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十二】

小说:我不想称帝 作者:狱明王
    朔月戢武打下幽州时,就顺便把盘踞在幽州,跟幽州刺史王浚狼狈为奸的一群段部鲜卑一起给宰了,幽州就这么被打下来,划入了明月州地界。

    而那原本在历史中该被填满易水的八千汉女也因此活了下来,如今留在黎城,后来这里被占领,原幽州城被重建为星城,由如月盛雪统领,如今也有不少汉女回来。

    而也因为有了朔月戢武的异军突起,原本五胡乱华的事情,被提前腰斩。

    也因此,朔月戢武在汉人当中名望很高,不下于颁下杀胡令的冉闵。

    而朔月戢武镇守牧州时,亦有不少汉人来投,可以说除了距离中原最近的夕照城之外,汉人最多的地方就是朔月戢武所镇守的牧城。

    牧城建立在原丁零驻地,距离中原甚远,乃是贝尔加湖附近,饶是这般远,依旧有人来投。

    可见朔月戢武的名望之盛。

    这段时间胡人虽然归附,但是依旧不□□分,妄图生事的不少,于是才有了拨送亲随之类的事情。

    原本觉夜沉没发现这件事情,后来还是经过仙陨提醒才注意到。

    亲随在明月州,是觉夜沉拨过去的,由仙陨亲自推荐,选的都是身高一米八,长相端正俊秀的好男儿。

    毕竟现实化后,贵族子弟怎么可能身边一个侍从都没有。

    作为侍从,他们算是家奴,因此八族之人上任的时候都没带而已。

    又不是去享福,带什么家奴。

    而觉夜沉也没想到这茬,但是仙陨想到了,它就给觉夜沉发布任务了。

    于是觉夜沉转头就找机会跟八族首领说了一声,当天这些人就去了各自伺候的主子身边。

    讲真,这些什么侍从之类一直是背景板,万万没想到还能这么用啊。

    仙陨你要不要这么物尽其用?

    当初设定侍从,只是因为仙陨给了个侍从的岗位,需要侍从要给八族安排助力,比如跑跑腿什么的。

    没想到还可以直接护卫转官员用。

    觉夜沉自觉坑了一把下属,让他们体验体验跟自己一样身后跟着一群尾巴盯着的糟心感觉。

    然后心情愉悦的打算继续咸鱼挂机,捏NPC去。

    但是!

    经营类的游戏是不会给你休息的时间的!

    于是觉夜沉面临了另一个问题。

    人多就是麻烦。

    更麻烦的事情还有呢。

    那就是开学校的事情。

    开办学校这件事情在八族之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就算是最年轻不知世事的也这么觉得。

    毕竟最开始忙着建城,以及人口增加的事情,没来得及办,如今城内人口已近五十万,是时候办个学院了。

    然而自汉武帝起,兴起的独尊儒术的风潮,讲究什么夫为妻纲,导致男尊女卑,后果便是汉武之后,出了一个班昭写了一篇【女诫】。

    而且兴起以儒学为主的流派。

    加上这时候还没科考制度,以世家举荐为主,所以这个学不是那么好上的。

    学校也不怎么好开。

    毕竟教什么,老师谁来当,是个大问题。

    觉夜沉陷入了沉默。

    明州的人上学,学的是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以及四书五经,这些东西都是仙陨安排的,在仙陨的强制忽略咒之下,没人觉得哪里不对。

    尤其是高级NPC,那都是送到仙府让付丧神们教出来的。

    但是这些东西跟外界不搭界啊。

    比如三字经就不合适,讲真,那些写古代上学三字经启蒙的怕是从没看过三字经。

    三字经出自宋朝。

    而且是将华夏古今名人典故都写了一遍。

    后世的三字经,又续了一波,直接把朝代更替历代帝王都编进去了。

    你说这合适眼下这个时期吗?

    所以三字经得删改。

    问题是删改过后,剩下的就真的不多了啊。

    倒是弟子规可以用。

    千字文也要改。

    论语什么的就别想了,这会论语是人家的私藏,而且是儒家经典,而且有三个版本,这会你要是学了儒家又去搞其他的,会被人群起而攻之。

    觉夜沉想骂脏话。

    四书五经也是儒家的。

    于是,觉夜沉喊来乖巧聪明又有材的胧月三代【胧月雪】,交给他一个任务,编书。

    觉夜沉:来,这是参考书,我要你从中编出一系列从启蒙到经义的书,我看好你,加油!

    胧月雪自然不敢拒绝,被夸得飘飘然,抱着一堆书走了。

    而觉夜沉点开胧月雪的属性界面,给他狂砸文采点,升到了满级。

    仙陨,你可一定要给力啊。

    虽然我一直觉得你这个文采值在我身上形同虚设半点用处都没有,但是你可以努力一下用在NPC身上的,我不嫌弃你。

    仙陨:……

    【系统404:好惨的仙陨。】

    所以说做系统的头不能太铁。

    有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在前,系统404觉得御长生对自己当真是温和极了。

    觉夜沉发现随着八族赐姓的事情传开,一时间十二州的事情几乎都朝着这赐姓的事情来了。

    这件事情的影响之大,远超觉夜沉的意料。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秦汉影响深远。

    先秦便由姓氏之别,氏别贵贱,姓别婚姻,决不能混淆。

    汉皇便是刘氏,而不是刘姓,祖上有氏方可称之为氏,汉时平民多无姓氏,名字随便取,听起来孤僻的很。

    现在距离汉灭不久,风俗未曾改易。

    虽然现在汉灭了已有数十载,但是一个姓氏的象征意义,依旧不凡。

    哪怕是后来唐时,亦有赐国姓为赏,改姓氏为罚。

    这种国姓赏赐甚至延续到了明朝,甚至清朝也用了,比如说什么汉军旗那制度,皇帝给自己后妃升旗,齐氏改齐佳氏之类的。

    由此可见其姓氏的贵贱之别影响深远。

    具体来说,这年头,讲究身份,以姓氏别贵贱,也是一种身份,毕竟清白人家出生,说出祖上何处,姓氏来历,基本上便可确认其良民身份。

    无名无姓之人,如何辨别其身份清白?

    郑樵《通志·氏族略序》中记载:“三代之前(即秦以前的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

    在氏族社会,同姓不婚,姓有明血缘、别婚姻的作用,即“姓所以别婚姻”;而氏主要来自于天子赐予的国名、谥号、官称、居邑等,代表了贵族男子的宗法身份和地位,身份低贱的人也就无氏可言,氏有别贵贱的作用,所以“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即“氏所以别贵贱”。

    “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先秦时期,男子名前冠的不是姓而是氏,如屈原和商鞅,他们并不姓“屈”和“商”,屈和商只是他们的氏,实际上屈原是楚国公族,姓芈,商鞅是卫国公族,姓姬。

    到了汉代,则通称为姓,我们现在的姓就是从那时沿袭而来,主要来源就是先秦的氏。

    所以一个氏,代表着脱离了庶人的身份。

    “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

    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

    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

    因为华夏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姓的产生,从史书上看,先秦时期的《国语·晋语》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周语》记载“我姬民出自天鼋”。

    由此说明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种族的称号。

    同姓之间不许通婚,是周代婚姻制度的规矩,“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晋剧》)。

    古人很早就懂得近亲婚配会产生不良后代的道理,为辨别男女姓的异同从而决定嫁娶与否,在女子称谓中标明姓就是非常必要的了。

    由此可见,姓的作用在古代主要就是“别种类”“别婚姻”。

    姓氏相别的制度一直沿用到战国后期。

    秦朝时,旧贵族瓦解,西周封建宗法制度基本结束,旧的氏族及姓氏制度也被清除殆尽。

    西汉时期,姓和氏的区别已经不明显,因为氏族死的差不多了。

    到司马迁作《史记》时,干脆把姓氏混为一谈,“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为一,《本纪》于秦始皇则曰‘姓赵氏’,于汉高祖则曰‘姓刘氏’,是也。”

    此后,华夏的姓与氏合而为一,或言姓,或言氏,氏即姓,人们使用姓氏时简单省事,也无贵贱之别,因而平民也从无姓到有姓。

    唐太宗(627年)的时候,有个吏部尚书高士廉,把民间的“姓”记录下来,写成一本书《氏族志》,颁布天下,作为当时推举贤能作官,或撮合婚姻的依据。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