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复杂 “我明白了。”

    从陈府出来, 祝缨扳鞍上马。

    陈萌将众人将到了门口,叮嘱其他人“都有酒了,不要纵马。”

    祝缨听了一笑, 不喝酒有时候会给自己造成一点麻烦, 晕晕乎乎间很容易拉近感情。一顿饭吃完, 这些人之间更热络了, 她与大家也只是混个脸熟。书倒是都答允出去了。

    回到家里,她连夜让人收拾出了书本来,一份一份地分好, 第二天一早就派人送了出去。

    然后是见裴清等人,再要请客。当年的端午六杰今年也没有齐,温岳、郑奕都还在, 姜植今年回不来,蔺振也被外派了, 邵书更是今年才被放到外州做了个别驾。祝缨请温岳、郑奕吃饭, 地方就在自己家, 二人都答应得很痛快。

    祝缨郑奕提了一坛子酒过来, 温岳进来就说“我今天也不能喝。”

    郑奕道“什么你也不喝我自己带酒来自己喝么”

    二人都有微有一点发福, 有了点当人老子的样子。他们二人都有了一些子女,模样跟被上官三不五时出难题的倒霉下属颇为相似。

    温岳道“你还不知道我的么这时节万一谁唤我,我却醉倒了,必要麻烦的。”

    郑奕嘀咕着自斟自饮,过一时又抱怨也没个唱曲儿跳舞的。

    祝缨问道“你这是怎么了”

    温岳也说“年前年后还少了那些个朋友们清清净净的吃个饭、说说话不好么”

    郑奕对祝缨道“三郎莫放在心上,我这心里不痛快。”说完,又喝了一杯。

    祝缨先不追问,请他尝一尝梧州特色的菜品。这一席兼有京城与梧州的特色,下酒菜是足够的。

    温岳笑道“他呀, 气着了。七郎以前做过詹事的,你知道吧”

    祝缨点头。

    郑奕道“这就被粘上了,他也不知道甩脱一下还被坑得不够么”

    祝缨道“是旧时同僚还是”

    温岳口气冷冷地道“先太子有个遗孤,一些人就坐不住了。”

    祝缨做了个制止的手势,说“这话可不能随便说呀。”

    郑奕道“你回来这些天,还装什么不知道呢”

    祝缨道“诸王之外又添了一位”

    温岳叹了口气“当年七郎受牵连那件事你也是知道的,先太子薨逝之后,陛下对遗孤倒是关照。原东宫的一些人就唉”

    “这可不是小事,你们且说清楚。”

    郑奕冷笑道“不过一群傻子发梦罢了还有太子妃,上回七郎就是为她顶罪,妇道人家,见识浅薄,偏要弄权显能,还要坑害别人。现在她又开始了谁要再听她的话、跟她站一块儿东宫里又满是一群眼高手低、无能聒噪之辈,七郎做詹事的时候,他们各有主张,不服管束,给七郎添了多少的麻烦连我们都帮着平了许多事情。太子薨逝,他们摇成一变,又成了忠臣了,必要七郎再出力扶植遗孤。还敢提什么忠呸竟敢拿着大义名份,妄图发号施令了。”

    温岳低声对祝缨说“他们又有几个人,围在七郎身边,七郎也不能就与他们划清界限从此不理先太子遗孤。这唉,当年看,做詹事何等光彩,现在看,全是麻烦。”

    祝缨问道“发号施令又是怎么回事谁发号施令了”

    “两拨人呢。”温岳说。

    郑奕又灌酒了“烦看着陛下没有立时立一个新太子,一个一个的都觉得以后天下是太孙的了哪来的太孙王都没封一个是太子妃,拿出先前主母的范儿,使她兄弟托出话来,说什么孤儿寡妇,请看在先太子的面子上代为奔走,日后绝不敢忘,云云。再有原本的一个东宫洗马、一个现在的师傅,都想要立先太子一脉为储君。有机会就要提醒七郎不要忘本。七郎是因为东宫才得出仕的吗究竟是谁帮的谁心里没点数吗”

    祝缨眉头微皱“没听郑大人提起过这个事呀。”

    温岳道“你离得这么远,知道了也不过是干着急。这个事,急也是急不来的,大家都看不清陛下是个什么意思。我们私下说,国赖长君。可是先太子之下就是赵王,他有点儿,不太像。”

    太子死了,到现在皇帝活下来的儿子就剩下七个了,个个都是庶出。最年长的是赵王,这个人,祝缨是知道的,不管他自己愿不愿意,这个排行就很惹眼。太子在世的时候,赵王就已经深谙生存之道,显得相当的与世无争,爱好一点文学。但是又没这个天份,整天就自娱自乐,也不曾见他结交大臣。

    “如果不是他,恐怕就会有麻烦了。”祝缨说。

    郑奕没有顺着这个话头往下说,而是讲“也不知道七郎是怎么想的,反正就那么几借个人,面上不显,私下也该准备起来了。他倒好,不与我们商量,倒与几个歪瓜劣枣凑到一堆”

    温岳道“你这是什么口气嘛七郎必有成算,也不是故意冷落我们的。”

    郑奕道“那几个小人三郎还不知道吧你、邵书新、姜植、蔺振都离京了,七郎身边这两年有人补缺了呢一起子小人,抱起团儿来,真是气人”

    他今天态度不好的原因找到了,并不全是因为立储啊

    温岳道“给我倒一杯。”

    郑奕给他倒了一杯酒,温岳一饮而尽,缓缓地对祝缨说了他们这一件烦心事。郑熹经历起落之后,沉寂了一阵,这两年身边多了三个人。这三人是同乡,起先,是一个从外地进京来谋缺的地方官舒炎。他是因为丁忧,丁忧的时间还有点长。他爹先死了,丁三年,然后是祖父死了,再续。

    一续就续了好几年,等他回过神来,黄花菜都凉了。

    也不知怎么的,反正就是攀上了郑熹,接着又为郑熹引见了他的两个同乡。

    温岳道“确有一点能耐。舒炎做到了新丰县的县令,我们私下问过甘大,他姨母家就是新丰县的,说这个县令做得还行。他两个同乡,白庆志、柳昌,原是部里的小官,呃也还行吧。”

    祝缨道“郑大人的眼光一向可以的。”

    郑奕道“就他们咬槽的驴”

    祝缨道“一槽本来也不能拴两头驴,拴多了抢食。”

    郑奕瞪她“说什么呢不对,你说谁呢我怎么听着味儿不对”

    祝缨笑笑,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能逼得郑奕拿驴当比喻,可见舒炎是有些本领的。她说“他们都干什么了”

    温岳咳嗽了两声“你见了就知道了。”

    祝缨道“这事儿闹的。外头的风波还没平息,自家又开始了。”

    温岳不再喝酒了,接着喝茶“谁说不是呢大家伙儿都聚到七郎的麾下,偏偏有人有杂念。礼部主持考试,十三郎原本答应了一人,要代为关说,舒炎抢先一步荐了另一个”

    诸如此类,又有在郑熹面前抢着表现之类,弄得郑奕也不开心了。郑奕自认与郑熹是兄弟,他也不必与“外人”争抢拍马,然而这味儿他就嫌不对。

    郑奕道“三郎,咱们都是老相识啦,你回来了可一定要劝七郎当心谄媚小人。”

    祝缨道“好。”

    郑奕道“这就对了”

    他又将话头转了回来,重新说起了诸王“都攒着劲儿呢。听说,前几天陛下与老人们说话的时候,有宗室长者提了立后的事,陛下未置可否。猜是立皇孙的人就更多了。太子妃与洗马他们更嚣张了。我是既怕不是皇孙,更怕是皇孙。”

    祝缨道“那不是咱们能操心得了的事情,宫里的事情两眼一抹黑。郑大人不比咱们看得清楚”

    郑奕指着温岳道“你猜他是干嘛的”

    “禁军啊,哦那也,别轻举妄动吧。老温能留在宫里就赢了一半儿了。”

    温岳道“我连酒都不敢喝了。”

    三人默契地结束了这个话题,温岳问候张仙姑和花姐,郑奕又说起了金彪,因为金彪经过一番操作之后也到了禁军里。他不是看大门的,祝缨没在宫里见着他。

    再说起一些熟人、京城里发生的事情,祝缨将他们所说与自己这几天的见闻一一对应。不由感叹人与人,就是不一样。

    项大郎不能说是个“贫贱之人”,也很聪明,但他所能知道的,与温、郑二人所的讯息就全不在一个档次了。温岳口严,以前绝口不提宫里的事情,现在也不免要提几句叶大将军过世之后,皇帝将禁军将领给轮换了一次。

    祝缨道“我看李校尉还在门口。”

    温岳道“还没换到他。”

    郑奕道“能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就是好了,先太子薨逝几年了,再不立储,人心动荡呀。”

    祝缨问道“你有想法了”

    郑奕反问道“这样的大事,谁敢说自己不关心”

    祝缨一笑,她还真不怎么关心谁当皇帝,关心又关心不上但显然,别人不是这么想的。人人都对着“拥立之功”流口水。她说“要是邵、姜他们几个也在就好了,还能商量商量。我离京三千里,先把这一任糊完。”

    另两人都感慨,郑奕道“你得早点回来,别再耽搁了。”

    祝缨点了点头。

    与郑奕、温岳吃饭的第二天,祝缨又跑到了鲁刺史的别院去拜会。普通熟人,过年的时候投个拜帖、碰个头就算完了。鲁刺史是她曾经的上司,遇见了,顶好尽快往人家里跑一趟。

    礼物已经送了,总不能给她吃闭门羹。

    她没受郑奕等人的影响,到鲁刺史府上的时候面容平和,但在鲁宅的门外却发现早已有客人到了鲁宅门外拴马石上已有缰绳占位了。祝缨指了指另一边的拴马石,小柳就知道是让他们把马另拴,不跟人挤。

    祝缨看了一眼那马旁边的仆人,好几个,有看马的、有看车的,衣着也整齐,人还怪精神的,甚至有那么一点点的紧张亢奋。

    祝缨示意丁贵上前递帖子,鲁家门房看了帖子跑出来迎接“原来是祝大人,祝大人请进,小人这就进去禀报。”

    祝缨道“不会打扰鲁公待客吗”

    门房道“大人哪里话年前年后,不都是这样热闹的么”扯了个同伴,让同伴进去禀报。

    祝缨就先在门房站一站。

    鲁刺史这个别院有些年头了,看着不像是新置,祝缨打量着院子里的花说“从没见过这么粗壮的花枝,种好些年了吧”

    门房笑道“是,打太公时起这花就种在这儿了,还是当年太公手植的呢。一晃五十年都过去了。”

    祝缨道“我看你还没有三十岁,哪里知道的五十年前的事”

    门房道“是小人的祖父说的。”

    祝缨以前只知道鲁刺史父祖三代都是不低的官职,今天才知道他家的发迹要远早于父祖。仆人吹嘘主人,都有点与有荣焉,门房年轻,更是活泼一点“自前朝起”

    往前两千年找到个黄帝的后裔当祖宗是不可信的,但是鲁刺史家做官的可靠历史却可以上溯五代,一直追到前朝。改朝换代之后鲁家也没什么影响,接着做官,到鲁刺史这一代干脆混到了身着紫衣。

    里面出来一个管事,门房马上住了口。这个管事祝缨认识,她往刺史府送礼的时候得跟这人打交道来的。

    管事一见祝缨就行礼问安,祝缨也客气地说“原来是故人,你也还硬朗。”

    管事躬身陪着她走,笑道“大人听说是您来了,特意吩咐请您到小花厅里先用茶,他这就来。”

    “来的是什么客呀”

    “是大人的一个熟人的儿子。”

    “哦。”

    两人慢慢地走着,祝缨也不惊讶鲁刺史别院这么大了。到了小花厅,鲁家仆人奉了茶点上来,管事亲自端了给她摆上,又垂手站在一边。祝缨又问一下鲁刺史的身体是否健康之类,说的全是无关痛痒的话题。

    管事渐渐放松下来,将鲁刺史儿孙的情况略说了一点。这些讯息也不必保密,他说得也没什么负担。鲁刺史的儿子们已经有三个出仕了,孙子还在国子监里读书。今天没见到他们,是因为儿子们不在京城任职,而孙子正陪着鲁刺史见客。

    正说着,孙子就来了,孙子的祖父与客人也一路说着话过来了。

    祝缨听到鲁刺史的声音就站了起来。

    鲁刺史并不开心,祝缨来拜会他,他的心情尚算可以,甚至对祝缨的评价又更高了一点。让他不高兴的是这个客人,门上报说又来客了的时候,这个客人就多嘴说要见一见。

    鲁刺史只好将人带了过来。

    祝缨先给鲁刺史见礼,鲁刺史还礼,然后让孙子来拜见祝缨,最后才介绍一下“这是唐王府的文学。戴瀛。这位就是梧州的祝刺史了。”

    皇帝现在只剩七个儿子了,唐王排赵王后面,戴瀛这人看着三十上下,一股文气。

    戴瀛先对祝缨长揖“拜见刺史。”

    祝缨忙还礼,又目视鲁刺史,鲁刺史道“我与他父亲是旧识,他听说了你,就必说要来见一见。”

    祝缨笑道“一个鼻子两只眼睛的,也不是什么好景儿。”

    戴瀛道“岂是因貌而求见是因人而来。”

    “也没什么出奇的地方。”祝缨仍然说,还挺奇怪的。

    戴瀛却不肯终止谈话,将话题引到了识字课本上,说“听殿下说,陛下很是欣赏祝公,殿下还说,陛下命将识字本子收好。殿下很好奇,也想看一看呢,只是不得其门。祝公勿怪,下官既遇上了,就少不得向祝公伸手啦。”

    “哎哟,我现在身上没带。”

    戴瀛道“原是该着下官拜见祝公的,如蒙不弃,下官明日去大人府上,如何”

    祝缨道“这有什么好犹豫的”

    戴瀛很高兴,又对鲁刺史说“伯父一时人杰。结交的也都是俊才。”

    鲁刺史道“夸他是对的,他就是俊才,夸我就太过啦。”

    “您是实至名归。”

    “哪里、哪里,你是个忙人,我就不多留你啦。”

    “留步。”

    鲁刺史让孙子“代我送客。”自己却对祝缨做了个手势“里面坐。”

    宾主坐下,祝缨只当刚才什么都没发生,先问候鲁刺史,再寒暄一下,又道歉“先前不知道您在这里,是我来迟了。”

    鲁刺史道“也是我没说。刚才的人,别放在心上。”

    “诶”

    鲁刺史意味深长地看了祝缨一眼,祝缨道“我明白了。”

    鲁刺史叹息一声“你一向有主意,就顺着自己的主意走,我对他什么意思都没有。他也不是我荐给你的,我也不是拦着你们见面。”

    祝缨道“好。”

    鲁刺史多说了一句“年轻人,要么不动,要么看准了就义无反顾。”

    “是。”

    鲁刺史也提到了识字课本,又问“还是原来千字的那稿么”

    “是。原来大人都知道。”

    鲁刺史道“你是用心的人。”

    “大人过奖了。”

    寒暄数句,祝缨又问鲁刺史何时离京,新年什么时候在家之类。鲁刺史道“既有外任,就不宜多做滞留,二月前我就动身,你呢”

    “我也一样。路还远,怕够不上春耕。”

    鲁刺史又问“卞行,究竟怎么回事我看他这个人,不像是能办好事的。百姓,还好吗”

    祝缨道“鲁公慧眼如炬。”

    鲁刺史闭了闭眼“河东县最难吧”

    “我来之前好些了,之前不时有人跑过来谋生。”

    “啧啧你做得很好呀,年轻气盛又不冲动,很少有人能在你的年纪里能克制住自己的。不吃点教训,他们就不知道线划在哪里。太沉稳的又容易有暮气,死气沉沉的。”

    祝缨安静听鲁刺史说话,等到鲁刺史回过神来说“老了,总是啰嗦。”

    祝缨道“您要能再啰嗦点儿就更好了,我爱听。家父教不了我这些,只好自己到处听个一鳞半爪。”

    鲁刺史口气也愈发柔和了起来“你聪慧,自己多半也能察觉得出,不过晚一点儿。为官嘛,有人说,要有靠山有人说要有祖荫,还有人说要会奉承,又说要姻亲,又说读书。翻来覆去,好像哪个都有道理,哪一条都有人显赫。其实都错了,归根究底,得有硬本领才轮得到考虑这些。有硬本领,怎么想都行。”

    “是。”

    祝缨老实在鲁刺史面前真真正正领了一回训,临行前又拿出一本识字课本来送给鲁刺史,说“我也知道,大家向我要这个并不是看中了它,是看中了陛下。”

    鲁刺史道“促狭。这么一来,梧州用不了十年,文风必须会昌盛的。即便京城,识字的百姓也不超过一半。”

    “就一个本子,没老师,自学也慢得要死。现在学出来的,还是士绅子弟居多。寻常人能识几个字,背下几句,脑子就不会太蠢。谋生也容易一些。”

    鲁刺史怔了一下,道“你还真是真心为百姓,你不是牧民,是”

    “我到哪儿,就将哪儿的人当自己家人。”

    鲁刺史道“你干出事来了,说出来的话才能叫人信几分。”

    祝缨笑道“是,还得有硬本领。”

    两人一笑,祝缨向鲁刺史告辞。

    戴瀛说第二天要拜访,祝缨也没特意地准备。从鲁刺史家出来,她还是依照计划又请大理寺的熟人们吃饭。

    这回就不在自己家了,祝宅里如今人口密集,不适合在自家宴请太多的人。祝缨在外面订了一处园子,在那里设宴。酒食丰盛,再一人送一个包。

    老吴已不在大理寺了,仍是到场了,当面说“我不是贪大人这东西这钱,是真想到了当年大人还在咱们大理寺的时候了。”

    说得一干人等都感慨万分。

    祝缨道“都会好起来的。”

    老吴摇了摇头,心道新来这位别说不如你了,连窦尚书他也不如

    他儿子还要在大理寺讨生活,这话他就没有明着说出来。

    祝缨道“梧州会馆就在那里,要是有事找我,可托他们捎信。”

    众人又是一阵唏嘘。

    祝缨与他们吃完饭,又安排雇车,将没有车马的人安全送回家。她自己最后离开,清醒地回到了自己家。

    在门外,她看到了几个眼生的人,带着马、车。

    门开着,祝缨一露头,等在那里的赵振就迎了上来“大人,有客人。”说着,将一张帖子拿给祝缨。

    祝缨就着灯笼的光打开了一看,上面写着卫王府的宦官,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