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第141章

    林卉听说方大人要前往峸阜, 迟疑片刻,还是多嘴问了句:“敢问方大人, 您去峸阜是……”

    方大人朝北边拱了拱手,道:“不瞒夫人,我此次出行, 乃是奉上谕, 运送20万斛米粮前往峸阜赈灾。”

    萧晴玉拍拍林卉:“大熊不是去收拾那些贪官跟贼匪嘛,这老百姓的事情,就交给我舅舅了!”

    林卉看了眼张阳,可惜,后者心神全放在萧晴玉身上,压根没察觉她的眼神。她暗自唾弃了下。事儿还是得说,她斟酌了下, 笑着试探了句:“方大人是佥都御史,是否需要体察民情、监督吏治?”

    方大人点头:“那是自然。”

    林卉收起笑容, 严肃道:“既然如此, 那我就直说了……”

    ……

    萧晴玉那位舅舅连大门都没进,说完话便神情凝重地匆匆离开。

    送走自家舅舅,萧晴玉登时跟出笼的鸡仔似的,兴奋地拉着林卉说话。

    “……我听说你俩冬月成亲都快气死了好嘛!早知道你们这么早成亲,我就赖死不走,好歹喝完你们俩的喜酒再说嘛,说不定拖一拖,就能在这边过年了, 这边的风俗跟京城肯定不一样……”

    若不是她说话的时候,眼神不停往张阳身上飘,林卉差点要怀疑她是不是跟张阳掰了——毕竟俩人原来那状态丝毫没有郎情妾意的模样,还分开好几个月……

    林卉让人把东厢林川旁边的屋子收拾出来——东厢连着正房,都做了暖墙,住着舒服。然后才领着人回到正房堂屋,好好聊聊这段时间的情况。

    萧晴玉性子急,还没进屋呢,就叽叽喳喳地把这几个月的情况掏了出来。比如,一回到京城,她娘就带着她到处去参加各种宴会,就差没把相亲的意图挂在脸上。

    张阳听得脸都黑了,忍不住道:“不是说好给我一年时间的吗?”

    萧晴玉啐他一口:“你是傻子吗?那就是个缓兵之计,她肯定是觉得你挣不了一万两,特地找个理由哄我回去的!”

    张阳沉着脸。

    “再说,你管她干嘛?”萧晴玉一摆手,“吃顿饭还能把我吃上花轿不成?她就是瞎折腾!我就是烦她才偷偷跑出来的!”

    张阳皱眉想了想:“你爹什么态度?”

    萧晴玉做了个鬼脸:“搞定我娘,我爹就不是问题。”

    问题是,她娘不容易搞定。张阳跟林卉心里暗忖道。

    “不过!”萧晴玉眯起眼睛逼近张阳,“你怎么敢应下一万两?万一挣不到,你打算怎么办?”

    张阳看着凑到面前的娇俏姑娘,眼底闪过抹笑意:“你担心我娶不了你?”

    萧晴玉下巴一扬:“哼,你要是不来娶,我找人把你抢回去!生米煮成熟饭,看谁敢说话!”

    张阳脸上不自觉漾起笑容:“想到一块儿了。”

    萧晴玉立马反应过来,惊叫道:“你打算去京城抢……”指了指自己鼻子,她震惊了,“你知道我爹是谁吗?知道我哥哥都干什么的吗?”

    张阳伸指,弹了下她额头,笑道:“你忘了我以前干什么的吗?”

    以前干什么?劫匪出身啊,还劫了朝廷的——萧晴玉恍然大悟,继而愣愣然看着他,眼底带着不敢置信。

    张阳弹完了又觉得不舍,伸指轻轻抚了抚她挨弹的地方,道:“而且,你怎么知道我挣不到一万两?”

    萧晴玉眯眼:“那你这几个月挣了多少?”

    张阳卡壳。

    林卉站在边上观察了半天,听见她这句问话,登时喷笑出声,打趣般补了句:“没挣到,甚至倒负债一百两。”收红薯的时候还跟她借了一百两呢。

    萧晴玉瞪大眼睛,看看她,又看看尴尬的张阳,大叫道:“张阳你是不是欠揍出去花天酒地了?我一个月都花不到五十两,你这就负债一百两了?我走的时候你不是还挣了几十两的吗?!”

    张阳尴尬:“不算吧……那一百两我是跟卉丫头借的,都是拿来收货。”

    “收什么货?”萧晴玉狐疑,“这村子就那么几口人,几天才能收一批肥皂,用得着一百两吗?”

    张阳便把自己跟林卉夫妇合伙做生意的事儿解释了一遍,完了看着她笑:“就等你这掌柜到位帮忙管账了。”

    萧晴玉被看得红了脸,佯怒般啐他一口:“谁要给你管账了,你给钱了吗?”

    张阳嘿嘿笑:“我的钱以后都是你的,还要给什么钱?”

    萧晴玉小小地“呸”了声:“等你挣到一万两再说。”

    “没挣到不——”

    “咳咳。”林.电灯泡.卉无奈地打断他们,“要不,咱们进屋说话?”

    张阳跟萧晴玉对视一眼,皆有些不好意思。

    三人这才移步小厅,细细地聊起这段时间的经历。

    他们这边相聚欢,却不知道听了林卉的话离开后的文大人却将马车放慢了速度,绕着路前往运送赈灾粮的粮队集合。

    马车速度不快,沿途能看到零星流民。

    对方听到马车轱辘声,都纷纷惊惧躲避,或是钻进野地,或是反向逃跑——只是,动作再快,那瘦骨嶙峋的模样依然尽收眼底。

    除却流民,偶尔还能看见皮包骨般的尸体。

    文大人越看越心惊,越看脸色越严肃。他默默放下车帘,沉吟片刻,扬声道:“阿久,加快速度,立马去跟大队汇合。”

    “是!”

    ***

    隔天恰好是跟钱掌柜约好交货的日期,张阳拉着一批红薯粉、方便面去县城送货,半下午才回来,一回来,就严肃地找到林卉俩人,低声道:“出大事了。”

    林卉正带着萧晴玉逛小厂子,顺便介绍一下现在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听到他这话,俩人对视一眼。

    林卉看了看埋头干活的人们,朝外头示意:“走,回家说去。”

    张阳点头。

    快步回到宅子里,还没坐下,张阳就急匆匆道:“朝廷押送赈灾粮的队伍昨天下午抵达城北——”

    “这算什么大事?”萧晴玉无语,“我舅舅不就是押送灾粮的官员吗?”

    张阳摆摆手:“重点不是这个。”他神色凝重,“重点是,咱县城那个罗县令,被抓了。”

    “诶?抓他干嘛——”

    “真的抓了?”林卉惊诧。

    张阳点头:“看来咱们昨天跟他说的话,奏效了?”

    林卉却皱起眉头,问萧晴玉:“晴玉你舅舅有这么大权力?”

    萧晴玉挠头:“平日大概是没有的,不过听说这次他拿了密令,算是钦差,大概是可以先斩后奏吧?”

    张阳跟林卉对视一眼。

    林卉输了口气:“不管如何,这县令不作为,还草菅人命,抓了也好……就是不知道朝廷有没有后续措施,否则县城事儿这么多,没人管着也是麻烦……”

    “我猜是有后续。”张阳解释道,“赈灾大队伍昨儿已经离开了,但是,有一拨人留下来了。”他声音带了几分欢喜,“听说是那位罗县令私自屯了许多粮,名下粮铺还提价卖粮……然后全被朝廷的人给扣了下来,今天上午我过去,已经看到城门大开,等我出城的时候,四处城门口都设了粥棚,正在给流民施粥。”

    林卉提着的心登时放了下来,她轻舒了口气:“看来这些灾民有救了。”看向萧晴玉,“看来你舅舅这批官儿清明的很。”

    既然是来赈灾的,不管峸阜灾民到了哪儿,都是他们赈灾的对象,能在这种时候留下人在此安置流民……有这样的官儿,朝廷坏不了。

    “哎。”张阳跟着叹气,“朝廷是好的,就是下面的人……”他看着面前两位小姑娘,咽下后半句骂人的粗话。

    萧晴玉看着他们,有些无语道:“有什么好担心地。太子都身先士卒了,还有大熊都请出来了,说明朝廷对南边的乱象心里有数,这什么、什么罗县令,身为县令对灾民坐视不管,还草菅人命,还敢屯粮哄抬价格,换了我爹的性子,肯定当场格杀了,只是抓起来算是他走运了!”

    张阳笑看着她:“看来你的性子像你爹?”反正不像她那位冷静自持的娘。

    萧晴玉下巴一抬:“当然!”

    知道朝廷接管了潞阳,林卉的心理压力便小了很多——她手里有粮,许多的粮。外头如此多的灾民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她一直在犹豫要不要继续腾出粮食去帮忙……

    可她手里余钱不多,这些粮食是要保证全家上下几十口人吃一段时间的,甚至还不知道要吃多久……她便不敢轻举妄动。

    只是心里总梗着根刺——外头是活生生的人命,她做不到无动于衷。

    如今事情算是开始有了起色,朝廷接管了这些灾民,日后总归是越来越好了……

    接下来,一切果真向好的方向发展。

    有朝廷插手,哄抬物价的几家粮铺都被封了铺子,铺子里的粮食直接被拉走,加上县令手里收缴而来的粮钱,县城里足足施了三天粥。

    第一天便罢了,从第二天开始,施粥的时候,还按照人口送上一袋米并十文钱,让他们返回家乡,并告诉他们,朝廷已经下令,今年田税全免。

    加上前两天运送米粮的车队经过,灾民看到希望和信心,自然愿意回家。

    然后,张阳厂子里的那批峸阜灾民,也迟疑地朝他提出返乡的要求。

    张阳这段日子对他们也算仁至义尽,他们做了一个多月,也算攒下些米粮,就算不领朝廷的救济粮,他们也能回家……听说今年各种田税全免,他们自然想回家。

    张阳本就是为了接济他们才安排他们进厂工作,如今他们要回乡,当然不会不乐意,甚至还送了他们几斤方便面,让老人小孩路上可以吃得舒服些——天儿还冷,他们这群人有老有小的,一路餐风露宿回去,能喝碗热汤也是好的。

    但厂子不能没人干活呀,张阳便按照原来计划,从村子里聘请了十多名妇人,按照商定的月银,让他们来厂里上班。

    除此之外,萧晴玉捣鼓清楚厂子的情况后,利索地掏出一百两,注资!

    成为厂子的第三位股东!

    刚开始,张阳是不肯的——这是他弄来赚钱娶媳妇的,让未来媳妇注资算个什么事儿啊?

    萧晴玉什么性子啊?接连两天追着他叨叨,什么加快进度挣钱才能娶媳妇、什么这小破厂子这么几个人何年何月才能挣到一万两、什么她的钱以后要还回去,云云。

    张阳拗不过她,加上她说的也没错,想了想,便厚着脸皮接下了。

    有了这笔银子,他又请了一批村民,趁春耕之前,赶紧扩建厂房。

    这俩小口的事情,林卉只是笑眯眯地旁观,也不插手,只是等他们谈好了帮着他们拟了个合同,让萧晴玉正式成为股东——做事有规有矩,以后才不怕出问题。

    然后她便没再插手厂子的事,反正红薯粉跟方便面的做法都是有章可循,账本又有萧晴玉这个算数大佬掌着,她便安心地当甩手掌柜去了。

    她还得带林川念书呢——前些日子琐事太多顾不上,林川都有些玩野了。

    一个是教,两个也是教,她索性把家里的孩子都叫过来。教书毕竟是严肃的,林卉不敢轻忽,怕把人教歪了,每天都得抽出时间备课。讲解的时候是一块儿讲,等到林川背书习字时,她再给其他孩子补补基础,比如识字。

    除此之外,她还得开始给大熊几个做春衫。

    都是费神的功夫,一天忙下来,即便中午歇了晌,晚上也是累得早早睡觉——好处是,忙起来,思念仿佛就少了许多。

    这般忙忙叨叨,时间便过得飞快。

    踏入二月份后,外头便看不到灾民的影子了。

    冷清了一个正月,各村仿佛被压抑了许久,纷纷走出来,开始走亲戚了。

    别的村不好说,梨村陡然热闹了起来。

    每家每户仿佛都突然多出许多外村亲戚,天天人来人往,热闹得跟圩集似的。

    没几天,林卉便陆续收到好几个喜帖。

    嗯,全是别村的适龄姑娘嫁进他们村。

    作者有话要说:倒计时倒计时!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