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亲友朋交

小说:学医救不了大汉朝 作者:星集
    迁家之事不急于一时, 南阳如今的情况才是张易所关心的。好在, 能稳坐荆州多年, 刘表在施政上确有其过人之处。不过把南阳从袁术手里拿回没几个月,他迁治襄阳, 减半税赋,招抚大族, 更替官员, 几番政令下来将郡内安抚的一派太平。

    这也让张易说服族内迁宗东郡的成功率直线下降。

    作为南阳本地士族, 张氏虽没有像襄阳蔡氏、庐县蒯氏那样一飞冲天,却也很快从袁术的肆意征敛中缓过气来。族中子弟陆续入仕,主枝扎根涅阳靠近州府, 一支分与长沙, 一支进入桂阳, 而张易这个离经叛道跑去外州的子弟……眼下只能算是后备力量中的后备力量。

    人微言轻。

    张易已经有一阵没体会过这种感觉了。若说族内亲长不看重他,他是唯一一个在这年纪里就能参与族老议事的小辈, 但若说看重, 他的建议在议事中又基本少有人听。

    “若不是你执意要投别处,叔祖他们或许早已为你谋划好出仕郡中的办法。”

    为准备旦日祭祖之事,张暄从宛城返回。此时听到张易的感叹,他一边笔下忙碌不停,一边不认可的瞥了他一眼。

    “袁将军东归, 如今这位刘荆州乃是当世长者,爱民养士,据地千里。与之相比, 子恒难道还是更看好你那曹太守?”

    “大兄当是知道我的,何必再劝。”

    张易应了一句,懒洋洋的半趴在案角,伸手帮人磨墨。

    刘表或许很好,但曹老板更好。且不说这两方之间到底谁才是笑到最后的那个,曹操身上还真让张易感受到了一些大概可以称之为人格魅力的东西——

    褪去青史上的光环,对方胸襟开阔、自成丘壑又不拘一格,他偶尔冒出点什么出格的举动想法,对方也能全盘吸收,言谈间快速切中利弊,相处起来轻松诚恳,让人打心底里想帮他成事。

    反正张易是服了,不知不觉间就在曹营里上下操心到现在。

    “子恒,你发什么呆。”眼见砚里的墨汁已经快被磨的不成样子,张暄忍不住伸笔撩开张易的手,“你家一应的年节事物都准备好了?”

    “本来也没有多少需要准备的。”一别两年,音信难托,张易和那些原本就是泛泛相交的南阳旧友断的七七八八,剩下的郑安几人也在前些天一一拜过,此时正是落得清闲,不比张暄应酬良多,“桃符神牌,大傩诸物,家里这两天都备齐了。”

    “我是说祭祖!”张暄叹气。

    “迁支是件大事,虽然族老们都已应允,子恒也不可就此大意,祭祖的时候需得精心,最好能单独写篇祭文上告祖宗,跟大父、叔父他们好好解释一番决意迁支的原因。还有,你日后长居兖州,祭扫不易……”

    张易:“……”

    见张暄大有滔滔不绝长篇大论下去的架势,张易只得点头应是,连连拱手投降:“多谢大兄提点,易这就回去作文,就回去了,大兄且忙。”

    啰嗦起来的老实人真是太可怕了。

    *

    祭文是不可能认真写的,但这个年却确实值得好好过。细算一番,自守孝开始,张易已有四、五年没经历过一个完整太平的新年。

    两家邻近,张易顶着寒风回到自家,就见俞大和禹康两人正凑在门前忙活着什么。他走近看去,发现他们是在门上的桃木板上勾画神像,左神荼,右郁垒,黑乎乎两团丑的不行,上方挂了一条手指粗细的苇绳。

    看到来人,俞大停下动作,收拾着零碎让开地方:“郎君,您看这神像还成吗?”

    “可。”这时候的习俗就是驱鬼逐疫的东西越丑越吓人越好,张易面不改色,“叫厨下备两碗姜汤,你们过会儿一人喝一碗,驱驱寒意。这两天可去看过谭三他们?”

    最后一句问的是禹康。自归家至今,张易四处拜访,一直到最近才歇下来,却是已经很久没有关照过一路护他回乡的这队兵卒。

    “前天刚去看过一回,都好着,就是时间长了,难免有些待不住。”知道张督邮不是严苛的人,禹康也不拘束,稍稍说了两句谭三他们在乡里的活动,天天往林子里寻摸猎物。

    “年关将近,你一会儿跟俞大抱两坛酒,割几斤肉送过去吧,也算同庆。”说着,张易补了一句,“勿要受伤,年后我们很快就会出发。”

    “是,多谢督邮!”禹康眼睛一亮,当即抱拳应下,连手上沾着的墨汁都忘了。

    目送张易进入庭院,两人继续挥毫忙碌,效率却渐渐有所差异起来。俞大神思不属的涂着墨块,涂两笔便忍不住瞅向旁边哼着小曲的汉子。

    “老丈有事?”

    “啊。”没想到会被人发现,俞大吓了一跳,干巴巴的点点头,“我就是……你们都是东郡来的,是吧?”

    “是啊。”

    “那我想问问,东郡那边的情况怎么样?比咱这边,是好还是坏?”

    禹康手下不停,粗眉一挑:“怎么,老丈还没定下是否跟督邮回东郡?”

    “定了,定了。”俞大一边说,一边为难的摆手,“郎君和夫人都好,但像我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家伙,怎么能走得开去。等年后郎君一家离开,我便回乡,我大儿也到了该娶妻的年纪。至于刚刚那问……我就是有点瞎担心。”

    “老丈一片心意,不过这点上倒真不用担心督邮,督邮在东郡可是最厉害的那撮人物。老丈是不知道……”

    不知道身后有人在八他的卦,张易一踏入正院就被婢女请到了姜氏那里。冬日苦寒,熏笼散发的暖意聊胜于无,姜氏额角却渗着密密的细汗。

    厅堂里挤挤挨挨没有一块可以下脚的地方,各种箱笼包袱铺陈满地,正是姜氏连日来的成果。

    “总算回来了。阿易快来看看,这些物件里有哪些是你想留着的?”

    “阿母,你这收拾的也太多了。”望着满地箱笼,张易只觉得一个窒息,“阿母是不是忘了,我们只有四辆马车。”

    两辆马车是要装人的,剩下两辆,再怎么改装也不可能把这堆东西全塞进去。

    “像这个,这个,那些,都用不着带,大部分东西我们都可以等安家东郡以后再添置,儿不会让阿母吃苦的。”

    也不知道姜氏脑海里把东郡想象成了什么样,上到笔墨简牍下到衣衫鞋履,上到胭脂首饰下到家具铜器,指挥着婢女和俞媪,她几乎把家里所有日常所需的东西都打包了起来,堆成一座座小山包。

    听到张易的话,姜氏皱起眉头:“等到东郡以后是东郡以后的事,如果没有这些,我们路上怎么办?”

    “先前回来的路上,儿早已与沿途各家打点好到时的借宿。”一家几口妇孺,再加上门下的老少匠人,张易怎么可能没做好相关的准备?

    没与姜氏提前通过气倒是真的。

    发现了自己的疏漏,张易摸摸鼻尖,拉着姜氏在熏笼旁坐下,把自己的计划和准备跟她分说了一遍。虽说预计年后启程,但他们的时间不会安排的那么赶,总得避开大小寒天最不利外出的时候,行程也不会那么快,尽量每天都能在县乡或者亭驿中投宿。

    “阿母可以多带些首饰衣衫,取暖用的手炉也可以多带几个,其它东西实在是用不上的。”

    “那、那我难道就把它们全放在这里?这也太可惜了。”在张易的劝说下,姜氏的神情明显安定了许多,但仍极是不舍。

    “不可惜。屋宇田地到时都将托给族中,这些杂物又算得上什么。除非有阿母心爱之物,不然这些就都分了吧,也算是遗泽他人。等到了东郡,儿再给阿母买新的。”

    “……那我明天去问问你三叔祖母。”

    “还有家里的雇户和俞大他们。”总之,该扔的扔,能送的送,轻车简从上路,决不能让车马在半路上被行装压垮。

    姜氏再次忙碌起来,张易松了口气,避让到一边看着几个女人到处折腾。看着看着,他突然想起侧院那边家里另外几个人的情况。

    除去在他回来的第一天相互拜见过一面,他与侧院再无交集,也不知道李氏和他那两个妹妹有没有做好迁家的准备。

    “还有旺财呢?它平日里这时候早应该蹦跶出来了。”

    “我让阿李暂时把它带走了,要不然尽是添乱。至于阿李她们几个,若不跟着走,还能去哪?”说到这里,姜氏横了张易一眼,“等在东郡定下来以后,你赶紧给阿胭牵一门婚事。你们几个的事一日不定下,一日教人心烦。”

    “我知道了,阿母。”听得姜氏话音不对,张易满口应下,随即便找了个由头回到前院。

    被姜氏扫荡式的收拾了一通,又逢年关洒扫,此时的前院整个干净冷清的惊人。左右看看无事可做,张易钻进书房。

    这里是姜氏唯一没有动的地方。一堆堆资料堆在墙边,正等着它们的主人整理。

    作者有话要说:希望大家有看到昨天的请假条。

    白天捉虫,公子一称改郎君更合适,于是张公子就成了张郎,张郎君……

    我在张郎的支配下陷入了贤者时间。

    以后尽量避免连名带称,实在不行就张君、张公QWQ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远方 3瓶;随玖 1瓶;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