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永安九年

    国子监的学子都是通过层层考核才能进入学院, 个个学富五车, 博览群书。很快,于舒文便感受到了隐隐的紧迫感,所有人都在卯着劲学习, 生怕落后于人。

    于舒文也不敢懈怠,每日里三更睡, 五更起, 挑灯夜战,利用所有的时间充实自己。陆蔓则是为他打理好了生活所需, 从衣食住行到人际交往,面面俱到。

    在国子监, 于舒文见到了潞安故人谢子陌,他在今年开学之前勉强通过了国子监的考核进入上院, 与于舒文成为同窗。

    开学一月之后便有月考,国子监以月考的成绩定学子们的班级, 成绩好的自然就是甲班,依次往下推, 一直到辛班。

    会试的时候, 这个成绩也会作为一种参考, 若学子在府学一直是在辛班,会试却考到了一甲、二甲, 这成绩自然会有水分。

    第一次月考便在二月十五,于舒文考完试与陆瑾昱一起回家,却发现一路上见到的所有人都笑逐颜开, 喜上眉梢。于舒文边打听了一番,才知道,今日确实有喜事发生!

    二月十五日巳时,太子妃诞下一个男婴,这是太子的嫡长子,也是永安帝的嫡长孙。大周后继有人,永安帝龙心大悦,大赦天下,减免税赋,为新生儿祈福。

    洗三那日,朝中命妇齐聚凤仪殿,向皇后娘娘道贺。

    太子妃诞育皇嗣有大功,永安帝便大肆封赏魏家,太子妃之父,御史中丞魏钦加大学士衔,参与机要。

    魏大人顺利成为从一品大员,魏家一时间宾客盈门。

    先不说这一品大员的头衔,单说太子妃出自魏家,魏家便有了几十年的富贵。

    朝臣们不免又拿二皇子久久未立正妃之事与之对比,纷纷感叹圣上与太子父子情深。

    世家之人听到这些话,深感挫败,意识到不能在争下去了。

    他们便在第二日的朝堂之上上奏,言道太子已经有了嫡子,二皇子身为兄长却膝下空虚,不符合圣人所训示的孝悌之道,请圣上早日定下二皇子正妃之位。

    二皇子是永安帝的儿子,他自然也是心疼的,但二皇子不知收敛,与世家结交,豢养书生,妄议朝政……种种做派让永安帝越来越不喜这个儿子。

    永安帝便问道:“诸位爱卿认为哪家贵女堪为二皇子妃?”

    这回众世家学聪明了,以郑家家主为首的世家高官纷纷表示,“此乃圣上家事,全凭圣上圣心□□,臣等无异议。”

    他们几家争执不休只会削弱自己的力量,让永安帝得了好处,既如此,他们便不争了,就看永安帝选谁了。

    永安帝心中默默想着,这些人怎么不继续争下去,他们若继续争执不休,自己才好从中分化制衡,要知道他们年前告状的状子还堆在刑部,等着审理呢。

    见到诸位大臣都在等着自己的决定,永安帝也知道二皇子的亲事不能再拖了,便将自己的打算宣布:“朕闻琅琊谢家嫡女温婉贤淑,堪为良配,特赐为二皇子嫡妃!”

    琅琊谢家乃是谢淑妃的母家,二皇子的外祖家,这门亲事乃是亲上加亲,谁都说不出不好,但明眼人都知道,二皇子正妃之位怕是浪费了……

    要说这琅琊谢家,乃是上千年的大世家,虽然名头好听,却是外强中干,家族已经没落了,不然也不会病急乱投医,将堂堂嫡女送到永安帝的后院为妾,他们借着祖先余荫将谢家女嫁到了各个世家,用联姻换取谢家的生存空间。

    如今的谢氏家族族长是谢淑妃的大哥,乃是个沉溺酒色之徒,谢家子孙不学无术,整日里混迹街市,乃是琅琊一霸。

    从前朝开始,谢家便无人在朝为官,不然谢淑妃也不至于无人倚靠,只能用正妃之位拉拢郑王崔卢这些大世家了。

    谢家成为二皇子的外家,算是所有人妥协的结果。

    永安帝不可能轻易将有实力的世家送给二皇子,一流大世家也不会容许自己的竞争对手得了好处,如今谁都得不到,才是最好。

    至于琅琊谢家,没人将他们当回事。世家家主们想着要好好培养家中庶女旁支送到二皇子府做侧妃侍妾,也是一条路子。

    这件事定下后,永安帝顺势言道,年前的案子该了结了,积压在刑部的诉状也要审理清楚。

    刑部尚书陆文远自然担下重任,这些案子已经让上一任刑部尚书丢官去职,自己可要好好想想该怎么审理了。

    随后,新出炉的魏大学士却突然上奏,辞去御史中丞的官职。

    永安帝的封赏是恩赐,但魏钦却担心荣宠过盛,招来祸端。

    若说实权,御史中丞监察百官,自然权柄更重。大学士虽是永安帝身边的核心参谋,却是没有实权的。

    但魏大人是聪明人,他知道太子已经是储君,又有了嫡子,地位更加稳固。如今最重要的就是要低调,不能招人厌,尤其不能招永安帝忌惮。

    永安帝明白魏钦的意思,便答应下来,又赏赐了不少金银。

    君掌皇权,臣守本分,不逾矩行事方能善始善终,所谓明君贤臣便是安守本分!

    永安帝又问:“爱卿认为何人能接替你的位置?”

    魏钦道:“监察御史秦忠毅秦大人,他在御史台为官多年,兢兢业业,能力出众,是个不错的人选,还请圣上裁决。”

    魏钦只管提出自己的意见,至于永安帝要用谁,他并不多嘴。

    监察御史秦忠毅就是陆瑾垣的岳父,原吏部尚书秦大人之子,吏部尚书已经因年老致仕,监察御史本就是御史中丞的副手,秦忠毅能力有目共睹,永安帝自然没有意见。

    当即便传下命令,“命监察御史秦忠毅接任御史中丞。”

    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以仗义直言,忠直敢谏著称,乃是朝中最不受欢迎,也没人敢惹的一群人。

    他们是忠于永安帝的心腹,是永安帝直接掌控,监察百官的耳目。

    这次人事变动波及的人家不多,并没有引起多少关注,百姓们更关心的乃是即将到来的春闱。

    二月十八日,这天是永安九年的会试,在陆家众人的期盼下,陆瑾垣走进贡院。

    会试与乡试规则相同,三场考试,每场三天,总共九天,期间不得离开考场。

    如今正是二月,寒风肆虐,偶尔还会飘一两场雪。为防作弊,考生不得穿着任何夹层的衣服,陆瑾垣只能穿了五六件单衣,又在外面披了一件单层的毡衣,这是北方的游牧民族用来防寒抗风的东西,成功被学子们借用了。

    九天之后,陆瑾垣走出考场,便有些打哆嗦,忽冷忽热,果然大夫把脉后确诊是风寒。

    风寒这种病有大有小,东汉末年的风寒杀死了数十万百姓,魏文帝曹丕便是死于风寒,五石散最开始也是为了治疗风寒被研发的。

    还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风寒已经有了一些治疗办法,陆瑾垣身子一惯强健,服药后养了几日便痊愈了。

    这件事却吓到了陆蔓,陆蔓记得于舒文身子不是很好,便开始督促他锻炼身体,又找了各种食补的方子,每日里与大嫂探讨这些事情,很是忧心。

    会试之后,考官们批阅试卷,核定名次,正式放榜——

    陆瑾垣得了第三名!

    春闱过后,考中的学子得了贡生的名号。

    陆瑾垣今年二十有三,对于一个贡生来说,年轻的过分,与他同榜的无不是三四十岁的书生,人们纷纷感叹着陆家又要出一个进士。

    李清源却名落孙山,他急于进入朝堂的愿望破灭了……

    这件事也算给了他当头一棒,李清源痛定思痛,决定进入国子监,参加下一次春闱。

    只是国子监一年招生一次,他想要进入只能等到明年春季考试了。

    三月十四日,永安帝在宣政殿前举行殿试,这最后一场考试象征意义更大。只要经过永安帝的考核就可以说是天子门生,而不是哪一位主考官的门生了。

    殿试主考策论,两个时辰,两篇策论,陆瑾垣很快便完成了。

    三月十八日,殿试放榜。

    陆瑾垣等人要站在宣政殿外等着宣榜,陆家人则在五福酒楼包下了一个包厢,等着新科进士游街。

    陆瑾垣的长子小名阿黎,年方四岁,已经能够背诵整本《三字经》,奶声奶气的说着大人不懂的话,包厢中的长辈们也乐于逗弄小娃,引得他不时发出呵呵的笑声。

    不一会,大家便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锣鼓鞭炮声,便知道是新科进士开始游街了。

    陆家人都挤到窗口,很快就看到陆瑾垣骑着高头大马,身着进士官袍行来。

    “阿黎,看看那是谁?”

    “爹爹,是爹爹!”

    “没错,就是爹爹!”

    “阿黎看到了吗,爹爹在第三个,爹爹得了探花。”

    “阿黎以后也要像爹爹一样,骑大马!”

    阿黎尚且年幼,不知探花的意思,只知道父亲骑在高头大马上很是威风,便发下豪言壮语。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