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5 章

小说:科举出仕(士) 作者:黄姜
    在工匠到来之前, 西山大营的一百驻军先到了。

    西山大营军,是除御林军之外,以及负责守卫京城内城九座城门的步军统领衙门其长官俗称九门提督外,第三股拱卫京师的兵力。

    从西山大营抽调来一百名士兵, 由一名百户即沈百户带领, 分为两部, 分别驻守于水泥局,以及黎池石山下的水泥作坊。

    西山大营军, 作为驻守在京城郊外的一支军队, 既牵制御林军与九门军此两支京军, 又外御京外地方军。这样一支军队, 需得有一定实力才行。

    黎池就见识到了大燕这个冷兵器时代里, 所谓最强军队的实力。

    率领这一百民士兵的沈百户,与从工部出来到自家石山下水泥作坊的黎池见过面,说了要在两地驻守以防泄密的事后, 就几句话的功夫,就将水泥作坊的布防安排完毕,防守得严严实实

    看士兵的形体和精神面貌,是真有军人的锋利, 非常有气势。

    其实煤炭和水泥, 是采取官私兼具模式的。

    在煤炭方面, 煤矿有军队驻守,流放犯人、役夫和士兵进行开采,除了一部分用作官用之外, 如作燃料用于铸钱、铸兵器、官窑烧瓷等。还会像卖盐引一样,等开采量足够官用之后,后期就会卖给商人煤引兑换煤炭,再售卖到民间私用。

    在水泥方面,也与煤炭差不多。等朝廷和地方的水泥局开设起来,并能生产供给公用之后,如治水、修桥、铺路、营缮宫殿陵墓等,也会允许民间私设作坊生产和售卖水泥。

    不过在水泥政策方面,这个民间可能更多指黎池了。毕竟除了黎池之外,民间暂时也没有其他人能烧制出水泥来。

    而这官私兼具的模式,有一个前提是等官用足够之后,在这之前煤炭开采和水泥烧制,都是禁止和保密状态的。

    至于煤炭和水泥的保密必要性,可以举一个例子。就好比抢支制作图纸,若是在本国还没制造出来足够数量前,就被别国或民间团体盗去图纸,并抢先制作了出来,那本国或统治团体不就可能有危险了

    虽然禁止私人开采煤炭和水泥烧制保密,与抢支并不完全一样,但理是同理。

    不管是何领域,本国或统治团体都想确保走在前列。这或许是为树立国家自信和民族自信,也或许是为确保中原大国的优越地位,贞文帝或许说不出这些理论,但他就是这么规定、这么做的。

    所以贞文帝下旨,就近从西山大营调一百士兵,驻守于水泥局和黎池石山下的水泥作坊,纯属是正常操作。

    对于沈百户前来驻守,黎池并未误会。他并未认为贞文帝派兵驻守,是想霸占他的水泥作坊,抢夺水泥配方。贞文帝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不至于如此。

    第三天上午,有一工部主事领来了五百住坐匠、三千轮班匠。

    黎池看着站在下面的三千五百工匠,大多衣衫单薄,脸上冻得皲裂,耳朵冻得红紫甚至还有冻疮血痂,揣着手满脸愁苦,有的只剩满脸麻木

    猝不及防地心中一酸,黎池忽然想起前世年幼时的父亲,以及这辈子年幼时劳作归来的家人,风吹日晒、生活困苦

    世界再繁华,也有无家、无衣食的可怜人,何况现在这个生产力低下时代。黎池能做的很少,他只能尽量多为大燕社稷做一些事,让大燕变得更好,如此天下可怜人就能减少些。

    “你们中以前服工役时,可有当过牌长和甲长者十人一牌,十牌一甲,以前任过牌长和甲长之职者,到前面来。”

    等当过牌长和甲长的工匠出来之后,黎池计算一下人数,还差一个牌长,于是又看着点了一个工匠当牌长之后,就将三千五百工匠分好了牌和甲。

    “今日时间仓促,怕是盖不好棚房了。”黎池将三十五个甲长叫到跟前来,吩咐道。“这样,你们今日随那位工部主事一起,去库里将盖棚房的板材搬来,明日再将棚房盖好。自此以后你们就住到棚房中,直至服完工役或新楼建好搬出去。”

    “官老爷是说,我们要住在这里”其中一个甲长见和他们说话的官老爷温和带笑,很是面善的样子,这才鼓起勇气问道。“那那不知要缴几多银钱”

    黎池听明白这个甲长的意思了。无论是住坐匠还是外地进京的轮班匠,服工役时都是自费食宿的,虽有衣食补贴银子,但层层盘剥之后,落到工匠手里的也就没多少了。

    这甲长听他说他们以后都要住到这里的棚房里来,是在担心房费要比他们现在自己找的要贵。

    黎池温和地笑着解释到“不需缴银钱。你们早些盖好了,就早些给你们住。还有茅厕、灶房这些用得上的地方,也要在拟建厂房和衙署的空地之外建上几个。这些最迟要在三天之内建好,之后就要开始修建厂房了。”

    “这房子给我们住,真不要喔们银钱”一个带着川音腔调的甲长不确定地问道。

    黎池耐心地保证,“真不要你们的银钱,你们放心住就是。你们若是自己做饭,等你们把灶房建起来后自己做,本官给你们几口锅。若是不自己做饭,那就将一月三斗米领去,或领相应银钱也可。”

    “还将一月三斗米给我们”有个长得愣头愣脑的甲长不确定地问道。以前他们服役时,三斗米到他们手上能有一斗就不错了。

    “老吴你这人说什么傻话呢”那人旁边的一个圆滑精明相的甲长,朝那愣头愣脑的头上就是一个爆栗子,敲得嘭一声响“官老爷,哈哈您大人有大量,别和这楞头计较,他就是不会说话。”

    黎池明白那愣头愣脑甲长为何一脸不信,那一脸的你莫不是唬我的表情,看得他有些心酸,又如何会怪那人质疑他于是温和笑着“本官姓黎,以后你们唤本官黎行走就好。”

    “唉哟,黎您莫不就是文曲星黎六元”愣头愣脑的那人,揉着脑袋上被敲了爆栗子的地方,又一脸惊讶地嚷道。

    黎池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

    “老吴你这人不会说话就闭嘴否则我回去后告诉我妹子”精明相的把愣头愣脑的制住了,“黎行走,草民这妹夫就是个楞头不会说话”

    黎池一脸好笑,“无碍。你们跟着那主事去,今日将板材搬来,晚上还去你们找的住处住上一晚,争取明日就将棚房盖上后住进去。”

    “遵命”“是,黎大人,我们这就去”

    黎池去拜托了送人来的工部主事一声,就让那些甲长带着工匠们,跟着去搬板材了。

    三千五百工匠,只盖几十间他们自个儿住的大通铺木板棚房,两天时间足够了。

    工匠们的食宿问题已经解决,接下来就开始建造水泥局的厂房,再之后是办公的衙署。

    效率,与生产力水平高低有关系,有时却非决定因素。即使在这个机械化与自动化几乎为零的时代,只要人多、心齐,且当权者足够重视,效率也可以很惊人。

    黎池因身上工部行走的官职,开年后就没常去翰林院上衙点卯了,全部身心都扑在水泥局的筹建上,亲眼见证了工地现场的一天一个样儿。

    地基打好,墙体砌上,屋顶覆上,内部布局完善,铁碾等设备安装上

    不过一个半月的时间,水泥局的厂房和衙署就已搭建完备。然后开始向南挖掘沟渠,以引来黄河支流的水,待水一到万事俱备,就可以开始采石烧制水泥了。

    不过虽水渠是采取分段挖掘方式进行挖掘的,之后互相挖通了连在一起,效率会快上许多,却也不是天可挖通的。

    挖通水渠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三月中的时候,水渠才终于是挖通了。只差一边采石、等煤炭运到足够多,一边教授那五百住坐匠如何烧制水泥,之后京城水泥局就能运转起来了。

    黎池将施工进度以一封奏折,奏呈到了贞文帝的龙案上。

    皇帝看完手中黎池的奏折,“这黎和周的奏折写得简单得很,真不像是出自一个六元之手,没半点文采。”

    虽说帝王君心莫测,但总管太监张忠却还是能测出两三分的,否则也不能挤掉前任,且在这位置上一呆就是十几年。

    “确实,看黎大人其他文章诗篇及其言行,虽才华横溢,并不卖弄那些文采华章,可见他是个务实的人。”张忠眼角余光扫了一下贞文帝的神情,于是继续说道。“黎大人是有事说事,不扯那些虚的,这样听的人、看的人也都省事。”

    贞文帝赞同到“的确,看他写的奏折一点不累人。据说他还有个务实君子的称号倒是名符其实,概括得很好。”

    “确实听说黎大人在读书人间,有这么一个称呼,概括的确实是很准确了。”张忠附和着。

    贞文帝摇一摇手中的奏折,“这是朕见过营建得最快的工事了,三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将水泥局建了起来,确实快。”

    张忠一脸感慨,“老奴就更没见过了,是真快呀不过,老奴也没见过有哪位大人,在大冷天里天天跑去亲自监工的,而且这监工还笑呵呵地很好说话,工匠们又吃得饱穿得暖,做起活来自然也就快了。”

    家里好过的人家的儿子,怎会往这皇宫里来当太监张忠也不例外,要不是官员贪了赈灾银粮,他又如何会来当这无根阉人如今见黎池不贪工匠的银粮,甚至还掏自己腰包贴补工匠们十几口做饭的大铁锅,张忠自然就心生好感。

    而且黎和周此人,无论是对待何种人,都是温和以待。那种温和与包容平等的气质,就像是从骨子里生出来的一样。

    不仅是张忠这样从阴沟里爬起来的人,就连贞文帝这样独掌乾坤的人,都很喜欢黎池这样的人,聪明却有底线,知世故而又纯粹。

    “和周此人,确实勤劳务实。”

    贞文帝突然想起来,“二十一不是给他府上求了一个太医他夫人是不是有喜了,身子不好何时生产”

    “圣上您没记错,黎夫人确实怀有身孕,宫太医还说是一胞双胎呢,这样大人的身子难免会劳累些。临盆日子可能在四五月份,不过双胎变数大,早些晚些日子都不稀奇。”

    “哦竟还是双胎有福气。”贞文帝向张忠吩咐了一句,“给朕记着,到时黎和周夫人生产前,记得提醒朕,赏些好药材给他。”

    “是,老奴定然记得牢牢的。”

    水泥局这边的建设收尾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这一天,黎池来到位于石山下的自家水泥作坊,来给这边的力夫们如今已升为工头商量一下,水泥局这边五百工匠的带教章程。

    然后,黎池在驻守的士兵中,看见了一张脸熟的面孔。

    他怎么会在这里

    作者有话要说

    黎池是真的很会装,也是真的很爱民,是一个有政治理想的人。

    --小剧场算是后世小番外

    “黎池,字和周,号五实君子。这里插一句题外话,他的表字大家都知道,是燕高宗还是王爷时亲自给他取的。这里有意思的是他的号

    参考燕太宗宫廷起居注来看,燕太宗多次称赞黎池务实,再有野史佐证,黎池在民间士林中有务实君子的美称,所以他的号其实应该是务实君子。

    不过因为黎池本人在日记中写的是五实君子,我们就记成五实君子。接下来我们讲讲,何为五实”

    课堂上,语文老师在讲解黎池的长篇史诗望月怀古时,说到课文下对作者的注释时,中途发散了一下。

    古今分割线

    默默写日记的黎池我不要面子的嘛务实君子一看就懂,没一点深度,写成五实君子,至少让后人分析一下五实是哪五实。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