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第 222 章 番外二

    春妮儿考上中专的消息传到隔壁李村儿大队, 李村儿社员们惊掉了下巴。

    前夫李宝强父母寻罗这么久,也没给李宝强找到一个青出于蓝的儿媳妇儿,又得知春妮儿自个儿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懊悔不迭, 满心都是痛失铁饭碗,错失金元宝,本来要到手的美好未来从手指缝儿溜走的煎熬。

    但赵村儿大队今时不同往日,赵柯这个书记还会继续当下去, 李村儿不止大队长警告他们,社员们也都盯着, 绝对不允许他们再做什么事儿影响所有李村儿人的前程。

    李宝强一家人再不甘,也没有办法, 只能忍受村人的嘲笑, 继续长久地煎熬下去。

    赵村儿大队的社员们对孙家人以及春妮儿的态度,肉眼可见地变化,孙家父母扬眉吐气, 腰杆儿都比从前直了。

    而公社借着春妮儿和曲茜茜, 树典型,立榜样,大力推进整个公社的扫盲,寒冷刺骨的时节,工作干得如火如荼。

    赵柯工作到最后一刻, 跟吴主任和同事们暂时道别, 回赵村儿大队, 和亲人在临别前团聚。

    赵棉考上了省内的工业大学,读工科;赵枫也考进了首都的一所军事学院,已经提前入学。

    赵柯他们姐弟三个出息, 赵、余两家都很高兴,但孩子大了,全都离巢高飞,父母亲人留守在家乡,余秀兰满心的惆怅和不舍。

    赵柯每次回家的日常就是坐在灶坑前帮着烧火,安慰她“我们上学都有假期,你到时候别三天半又开始嫌弃我们。”

    庄兰坐在小板凳上,脚前一盆酸菜,边切边道“赵枫假期可能少,放假我跟二姐一起回来。”

    刘三妮儿心宽体胖,慈眉善目,说闺女余秀兰“我这土埋下巴颏,见一天少一天的老太太都没苦个脸,你年纪轻轻就别整那死出儿了,孩子有出息,乐乐呵呵的多好。”

    赵柯端起茶缸子,装模作样地打官腔儿,“就是,余秀兰同志,你这个思想觉悟比我们刘三妮儿同志,还是有些不足。”

    庄兰偷笑。

    余秀兰白她,“我还没说你,小傅是个实在孩子,你可不能对人家始乱终弃。”

    以身作则、八风不动的赵书记教她惊人的话震得一口水险些呛到。

    始乱终弃

    赵柯顺下这口水,表达异议“妈,你好歹也是老师,怎么胡乱用词”

    “甭管那些。”余秀兰一挥铲子,点赵柯,“咱们家都是实在人儿,行不行的,给人小傅知青个准话儿,你不能吊着人家。”

    赵柯再次提出异议,否认“没有吊着,你不能诬赖我。”

    要是吊着,不得忽近忽远吗她可从来没有。

    而且吊着,也得有吊着的目的吧她也没有。

    “你就说,你也老大不小了,这又要出去上学,你和小傅不说小傅,你到底是个啥章程。”

    一直没吭声的赵建国替闺女说话“小柯心里有数,你就别操心了。”

    余秀兰偏偏在赵柯他们临走前的最后一天,固执劲儿上来,“你别管,让她说。”

    庄兰好奇地看向赵柯,也想知道她的答话。

    赵柯到底是个什么章程呢

    傅杭是一个各方面都相当优质的男人,而且他在赵柯这儿,有一个相当大的优点,他在男性天然享有某些红利的成长环境中,培养出了一些劣根性,但他的人格、思想、能力等等时刻在进化。

    他的大脑,高于性别。

    世俗观念中,哪怕双方精神上没有共鸣,也没有产生爱情,只看他作为丈夫会给予妻子一个不错的社会地位以及一个相对稳固的家庭,就值得选择。

    但赵柯不需要男人给予她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至于爱情

    赵柯不需要爱情填补精神的富足,不需要婚姻达成经济的富足。

    只能说,赵柯不排斥跟傅杭在一起,也不是非他不可。

    赵柯没有给出准确的答案,“我们各自有追求,彼此迁就是对自身和对方的损耗,相反,不确定的未来能够激起无限的期待,我对傅知青的未来就充满期待,你们也可以对我的未来有除婚姻以外更大的期待。”

    “顺其自然不就很好吗”

    余秀兰不着痕迹地瞥一眼门的方向,“我知道你们都有本事,我也劝不动你,但你想清楚,你这一上学,又耽误好几年,不提前考虑生孩子和养老,晚了可能就来不及了”

    赵柯毫不犹豫地表露野心,“我争取国家养我,希望傅知青也有这个荣幸。”

    余秀兰哑口,忘了,赵柯现在是公社干部,以后如果有机会再升一升,没准儿真能享有干部退休福利,不能以普通妇女来看她。

    她本来想着推一把,成了皆大欢喜,不成谁都别耽误谁,现在倒好,说了跟白说一样。

    余秀兰最后只能没好气地甩她一句“少给国家添麻烦。”

    赵柯啪地并脚,端正坐直,握拳举到眉尾处,“为人民服务。”

    几个字儿,喊得那叫一个字正腔圆,那叫一个大公无私。

    余秀兰噎住。

    其他人纷纷笑起来。

    门外,傅杭听着里面赵柯格外有辨识度的话语,眼里不禁泛起笑意。

    林海洋走了,他一个人留在赵村儿大队,赵柯不在家,余秀兰和刘三妮儿也常叫他来吃饭。

    今天也是余秀兰特地叫他这个时间点过来的。

    傅杭是聪明人,一下子便听出余老师在套赵柯的话。

    她可能想要推波助澜。

    至于结果

    对此刻的傅杭来说,能得到一句“期待”和“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答案。

    赵柯就是赵柯,傅杭打从心里敢于承认,人都慕强,赵柯心性足够强,他就是崇拜赵柯,就是向往。

    如果赵柯不是现在的赵柯,傅杭也不会是现在的傅杭,他们很多人都不是现在越来越好的他们。

    赵柯的祝福,也激起了傅杭的野心。

    他没有推门进去,转身走了。

    过了一会儿,傅杭手里拿着一个皮质的本子一样的东西,再次出现在赵柯门口,若无其事地进屋。

    余秀兰观察着傅杭的神色,他脸上没有气馁失落,便更加热情地招呼“小傅,快坐下,饭好了。”

    大家已经落座,只有赵柯身边空了个位置。

    傅杭自然地坐下,随手递向赵柯,语气平常,“送你。”

    赵柯接过来,上面绑着一根皮筋,取下皮筋,翻开一看,是一本相册。

    她拿着相册,翻书一样,飞速翻过,全都是有赵柯的照片。

    余秀兰和刘三妮儿瞥见照片,放下筷子,想要看看。

    赵柯看向傅杭,傅杭点头,她才伸手递出去。

    赵建国和庄兰还有三个孩子也都伸头过去看照片,一群人饭都顾不上吃,边看边打开话匣子,猜哪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想起来那段时间发生了啥事儿,就要说一说,然后张张照片都要带一句“咱们赵柯可真好看,真上相。”

    他们翻到赵棉结婚时候的照片,其中一张,是赵柯面墙,微微仰头忍泪,模样还是那个模样,照片营造出来的氛围,格外动人。

    庄兰都忍不住感叹“真好看啊。”

    赵柯刚才翻得快,没细看,现在一瞧,竟然真的很好看。

    那种美,有别于赵柯一贯阳光向上强韧的特质,像是晨露压在叶尖轻颤。

    傅杭微微侧头偏向她,低声道“我没有骗你,不用销毁了吧”

    赵柯忽然想起似乎听人说过,喜欢一个人的时候,眼里的对方总是好看的。

    照片是喜欢的具象化。

    连赵柯都没想到她竟然有这样的一面。

    不是那种昭然若揭的心思,他好像透过她的表象,看到了她丰富的灵魂。

    赵柯垂眸一笑,“不用。”

    傅杭满足。

    饭后,傅杭便离开,给赵家人留出空间,安安静静地度过离别前的最后一晚相聚。

    夜色深了,赵柯才回到自个儿的屋子,点亮煤油灯,铺好被褥,却睡不着,拿起相册,坐在油灯下仔细翻看。

    第一张,是所有知青的合影,赵柯站在中间,这也是赵柯和傅杭的第一张合影。

    当时的照片,苏教授洗出来很多,寄回了赵村儿大队。

    这张照片,赵柯也有。

    赵柯继续往后翻。

    除了第一张照片单独一页,其他都是两张照片夹在一页。

    有赵柯大队选举时站在台上,有赵柯工作时认真的模样,有赵柯坐在窗里低头看书,有赵柯蹲地上堆雪人各种各样的赵柯。

    哪怕赵柯在人群里,也是中心,一眼就能夺走眼球。

    傅杭买相机回来,说过想给她拍照,大多照片赵柯基本一看就记得。

    现在她回看这些照片,记忆仿佛跟着照片重新在脑海里过了一遍。

    短短的三年多,她从漫不经心变得意气风发,又逐渐变得沉静;从坐没坐相的惫懒姑娘,变成了一棵笔直而茂盛、能够遮风挡雨的大树。

    未来,她会枝叶更繁茂。

    赵柯眼里噙着笑,翻完了最后一页,准备合上的时候,忽然一顿,又翻回了第一页。

    只有第一张照片是单面,背面还有标注。

    赵柯一页一页地拉出其他照片,都有标注时间,只有最后一张照片,写着两行字

    心如亭月,千里常伴,来日方长。

    共勉。

    赵柯单独抽出那张照片,手指捏着照片右下角,专注地看了几秒,莞尔。

    外头响起沙沙声,下雪了。

    赵柯忽然有点儿想看夜雪,便穿戴保暖,推门走了出去。

    旁边的两间屋子,透出浅淡的、温暖的亮光,父母那间隐隐还有说话声。

    赵柯站在房檐下,仰头望向天空。

    天际,月亮和繁星挂在天上,而她头上,绵绵的雪花悠悠地飘落下来,落在脸上,落在眼睛里,沁凉一片。

    赵柯伸出手,接雪花,这时,隔壁院子里响起开门声。

    傅杭穿着大衣戴着毛帽子,走出来。

    两人隔着院子看见对方,皆是一愣,随即带着不需要言说的默契,相视而笑,在各自的房檐下一同仰头,共赏一轮月,同淋一场雪。

    第二天,余秀兰和刘三妮儿早早就忙活起来,煮了一大锅饺子。

    赵柯、傅杭、庄兰三个要远行的人,坐在一起,一人一盘饺子,吃得认真。

    上车饺子下车面,这是北方人特有的仪式感之一。

    仪式感之二,喜事儿就要热闹,烟花鞭炮敲锣打鼓扭秧歌

    之前那一批知青和社员离开时,赵新山专门组织了锣鼓,为他们送行。

    这一次,社员们聚在村口老槐树下,锣鼓队再次出场,几个人敲锣打鼓,其余社员们站成方队,舞起秧歌。

    赵柯十分捧场,看得时候一直在鼓掌。

    秧歌队带队的是李荷花,她和几个年轻的妇女扭着秧歌,跑过来拉三个人,“来来来,一起”

    热闹和喜庆是一种气氛,完全不需要技巧。

    赵柯没有架子,接过红手绢和扇子,就在中间扭起来。

    庄兰受她和气氛感染,也舞动起来,动作从一开始的扭捏到后来完全融入。

    傅杭也没扫兴,跟着动了几下,便举起相机对准赵柯明媚的笑脸。

    闹腾了十来分钟,赵新山出来打断“差不多得了,别耽误他们的车。”

    锣鼓声停下,秧歌也停下,分别的情绪涌上来。

    大伙儿纷纷跟三人道别。

    赵四爷拄着拐杖站在赵柯面前,语重心长地说道“赵柯啊,你要是有更好的前途,想走就走,别让双山公社成为你的负担,大伙儿都不会埋怨你的。”

    庄兰将来可能会跟赵枫团聚,傅杭留在乡下地方发挥才能的空间有限,只有赵柯明确说会回来继续基层工作。

    赵芸芸向着赵柯,立马道“就是,搁我们有好前途,指定奔着去。”

    社员们也都附和

    “是啊,你要有更好的奔头,大伙儿都为你高兴。”

    “对,就算毕业想法变了,也不用非得回来。”

    “谁要是说你啥,咱们赵村儿大队第一个不同意。”

    赵柯心里慰藉,笑道“咱们公社就在我的前途里,这是我深思熟虑的决定。”

    大伙儿对视,无言以对。

    赵柯要高考,他们心里患得患失。

    赵柯留下了,给双山公社的农民社员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大伙儿心里踏实的同时,其实不理解她能留在城里前途大好,为什么还要回到他们这小地方,就像他们说的,要是他们有好前程肯定毫不犹豫。

    但正是因为这样,赵柯的选择,他们才更敬佩。

    “那那你放心去上学,大家肯定都配合公社工作。”

    赵柯点头。

    傅杭举起相机,岔开话题道“不如大家拍一张集体合照留念吧。”

    这个建议得到了所有人的热烈响应。

    赵新山组织人“娃娃们别闹了按大小个儿一排排站好,留出第三排的空儿”

    “前面一排蹲一蹲。”

    “第二排,弯弯腰,别挡后面儿”

    “老板儿,你那个头,往后站啥,就剩个脑瓜顶了往前”

    老板儿嘿嘿笑着摸摸脑袋,走到前一排。

    赵芸芸兴高采烈地举手,“我要站赵柯身边儿”

    “轮不到你,你往前站。”

    赵芸芸不服,“我咋不行,我是咱们大队的妇女主任了,怎么不能在第三排有一席之地。”

    赵新山招呼村里的老人们站到第三排,中间留出赵柯他们三个的空,看边上还有地方,叫她过去。

    赵芸芸“”

    这一席之地,也太远了。

    可那么多老辈儿,她还真极不过去。

    赵芸芸退而求其次,还是选择了赵柯前面,好歹挨着呢。

    傅杭的照相机有定时拍照的功能,在拖拉机挡泥板上调整好角度,等到赵新山他们都站好,定好时,便小跑过去,迅速在赵柯身边站定。

    “咔嚓。”

    照片定格,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欢喜的笑容。

    “你们仨再拍一张吧。”

    赵新山说的是赵柯、傅杭和庄兰仨人。

    傅杭和庄兰几乎没有停顿,就站在了赵柯两边。

    赵芸芸兴冲冲地拿起照相机,像模像样地掌镜,“站近一点儿,诶对。”

    “咔嚓。”

    “再来一张。”

    赵芸芸悄悄对庄兰使了个眼色,再次举起照相机,“来,别动,摆好表情,五、四”

    庄兰余光撇着身边的两人,脚尖朝外,等赵芸芸喊到“二”的时候,飞快地跑开。

    “咔嚓。”

    一场雪,树挂凇。

    傅杭和赵柯在赵村儿大队的最后一张合影,身后的背景是赵村儿大队挂着雪的老槐树和来去那条必经之路。

    之后,三人坐上了拖拉机,在锣鼓喧天中远行。

    以前的双山公社迎四面八方青葱来客,现在的双山公社,送亭亭松柏往天南海北。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