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 心机 他现在怕是已经收了起来,不再看……

    孟弘。

    这名字起得比大多数人都好一点, 像祝缨,一家三口以前都没个名字的,不但自己没有, 祖宗八代名字都没传下来, 当官之后她给现编的。

    孟弘能有个名字,祝缨就不会对他太忽视。

    她大步踏进了院里, 赵振低声道“请小吴大人帮同阿炼在那里待客了, 老汪做陪客。”

    祝缨点点头, 往祝宅的正堂里走去。正堂里,主座是空着的,小吴等人都与孟弘在下面对坐,茶已经续了两回了,小吴与孟弘已经渐渐没话说了。汪生等人的笑容也已经僵在脸上好久了, 只有孟弘依旧不动声色, 小吴还能自然地笑得出来与孟弘说着些京城的闲闻。

    一看到祝缨来了,连小吴都如蒙大赦一般地将脸上的笑容抹平,抢上来对祝缨道“大人,这位是卫王府的孟大监。”

    祝缨顺着看过去,只见这个孟弘真真生得一副好相貌。他面白无须,由于无须,看起来更显年轻,仿佛不到三十岁的样子, 身形颀长、剑眉星目。与“赳赳丈夫”稍差那么一点点, 却是个英俊的长相。这卖相拿出去与一些数得上号的内监比起来也毫不逊色。

    他甚至有一点点的贵气,又有一丝斯文味道。

    听小吴叫他大监,他先说“不敢。”再说“下官拜见祝大人。”行礼一如普通的青年官员。

    祝缨还有半礼,道“你我素昧平生, 不知有何贵干”

    趁着说话,她又将孟弘仔细再看了一回。孟弘没穿着官衣,但是帖子上自报家门是王府的内官,其品级现在与宫里的蓝德相当,俩官职现在都是从六品。蓝德是蓝兴的义子,这个孟弘么祝缨仔细回忆了一下,印象中宫里没哪个大监是姓孟的。

    王府不能自己去搜罗宦官,都是宫廷里分派的。品级之类都是统一的管理,虽然分到王府之后一应考语还是要参考王府好恶,但是品级是很实在的。有点像官员在中枢和外放,出了宫的宦官与外放的官员又稍有不同,其财路不像外放的官员那样广。

    孟弘近距离地打量着祝缨,他对这位刺史早有耳闻。祝缨进京之后,他曾远远地观察过祝缨,如今离得近了,更要好好地看一看。祝缨个头不高不矮,人略瘦,显得很精神。白皙的面皮,眼睛很亮却带点儿柔和的味道,整张脸上的线条都很温柔。人往那儿一站就显得很亲切,仿佛是一位久别的故友,只要你愿意,随时都能回到先前的亲密状态里。

    孟弘心道果然不是个简单的人物。

    见祝缨并没有让他现在就坐的意思,他的脸也没冷下来,而是客气地说“下官冒昧,有一事相托。不敢诱使大人违法,于大人是举手之劳,于下官却是莫大的人情。”

    “哦”祝缨听他这意思像是说他自己,做了个手势,让他到里面来坐。

    宾主重新坐定,荆生、祝炼等人都不敢再坐,都侍立在侧。

    换了新茶过来,祝缨才发现自家待客这茶也比别人家里寒碜了些它没点心。

    好在孟弘也不挑剔,他说“大人们进京都忙,下官一直也没找到合适的机会,眼见新年将至,大人以后只有更忙,下官不得不赶了过来。”

    祝缨问道“不知是什么事呢”

    孟弘道“不知大人还记不记得一个叫陆美的人”

    祝缨道“你们的年纪差得可不小。”

    孟弘微微放松了一点,道“是,他是我表兄,年纪是差得大了些,却还是认识的。家母姓陆。”

    这话就说得稍有离奇了。陆美是流放到原南府的官员,流放得那么远,罪名不太小,他的亲戚做了宦官

    祝缨点了点头。

    孟弘又说“前番蒙大人恩典,许他回乡探亲,我与他见了一面。”

    祝缨又点了点头。一个王府宦官一个流放的犯官,是亲戚有古怪。

    孟弘道“我与他都是往事不堪提,他家中境况令人不忍。我也帮不上他什么忙,只有请大人回到梧州之后代为照看一二,就是深恩厚德了。”

    说着,奉上了一张礼单。赵振犹豫了一下,丁贵踏上前一步想接,祝缨却摆了摆手。

    孟弘道“没有别的意思,是谢大人之前许他回乡探亲,骨肉能得团聚。”

    祝缨笑道“这有什么好谢的我是念他原也是官员,又有孝心,才答允的。并不为这个。”

    孟弘道“大人这样,令我心中难安。”

    “陆美在梧州时日已久,他要愿意,早就能落籍梧州了。我看他心气还有,多半还想起复。你们兄弟有这样的力气,不如使在京里。我与他也算有些交情了,他能起复,比你给我什么礼物都更能叫我高兴。”

    孟弘带来的礼物连门都没能进,都还在门外那大车上,卸车的时候就被宅子里拦住了,现在只好当面再送一次。

    两人一番推让,孟弘道“起复之事不知何年何月,眼前的恩情是要还报的。”

    祝缨道“他罢官流放你的官职也还没到头,力气得省着些用,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陆美没对你说么梧州梅校尉营里没几个肚里有墨水的人,如今梅校尉信任他,文书信函多由他来承办,日子还过得下去。你要过意不去,等他升了,叫他自己来见我。”

    孟弘见事有不谐,只得礼貌告辞。

    祝缨客气地将他送到门口,孟弘的随从们只说了一个“这”孟弘轻轻摇了摇头,随从不再说话。

    孟弘转身对祝缨长揖告辞,祝缨也说“路上小心。”

    随从们一路你看我、我看你,不等回到卫王府,就有人凑上前来小声地问“他没收,咱们就这样回去,会不会”

    孟弘冷冷地看了他们一眼,随从闭紧了嘴,心中暗叫晦气。

    孟弘的脸色直卫王府才稍缓了一点,礼物得拉进府里。府里有人看到他又将礼物带了回来,有不方便问的都小声嘀咕“这是怎么了”

    孟弘的眉头皱了一下。

    卫王府的晚宴还没散场,舞乐正欢,卫王与王妃在上面坐着,下面是些得二人喜欢的侧妃、王子之类。

    孟弘就站在外面,等卫王不经意间门看到了他,朝他一扬下巴,孟弘才快步绕到了卫王的身侧。卫王问道“如何”

    孟弘道“他没收。”

    卫王一挑眉,起身离席。孟弘跟着卫王往外走,路上,孟弘就说“滑不溜手,偏又说得冠冕堂皇。”

    卫王道“怎么说”

    孟弘道“让我与陆美将力气都用在起复上,陆美起复后亲自去找他。”

    卫王发出一声哂笑“他是真将陆美当年你表兄了算了。他离得那么远,现在也用不着。有个引子,他能入京了再说。”

    孟弘道“小人无能。”

    卫王道“这么些人,哪能个个都准了的。别处都有什么事”

    孟弘道“有些人仿佛已有了想法。连唐王家都派了人四处拜访。王府文学戴瀛近来出入了好几家。鲁王的妹婿段婴也活跃得很,刘松年并不吃他那一套。英王往年与赵王并不如何亲密,如今却常常一处。丁源去拜访王相公和钟相公,都泪眼汪汪地出来,看样子没成。”

    卫王一声嗤笑“还做梦当国舅呢”

    孟弘又汇报了一些事,卫王道“你去吧。”

    “是。”

    孟弘退回自己的值房,他在王府里有自己独立的屋子,手下管着几十个宦官,也有自己的“养子”。回到房里,就有小儿子们过来伺候他更衣、给他上茶。孟弘在祝家喝了一肚子茶喝得反胃,看到茶就烦,儿子们察颜观色将茶撤了去。

    一个小儿子说“爹,您今天辛苦了,我这就给您传饭去”

    孟弘的饭食也不赖,他吃了几口,对另一个儿子说“记下来,过年多备一张拜年的帖子,给祝家送过去。再备四色礼物,不轻不重就行。送的时候打听一下,祝刺史什么时候启程,从哪里走。”

    “是。”

    孟弘从袖子里又掏出来一个信封往桌上一扔“标记了收好。”

    四个儿子面面相觑,两个识字的要上前,最小的那一个机灵地抢先一步拿了“是。标记什么”

    孟弘冷漠地看了他一眼“陆美。”

    “是。”

    孟弘很快吃完了饭,赶去卫王面前伺候。冷风一吹,小宦官手里提着的灯笼不停地摇晃,光亮的范围也随之晃来晃去。孟弘拢着手,思忖接下来该怎么办。他是卫王府的宦官,当然是帮着卫王正位东宫最好。

    卫王非嫡非长非爱,是有点难,但是其他人也不怎么样还是有机会的

    可是要怎么做呢做官的人,凡出头的必有过人之处,不会轻易就上了卫王这条船。眼下还是该将目光放到京官身上,尤其是禁军。外任官员倒是不必太急,但是得留个引子。孟弘又想了一下,陆美不太可能向祝缨说明实情。

    他亲娘可不是陆美的亲姑妈,同姓而已。

    陆美当年回乡不止是回家,还来寻了他,求情托请托到了他的面前。当时他也不是很在意这个“表兄”。他母亲与陆美的父亲都出了五服了,他少年家贫,也没见着“舅家”怎么帮忙。一场大水,父母为了他能有条活路,将他送上了人牙子买人的船。

    同乡是很重要的关系,陆美是同乡,但同乡不必非得是陆美。一个王府的管事宦官之一,捞一个三千里外的犯官,费力,也犯不上。他跟吏部的人也没交情,为了陆美求卫王也没必要。

    但是拜帖他收下了,本来以为今天可以与祝缨套套交情,这张陆美的帖子也能拿出来当个佐证。哪知人家不接茬儿。

    果然,都是难搞的人

    这些大臣

    孟弘的心情很不美妙。走着走着,他突然灵光一现要是别人都不如殿下好,不就行了

    祝缨的心情倒还算不错。

    孟弘是个有意思的人。这人大概是疏忽了,远的不说,不久前她就来过京城。与现在许多刺史齐聚京城不同,那会儿她到京城还是比较显眼的。当时不找她,现在想起来了

    小吴有一点不安的,他也在想要一个职位。他的心里乱得很,脑子里一会儿是京里的形势,一会儿想这个人是王府的“大监”,刚才是他在陪着说话的,孟弘说着对祝缨的感谢与卫王对祝缨的欣赏,他也跟着附和了两句。但是祝缨没接孟弘这个话茬。

    然后又想回自己的职位,又很怕祝缨答应了许多别人的请托,他的事情又要往后退一步。不是说祝缨说话不算数,而是如果有更多的人,哪怕只有两个,那就有个先后。他有点不自信,王府宦官出手的礼物,应该很多吧万一有人会出更多呢

    瞻前顾后,小吴魂不守舍。

    祝缨看了他一眼,问“怎么了”

    小吴道“没、没什么,没见过长这么好的阉人。”

    祝缨道“能出头的多半长得出色。哪里都这样。你的心思现在不该放在他的身上,再练一练你的字去。”

    “是。”

    祝缨又将祝炼、荆生叫来谈话,询问孟弘当时说了什么。

    第二天,祝缨依旧是访客去,她又去了一回郑侯府。一大早她就到了,将郑侯与郑熹等人堵在家里。郑川跑出来迎接她“三哥怎么来了”

    祝缨道“你要当我闲的也行。”

    郑川道“那就一定有事啦正好,阿姐今天也要回来一趟。”

    祝缨道“那我赶上了。她还好吗”

    “很好,就是忙,姐夫信任她,什么事儿都交给她了。”

    祝缨只想翻白眼,但是忍住了。侯府已经吃完了早饭,郑侯与郑熹爷儿俩都在一处说话,等闺女回家。一见祝缨,郡主先说“巧了,人齐了。”

    祝缨笑道“我算是赶上了。”

    郑熹对一旁三个孩子说“来,拜见你们三哥。二娘,你小时候的襁褓都是他给你准备的。”

    岳妙君生了两女一儿,最大的那个出生的时候祝缨还在福禄县当县令。现在她都长成个小小淑女了,祝缨也成了刺史。小姑娘长得端正,五官不如郑霖好看,但是礼数周全。她妹妹更像郑熹一点,最小的是个男孩子,看着也干净利落。

    同祝缨见了礼之后,三人都不多嘴,很安静地又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

    岳妙君问祝缨“可还忙那天着了雪受凉了没”

    郡主问怎么回事,岳夫人就说了祝缨下雪那天去了刘松年家的事“我哥哥还说,这么多年,没见过叔父面前有人这么从容的。他算是知道怎么叔父相处了。”

    郡主笑道“原来如此。”

    祝缨道“碰巧了他老人家心情好。”

    郑侯道“得了吧,他什么时候心情好过了”

    说笑中,郑霖又回来了。她比出嫁的时候看着像是突然成熟了许多,瘦了一点点,容光焕发。回家之后说的话却有点官样文章的味道,向长辈们问好,又跟弟弟妹妹们说话。看到祝缨她也很高兴地叫了一声“三哥。去年你没来,我想你今年一准会来的”

    郑侯和郑熹父子俩没有摆谱训斥一些不该跑回娘家之类的话,反而比较关心郑霖新年怎么过,岳妙君又问姑爷今天干什么去了。

    郑霖道“我正要说呢,被英王请去吃酒了,说是外番今年朝贺的使者携了商人。有商人带了异域女乐,邀他先睹为快。新年还不够看的真是的。”

    祝缨道“年前就是要忙一些的,各王府都这样。”

    郑熹道“是么”

    “您还不知道如今在京里的人又多,彼此认识的人也多,就这京城里,您随便指个人,七弯八拐的总能找着些人情关系。”

    郑熹道“蝇营狗苟。”

    郑霖道“爹,您说谁呢”

    “好好好,不说了,你们娘儿几个聊吧。三郎,看见了吧女儿大了之后就不能乱说话了,会被嫌弃的。来,咱们去那边聊,将这里让给她们吧。”

    祝缨顺势与他去了书房,两人坐下,郑熹问道“有人找到你了”

    祝缨道“不多,眼前就俩,以后不知道。这些人都有点儿意思,有话不直说,先要套交情。昨天来了个孟弘,今晚约给了戴瀛。”

    “卫王和唐王你还应付不了这就到我这里来了”

    祝缨道“您还不知道我以前哪见过这阵仗呀我能混着过到现在,全是因为别人瞧不起我。我就是一个虾米,现在泡水里看着像是长了一点罢了,害怕。”

    郑熹笑个不停“那有这样自我贬损的不用怕。”

    祝缨道“不是自我贬损,是真的。以前真是个虾米,现在涨大了一点儿,也还不够大。一个外任的官员,下一步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心里没底的。这个京城,要说市井,离开十年我也能拣得起来。朱门之内我是什么也不知道。”

    “也不能一直避着朱门走”郑熹说,“朱门之内也不太难,你回来就知道了。”

    “回来不是换个地方”

    郑熹道“还奔波再不回来,这京城你就更生疏了”

    “那也是接着熬资历。”

    “熬资历怎么了谁不得熬早熬一点儿对你有好处。”

    祝缨坦诚地说“我怕回来之后我应付不来这乱局。京城就是个大磨盘。”

    郑熹道“那你就做磨盘。不就是诸王吗诸王,也得看大臣。陛下这几个儿子,也有凑热闹的,也不是人人都不好,你自己不要乱才能看清楚。”

    祝缨道“那您相中了谁不会是皇孙吧要准备什么”

    郑熹也不说场面话,而是直言“不是他。”

    “咦”

    “他没用。如果有什么姓丁的人联络你,别理会。”

    祝缨道“好。那别人呢还是谁的话都不接”她尽力问得仔细一点,就像她说的,底下的事儿她门儿清,再往上她之前从未接触过。经史是读了一大堆,想也知道除了记载下来的事件,又有多少谋划隐在阴影之中。

    比如尚培基,外人只会说是他老婆运气不好,仆人在梧州会馆撞到了刺史,然后拎了一串粽子出来,断送了他的仕途。没人知道祝缨早就讨厌他了,是故意去的梧州会馆,项大郎已隐讳地向她告了状。

    郑熹道“接了之后你要怎么办你还没回来,就听陛下的,陛下没表态,你就谁也不亲近,回来之后再说。你看好哪一个”

    “我都不熟。”

    “不用熟。”

    “要说,皇孙最划算,可惜不能由着您安排。那就不划算了。”

    太子妃姓丁,但是眼前这个皇孙不是太子妃亲生的,皇孙亲娘出家做女道士去了。天子幼冲,对大臣来说算是好事。

    前提是“天子”。

    争位的时候如果手上握的牌是个小孩儿,还不算太差。如果这小孩儿身边的人不太灵光,那就趁早放弃吧,容易坏事。年纪小,是不可能与母亲隔绝的,握着皇孙的人是太子妃。郑熹已经为她顶过一回缸了。

    郑熹道“看得还算明白。其他人呢”

    “我离得远看不清,您要问我就只能说,想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拢人的,又能拢到哪些人。”

    郑熹笑了“私下的事能告诉你能看到的都是明面上的,现在打明牌的就是个大傻子还是要回来,别再想着再任三年的事了头胎是好的,当爹的得自己先过好了,才能保住这个头胎。”

    祝缨道“好。”

    祝缨没能从郑熹口中问到一个确切的答案,她还真看不出来郑熹在这件事中的立场。

    她下午又在京城里晃了一圈儿,往骆晟的府上去了一趟,谢他关照了苏喆他们。永平公主府前车水马龙,骆晟比在鸿胪寺还要忙。祝缨在这里就没有什么优待了,她递了帖子,眼见来的人太多,便从骆晟家离开了。

    到得晚间门,戴瀛又来了。

    他也带了些礼物,没有孟弘那么夸张,祝缨同样没有收。

    戴瀛道“您是朝廷大臣,我这样上门索要,是蛮横无礼。要是让殿下知道了,该说我的不是了”

    “我最羡慕能读书的人了,”祝缨说,“我以前自己也没几本书,就说,以后我要是有钱了,一定不能吝啬。让愿意读书的人有书读,是我的心愿。”

    戴瀛一定不肯。

    祝缨道“那您就把这些舍给哪处施粥的寺观吧。”

    戴瀛一阵叹息,又夸赞了祝缨几句,祝缨道“惭愧,也不是为了别人,不过是想自己心里好过一点儿罢了。”

    戴瀛拱手道“大人真是我辈楷模。”

    聊了几句,戴瀛见也聊不下去了,拿了书,识趣告辞。

    年前,祝缨就只与这两位王府相关的人有了一点联络。转眼就到了除夕。

    祝缨有资格去宫里吃饭,吃完饭再回来守岁,次日一大早去朝贺。苏喆等人因在皇帝面前露了一个小脸,也有几个人关注。朝贺毕,祝缨就带着他们四处拜年,履行了带他们看更热闹的承诺。

    苏喆当天不想回四夷馆,几个小鬼也是一个意思,祝缨就将他们带回了自己家。安排郎睿等人与祝炼同住在张仙姑的屋子里,苏喆则住到花姐的屋子里去。

    苏喆好奇地道“这里怎么这般小”

    祝缨道“我穷。”

    苏喆听了就笑了,以为她在开玩笑。因为别业很大,府衙也不小,怎么看祝缨都不像是个穷人。苏喆道“过年不是不能说不好的字眼吗分明是节俭。”

    祝缨道“你说是就是吧。怎么样过得还好吗”

    苏喆道“这些天总有人问我,说识字歌之类的。阿翁,京城的人怎么跟没见过世面似的识字歌也不知道”

    祝缨道“他们不是稀罕识字歌,是皇帝喜欢。回去给你们讲一课,楚王好细腰。陛下也不是没见过好东西,你那课本,他现在怕是已经收了起来,不再看了。”

    “那”

    “别跟他要回来,就让他收着,挺好。”

    “哦。那要是有人向我要呢”

    “什么人”

    “四夷馆里住的那些人。”

    “你手上又没有,实话告诉他们没有。这些人,过一阵儿也就会忘掉了,又会追逐陛下新的喜好去了。”

    “那咱们这不是白费力气了”

    祝缨摸摸她的头“怎么会是白费力气我让许多人知道有这个课本了呀。”推广起来就容易得多了。朝廷下令推广这个识字课本可能性不大,一部分刺史能够稍微重视一点就行了。

    苏喆还有点不太理解,不过这不妨碍她将这件事记了下来,然后又高高兴兴地跟着祝缨拜年去了。

    祝缨新年必去的地方是郑侯府,毫不意外的,她在郑府见到了郑奕很不满意的舒炎、白庆志、柳昌,他们仨坐在一起,郑奕与温岳坐在他们的对面,两伙人都在郑熹的书房里,显得泾渭分明。,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