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 二十八岁的夏天 。

    就在这种对远方亲人的担忧中, 阿钮的周岁宴在还只是一个初步框架的园子里落下帷幕。

    为了避开暑热,宴席选择了在傍晚时分进行。几个兄弟都挺给面子的,除了被圈在京里出不来的直郡王外, 几乎都到场了。老三诚贝勒、老四雍亲王、老五恒亲王、老七淳郡王、老九和郡王、老十敦郡王,以及十二、十四、十五、十六等人,都拖家带口地来到八爷的园中,围观小阿钮抓周。甚至太子都亲自带着弘皙来了。

    八爷无意炫富摆阔,所以阿钮这个皇孙的抓周显然比起他们哥几个皇子要差上一筹。垫在桌上的红布只是丝绵混纺的,小书本就只是真的小书本,而不是金子做的雕刻;算盘也只是用柏木做的木头算盘, 此外还放了香囊、糕点之类的寻常物件。其中最贵重的是八爷的亲王印。

    眼见这种状况,兄弟们忍不住纷纷解囊。三爷加了一方砚台,四爷加了一张小弓,一脸没有准备的五爷正要从大拇指上往下退扳指, 被八爷给阻止了。

    “诸位哥哥不必如此。园子里准备仓促才这般,并不是家里真缺了这些金银器物。若真再给, 倒像是弟弟故意卖惨讹诈哥哥们的东西似的。三哥、四哥所加之物, 本就是贺礼, 五哥已经赠了贡缎, 又怎么好再从五哥手上扒东西传出来弟弟的名声也不要了。”

    五爷这才罢休, 但依旧不死心,从荷包中取出一颗金子做的小老虎,给放红布上了。

    好歹到了老七这里, 自罚了一杯酒,没有再添,底下的弟弟们也就没了借口。十二阿哥和十四阿哥手都已经伸袖子里了,又被八爷给硬生生拉了出来。

    “如此这般就好了, 不过让孩子玩笑一会儿罢了。”

    八爷这么说,在座的就听出他是不相信抓周的。也有那不怀好意的在心里嘀咕,听说老八府的大阿哥天资平平,别不是老八担心儿子出丑,所以才提前这般说的吧。

    四爷如今信佛法,还给自己取了个“圆明居士”的佛号,心里其实有些信所谓的“三岁看老”。这毕竟是老八唯一的儿子,因此他观察得很认真。

    小胖墩脚步很稳,不用奶妈搀扶就能自己走到一堆物品中央,但他显然是不乐意一只走路的,找了个空地就一屁股坐下了,歪着头看周围的一圈大老爷们。

    “阿钮,你看这些东西,你喜欢哪样,就抓哪样。”八爷引导儿子。不过八爷没说两句,就有热情的奶妈和宗室老爷爷老奶奶来替代他的工作。

    “哎呀,看看我们小阿哥长得多好,这小胳膊小腿的。”

    “小阿哥,快看看,这个小书本好不好啊这个小金虎好不好啊”

    阿钮挑剔地俯视了一圈红布上的东西,不感兴趣地晃晃小脑袋,然后继续抬头看周围的叔叔伯伯,颇有一种我一个人能围观你们全部的气势。

    太子皱眉。“怎么不抓老八你们也不是第一胎了,事先没练过吗”

    皇家要面子,大部分皇室子弟抓周都是提前排练过的,但你也不能这么大咧咧地说出来啊,这得得罪在座的多少人啊。不过看太子眉眼间阴郁的表情。得,这位爷还是一开口就得罪人的脾气,这一废太子算是白废了。

    八爷不好意思地给各位兄弟解释“景君抓周的时候倒是练了,但她最后抓的与练的也不一样啊。我寻思着这最后还是看孩子自个儿的喜好,到阿钮这儿就没练。”

    谁能想到他一个都不抓呢。

    老五又开始脱扳指了。“肯定是这些侄儿都不喜欢,我们再给添点。”

    “哎,五哥,别。都是弟弟的不好。”

    “啊,抓了抓了,他抓了。”嚷嚷出来的是十四爷家的小阿哥。众人转头一看,小阿钮手里抓着四爷添的小弓,就是这小表情吧,怎么还撅着个小嘴呢。

    边上的嬷嬷连忙一叠声地唱和“弯弓立马,建功立业。小阿哥将来一定是勇武的巴图鲁。”

    八爷越发觉得,阿钮这小子其实贼得很,他肯定是看出来桌上最值钱的就是老三老四的添头了,然而砚台并不好抓,所以他才抓了更为轻便的小弓。但他这副不乐意的模样,没准心里还在念着那支御赐的毛笔呢。不过老爷子在万寿节收的礼物,他可不敢摆出来,哪怕上头“天子”二字已经被涂掉了,但“万年”字样可还留着呢。

    虽然代表长寿的“万年”确实是挺好的兆头。

    “快给四伯道谢。”八爷可不照顾熊孩子的脾气,把阿钮抱到四大爷跟前仿佛拎小鸡似的。阿钮还不会说话,就朝着四爷露出一个只有两颗上门牙的笑容。

    四大爷还挺惊喜的。他因为储位公投的时候有“死道友不死贫道”的举动,对老八是怀有愧疚的,没想到老八家的长子跟自己挺有缘分。“这小弓是可以用的,射程能有个三十尺。”他解释道,“三十尺以内准头挺好。”

    这说明这把花里胡哨的小弓并不只是玩具,是以一定精度标准制作出来的小号武器。

    “多谢四哥费心了。”八爷代还不会说话的儿子道。

    小阿钮挥了挥那把小弓,小弓的一头差点砸进老五的汤碗里。

    相比合作破裂的抓周,小阿钮给自己抓名字的时候就顺利多了,他应该是真喜欢抓有字的东西,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果断下手,逮住了写有“晏”字的小木块。

    自此,八爷府大阿哥有了大名,弘晏。

    “弘晏吗这个名字不错。”身在畅春园清溪书屋的皇帝得了消息,还特意又留下了来请安的八爷。“当初说你们全家都在找日部的字眼,最后是谁选了这个晏,朕觉得不像是你的风格。”

    八爷“那皇阿玛觉得什么才是儿臣的风格啊”

    “你取名过于朴实了,朕至今记得你给自己取字长寿时的样子。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旺、智、显才是你会取的名字。”

    唔,不得不说皇帝老爹猜得还挺准的。除了一点,“旺”字不是八爷自个儿取的,而是在原主的那条时间线上,八爷府长子就是叫“弘旺”。原主试图争夺储位,除了生母地位卑微外,最主要的弱点就是膝下单薄。八福晋郭络罗氏多年无所出,后宅也只有两个低位的妾室得了一子一女。给儿子取名“弘旺”,也许寄托着原主想开枝散叶,问鼎储位的野心。

    八爷自个儿不喜欢“弘旺”这个也许跟众多不单纯的期望联系在一起的名字,但是他也不想去剥夺这个孩子继续叫“弘旺”的权力。他知道景君是有些神异的,许是记得些前世事。他与景君父女二人都如此,就不免推及小儿子,万一那是真的弘旺回来了呢遇到阿玛换了个人,冒出来个陌生的姐姐,连自己的名字都给换了,那多可怜。因此,他将“旺”字也列入了备选项。

    如果,真的是原主的弘旺,至少会对着“旺”字木牌犹豫一下吧。

    但阿钮果断选了“弘晏”,动作快得像是压根儿没看到旁的似的。八爷觉得,这应该不是原主的弘旺。

    “皇阿玛英明啊,确实旺、智、显这几个字是我取的,福晋取了昕,景君取了晏。”

    “哦”康熙像是才想起来有这个孙女似的,把她从隔壁的糕点盘子旁召过来,一开口就问“晏字何解”

    景君落落大方地站在那儿。“回皇玛法,孙女一开始想到晏,是因为齐国晏婴,晏子头脑机敏,能言善辩。阿玛和额娘总是在祈福的时候说希望弟弟能聪明一些,尽早开口说话,孙女就想到晏婴了。且晏子为齐国上大夫,内辅国政,外使邦交。弟弟将来会继承阿玛的爵位,成为朝中柱石,我希望弟弟能像晏子一样为国立功,不做纨绔子弟。再者,晏有安定、和乐之意,若是弟弟没有成为晏子,也还能太太平平地安享富贵,是一个好寓意。”

    她一个七岁的女童,当着威压沉重的老皇帝的面侃侃而谈,逻辑、语言、急智皆令人惊叹。

    康熙也忍不住又对这名老八家的神童才女好奇起来,问她有没有启蒙,都读了些什么书。

    说到读书,景君格格半点不心虚的。“我已经背完了大学、论语,我本来想接着学孟子的,但先生说我只是背下了,对其中深意理解不够,还是暂且停一停。所以如今在看宋人的文章和汉赋。”

    康熙点头“你阿玛替你寻了好师傅。你自小有过目不忘之能,背书一事,与你来说比常人简单得多。然而对圣贤文章的理解,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是无法精进的。师傅让你停下,一来避免你骄傲自满,从此以为文章学问就是容易事;二来带你广涉猎,也是增加阅历的一种方式。”

    景君弯了弯眉眼“师傅确实很懂得教书。阿玛和额娘都这么说。”

    皇帝见她不怯场,也来了兴致,当场考验起学问来。一开始是背诵,就抽大学、论语中的句子,但景君是个能倒背如流的选手,又岂会怕这种程度的抽背。康熙连问十句,景君都不假思索地接了下去,说到精彩之处,还有手上的动作辅助,有一种小朋友一本正经sy的可爱感觉。

    如此十问,康熙就觉得考背书没意思了,改而询问释义。“某段某句,作何解释”之类的。景君虽自言“不甚解意”,但胥先生又不是哪种只会让学生“读一百二十遍”、“背一百二十遍”、“默一百二十遍”的老师。恰恰相反,胥三指的对于经书的理解深入浅出,相互联系,旁征博引。因此景君对答释义也相当精彩,她不是听不懂胥先生教她的这些理解。她们师徒所谓的“不够火候”,指的是小景君还不能对先贤的哲学思想有自己的体悟和批判。

    但放眼天下那么多读书人,有多少人能在四书、五经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呢多数人就只是拿这些儒家经典洗脑自己罢了。最离谱的是,这其中还有一些洗脑是以讹传讹洗错的。

    总之,小丫头的一番对答再次惊艳了康熙。他不是没养过孩子,被名师环绕的太子算聪明吧,但七岁的景君,已经有十一、二岁太子的水平了。

    “你平日里花很多时间读书吗”康熙问孙女。

    景君答道“自早上卯时至下午申时,也学琴鼓、对弈、绘画、拳脚、算术。与阿玛幼时相比,应该要短一些。”

    “那也相差不远了。”康熙说,“倘若宗室子弟有景君一半用功,朕也不必三令五申让他们入族学了。”

    夸完孙女,康熙也不忘夸奖八爷。“你约束景君读书很对。正因为她有天赋,才不该荒废了,长此以往,等她成年时,放汉人中间,也能像容若一般让他们赞叹敬仰了。”

    听到康熙这么夸奖,八爷的眼睛都忍不住亮了亮。他费心费力地让女儿狂刷琴棋书画技能点,不就是为了引着老爷子的思路往这条路上去吗

    能够和亲蒙古的宗室女太多了,多景君一个不多,少景君一个不少。但是一个能够碾压汉人的才女,可是不多有的。既然孙女中出了这么一个人物,与其把她放到草原人无人欣赏,不如到汉人中间去体现“满汉一家亲”。中原地区交通便利,而在清朝执政背景下,汉臣们只有捧着爱新觉罗景君的份。

    只要挑一个能够真心欣赏景君才华,能够跟她琴瑟和鸣的丈夫,那嫁给汉人可比抚蒙强多了。

    “抛开党争与明珠不论,儿臣从小就敬佩纳兰大人的文采,很是替我们满人争气的。景君若能成为女子中的纳兰大人,那是我们府上烧香拜佛都求不来的福气。”

    “你真的对女儿寄予厚望啊。”

    “她额娘在山东疫区结胎有了她,许是孔子故里的赐福。儿臣给她取景君这个名字,既是希望她不忘这份缘分,能够抚恤下民,也是希望山东百姓不忘朝廷的恩义,淡忘满汉之别。”加强暗示,加强暗示,疯狂给老爷子加强暗示。天可怜见的,这种在千里之外小产,自个儿还看望不了的例子,有一个昆昆就够了。

    康熙应该是接收到了老八这几乎是明示的暗示。“朕的这些儿子中,论起慈父,没有能超过老八的。”

    就在八爷的心思都在妹妹和女儿身上的时候,就在八爷园子北边的圆明园里,四大爷正拉着清减不少的十三阿哥长吁短叹。

    “十三弟受苦了,你的腿怎么肿成这样了太医如何说”,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