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第 129 章 人不够,一亿真的太少……

    沈玉耀已经发现了, 不管她做什么,民间的声音总是毁誉参半。

    她好像很难让所有人满意。

    这是必然的,每个人需求不一样, 站的立场不同,自然沈玉耀下达的命令对于他们来说, 也不一样。

    有人觉得沈玉耀爱国爱民的同时,就会有一大群人认为沈玉耀苛责他们。

    沈玉耀早就已经过了跟人争辩她是好人还是坏人的阶段了, 她只想尽快完成之前的设想,推动大庄大步向前。

    在铁路紧锣密鼓的施工声中,划时代的纺织机也做了出来。

    与此同时,还有各种各样能够提升效率的改良工具现世。

    如果是以前, 修铁路这么重的活儿,一定会影响农民耕种,劳动力比较少的家庭,甚至可能会吃不饱穿不暖, 饿死人也不是少见的事情。

    但是今年如此大的施工量,到了年底,户部上交的账目里, 大庄的粮食竟然是出于丰收状态,而且是各地大丰收。

    过年已经十八岁的沈玉耀最近又长高了不少, 已经和沈珉玥持平, 甚至还比她高一点了。

    大概在一米七五左右, 女子骨架较小,与男子相比,更为显高。

    视觉效果就像是一米八,威仪甚重。

    沈玉耀对现在的身高还挺满意的。

    沈氏皇族的人一般都比较高,公主们的身高大部分在一米七以上, 这在古代比较惊人,毕竟普通人没有足够的营养来长个子的,能到一米六,就已经算是女子中比较高的了。

    贵女们身高一般都在一米六左右,沈氏的公主们的身高可谓一览众山小。

    沈玉耀只希望大庄新长成的一代能吃饱饭,穿暖衣,不必因为饿肚子变得瘦瘦小小的。

    “从南国贸易换来的高产粮种确实高产,但更多粮食均产自佛地,佛地一年三熟,不知其他地方能否效仿。”

    户部尚书蔡有志说话时满面红光,喜气洋洋,小老头干了大半辈子了,就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啊

    何曾想过,他竟有一天会因为国库太过丰盈而困扰,要去建造更多的仓库啊

    真的是一年一变,回想在庄太宗时期兢兢战战的日子,蔡有志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可以叫农司的官员仔细研究,只要他们能研究出结果,重重有赏。”

    沈玉耀说完,又叮嘱蔡有志一句,“农司目前挂靠在户部之下,里面都是人才,你一定要保证他们过得舒心,不必吝啬钱财,若有人能研究出利国利民的东西,加官进爵不在话下。”

    农司是沈玉耀今年才搞出来的东西,之前她其实想要直接成立一个农业部的,但是满朝文武说什么都不同意,满嘴祖宗之法不可变。

    其实是觉得那新成立的部门也不知是做什么的,哪儿能上来就有个位同尚书的领导。

    那不等于在他们头顶直接空降一人吗即便那人来头不小也不行

    沈玉耀也不好再这上面非跟文臣们对着干,她的目的也不是给新成立的部门的官员们树敌,让满朝文武孤立对方的。

    所以干脆在户部之下,划出个农司来。

    户部改成财政部,另立科研部的想法自然也是没有下文了。

    自古以来便有的农都没那么快分离出去,别的哪儿有那么容易。

    不过户部的压力确实是少了一些,沈玉耀认为自己的减负初衷是完成了的。

    因为临近年底,从秋收开始就不停查账,数钱数到手抽筋,连续奋战月余,黑眼圈十分明显的蔡有志对于沈玉耀的初衷,完全不感兴趣。

    他老头子也不知道还能干几年,这样下去就算心里很开心,迟早也得倒下了。

    必须得多找一点帮手。

    蔡有志,一个历来正直,三朝元老的老臣,突然悟了,他得找个办法,把肩上的担子分给别人一些。

    这是给年轻人机会啊

    沈玉耀疑惑抬头,不知道蔡有志为什么突然面上露出笑容,难道大庄丰收,蔡有志这么高兴

    果然是个刚正不阿的性子,只有这样的人才适合做大庄的尚书啊。

    沈玉耀非常感动,“蔡尚书,这段时间真是多谢你了,等年后,朕欲在京城修筑日晷大楼,不知国库是否充盈,可以负担此事呢”

    日晷不是普通的日晷,而是钢铁日晷,也就是后代熟悉的钟表。

    没错,钟表也被造出来了。

    当炼钢炼铁的技术得到发展,技术也走到那一步,一切就变得顺理成章。

    沈玉耀只给出一个大致的道路,科技成果就开始扎堆出现,那些已经开始熟练应用浦西带来的外族符号的大庄本土高智商人才,也就是大庄的科学家们,他们带给了沈玉耀太多太多惊喜。

    “负担倒是可以,国库的钱财当然足够,可是人手”

    这附近的青壮年,能抽调的都去修铁路了,蔡有志实在是没办法来个无中生有。

    “倒是不必太快,聘请壮妇如何”

    壮妇也是劳动力,而现在朝廷有钱,若是朝廷聘请,那日薪是相当可观的。

    再加上有了滑轮组小推车等一系列帮助省力的工具,工期拉长一些,壮妇完全可以胜任这项工作。

    “就是太累了,不知会不会对妇人身体有害。”

    现在大庄太缺人口,蔡有志恨不得一家养十个八个孩子,若是过度劳累让妇人无法生育,那亏太多了。

    沈玉耀抬眼看了下蔡有志,“蔡卿家中想来是没有操持全府里外家务的妇人,没有一日耕田数亩的女子吧。”

    工地搬砖累吗当然累。

    可是这世上除了工地搬砖,还有更多更累的东西,琐碎没有尽头的家务,抬眼望不见头的田地,难道做这些的妇人不累吗

    “叫太医院的人看着些,若是过量了就让她们休息一下,可以在旁边开个药堂,不定时的派几个太医过去坐堂,周遭百姓也可去看。”

    医院的事情也该排上日程了,显微镜都有了,现代医学也该走上日程。

    现代医学从来不是什么西医,而是一种融合式的医学,谁说中医就只能凭借把脉来看病如果有更好的医疗手段,那就要去用啊

    毕竟人类医学的发展,比起人对身体的探索来说,落后太多了,这个时候还分什么传统与新潮,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耗子就是好猫。

    沈玉耀眼珠一转,蔡有志就觉得后背一凉。

    总觉得沈玉耀在想什么会让他有无数文书要去审阅的事情。

    不可能吧一定是幻觉,除了建建东西,修修路,陛下哪儿还有什么大事啊

    蔡有志的见识限制了他的想象力,此刻他并不知道,还有许许多多稀奇的他从未见过的东西,即将在大庄遍地开花。

    “人不够这件事,实在不行,就从草原和佛地招揽,再不行就和工部的人学一学。”

    对于如何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大庄的人口,沈玉耀也没什么好办法。

    而不管是工业革命,还是新时代的变迁,都需要大量的人口作为基础,人口太少,折腾来折腾去,也不过针眼大小的地方,翻出天也没什么花样。

    大庄幅员辽阔,必定是要改写人类史书的,目前大庄在册人口不足一个亿,这哪儿够啊。

    算上草原和佛地的人,也不过勉勉强强破亿。

    比沈玉耀原本国家大出三分之一的领土,人口却不足十四分之一,这能有什么出息

    沈玉耀一直记得,她原本的国家之所以能用几十年创造一个人类奇迹,靠的全是那些默默无闻的人。

    那些最不起眼,如同尘埃一般,在史书上找不到只言片语的人,他们组成了一个伟大而强盛的国家,真正铸就了永垂不朽的丰碑。

    蔡有志愣了一下,后知后觉的明白了沈玉耀的话。

    工部做了什么他们新港那边需要建造更多船只,要修建更多的建筑,于是工部的人干脆就让出航的人,带回来大量南国等地的奴隶。

    语言不通没关系,长相奇特也没事儿,只要能干活,什么都可以学啊

    以前的中原人,对外族十分警惕,同时也看不起外族,觉得外族就是一群不开化的野兽。

    而现在的中原人,看到一个外族人,就想拉来雇佣打工,给的钱多多的,还负责衣食住行,只要能干活就行啊

    缺胳膊少腿都没问题,只要人还能用

    真的太缺人了,壮年男女都有活儿要干,要不种地要不做生意要不服徭役,上了年纪的又要带孩子看家,大家伙儿谁都不愿意停下脚步,错过赚钱的机会。

    淳朴的百姓不知道大庄在经历什么,但是他们很清楚,如果他们懒惰了,停下了脚步,就会被狠狠甩下。

    人活世上谁没个亲朋好友,没有不顺眼的仇敌

    谁又天生没有好胜心,就喜欢看着周遭的人发达

    没有这样的人,圣人都做不到。

    只要努力和收获能成正比,人可以付出的比想象中多得多。

    “臣明白了,陛下,若是无事,臣先告退。”

    听说最近新港有一批海船要回来了,不行,他得赶紧带人过去看看,省的那些海船上的外族人都被其他人抢先雇走。

    外国人,之前陛下是这样称呼他们的。

    那些人没有落户大庄,所以手上拿的是暂居户籍,原户籍还是他们原本的国家。

    听说那些人的同乡听说此事后,纷纷过来做活儿,甚至有些穷苦人会干脆自卖为奴,只为能跟着海船一同回大庄。

    有些钱的本地人则租本地的船,让小客船跟着大庄的海船走,安全又便捷。

    蔡有志想,他应该学年轻人,脑子灵活一些,世界又不是只有大庄人,人手不够,就另辟蹊径啊,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