪,至于吗为了点糖票,居然要假装怀孕

    她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带的糖“我这里有点,先给产妇补充点能量吧。”

    护士朝后面喊了一嗓子,家属跑过来,大喜过望,根本不讨价还价,直接掏了5块钱,把一大包糖都拿走了。

    气得护士直抱怨“你家不能这么自私,其他人不生小孩不要营养吗”

    家属脚步不停,嘴里虚应着“我爱人身体虚,需要补充营养。”

    反正到了手的糖,他是绝对不会再还回去的。

    田蓝笑出了声,夸奖一句“他还挺疼他老婆的。”

    宋清远在旁边怪声怪气,还冲陈立恒挤眉弄眼“听到没有兰花花这是话中有话,嫌你做的不好呢。”

    陈立恒语气诚恳“是做的不够,以后得再接再厉。”

    宋清远被噎到了,莫名觉得肚子很饱。这时代没那说法,否则他肯定会描述自己稀里糊涂就被塞了一碗狗粮。

    不对,他也是有未婚妻的人,不算单身狗。

    这边的危机解除了,何秀莲领着人去找他们主任。

    主任刚接生完孩子出来,听说他们的来意,直接了当地问“你们能供应多少我们这边每天大约有1020位妇女生孩子。”

    以前没这么多的,还是前两年开始提倡到医院生小孩,原则上不允许助产士再去孕妇家里接生,他们收住的孕妇才越来越多。

    田蓝询问“每位产妇需要多少糖”

    主任沉吟了片刻,颇为谨慎地询问“能供应半斤糖吗”

    陈立恒惊讶“只要半斤糖吗刚才那位同志买了5斤,是不是买多了”

    糖这东西其实不经放,放久了会坏的。

    主任比他更惊讶“你们能卖给他5斤”

    田蓝煞有介事“我们的产妇生的都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如果她们需要,每个人买5斤糖都不是问题。我们有糖稀也有糖块,就是不知道她们想要哪种”

    妇产科主任狐疑地看着他们,像是在思量两人的可信度。

    宋清远赶紧打包票“没问题的,他们自己做的糖,酒厂和食品厂都从他们那儿进糖了。”

    大概是国营厂背书有说服力。妇产科主任的目光里怀疑的成分可算是减轻了,她点点头,相当痛快“有多少给多少。不仅仅是生孩子的妇女,我们医院的病人也需要补充营养。如果你们能够每天供应300斤糖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

    田蓝当场应下“没问题。”

    她又请主任品尝他们的糖。

    上了年纪的妇产科主任相当有原则“不行不行,我不能占你们便宜。”

    “您尝尝啊。”陈立恒语气诚恳,“您不尝尝的话,怎么知道我们的糖是好是坏呢”

    她这才捏了点碎渣放在嘴里,仔细尝过味道之后,点头认可“可以,明天就送货过来吧,直接交给我们就行。对了,什么价格”

    田蓝机灵了回“我们的糖稀对外卖是7毛钱一斤,加了花生的糖块1块2。但考虑到病人和产妇需要休养身体,而且经济负担应该会比较大,所以我们拿来给医院可以适当往下降降价,看医院自己怎么卖。我们不需要糖票,自己做的,要了也没啥用。”

    主任却严肃地摆摆手“不行不行,你们对外面什么价格医院就卖什么价格。不然的话,会有人来搞投机倒把那一套的,反而会让病人吃不上糖。”

    田蓝从善如流“还是主任您想的周到,我们就想不到这么仔细。那就按照原价吧,就是让你们费心了。”

    主任一挥手,爽朗地笑了“这有什么呀,都是为人民服务。能够解决产妇和病人的难题,你们才是大功臣呢。”

    双方敲定好销售程序,田蓝和陈立恒也没再叨扰大夫。人家忙死了,每隔几分钟就有人过来喊。

    两人挥手告别,又邀请何秀莲有空去赵家沟看看,到时候他们请她吃烤野兔。

    出了医院大门,田蓝难掩兴奋的心情“老宋,记你一功,今天你可帮了我们大忙。”

    宋清远摆摆手,不以为意“你们有糖在手,你们才是下巴抬得老高的人,还怕卖不出去吗糖票,那可比粮票都贵。糖永远是宝贝。”

    田蓝暗笑,这话说的,最多再过10年,糖就成了坏东西了。含糖的食品都要被口诛笔伐。

    宋清远还要回去练习打字,只给他们指点了酒厂的位置,就赶紧结束上班溜号行为。

    好在从医院到酒厂有公交车,直达的那种,两人上了车,又晃荡了半个小时,就顺利到了酒厂门口。

    大家有过业务往来,还打算进一步合作,谈起事情来就方便多了。

    听说他们想换粮食,采购科科长没权限,又上报了主管业务的副厂长。后者大手一挥,直接回复“不就是点粮食吗几十号人而已。想扩大生产规模,不要把步子放大点,胆子也大点,又不是原则性的问题。”

    田蓝和陈立恒偷偷交换眼色。不愧是能生产罐头的酒厂,企业文化就是胆大包天。找他们换粮食,果然没拜错山头。

    副厂长只有一个要求“你们的糖产量没问题吧关键时刻,你们可千万不要掉链子。”

    榨糖厂这会儿已经进入生产淡季,很快就会停产。

    原本这也影响不到酒厂,因为他们生产的是水果罐头,同样秋冬时节,水果大批上市的时候,才是罐头生产旺季。

    可现在酒厂不仅生产果酒,还要生产饮料啊。如果糖采购不到的话,那生产线就得熄火。

    田蓝和陈立恒打包票“没问题,我们又增加了厂房,也和粮站谈好了。”

    副厂长这才放心,又让他们去找县里的粮库“就说是我冯大勇说的,玉米芯是吧有多少给你们拖多少,一定要保证产量。”

    两人大喜过望,没想到跑这一趟还有这收获。

    出酒厂门的时候,田蓝还在感慨“我本来想着如果供应不上,等到夏收粮食的时候,我就拿秸秆做糖。没想到现在倒用不上了。”

    陈立恒怂恿她“你做做试试看呗,说不定别有一番风味呢。”

    田蓝推他往前走“快快快,别废话了,他们赶紧去养猪场吧。”

    县城有个规模不小的养猪场,最早是和酒厂合办的,用的就是酒糟喂猪。后来两边分了家,养猪场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一度归军垦农场管。再后来,它又独立出去了,依然是方圆数百里地规模最大的养猪场。

    养种猪技术含量太高,一般社员不会自己养,而是购买猪苗。

    养猪场的人也习惯农民过来求购小猪,唯一奇怪的就是他们怎么来的这么早。

    现在虽然开了春,但大西北的冬天时候长,眼下温度还十分感人呢。

    门卫大爷并不眼睛长在头顶上,对他们还挺和气的,再三谢过了他们的糖块,才拿了一块放进嘴里尝味道,然后跟人推心置腹“你们两个娃娃年轻,恐怕没养过猪吧。你们再等等,等到阳春三月再过来捞猪苗才合适。天冷,猪苗会冻死的。而且这个时候的小猪块头太小,也不好养。”

    陈立恒谢过他的好意,抓抓头,做出腼腆的模样“我们也是听命行事,现在大队账上有钱,不赶紧买了猪苗的话,等到阳春三月,这钱还在不在就要打个问号了。我们养猪场都盖好了,人也到位了,如果猪养不起来,那都没办法交代。”

    门卫跺脚,替他们着急“你们队里也真是的,一点不尊重科学,光会想当然。”

    他抱怨了一通,到底还是同意帮忙牵桥搭线“走吧走吧,你们要买多少猪苗”

    “100头。”

    大爷吓了一跳“哎呦,咋这么多呀”

    “响应国家号召。”田蓝不假思索,“国家不是鼓励养猪,好多积肥料吗”

    大爷替他们犯愁“那你们有粮食养吗”

    “我们已经决定了,要开垦荒田,专门种饲料养猪。”

    双方一路走一路叨叨,往前不到50米,就碰上了销售科科长。

    门卫说了他们的来意,科长便皱眉毛“你们要的也太多了,都卖给你们的话,其他人怎么办最多只能给你们10头。”

    田蓝和陈立恒交换了个眼色,直接上前“科长,你千万帮帮忙,一定要卖给我们。实不相瞒,其实这个养猪场是为我们留守知青专门盖的。我们公社的下放知青都走得差不多了,他们的小养猪场也办不下去了。公社就决定把我们聚集到一起,办个规模大点的养猪场,好歹也算是给我们找个事做。”

    供销科长挑高眉毛,追问了一句“知青都走光了”

    陈立恒点头“是啊,好多原先是知青干的活现在都没人干了。我们公社说了,一定要把这个养猪场办好,不然的话,到年底。我们公社上交猪的任务恐怕都完成不了。要不是人手不够,我们还想再多养100头猪呢。”

    门卫笑他们“还要多养100头现在这100头都没有呢。先拿10头,本来就天冷,不好养。”

    没想到供销科长却转了口风,和颜悦色道“100头是吧好吧,考虑到你们这些留守知青也不容易,今天就破个例,给你们100只猪苗。”

    谢天谢地,幸亏这两个知青说了乡下的情况。

    不然要是按照以前的习惯,等到农历3月,过来买猪苗的人少了,这么多猪,养猪场也养不下呀,到时候麻烦可就大了。

    不行,今年得改变思路。他们应该送猪下乡,主动鼓励社员养猪,化被动为主动,从头开始完成任务。

    一年之计在于春,他们可得好好干。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