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柳暗花明

    自爱者人爱之, 自尊者人尊之!

    周诚美又叹道:“这话本开头是才子佳人, 后面却变成了伸冤破案, 惩恶扬善!原以为这样生硬的转换会很突兀, 却没想到前面书生所有行为都在为后面的转折铺垫。王小姐的每一次心理变化都能找到前因,她是历经世事后一步步成长的。不像其他话本, 人物转变无迹可寻,前后描写都不像同一个人。”

    代表作就是《莺莺传》,为了给书生负心薄情找借口, 竟然将话本前后情节割裂,人物性格转变之突然, 让读者摸不着头脑!

    接着周诚美赞道:“整个故事一气呵成, 看完之后如饮甘霖, 浑身舒爽啊!”

    于舒文暗道,这就是爽文!

    有怨报怨, 有仇报仇, 将坏人捧上神坛再重重打落, 这样的落差感会给读者带来愉快的阅读体验。

    舒文看看窗外,天色已经一片漆黑,月上中天,得有亥时了,不知不觉居然看了这么久。

    于舒文揶揄道,“周兄,你不是说院试之前都不看话本么?”

    周诚美尴尬了,“舒文, 我说的……我说的是你写的话本院试后再看,可是这话本都发售了,大家都在看,我不看不是更得牵肠挂肚吗,如何还能看得进去圣贤书。”

    想到此周诚美像是抓到了舒文的把柄:“你答应我的话本呢,可写好了?不要忘了给我看啊。”说着拿起舒文的笔记就起身离开,“这笔记借我,明日还你,不用送了……”

    “周兄,我的话本你已经看到了。”于舒文看着周诚美离去的背影,默默的将这句话咽了下去……

    再说杨家村,于旺和三叔回家后,见到爷爷奶奶。

    李氏看到他们回来,急忙问道,“你们见到栓子了吗?他一人在府城还好吗?是不是瘦了?他秋收能不能回来……”

    于连双无奈道,“娘,你一下子问这么多,要我先回答哪个。”

    李氏急道,“你一个一个细细说,栓子到底好不好!他从小就在我身边长大,从没有离开过家这么长时间!一个人在府城,也不知吃的好不好,住得好不好?我这些天吃不下睡不下,心里总觉得不安生,你倒是快说啊!”

    于氏和于连成也盯着于连双,着急得到他的回答,于连双立刻答道,“娘您放心,栓子在府城一切都好,他还说想你们了,想回来看看呢。只是秋假只有七天,来回路上就要三四天时间,他便想着留在府学继续读书,过年的时候才能回来。”

    “那就好,那就好!还是读书重要,家里也没什么事,回不回来都行……”

    知道栓子好好的,李氏就放心了,只是听说栓子半年后才能回来,心里难免有些失落,“老二媳妇,你多准备一些舒文的换洗衣物,还有冬天的厚衣裳、厚棉被,下次你们去府城的时候给他带过去。”

    “诶,娘,我知道了,这就去准备。”

    说着,于氏便起身回到了自家房间。

    听闻舒文半年后才能回家,于氏也很是失落,儿子从没有离开过自己这么长时间,必得多准备一些衣物,还有生活用品,尽快给舒文送过去。

    于连双见大家兴致不高,便说了一些府城的见闻,说起自己这次去府城送货能赚多少银钱,最重要的是杨家杂货铺下次还要自己的货,签订了长期合作的契约。

    家中有所进益,自然是一件高兴事,尤其是于家暗中分家后,除了每年交给公公婆婆的十两银子,剩下都是自己的,王氏心中很是欢喜。

    王氏的儿子于贵今年也有十五岁了,只是长幼有序,于旺没有成亲,便轮不到于贵。尤其前段时间于旺亲事引发流言,如今正是大家神经敏感之时,王氏只能暗中寻摸合适的姑娘……

    自家男人能挣到更多银钱,贵子说亲的时候也能更有面子,王氏心下暗想,一会回去就跟当家的说,把这些银钱都放起来,给贵子说亲用。

    比起王氏的喜悦,于旺则更多的是忐忑。

    他听了舒文的建议,急着向芳儿求证,只是碍于三叔在场,不敢先行离开——三叔可是不赞成舒文的建议的!

    于旺耐心等到第二日,悄悄约芳儿出来,到后山脚下找了个没人注意的角落。

    面对着芳儿,于旺涨红了脸,支支吾吾道:“芳儿妹妹,我……你……”

    芳儿不解,问道:“于二哥,怎么了,你想说什么?”

    于旺狠狠地闭上眼,认命道,“芳儿,我娘要给我找媳妇,可是她找的我都不喜欢,我就喜欢你,我只想娶你!”

    随后小心翼翼问道,“你喜欢我吗?”

    听到于旺的表白,芳儿羞红了脸,低下头不敢看眼前之人,“你怎么突然说这样的话……我……”

    芳儿和于旺从小一起长大,一起到山上挖野菜,摘野果,一起到河里抓鱼虾。村上的孩子欺负她没爹,骂她扫把星,都是于二哥帮她,芳儿对于旺也很有好感……

    只是最近于家人来人往,门庭若市,村里谁人不知这是要给于旺说媳妇……

    她便也歇了那份心思……毕竟自己名声不好,家中只有母亲相依为命,家徒四壁,无人帮衬,如何能配的上于旺。

    于家是有功名的人家,大家都说于家马上就要像县城里的大户人家一样,呼奴唤婢,穿金带银。而自家只是普通小老百姓,在杨家村算垫底的。所以,芳儿从没有想过于旺会说这样的话,一时不免有些愣怔。

    久久等不到回应,于旺便把芳儿的犹豫当成了拒绝,急着承诺道,“我知道你们家只有你一个女儿,六婶必定是想让你传承杨家香火的,可是……我……我以后会对你好的!芳儿妹妹,你相信我!”

    看着于旺憋红的脸,焦急的神情,芳儿觉得,这人还挺有意思的。

    只是女儿家到底面皮薄,直接答应,芳儿也张不开口,便道:“于二哥,我也没说不同意啊。”

    闻言,于旺瞬间兴奋了,“芳儿妹妹你答应了!太好了,我就知道你会答应!”

    “只是……”芳儿还有顾虑,“我的名声……你也知道,只怕你家里人不会答应。”

    于旺沉浸在喜悦中,连声保证道:“芳儿,你不用担心,舒文都说了,没有真凭实据的事只是谣传,我不信那些。至于我家人,你也不用发愁,舒文是站在我这边的,他的话在家里很有分量,爷爷奶奶都会考虑的,至于我爹娘,他们听爷爷奶奶的话。”

    兴奋过后,于旺想起了困扰自己许久的事情,“芳儿妹妹,杨六婶可是想让你招赘?”

    芳儿惊了,这事自己怎么不知道,“你从哪里听说的,这事我不知啊。”

    于旺不放心,再次确认,“你确定吗,村上人都这么说的,我以为……嘿嘿。”于旺不好意思说是自己娘亲传的闲话。

    芳儿肯定道,“我娘从没有这样的心思!”

    芳儿私底下听娘亲说起过,她说自己嫁到杨家,这么多年受苦受累,做到了杨家媳妇应做的一切,自认对得起杨家,便是以后到地下也有脸面去见当家的。

    况且,凭自家的情况,入赘之人必定不是什么好的,倒不如嫁出去,免得耽误了女儿终身,杨家的香火自有她五个伯伯承担!

    若是舒文知晓杨六婶的想法,必定会惊叹于她的决断。

    华夏民族向来信奉“事死如事生”,人死后在阴间还会永久存在,子嗣后代的香火便是祖辈在阴间生存的资本,芳儿嫁出去就意味着杨六叔断子绝孙,死后也没有香火供奉。

    可想而知,杨六婶做出这样的决定,必然会遭到数不清的阻力,在死后香火传承和自家女儿的幸福之间,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女儿……

    于旺听到芳儿的肯定,转念一想,便知那些入赘之言一定是自己娘亲随意编造的,只为断了自己的念想。自己居然傻乎乎的相信了,都不知道亲口来问一问,若不是听了舒文的话,怕是就此错过自己喜欢的姑娘了。

    困扰自己的问题都没有了,想来娘亲也没有理由反对了,于旺迫不及待想要将这件事告知家人:“我这就回家跟奶奶说,让她早点去你家提亲。”

    两人依依不舍的分别,于旺一路狂奔回家。

    还没进家门,便开始喊:“奶奶……奶奶,我问过芳儿了,她说她们家不用入赘,都是村上人瞎传的,杨六婶从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您就答应我们的亲事吧。”

    于旺进家门时李氏正在择菜,闻言便放下手里的东西,问道:“你自己去问了?”

    于家人都围了过来,杨氏责怪道,“婚姻大事,向来是父母做主,哪有你自己去问的道理,又不是没有爹娘,这让我们以后还怎么出去见人!”

    于旺解释道:“娘,您都说了那样的话,哪里会帮我。我问过芳儿了,入赘之事是村人谣传,当不得真的。”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