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八零知青不回城

    养猪场领导市场敏锐度极高, 十分重视市场变化。

    他们不仅痛快地答应卖给赵家沟知青点100头猪苗,还提出可以安排车子送猪上门。

    田蓝和陈立恒都大喜过望。

    要知道,这个时代驾驶员是八大员之一, 交通运输情况有多紧张简单点讲,公社领导去县城开会,坐的是手扶拖拉机。大队干部去公社,直接靠两条腿走路。

    运送100只猪仔, 那得是大货车, 而且还得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如何运输, 否则半路就能给你闹出大问题。

    现在,养猪场主动伸手,他们能不激动吗就算运输费高点, 他们都认。因为货车资源紧缺,大部分情况下,你就是有钱都雇不到货车。

    结果供销科长大手一挥“我们又不是运输队的,不靠这个挣钱。你们出油费就行了。正好我们也要过去看看。养一百头猪和养十头猪可不是一回事, 天这么冷,要是弄不好, 会冻死猪苗的。”

    所以原本只是打算预定猪苗, 空着两只手出去的人,最后居然带着100头猪仔外加养猪场的技术员和采购科科长浩浩荡荡地返回了赵家沟。

    那大货车开在路上,好多扛着丁把锄头的社员都好奇地张望。

    乡村实在太宁静了, 任何来自外界的人和事都会引起大家的关注。

    供销科长已经做好了他们的大货车被赵家沟社员围观的场面。

    结果从车子开入赵家沟大队起, 居然没有任何人围观。

    供销科长和技术员对看一眼,估摸着是社员忙着干活, 还顾不上过来看热闹。

    等车停下来, 大家应该就会过来问东问西了。

    可惜这个大队的人不走寻常路, 一直到车子停在知青点的责任田边上,正忙着帮忙收拾绿叶蔬菜的大队书记的老婆才出来问“食品厂的车不是已经走了吗这是哪家的酒厂不是这个车呀。他们要多少菜那得等等了,公社粮站过来要了一批菜,我们才刚收拾好。”

    供销科长下了车,瞧见眼前的温室大棚,目瞪口呆“这就是你们的养猪场”

    田蓝点头,做出庆幸的模样“因为有这个,里面暖和,我们才敢现在就养猪的。等天暖和了,猪苗长大了,我们再把它们转移到专门的养猪场里。”

    至于那养猪场在哪儿当然是靠着蔬菜大棚建。马上就规划盖房子,绝对把猪养好,坚决不亏待这些好猪苗。

    供销科长也是有见识的人,不至于不认识蔬菜大棚。

    他立刻背着手,往大棚里面走,一边走一边感叹“你们这个大棚的规模不小啊,花了不少钱吧。”

    陈立恒趁机哭穷“可不是嘛,大家回城的时候都没分钱,就把这点家底都留给我们了,好让我们有条件继续扎根农村搞建设。”

    田蓝还积极推销“要不要带点我们养的蘑菇和种的菜,都新鲜的很,味道很好的。”

    供销科长一摆手“这个不急。”他转头招呼技术员过来看大棚环境,“你们可不能把猪就丢在里面散养。猪不是菜,会跑来跑去,到时候把大棚冲散了都有可能。”

    技术员在大棚里走了一圈,也提出了问题“大棚的保暖原理我大概听说过些,就是利用二氧化碳,这是暖性的气体。但你们得注意,猪不是菜。菜可以利用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和糖分。但猪正好相反,它们和我们人一样,二氧化碳会让它们窒息的。天冷时养猪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保暖和通风的矛盾。如果通风不畅,猪会生病,甚至会死掉。尤其是这种小猪。”

    田蓝点头“我们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才将猪养在蔬菜大棚里。这样蔬菜进行光合作用氧气,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者形成循环,满足彼此的需要。”

    技术员微微一怔,点点头道“这个方法倒不错。不过我们都没试过,也不知道效果好不好。”

    供销科长却来了兴趣“没试过,咱们这回也刚好看看。要是养得好,回头我们也试试。到时候看能不能给社员们做推广,这样大家也能多养些猪卖给国家。”

    这时代的人虽然有市场敏锐度,但竞争意识不强。而且完全没意识到彼此间存在竞争关系。

    就好比供销科长吧,社员们都养猪才好啊。养的猪多,卖给国家的肉就多,人人都能吃上肉,多好啊。

    而且养猪场还承担着整个县周边养猪技术培训工作。他们不仅要自己养好猪,还要带领广大社员把猪养好。

    现在有了项似乎发展前景不错的新技术,当然要好好琢磨。

    供销科长都帮知青们找到了蔬菜大棚养猪的优势“你们这个菜叶子收拾干净了,就可以喂猪。到时候猪屎猪尿直接发酵处理,回头就能肥田。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这么一窝猪苗,我看你们这些大盆里的菜连化肥都用不上了。注意啊,不能直接用,不然会烧苗的。那个6542菌肥知道不做成复合肥,到时候效果最好。小周,你跟他们说说看要怎么做”

    养猪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猪粪猪尿,一开始他们建了沼气池,综合利用。但是因为产量不稳定,加上他们自己也不种庄稼,用起来反而麻烦。所以就干脆做了菌肥,直接卖给附近公社的农民肥田。

    周技术员半点藏私的意思都没有,现场就开始教学“这个要综合利用,你们把”

    他絮絮叨叨说了半天,有自己从书上和农业站学到的知识,还有工作过程中自己积累的经验,事无巨细,娓娓道来。

    田蓝自觉已经算是农业肥方面的半个专家了,结果跟人家一谈才发现,果然三人行必有我师,好些事情不是长期在一线,根本领悟不到其中的微妙之处。

    她赶紧拿本子记下要点。

    周技术员一边说,一边在大棚里转来转去,指点他们调整猪圈“你们不要小看小猪,千万不能让它们打架,不然的话,一窝的猪苗都会受影响,还会跑肚。”

    田蓝虚心受教。

    她以前只在大棚里养过鸭子。小鸭子多乖啊,根本就不会闹腾,她也从未见过毛茸茸的小鸭子打架。

    这边说着调整完,那边猪苗们就要进大棚了。

    赵家沟的社员看了一个冬天的货车来拖他们知青点的糖,早就对车子不感冒。可瞧见猪苗,大家伙儿却都兴奋起来。

    哎呀,这么多小猪呀。

    100头小猪养大了,给国家交50头,每头算80块,那就是4000块。剩下的50头肥猪自己卖,能卖200块钱一头呢。乖乖,光是这些猪,就养出了万元户。

    别看社员们一个冬天挣了不少钱,现在还靠着糖坊和酒坊挣钱。但农民的天性靠地吃饭,养猪才是他们心目中最稳妥最可靠的外快来源。

    上了年纪的社员又赞叹又羡慕,抓着田蓝夸奖“还是你们知青娃娃厉害,县里都给你们送猪苗。”

    田蓝赶紧抬高嗓门给养猪场做宣传“是我们养猪场好,养猪场的领导可关心我们广大社员的生活了。听说我们想建个大点的养猪场,就立刻给我们送猪下乡了,来过来指点我们怎么科学养猪。都说人民干部为人民,从养猪场领导的身上,我们就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社员们都鼓起掌来,学着电影队下乡给她们发的电影里的人的样子竖起大拇指夸奖供销科长和技术员“你们就是主席的红太阳,把光芒照到我们身上。”

    供销科长想说主席他老人家都过世好几年了,又觉得现在说这话不合适,只好咧着嘴巴笑“应该的,都是为人民服务嘛。”

    小云她妈追问“那我们后面养猪,你们管不管送猪苗啊”

    其他人纷纷附和“是啊,我们也要养猪呢。我们大队现在不缺饲料,年前猪就特别肯吃,现在肯定更爱吃,我们都想多养几头猪。”

    供销科长如释重负。

    谢天谢地,幸亏社员们养猪的积极性高涨,不然他还真从他们的猪苗没地方放。

    陈立恒已经开始招呼社员“要不,我们大家伙儿现在就登记下吧,谁家想养几头猪,都统计好了给养猪场的领导,也方便他们后面给咱们送猪苗啊”

    技术员一直盯着小猪从车上转移到大棚里,又指点知青怎么调饲料喂小猪,都没怎么顾上听社员说话。

    这会儿听到陈立恒说送猪苗的事,他顿时目瞪口呆。

    开什么玩笑啊养猪场又不是运输队,哪有给人送猪苗的道理

    今天是情况特殊,领导说要考察市场,他才和供销社长坐着车过来的呢。不然他们才不会下乡。就是学养殖技术,也是各个公社派人去县城养猪场现场学习呀。

    田蓝扯着嗓子喊“咱们大队总共多少户人啊73户还是84户来着,如果一家养两头猪。哎呀,科长,你们养猪场的猪苗会不会不够用啊那可得150多头往上跑呢。”

    供销科长对数字更敏感,抢在技术员前面发了话“好,这个运送猪苗的问题,假如达到150头以上,我们就负责运输过来。要是养猪的人太少,我们也不能跑空车呀,现在车子都很紧张的。”

    小云她妈眉开眼笑“150头算啥呀咱们大队肯定没问题。别说两头,三头猪我都想养。我都计划好了,自留地都种上菜,专门养猪。”

    至于她自家吃的菜,那不还有院子吗农村地方大,赵家沟家家户户都圈了小院。院前几分地,种上几茬菜,就净净够一家人吃了。现在日子过得好,不用瓜菜半年粮,吃的菜自然也就少了。

    她旁边好几个人都点头附和。

    开过年来,大队书记去公社开了会,宣布了县里的新决定。

    现在国家鼓励饲养家禽家畜,政府都说了,养猪是发家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思路,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

    有他们打头阵,周围本来只打算养一头猪的社员也心动了。

    这可是县城养猪场的猪苗

    因为赵家沟距离县城远,以前大家养猪都要碰运气。赶上谁家老母猪下了猪苗,快快过去预定,去晚了的话,说不定就捞不上猪苗了。

    这乡下老母猪生出来的猪苗,品质能和县城的养猪场的一样吗人家那是专业的,科学养猪。

    现在,大养猪场都把猪苗送到你家门口了,你还不赶紧捞过了这个村没那个店,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于是你两头我三头,大家拉呱嘴巴的功夫,居然定下了整整200头猪苗。

    眼下猪苗差不多1块5一斤,刚断奶的小猪重量在15斤上下。两头小猪崽就是45块钱,三头起码得六七十块。

    如果放在以前,这么多猪苗,赵家沟还真消化不掉。最基本的,让大家伙儿一下子掏出好几十块钱买猪苗,他们也没钱啊。

    但现在不一样,沾酿酒和制糖的光,家家户户手上都有了活钱,马上就能拿出钞票给养猪场的人。

    供销科长快乐死了,原本压在心头的巨石瞬间松弛下来。

    唉呀,知青走了也不怕,只要社员们愿意养猪,他们的猪苗就不愁没销路。

    科长个子不高,被人围在中间,瞬间就淹没在群众当中。他跳上了大石头,扯着嗓子招呼“大家不要急,一个一个来。放心,我们养猪场一直很注重猪苗的工作,一定会让大家都捞到满意的猪苗。在这边排队,今天定下来,明天我们就能送货。”

    周技术员却急了,立刻抬高嗓门反对“不行,不能现在就送。天冷,小猪受不住冻,到时候要生病就完蛋了。”

    供销科长不防被自己人当场拆台,又不好当着大家的面对技术圆吹胡子瞪眼睛,只能捏着鼻子道“这是个问题,要不这样吧,大家捞了猪苗,都放到大棚里去养。那儿暖和,小猪不会冻坏了。”

    田蓝第一个反对“不行,大棚养猪我们也是第1次做,没经验。要是养不好,把大家的猪苗都祸害掉了,我们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开啥玩笑啊他们的大棚是用来种菜的。10亩地的大棚,他们还指望种出个万元户来呢。

    陈立恒帮忙支招“要不这样吧,我们先订货。每个人交10块钱的订金。等到3月中旬,天真的暖和了,你们再把猪苗送过来。到时候还是按照重量重新算价钱。你们看可以吗”

    供销科长虽然遗憾不能立刻将猪苗卖出去,但他也清楚这是最恰当的方法。

    他强调道“既然是已经定给你们的猪苗,那就归你们了,相当于你们买了之后放在我们养猪场寄养的。如果你们后面改了主意不买猪苗了,那定金肯定不能退。不然我们早就可以卖给其他人了。”

    赵家沟的社员也提要求“那定给我们就是我们的了。要是到时候给不了猪苗,得双倍退回我们的定金。”

    这话也在理,供销科长点头同意。

    双方约好了,便签字画押,写下了契约。

    大队书记直到有人上大队部拿红泥印子,才知道养猪场送猪下乡的事。

    他赶紧拿上自己平常都舍不得吃的过滤嘴香烟,跑过去招呼贵客。

    供销科长谢过了他的烟,笑着赞扬他“还是你们大队日子过得好啊,家家户户都舍得养猪。”

    大队书记谦虚了一回“都是国家政策好,社员们才有养猪的积极性。”

    双方你来我往套了几句,供销科长看技术员已经开始现场教学如何调配猪饲料,也赶紧完成自己的任务,跟大队书记打听“听说知青们都回城了那现在是不是好多事都没人做了”

    “可不是嘛”大队书记拍腿,颇为忧愁,“先前我们大队的赤脚医生和小学老师都是知青。结果去年开过年全跑光了,我们只好问公社要老师。”

    供销科长心念微动,又追着问其他大队的情况。

    赵书记直言不讳“都一样,人家本来就是城里娃娃,下乡历练过了,早该回去了。现在留下的,10个里面还不到一个。”

    科长同志站不住了。

    情况很危险啊,果然养猪的主力军瞬间减员。

    他和大队书记又闲聊了几句,便赶紧招呼技术员“走了走了,我们去其他大队看看。”

    赵家沟的社员瞬间紧张,好几个人都强调“定给我们的猪,千万不能让给其他人啊。”

    科长挥挥手,嘴里喊着“一定一定,绝对给你们留着。”

    就照赵家沟的规矩办,现在就把猪苗定下去,收好定金。这样才不怕他们反悔,到时候不愿意养猪。

    货车开走了,社员们却没有散开。

    原本应该回去收拾自家自留地准备晚饭的人,个个都兴致勃勃地看着大棚里的小猪。

    刚断奶的小猪崽长得真是粉粉嫩嫩,一个个小肚子吃的圆滚滚的,看着真喜人。

    有人跟田蓝打听“这喂猪的饲料怎么弄啊刚才技术员说的我没记下来。”

    田蓝干脆现场教学“技术员说了,咱们以前养猪都太粗放,10斤草料喂给猪,真正能给多长肉的有一斤就不错了。饲料得经过专门的处理,猪吃了才长肉。”

    她抬头看天色,话音一转,“这个不着急,等猪仔捞来了,咱们再慢慢说。今天来了这么多人,刚好我们有事情想和大家伙儿说说。”

    大队书记磕了磕烟灰,接了话头“有啥事儿你们就说吧。”

    他以前真是看走眼了,从来没发现知青里也有卧虎藏龙的角色。他原本还以为厉害的知青早想办法跑回城了,结果事实证明,留下来的那叫个啥沧海遗珠。对,就是这么个词。

    田蓝也不兜圈子了“是这么回事,这趟我们去县城说了几个事儿。一个是县医院每天要300斤糖,一个是酒厂给我们联系了县里的粮站,以后应该不愁玉米芯和高粱壳子。但东西有了,问题来了,我们人手不够。”

    围了一大圈的社员们都跟着点头。

    这事儿他们知道,之前因为少人推磨盘的事,知青们着急上火的很。

    “一个是我们要建个风力磨坊,专门加工原料。这得有人出来盖。”

    陈立恒在边上补充“我算过了,差不多要10个人干上三天。”

    立刻有人喊“算我一个成不管饭就行。”

    周围发出哄笑声。

    如果让大家选择,肯定人人愿意帮人盖房子,而不是下田干活。起码前者能捞顿好吃的呀。

    况且知青点是普通的社员家庭吗谁都知道他们有钱有门路,连县城的养猪场都主动给他们送猪苗了。还怕干活的人吃不上好的吗

    大队书记喊了一句“别吵吵,还没说完呢。”

    田蓝点头笑道“是还有事。第2件事就是关于大棚,现在我们这温室大棚里种了菜也养了猪,都需要人专门管理。可光靠我们几个,真的忙不过来。大棚需要请人,而且跟豆腐坊一样,是长期上工的人。”

    不少人流露出向往的神色。

    赵家沟没多少农副业,豆腐坊可是人人羡慕的好差事。

    虽然老话说打铁撑船磨豆腐是人间三大苦。可磨豆腐比起在地里干活完全算得上轻省活计。况且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人在豆腐房,最起码不成没豆浆和没豆花吃。

    大棚种菜的活,也不比豆腐房差呀。别看天天待在地里埋头做事,大棚的产出能跟普通的农田比吗一斤菜能卖8毛钱,粮食哪能卖出这个价

    同样是十分工,前者的工值可是后者的好些倍。

    谁不想多挣点钱呢。

    众人都盯着田蓝和陈立恒,指望从他们口中听到挑选人的要求。

    没想到这两人乖觉得很,居然直接上交权力“招工的事,我们都听大队的。大队比我们了解社员的情况,一定能够挑出最合适的种菜能手和养猪能手,也肯定能选出最好的建筑工。”

    田蓝还给大家画饼“等咱们的风力磨坊建好之后,磨房里也需要人上工。到时候还得麻烦大家帮忙。”

    众人沸腾了,难掩激动之情。

    短短个把月功夫,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挣钱的快乐,也不乏对知青的艳羡之情。

    现在有人告诉他们,他们也能过上同样的日子,挣同样多的钱,大家不心神荡漾才怪。

    大队书记原本都已经做好心理建设,对知青点的是直接放权了,结果冷不丁,他又稀里糊涂地被架到了火上烤。

    谁能上工让大队来决定,真是个得罪人的活。

    大队书记想不接手都不行。人家把话说得死死的,对社员的情况不了解,总不能这个还安排人考试来决定吧。只能靠大家,自己来安排了。

    众人闹哄哄的,全都围着大队干部毛遂自荐。这会儿你要是躲着缩在后面,可没人替你说话。到时候干不上好活计,你自己哭去吧。

    田蓝顺利抛出烫手山芋,赶紧去给小猪崽子们准备吃的。

    这群小东西,肚子都是无底洞。大冷的天,不给它们吃好了,它们能给你闹革命。

    陈立恒看大队干部们的热闹,还有心思和田蓝调侃“也该让大队部立起来了。不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既然是赵家沟的组织,那就必须得能让赵家沟的社员依靠。”

    好干部嘛,是组织培养出来的,也是被基层工作给逼出来的。

    看,现在大队干部们做事不是积极多了吗

    晚上吃过饭,知青们照旧过来集体复习功课。

    陈立恒来回帮大家答疑解惑,回到桌子前,瞧见田蓝正奋笔疾书。

    他有些奇怪,压低声音问“你又在做什么规划”

    田蓝将一张纸推到他面前,陈立恒扫了一眼,颇为惊讶“种植药材”

    田蓝点点头,小声解释“我看咱们村里有不少林子,可以发展林下经济。中药材的经济效益不错,是个好项目。周技术员也说了,养猪的时候适当喂一些中药材,事半功倍。像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这些都有杀菌作用,清热解毒什么的。车前草苍术,猪也爱吃。他说艾叶还可以让猪增重,改善肉质,增加猪的抵抗力。我琢磨着这些都是很常见的东西,到时候在林子里多种一些,给猪增加饲料品种。吃不完的部分,咱们还可以卖给中药公司,多增加笔收入。”

    陈立恒点头“这个可以,回头我带人去把地收拾出来,到时候就能种了。”

    他又看她手上写的东西“那是什么你还规划了啥”

    “不是计划书。”田蓝干脆喊他一块儿看,“你也帮我加几句吧,我给报社写表扬信,表扬养猪场呢。”

    陈立恒眉毛挑高了,颇为惊讶“养猪场”他一目十行看了内容,笑了起来,“是该好好夸夸他们的。”

    到底是田政委啊,真会升华拔高。

    虽然他们都清楚养猪场之所以对他们知青点的事这么上心,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担心今年猪苗会不好卖,所以才顺水推舟,干脆多卖点给他们赵家沟。

    但到了田蓝笔下,这件事的意义就完全不同了,变成了各级领导对留守知青的关怀。

    因为关心留守知青,所以领导们将工作做到了极致,甚至还送猪仔下乡。在得知社员捞猪仔存在困难之后,养猪团又主动承诺会继续开展送猪仔下乡活动。

    陈立恒都看笑了“你可真是会给他们安排活。”

    田蓝一本正经“这才是市场服务意识。想要做大做强,就不能高高在上,要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

    两人商讨了一会儿,陈立恒又在表扬信上加了几句话,这才算完稿。

    他琢磨了会儿,想到了个关键点“现在看报纸的人不多,农村就没几个人读报。倒是听广播的人不少。我想啊,要不咱们把表扬信寄到广播站去。到时候让更多的人听到,这样他们也能知道养猪场送猪苗下乡的事。”

    田蓝点头“这主意不错。最好看能不能找到熟人,把咱们的稿子尽快递上去。”

    他们在县城的熟人有限,除了宋清远和他未婚妻之外,关系主要集中在几个厂里。

    两人问了一圈,没想到最后主动伸手帮忙的居然是榨糖厂的门卫师傅。

    他们过去拖甜菜渣时,跟人提了一嘴表扬信的事。

    门卫就开了口“你们直接去广播站,找毛晓光,就说是他老子让过来的。”

    两人都大喜过望,赶紧道谢。

    门卫摆摆手,不以为意道“这有啥好谢的。养猪场做了好事,把广大社员放在心上,本来就该被表扬,要好好表扬他们才对。”

    之前养猪场也从他们这儿拖过甜菜渣回去养猪,大家也算有交情。自己认识的人做的工作获得了肯定,门卫师傅与有荣焉。

    关系都是人托人,同一个圈子往外延伸就能找到新的熟人。

    毛晓光痛快地接了表扬信,表示今天就可以在农业之声节目播出去。

    听他们提到想把信寄到报社去,毛晓光直接拍手“那行,我给你们牵这个桥吧。刚好我在工农兵大学的同学就在市里的日报社工作,我把信寄给他。现在国家很重视知青工作,愿意继续留在农村的同志,国家也支持。”

    田蓝和陈立恒都笑“那就麻烦您了,我们正是因为切实感受到了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怀,所以才想写这个表扬信的。”

    有熟人帮忙,效率当真不一样。

    当天傍晚,村里的大喇叭就响了起来,赵家沟的社员们激动坏了,因为他们从广播里听到了他们大队的名字。

    哎呀,真是长脸了。这下子全县的人都知道他们赵家沟大队了吧。就该多说说的,他们除了养猪,还酿酒做糖呢。

    赵家沟的村民乐呵,养猪场的领导也高兴。

    因为第3天,市里的日报上就登了表扬信。赵家沟的知青和社员大大夸奖了养猪场的工作,就是说他们的猪苗好,特别肯吃,身体健壮,又是说他们的服务到家,不仅帮忙送猪苗,还指点如何养殖。

    表扬信的最后,知青和社员还动情地表示,有养猪场的支持,他们有信心今年超额完成生猪上交任务。

    供销科科长都被夸得不好意思了。本来这两天大风吹的厉害,他也懒得再辛辛苦苦跑下乡。结果被这么一夸,他就觉得很有必要跑完全县所有的公社,跟公社干部做好交接工作,起码要统计出各个大队需要的猪苗数量,好实现今年的生猪养殖指标。

    一封表扬信,居然掀起这么大的波澜。可见人都是要被肯定的生物。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三冬寒。多夸夸别人,总没坏事。

    出乎田蓝和陈立恒意料的是,这事居然还有后续。

    日报登完了表扬信,又收到了不少读者反馈信息,反应的是本地留守知青生活方方面面的不如意。还有知青因此发生的恶件,影响很不好。

    报社内部开了会,觉得应该反馈一些正能量,多让大家看看,即便留在农村,只要你脚踏实地,还是能够干出一番事业来的。

    所以,他们需要推出典型留守知青的形象。

    写表扬信的赵家沟的知青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报社有自己的车,记者扛着价值昂贵的摄像机拿着介绍信,一路坐车穿过县城又绕过公社,直接杀去了赵家沟。

    这回小车引发的轰动效应远远胜过养猪场的货车。不是因为车里装的生物品种不同,而是因为照相机呀。

    赵家沟的社员还是头回看到这种气派的匣子呢,这玩意儿居然能把人录进去哎呀,别对着我拍,太可怕了。听说照相机能收魂。

    田蓝趁机又给人讲述照相机拍摄的原理,算是上了一堂物理课。

    记者看她落落大方侃侃而谈的模样,可高兴了。采访时不怕对方话多,就怕采访对象不说话,到时候稿子都不好写。

    记者询问赵家沟社员对知青们的看法,收获了一片夸奖声。

    热情的村民不仅带他参观大棚,看里面已经长出芽的黄瓜、西红柿、茄子和辣椒,以及欢快吃食的小猪苗;还领着他去防空洞,看他们的糖坊。

    他们到的时候,刚好碰上食品厂过来拖糖。记者又成功收获了一大波对知青的彩虹屁。县里工厂的干部夸人有讲究,简直把人往天上夸。

    记者听的都晕晕乎乎的了,感觉这个先进典型稳了。

    他赶紧采访田蓝、陈立恒和胡长荣这三位留守知青,重点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为什么在大家都急着返城的时候,他们还选择坚守农村

    胡长荣十分现实“我在赵家沟成家了,我有两个小孩。回城解决不了我爱人和孩子的户口问题。”

    咳咳,怎么能净说大实话呢一点也不高大上。

    记者赶紧询问田蓝和陈立恒“你们呢你们为什么要留下”

    陈立恒也说实话“我不想和我爱人分开,我们不是同一个城市的人,想要回去就只能离婚。我们都不愿意。”

    记者都要吹胡子瞪眼睛了。你们这帮人,就不能说点好听的吗比方说,你们立志扎根建设农村,广袤的农村还是大有可作为的嘛。

    他黑着脸,将最后的希望放在唯一的女同志身上“你是为什么呢听说你是上海人,你的父母都希望你尽快回城。”

    田蓝满脸无辜“他是我爱人啊,我也不想跟他离婚。”

    就在记者绝望的时候,她总算说了句能上场面的话“我喜欢种田啊,我就喜欢土地。不管养猪还是酿酒制糖,我都喜欢,所有地农副业我全都喜欢。而且我也相信,不是说未来的希望都在城市,农村也可以飞速发展。只要找准自己愿意奋斗终生的事业,并且积极投入进去,所有人都可以有辉煌的未来,灿烂的明天,问心无愧的人生,阳光明媚的世界。”

    记者感动的都要掉眼泪了。可算有个配合的采访对象了。

    听听,这话说的多好啊,都不用修改,就能直接发在报纸上。

    记者特地为田蓝多拍了几张单人照。

    至于那两位男同志,不好意思,思想境界还需要升华,你们就在三人合照里当好背景板吧。

    好在陈立恒和胡长荣都不在意。面对记者对风力磨坊的好奇,他们还积极帮忙答疑解惑。也算是挽回了些许他们在记者心目中的印象分。

    等到太阳西斜,拍了半卷胶卷,又从大队部采访到社员,积累了半本采访资料的记者可算心满意足,揣了一包糖,又拿了一葫芦酒。

    当然,他都给了钱的,不要票又便宜的东西,他哪里好意思白拿。

    就在记者准备挥手同大家道别时,前面传来了自行车的铃铛声。

    公社干部骑着车过来喊“老九,兰花花,你们几个过来听一下,新的高考政策下来了。”

    众人赶紧放下手上的事,围着公社干部团团转。

    干部口干舌燥,也顾不上喝水,就开口说事“今年不是5月份预考吗公社高中虽然不招生了,但还有几个老师要到下学期才能去新单位报到。公社十分重视你们的高考问题,跟老师们商量过了,决定帮你们统一复习。”

    知青们大喜过望,就连田蓝和陈立恒都觉得是意外惊喜。他们毕竟没经历过这个年代的高考啊,根本搞不清楚考试的具体套路。

    公社干部抬起一只手往下压了压,正色道“可是因为老师人数有限,精力也有限,所以,这个复习班不是所有人都能参加的。你们要去复习,得先经过考试。老师们说了,如果连复习班的考试都不能通过,那今年不要想,高考肯定没希望。”

    大家情绪瞬间低落下来,好几个人都紧张得不行。

    田蓝开口安慰大家“别怕,没事的。就当是长长见识也好。今年考不上,明年再来。要是还考不上,夜大,电视大学,将来求学的方式多着呢。只要想学习,永远有办法。”

    记者在旁边听了一耳朵,突然间感觉不对劲。他瞪大了眼睛看田蓝“你也高考你不是要留守农村一辈子吗”

    田蓝和陈立恒对视一眼,咳咳,有点尴尬啊,被抓了个正着。

    看来是当不成留守知青的典型了。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