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蒙毅, 记下张良的信息。”
蒙毅“唯。”天幕提到的都是人才,陛下一个都不会放过。
想当年,蔚僚入秦, 始皇十分欣赏他的能力,但蔚僚却一眼看穿始皇的野心, 认为始皇没有仁德之心, 不肯为他出谋划策。蔚僚一有机会便想逃离秦国,最后还是被始皇找了回来, 封为国蔚,如今就在咸阳宫群臣中坐着呢。
蒙毅想,若是张良等人识相,会成为下一个李斯蔚僚,得到陛下的信任, 若是他们不识相,就是下一个韩非了。
又如, 辅佐赵王歇的李左车, 他是李牧的孙子,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兵家怪杰、军事奇才。刘邦派韩信张耳攻赵, 陈兵于太行井陉, 李左车看出此地不适合进攻, 且汉军远道而来, 粮草匮乏,只要赵军严密防守, 便能万无一失。
可惜关键时刻赵王不听他的计谋,坚持出战,最后结果是,赵军二十万大军成就了韩信背水一战灭亡赵国的美名。
事后, 韩信十分赏识李左车,以老师之礼相待,李左车便为韩信献计献策,主张修生养息,慰劳将士,以德政安抚人心,恩威并举,迫使敌人归顺。他留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句名言,还著有兵书广武君,论述用兵谋略之道,影响深远。
评论区
“这句话原来是李左车说的,好熟悉啊。”
“赵王这个名号有毒吧。”
“李家和赵王相性不合。”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赵国复国有什么高光时刻吗,难道就是为了给韩信留一个背水一战的美名。”
“韩国、燕国、魏国、齐国也没有什么高光,被韩信一击团灭。”
李左车没想到自己居然也能上了天幕,他顾不得身份暴露,被秦朝抓住行迹,内心满满的吐槽欲无处发泄“没想到我也步了祖父的后尘。”
遇到这样的君主能怎么办,当然是随他去了,他可没有祖父那样的死脑筋,赵王不用我,我就换个东家,韩信不香吗
还有西楚霸王项羽,也是为了报国仇家恨才起兵反秦,由此可见思想统一的重要性。
始皇拿出自己的小本子,默默记下“李左车,韩信,项羽”
大秦的文臣武将也是需要传承的,这些就当成预备役吧。
商鞅变法奠定了秦国崛起的基础,也塑造了秦国的文化,“尚法、尚战、尚农”。秦文化中的开放、务实、进取促进了秦的兴盛,譬如那些在东方六国郁郁不得志,却能在秦施展抱负之人,商鞅、张仪、范睢、吕不韦、李斯、蔚僚都是其中的代表。
但在秦灭六国后,秦国没有建立起一种广纳人才的制度和底层人士的上升渠道,新生的政治力量一旦无法融入政权中,就会滋生出不满情绪。而这些人有六国贵族,有侠义之士,还有基层小吏,他们在地方具有极高的社会威望,自身又有远大的理想,但朝廷没有给他们改变生活,提高地位的合法途径。
对秦王朝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成为他们反抗暴秦的动机。希望改变自身地位,实现自己的理想,又促成了他们的奋起反抗,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灭秦的主力军。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汉初三杰”,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所以有天下者何”群臣回答了很多答案,但都没有让他满意,刘邦就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抚民,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王绾“张良,萧何,韩信,他们是汉初三杰”
始皇的小本本上又加了一个萧何。
李斯“听天幕的意思,萧何似乎是安定后方,安抚民心的功臣。”
自从天幕讲到李家被灭三族,俱五刑,李斯就慢慢恢复了过来。最坏的结果就是这样了,难道还能更惨吗
他干脆破罐破摔,权当不知道同僚的目光,因为他明白,只要表现出自己的价值,始皇就会一直重用他。
始皇点点头,“不错,这是能成为丞相的人才啊”也是大秦最需要的人才。
现在还在沛县的萧何心里咯噔了一下,“汉初三杰”这个名头可太大了,也不知未来的自己到底做了什么。如此盛名,现在的他可能担的下来
刘季打趣道“萧主吏要发达了,可不要忘了我们这些老兄弟啊。”
萧何无语了片刻“我再怎么发达,也比不上老兄你啊。”
他原本已经决定前往咸阳,但只是作为刘季的搭头,没想到天幕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与此同时,他心中也涌现了一股激昂之情,他有能力,有抱负,只差一个赏识自己的伯乐。如今,大好机会就在眼前,他定要抓住这次机遇。
萧何,沛县人,在秦朝他只做到了沛县的主吏掾,也就是后来的功曹,只是一个辅佐县令的属官。秦末大乱后,他审时度势,辅佐沛公刘邦起义。
始皇神色有些不渝,这样的人才,定然如锥在囊中,明珠夜放,无法隐藏,但居然没有任何人向自己举荐此人。胸怀壮志却只能屈居一县令副官,心中如何会没有怨气。
他不是六国遗贵,与大秦没有深仇大恨,他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罢了。
“我大秦的人才举荐机制确是需要有所改善了。”
扶苏道“如今,有才之士需要先投入三公九卿门下,才有机会来到父皇面前。或许,可以设置一个普通百姓自行举荐的渠道,朝廷只需考核其能力,将其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即可。”
始皇眼前一亮,赞道“不错,下朝后,你写个具体的章程,拿到朝堂上与诸卿共议。”
巨鹿之战前,楚怀王便与刘邦项羽约定,“先入关中者王”,先进入咸阳的人封为关中王。项羽在巨鹿消灭了秦朝的有生力量,刘邦则径直前往咸阳,凭靠张良等人的谋划,避实就虚,剿抚并用,一路夺关斩将,直达关中。
攻克咸阳后,其他起义军都在争夺金银财宝,迷恋美人,只有萧何第一时间接收了秦丞相府、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后来项羽一把火烧了咸阳,咸阳的藏书尽数付之一炬,萧何抢救出来的这些资料成为西汉制定国策的重要参考。
始皇赞道“此人不错,有远见,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项羽打赢了巨鹿之战,正志得意满,得意于自己的天下无敌。结果回过头一看,老流氓刘邦不讲武德,居然趁自己挡着秦军,抄近路抢了秦国的水晶。他气愤不已,立刻快马加鞭前往咸阳。
于是,在刘邦攻入咸阳后不久,项羽也率军入关,并在同年二月自封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他认为自己在巨鹿消灭了章邯的秦军,是灭秦最大的功臣,刘邦靠捡漏才先到了咸阳,有什么资格当关中王,所以他背弃了原来的约定,改立刘邦为汉王,把他封到了荒远偏僻的巴、蜀、汉中之地。
蒙恬摇摇头,“这人可真小气,当着全天下的面出尔反尔,以后还有谁会信他。”
王贲道“是啊,连最基本的信用都没有,他的手下还会信服吗”
为了阻止刘邦东进,项羽又把关中地区一分为三,分封给了3个秦朝降将雍王章邯、翟王董翳、塞王司马欣。刘邦忍下了这份屈辱,带领人马回到汉中,休兵养士,广招人才,等待与项羽决一死战的时机。
蒙毅好奇道“这刘邦被封死在了汉中,他要如何出来”
始皇道“当然是先夺三秦,三秦的诸侯都是秦国降将,与秦人有着深仇大恨,秦人定然不会追随他们。刘邦只要能打穿三秦,秦人定会欢迎他的。”
到时候就是天幕前面说过的“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了。
熟悉秦朝崛起之路的人也看出来了,这刘邦走的就是始皇统一天下之路啊,以关中为基本盘,东出争霸,只是不知他的军队有没有大秦的虎狼之师勇猛无畏。
汉中地方狭小,周围还有三秦虎视眈眈,挡住出路,汉军将士无不思念家乡,不愿在蜀中久驻,很多人都开小差逃跑了。直到有一天,刘邦突然接到报告“萧丞相跑了。”刘邦一听大怒,“萧何就是我的左右手啊,谁都能跑,他怎么能跑呢。”刘邦当即派人去寻。
派出去的人根本不知道萧何走的哪条路,如何能找到他,不过两日后,萧何便自己回来了。刘邦见到萧何又惊又怒,质问道“你为什么也想逃跑”萧何解释“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去了。”刘邦又问他“你追的是谁”萧何答道“韩信。”
刘邦不信,“逃走的将军有十多个了,也没听说你去追过谁,为什么偏要去追韩信”萧何说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韩信是当今世上数一数二的杰出人才,他若是跑了就再也没有第二个了。大王如果只想当个汉中王,就当我多此一举。如果您还准备打天下,那就非用韩信不可。”
刘邦好奇极了,这个韩信到底有什么样的能力,居然能得萧何如此推崇。要说刘邦最大的优点,那就是听人劝,见萧何如此重视此人,他当即表示要封韩信为将军。萧何却觉得“只是区区一个将军,怕是留不住韩信。”
将军都不行,难道要直接封一个无名小卒做大将军刘邦本是话赶话提了这么一句,没想到萧何居然十分赞同,“不光要封大将军,还要搭建拜将台,郑重其事的封赏他。”
面对如此离谱的要求,刘邦最终还是答应了。后来,韩信在楚汉战争中屡立奇功,为刘邦平定天下立下汗马功劳。萧何慧眼识英才,月下追韩信,为刘邦留下了一个兵仙军神。
蒙恬都惊呆了“居然直接从一个小兵一步登天变成了大将军”
王贲“大将军掌管全部兵马,这刘邦就不怕所托非人吗”
始皇笑道“这就是那刘邦能得天下的诀窍了,与项羽对比,他识人善任,只要有才能之人就能一步登天。此事传出去,定会有无数郁郁不得志的人才投靠汉王。”,</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