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陆府日常

    乡试第一场是四书五经题, 《论语》一文, 《中庸》一文, 《大学》一文, 《孟子》一文,每道题目要求两百字以上, 五言八韵诗一首,经义题四道,三百字以上。

    四书五经是基础中的基础, 每级考试都会有,考官出题只能从这几本书中截取原文, 因不能出现重复的题目, 故而, 很多考题都是截搭题,即将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语句搭在一起, 成为一道题目。必要将四书五经背的滚瓜烂熟, 才能找到题目的出处。

    第二场, 诏、判、表、诰各一道,要求三百字以上,律法,算术各一道,列举实际案例,由学子自行分析解答。

    第三场为五道策论题,结合经学对时事发表见解。

    九天过去,陆征来收答卷, 于舒文整个人都摊在椅子上,形象都顾不上了。

    这样高强度的连续考试,于舒文还没有经历过。尽管每天都能吃到营养丰富的美食,睡着舒服的床铺,但他的身体还是提出了抗议。

    于舒文得了风寒。

    喝完苦药汤子,于舒文放空心神,默默唾弃着自己的身体。

    乡试要在考场连考九天,中间只有三个晚上可以离开贡院,吃睡都在逼仄的号房中,自己的身体定然扛不住。

    于舒文重新制定强身健体的计划,每日补充足够的营养,坚持运动锻炼,骑马射箭也不能落下,争取三年之后,身体素质能提高一些。

    陆征和陆老夫人也来看望舒文,直到他完全康复才放心。

    当时于舒文瘫在椅子上,脸色通红,浑身发烫,他们都吓坏了,幸好只是风寒。

    陆征感慨道:“你这身子不行啊,大夫说你的底子有些亏,得好好补一补。这段时间,跟着为师读书,就住在府上,为师让厨房给你准备食补。”

    “学生不敢麻烦老师,学生是早产儿,故而身体底子弱,这些年,学生坚持锻炼,已经强壮很多了,老师不必担心。”于舒文推辞道。

    能得这么好的老师教导已是邀天之幸,哪里还敢再麻烦老师。

    “舒文,老夫是你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师,你以为拜师礼是随便的,你放心,你吃那点东西还吃不穷陆家。”陆征显然知道于舒文的想法,直接将他的顾虑都打消了。

    于舒文只得道谢,“多谢老师。”

    他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要更加努力,让老师不后悔收他这个徒弟。

    从拜师那一刻起,自己与陆家就已经绑在一条战线上了,这些恩德,待将来自己有能力必定报答。

    陆征接着评价于舒文的答卷,“这份考卷,为师看过了,也给你做了点评——基础不错,四书五经那几个截搭题都找到了原文,经义的理解遵循《五经正义》,算是中规中矩的答案,不过,若想要考官眼前一亮,得到更高的评价,就需要多了解一些其他大家的注释,参考作答。”

    四书五经是基础,学了这么多年,反复研读,于舒文已经倒背如流!

    “这些书,为师的书房都有,你可任意取用。”

    于舒文眼前一亮,老师的书房……于舒文看到过老师书房那两个书架,满满的都是书籍,光是这一项,就足够于舒文拿出浑身解数了。

    “第二场答得不错,其中律法和算术,便是拿到乡试上都没有问题。”

    应用文写作和算术律法,这些是自己前世便学过的知识,尤其是数学,计算机专业对数学逻辑要求很高,用前世的知识解答这些问题,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原本我最担心你第三场的策论,结果出乎我的意料,虽然有很多稚嫩之处,一些举措没有实施的价值,脱离实际。但整体来看,你有自己的想法,有完整的逻辑,打磨打磨也能登堂入室了。”

    策论中于舒文不自觉的加入了很多前世的观点和举措,有些不切实际,不符合当前的国情,于舒文默默记下这个问题。

    乡试题量大,是没有时间修改的,于舒文便是发现问题也只能在后文圆回来。

    说到这里,陆征停下,看了于舒文一眼,用不可置信的语气道,“最让我预料不到的居然是试贴诗!你的诗和你的策论根本不应该出现在一张答卷上,水平差了十万八千里。我家阿昱刚满九岁,都比你写的好。”

    于舒文脸红了,诗文是自己的弱项,写诗要的是感性思维,这恰恰是于舒文最缺乏的。他更习惯用理性的角度思考问题,看到落叶想到的是秋天到了,而不是伤感、难过。

    “老师,学生听闻,试贴诗不是很重要,前几次乡试都没有考。”

    “前几次没有考,不意味着它不重要,会试偶尔还会有诗文题呢。再者说,写诗文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与人交际,文人之间礼尚往来都是互赠诗文的,你这能拿得出手吗!”

    于舒文低下了头,自己只想着乡试没有试贴诗,便没有重视,这确是是自己想当然了。

    陆征道:“以后,你每旬写两首诗,格律不限,内容不限,写完后交给我。”

    “是,老师。”

    作为学霸,于舒文最不怕的就是老师布置作业,他担心的是不知道问题所在,还盲目自信。

    陆征顺手将书架上一本诗集拿给舒文,让他参考模仿。

    于舒文随手翻了一下,发现没有作者名字,“老师,不知这些诗是哪位大家的作品?”

    陆征抚须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是老夫早年的诗集,权作参考。”

    陆征的大学士之位可不是凭白来的,他的诗赋都是一绝,被人传唱,受人追捧,每年写诗作赋的润笔就有不少。

    于舒文将诗集放好,表示自己一定会好好学习,不给老师丢脸。不写好诗,都没脸说是老师的学生。

    在陆府学习的日子,过得很快,陆征将于舒文的水平摸清楚,便重点讲解薄弱的地方,将大周的朝政掰开揉碎细细分析,要于舒文写这些政策的目的,因由。

    一顿时间下来,于舒文将朝廷颁发的新政策都了解了,再写策论绝不会脱离实际,写出超脱时代的策略。

    于舒文每日里完成老师出的题目,再根据老师的点评改正错误。还将这些经验教训总结到一起,这得益于他前世便养成的好习惯,曾经犯过的错误绝不容许犯第二次。

    至于每旬两首诗,于舒文严格按照韵律,模仿老师的风格,被陆征评为匠气十足,没有灵性。

    于舒文换了个办法,将老师的诗集背下来,再下笔的时候,便能很顺利的想到相关的词句,但这不是自己的东西,有抄袭之嫌。

    陆征道:“或许你需要到不同环境中体验感受,诗以抒情,你的诗文中却没有感情。你要将自己融入那个环境,想到什么便写什么,便是写出来的诗文没有押韵,词句不通,只要有真情实感,这些都是可以打磨的。”

    于舒文觉得自己可以回到小时候写日记的状态,将每日的感受记录下来,或许可以找到触动自己的点。

    背完一本诗集,于舒文又找下一本,整个书房的诗集都被他翻过了。

    每一本诗集上面都有备注,字迹各不相同,可见不是同一个人写的。有时候看着别人的笔记,就像是在与不同的人交流,分享心得一样。

    在陆府,于舒文有自己的小书房,在老师的书房旁边。

    陆征常在自己的书房招待客人,有时候还会叫于舒文到书房待客,任由好友出题考察。于舒文基础扎实,每个问题都能说出自己的见解,得了很多人夸赞。

    陆征的好友都是青州地区的大儒名士,一般人根本没有机会见到,如今,于舒文却能在他们面前侃侃而谈,留下自己的名号。

    陆征这是在为于舒文建立自己的人脉。

    因要与人交际,陆征还给于舒文取了字——子澄!

    取清明澄净之意,希望他能永远保持这份干净澄明的心态,不论将来身处何地,都能不忘初心。

    这天,老师外出访友,于舒文便在老师的书房看书消磨时间,书房里有很多自己听说过,却从未见过的书籍,比府学藏书楼都要全面,由此可见陆家的底蕴,于舒文如饥似渴的吸收着新鲜知识。

    不一会,却听到有人推门进来,于舒文回头看,是一位姑娘。

    老师府上有一位小姐,与自己同岁,很得老师欢心。能自由进出老师的书房,想来就是那位小姐了。

    于舒文不欲唐突佳人,立刻转身避过去。

    却听到门口传来声音:“公子是祖父的学生,小女身边也有嬷嬷陪同,公子不必回避。打扰公子了,小女来此找本诗集便走。”

    于舒文忙道不敢。

    陆蔓看着不远处低头站着的年轻公子,颇为好奇。她自幼接触的都是世家大族的公子小姐,或是整日里熏香抹粉,打扮的比女子还上心。或是如哥哥那般,不依靠家世,学识出众,受人称赞的少年才子。

    还从没有见到过如于舒文这般的男子——出身贫寒,却不以此为耻,还能以学识打动祖父,收其为徒。

    要知道,京中求着祖父收徒的人家不知有多少。

    陆蔓住在内院,于舒文在外院,两人几乎不会碰面,不过陆蔓还是从仆人的闲谈中听到了很多关于对方的消息。

    有人说,他出身庶族,能够被祖父收为徒弟,算是一步登天了。

    还有人说,他整日里只知道在书房读书,不像大公子一样,骑马射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怕是个书呆子。

    那些八卦只在下人中间传播,陆蔓也是无意间听到的。陆府规矩严明,若被主家听到下人在传闲话,免不了一顿责罚。

    陆蔓没有与其交谈过,但陆蔓了解自己的祖父,若只会读书,祖父必然看不中。

    不过,这少年真是够呆的!

    陆蔓也不想打扰别人读书,只拿了自己需要的诗集,便离开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3-07 18:14:59~2020-03-08 17:03:0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鱼儿、杨柳依依 10瓶;wLKQw 4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