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一郡秋冬

小说:学医救不了大汉朝 作者:星集
    以万余兵马对阵黑山军、南匈奴几万乱兵, 最终以折损千二百人的代价斩首近万, 俘虏三千余人, 溃逃乱兵尽数被驱出郡内,这是一场毫无疑问的大胜。

    郡南的捷报传来, 府衙上下每一个人都是欢欣鼓舞,各县大族的请帖贺仪一时间纷纷飞进衙内。

    与这些大族世家打交道的活大半都已经分交给荀彧。虽然令人无奈, 但荀彧出身海内名家又素有贤名, 他唱一句白脸的效果抵得上三个张易一起上阵……毕竟他先前在这些大族面前扮的一直是红脸角色, 信誉几乎跌破谷底。

    见到荀彧案前厚厚堆起来的一叠帖子,张易凑过去看了几眼,赫然在里面发现了聊城文氏、茌平张氏几家的名姓。

    “墙头草随风摇, 曹公这一场胜利, 总算把郡内各路小鬼的心思都压了下去。”

    “人心如此。”荀彧摇摇头, 捏了捏眉心,“等过两天府公大胜归来, 我预备邀请各家开次大宴, 子恒到时是否有暇?”

    “我若上席,怕是所有人都没心思吃喝了。”张易自嘲了一句,把头摇得飞快。宴无好宴,他是傻了才会给自己找事情做,跟一群相看两厌的家伙凑在一起推太极。

    真有那闲功夫, 他不如去看看安民曹下新设的学堂,去看看此战中退下来的伤兵,去看看郡南诸地如今的情况。

    说起来, 荀彧果真不愧是荀彧,军政谋略无一不通,更重要的是还不叫苦不叫累,一个人能顶几个用。自他来了以后,张易案上的公文一下子减少了大半,就连在最近这段战前战后本应有的忙碌期内也能抽出空来到处活动。

    就是实在有些辛苦对方。

    注意到对方眼下的两抹青痕,张易摸了摸自己的良心,发现它居然有点痛。面对戏志才那样一阵不监督就爱偷懒的家伙,他可以天天给他找事八百遍,但面对荀彧这种自动自发爱岗敬业的十佳人才……张易再次摸了摸自己的良心,决定以后尽量不再来打扰对方。

    把手里的两份公文向人交代清楚,张易遛达回自己的左间。一应外务如今都有荀彧负责,他最近的工作重点只有秋收冬藏两项。

    东郡遍地沃野,今年无有天灾,春夏两季郡内又收编了许多流民开垦荒田,郡北诸地的田赋估量下来起码能比去年多出两成。与之相比,口赋算赋的变动不多,新编流民三年免税,而各地的大族土豪们显然没那么轻易甘心将自己锅里的肥肉吐出来。至于其它关赋市租之类的小项,东郡乱了一年,一度商旅绝迹,这类的收入是最低的。

    右间的荀彧案前不断有书佐小吏来来往往,幸而都把行走间的动静放得极轻。忽略这些背景音,张易和几十份文书纠缠半晌,终于得出一个勉强的数字。

    盯着纸上的数字看了会儿,张易揉了把脸,继续列支下年的支出预算——

    军饷军备和各级官吏的薪俸支出绝对列在第一位,其次是继续招抚流民半耕半役的支出,亭驿邮传之类的公共项目也要分上一块,还有郡南各地显见需要的修修补补,底层百姓需要的赈济抚恤……

    张易列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不想再继续下去,因为统计出来的钱粮数已经明显超过了衙仓的赋税收入。等到全数估出结果,看着理想预算下的巨大亏空,他只能祈祷曹老板在挥师打仗的同时千万别忘记往家里扒拉东西。

    战报已经传回,也不知道他们的大军什么时候能班师。濮阳城虽是昔日郡治,但眼下肯定已经不再适合驻守,更不可能让整个郡衙都迁过去……如果没有被破坏的太过,那里现在倒会是片很适合安置流民休养生息的地方,托黑山军的福,那里的大族世家已经被削弱的七七八八。

    要是于毒、白绕等人能帮他们把郡南的土豪全解决掉就更好了。这种违逆世风的无道之事,也只有乱民暴徒做出来才不会引众非议。

    幻想了一下曹老板在百姓间打土豪分田地一呼百应美名远扬的场景,张易揉着有些酸疼的脖子起身,喊来旁间一个小吏,让他把案上自己挑出来的几份文书送回来处。

    “这几份里面的数据对不上,你让杨曹佐他们各自再查验几遍,后天给我……现在何时了?”一眼看到外头已经日渐西行,张易眼底受光,蓦然一酸,抬手按了按,终于意识到自己今天已经伏案很久。

    “刚过未时三刻,督邮。”

    那就来不及去城外来回一趟了。

    反正也没什么急事,张易打消了出城的念头,一边收拾笔墨,一边决定在下市前去街上转一圈。

    仔细算算,自来到东郡以后,他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就是东武阳城,最不熟悉的地方却也正是东武阳城,除去被戏志才拉出去喝酒的几次,每每都是在郡衙和南城门间匆匆而过。

    *

    郡衙重地,卫卒守门,周边几乎没什么人影,但只要走过两条长街便是县城内最热闹的官市。官市之中,人流熙攘,粮铺挨着布铺,酒肆挨着食肆,摆个摊子就开始吆喝的小商小贩更是数不胜数,少有人面上像青徐流民那般仓皇憔悴。

    对耳边的各种兖地、冀地乡音半蒙半猜,顺着人流边走边看,张易在心底对比了一番县城内这大半年以来的变化,莫名竟升起一种老农收获的感觉。

    春天得到一座城,施水除虫精心照料,等到秋天,城里就能收获很多人。仅这官市一街,张易能辨认出来的,就不乏有陈留、魏郡、济北口音的士子百姓,甚至还听到了两个司隶口音的士子在临街的食肆里商量要不要去濮阳等地找寻出仕机会。

    “两位也有意南下濮阳?”张易走进食肆,在两人旁边挑了个座。

    “你这?”

    “还请两位勿怪。在下姜易,来自南阳,本在河洛等地游学,突逢战乱避到东郡。这两日我听说郡南乱军已定,一直想着南下回乡的事。刚才听到两位谈话,一时不自禁便……”

    见两人的神色随着他的解释逐渐和缓下来,张易适时停下话题,向他们探问起南下的打算。

    搞明白张易的目的,这两个士子倒是很大方,同样介绍了自己一通,大略托出他们的打算。这两人同出一族,自司隶大乱前就在东郡,小两年以来一直住在县内亲戚家。眼见如今或许再过三五年也难以回乡,他们就琢磨起先行立业的事来。

    “郡南之地初定,百废待兴,听说各县的县衙里空出不少吏职。我们在东武阳难以出头,到那里肯定能好些,夏侯将军长于武事,总会需要能打理民政的属下。”

    所以到底是要从官还是从吏?

    张易没有问出这话,因为他已经从他们的脸上看到了答案,一般二般的士族子弟还是决不肯委屈自己屈居小吏身份的。

    也不知道死抱着一个身份有什么用。

    在心里叹了口气,张易感谢过两人,把注意力专注到店家端来的汤羹上。这年代里连口铁锅都没有,食物的做法上自然没有后世那样花样繁多,好在张易这方面的要求本来也不高,炖煮面点之外时不时有顿烤肉就满足,多年下来倒还适应。

    呼噜噜干掉两碗鲜羹,张易叫来店家收账。

    虽说发髻尽数花白,但店家的动作却不慢,一边麻利的过来收拾碗筷擦拭食案,一边用别扭的官话算价,“郎君点的是羊羹,两碗算六大钱,若是小钱……嘿,瞧我说的!郎君这样的贵人,自然不会用小钱来糊弄。”

    看着张易掏出的大钱,他笑容满面的讨了几句口彩。

    “小钱是什么?”店家说得噼里啪啦,张易听得却是一头雾水。

    “新从洛阳那儿传过来的东西,郎君也不知道?”店家打开身上的褡裢让张易看,“就这种钱,大把大把的也买不到什么好东西,还好轻得很,要不然装在身上都没法干活了。”

    “确实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小钱。”张易皱紧眉头看了两眼,愈发确定自己的想法,“这种钱县里人用的多不多?我可否跟你换上两枚?”

    “不多,就这一阵子才出来的。郎君你想要就拿去,这么两三枚的根本花不了啥。”

    “多谢店家。”

    虽然店家热情洋溢,张易却高兴不起来,回应了一个笑容,摸着两枚小钱走出店内。

    除去相似的形制,张易从食肆店家手里拿到的这种小钱摸上去和大钱天差地别,钱币表面无有铭文,掂在手里轻若无物,甚至两枚小钱的孔方大小都不一样,上头几乎明晃晃的戳着“假冒伪劣”四个大字。

    铸币艰难,店家说这种钱传自洛阳,张易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董卓手笔。这人即使逃到了长安也不消停,今日清洗大臣,明日大造郿坞,想方设法的搜刮钱财。

    逛个街也能逛出事来,真是……幸好他今天出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jiaxiya 1瓶;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