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汉初人杰 一饭千金,胯下之辱

    远在沛县的刘季萧何等人也在通过天幕猜测自己的命运, 刘季都能成为开国之君,他们这些老兄弟定然封侯拜将了吧。

    没想到,第一个封为大将军的居然是一个无名小卒, 樊哙快言快语道“刘兄,你还真是大气啊,这样大气的人, 俺也愿意追随啊。”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一想到自己有可能封侯拜相,封妻荫子, 心里还有点小激动呢。

    他们沉浸在美好的未来中, 久久无法回神。

    刘季摆摆手,心中却暗暗思量, 听天幕的意思,乃公那时正被困在汉中,对于中原争霸有心无力,只要有人能领兵打出一条路, 让乃公做什么都行。

    若是将来真能争霸中原,证明韩信能力出众,那就是我知人善任。若是韩信只是夸夸其谈,纸上谈兵,那也是乃公听信萧何之言,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没错, 乃公就是这么能屈能伸, 进退自如

    淮阴的的少年韩信也在看着天幕,只是他还没有意识到天幕上提到的这个韩信就是自己。

    楚汉之争时,萧何留守关中, 稳固后方,向前线输送士兵、粮饷。这时的关中早已是满目疮痍,残破不堪,秦都咸阳被项羽放火烧了3个月,已成一片瓦砾,秦人数次经历战乱,人心惶惶。萧何一面安抚百姓,恢复生产,收拾关中的残破局面。一面重建秩序,颁布新法,安定民心。开放秦朝的皇家园林给百姓耕种,赐给百姓爵位,减免租税。

    这些举措很快便有了成效,关中的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给刘邦建立了稳固的后方,也保障了前线的粮草。

    王绾赞叹道“这个萧何是个安抚民心的能人啊。”

    始皇点头道“我大秦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才,安抚民心,统一思想,使天下一心。若你们能做到这些,朕又何必使用酷烈的法子“焚书坑儒”呢”

    李斯叹了口气,这个萧何是个与法家格格不入的人,但他也定然不是儒家的人。自商君变法后,大秦的丞相都是法家代表人物,只是这样的大好局面,要在自己这一代结束了。

    罢了,天幕中的李斯跟儒家争了一辈子,也没有什么好结局,只要这个萧何不打压法家,便与其合作又如何。

    扶苏则是眼前一亮,萧何做的正是他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安抚民心,缓和矛盾,恢复民生,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时间

    等到萧何来到咸阳,自己定要好生请教一番。

    经历了天幕的一连串打击,了解了一些后世儒家的做派,扶苏已经慢慢放下了对儒家、法家的偏颇,将自己抽离出来,站在更高的位置注视着百家学说。

    他终于发现,还是父皇说的对,为君者不必亲自参与百家争斗,只要站在裁判的位置上,有自己的决断即可。

    百家都是君王的工具,哪家好用就用那家,若是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被百家利用,为他们摇旗呐喊,落得个自杀而死的下场,岂不是辜负了天幕的警示。

    刘邦与项羽的战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刘邦甚至多次弃军逃跑,独自脱身,当时的萧何若稍有二心,便可置刘邦于死地。可萧何每次都能尽数征发关中之兵,补足汉军缺额,为前线粮草,保障军需,刘邦也因此得以重新振作,多次转危为安。

    汉高祖刘邦也想起了这一段历史,对着萧何笑道“昨日犹在眼前,若是没有相国,朕定然无法连年征战。”

    听着天幕的嘲讽,刘邦依旧谈笑风生,淡定自若。反正都是已经发生的事,乃公是最后的胜利者,而项羽坟头草都三尺高了,自然能大度的一笑而过了。

    吕雉心中暗想,这份厚脸皮的做派倒是很值得刘盈学习一番。

    凭着这份功劳,萧何位列西汉开国功臣第一人西汉建立后,萧何担任相国,他参照秦朝六法,制定了西汉的律法九章律。萧何制定的九章律,删除了秦法中苛繁、严酷的律条,使法令更为简单明确,与其政治主张结合起来,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维护了汉初的安定,使得满目疮痍的汉初经济民生得以恢复。

    李斯不自觉的出声“九章律”

    周围的同僚都听到了他的声音,始皇也不例外。

    天幕一直在说大秦的律法严苛繁复,压迫的百姓无法正常生活。可是大秦崛起全靠这本商君法,若是修改律法,定会伤筋动骨,波及全国。如今朝堂之上的掌权者一个个都会成为守旧派,阻挠新法的实施。

    面对如此大的阻力,始皇也一时无法下定决心。

    众所周知,刘邦是个疑心很重的人,对有能力的开国功臣更是不放心,萧何也没有例外。每当刘邦在外领兵,收到萧何送到前线的军粮时,刘邦都要问使者“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答,萧相国爱民如子,体恤百姓,刘邦听后默不作声。萧何知道此事后,不得采取自污的手段,让刘邦降低疑心,终得善终。

    西汉刘邦听到这里颇有些不自在,前面说的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这件事却是正在发生的,而且萧相国就坐在自己对面。被天幕当面揭穿,他再厚的脸皮也有些顶不住,他支支吾吾道“相国,你看这事朕怎么会怀疑你呢。”

    萧丞相能怎么办,当然是继续表忠心了,“陛下,臣年老体弱,早想乞骸骨回乡养老,还请陛下允准。”

    刘邦微微后倾,忙劝阻道“相国说的什么话,大汉刚刚建立,百废待兴,缺了谁也不能缺了你呀。”

    刘邦怀疑归怀疑,但他脑子还是很清楚的,大汉不能没有萧何,只要他没有明确造反,自己也绝不会动他。

    沛县的萧何则是心里有些不舒服,他还没有经历过权利的倾轧,依旧是一个满怀理想,胸有抱负的青年人,被自己一心拥护的主君如此怀疑,自然会有些心寒。

    刘季却大大咧咧道“那个刘邦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他以后定会众叛亲离。萧主吏,这下不必担心了,将来去了咸阳,始皇定会重用你。而且,始皇从未杀过功臣,你定能施展抱负,也不必担心主君的怀疑。”

    萧何满心的想法都被噎了回去,刘老三你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这人居然连自己都骂

    听到这里始皇微微一笑,在这方面他能傲视后世所有皇帝只有没有能力,压不住权臣的人才会杀功臣,刘邦这个开国皇帝也不过如此

    第二位要说的就是“兵仙”韩信了,韩信,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之一。韩信与白起、吴起等人并列为华夏八大军神,但得了“兵仙”称号的只有他一人。

    韩信出身平民,早年家庭贫困,无法被举荐为官吏,他又经常去别人家蹭吃蹭喝,很多人都讨厌他。他接连数月去亭长家蹭饭吃,时间长了,亭长的妻子受不了,就改变了吃饭的时间,韩信明白了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再也不去蹭饭了。后来,韩信荣归故里,只给了亭长一百钱,讽刺亭长做好事有始无终。

    评论区

    “怎么感觉有点奇怪,韩信蹭吃蹭喝,不应该感觉羞愧吗,为什么他还有理了。”

    “韩信情商也太低了,一点都不懂人情世故。”

    “这个亭长以后定然悔得肠子都青了,不过是几顿饭就能换韩信的感激,还是很值得的。”

    “楼上的,你这是事后诸葛亮,那么多蹭吃蹭喝的人,有几个将来能出人头地。”

    “就是,都是有手有脚的人,怎么就不能自己养活自己了。”

    少年韩信终于能确定天幕说的就是自己了,因为他是淮阴人,家境贫寒,还经常去蹭吃蹭喝,一会还打算去南昌亭长家吃饭

    不过,听天幕的意思,似乎这是不对的。可是,几个月前明明是亭长邀请我去的,他还说家中很欢迎我,不缺我一口吃的,为什么现在又不同意了

    智商超群,情商为负的韩信想不明白这个道理。

    韩信在河边钓鱼,一个漂洗丝绵的婆婆见他饿了,便拿了一些食物给她吃,连着送了几十天,韩信承诺将来一定会报答婆婆。老婆婆本是见他可怜,好心照顾他,从未想过报答,听到韩信的话自然很不高兴。后来韩信功成名就后重回淮阴,赠给了老婆婆一千两黄金,这就是一饭千金的典故。

    少年韩信更加疑惑,为什么我想报答她,她却不高兴了

    淮阴有些小混混见韩信整日拿着一把长剑把玩,却又从不以此打架斗殴,觉得他是胆小鬼,很看不上他。有个屠夫拦住韩信的去路,“你要是有胆子就拿那把剑刺我,要是怕死,就从我钻过去。”韩信权衡片刻,还是从屠夫钻了过去,成语胯下之辱就是由此而来。后来,韩信回到家乡后,不仅没有治罪屠夫,反而封其为中尉。

    评论区

    “无法理解韩信的做法,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他对亭长的态度和对屠夫的态度,都让我无法苟同。”

    “或许这就是天才吧,上天给她开了一扇窗,就会给他关上一扇门。”

    “那他开的窗也太大了,这得是玻璃房了吧。”

    “从这些小事中不难看出他将来的结局”,</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