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金秋将至

小说:醉卧美人膝 作者:我想吃肉
    计划没有变化快,

    先帝丧礼期间略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这是严打时期,

    自东宫开始,

    心情都在不好,

    谁惹事谁倒霉。是以“有人来书院踢馆被反杀”这种很有轰动效果的新闻是做不成了的,

    其策划人石翼石先生也不觉得遗憾他准备好人病得七死八活,

    先帝不死,

    这演戏的都要死了。

    且石先生还有一桩心事,他的母亲毕竟姓古,古氏早已没有了根基,

    不特姓古的不剩什么人了,亲戚朋友几十年来早划清了界线。还有一些人家,老一辈的去世之后,

    小一辈干脆就不知道自家与古家有过什么交情。算来算去,

    竟是只有石先生才是最亲近且能帮扶古氏后人的了。

    明知此时谢麟正忙,石先生也不得不告个假,

    为古氏后人安排住处等等。遇赦还乡分许多种,

    有些似程家这样算“昭雪”会发还抄没的家产,

    或者是官府酌情给予安置。古氏后人这样的情况,

    竟没几个人有心情给他们安排妥当,

    能拨几间不漏雨的房舍就算不错了。生计问题,

    交流问题,万一有个七灾八病的也需要有人照顾。

    谢麟倒是大方“先生只管去忙,前人的事随前人去,

    先生做好眼下就是了。”

    石家小有家产,

    石翼将母亲的嫁妆整理出来,批出一部分来给古氏后人安家,内里包含一处不大的宅院,正好安置如今人丁不旺的古家。又批出几顷田、两间铺子,一同划到古家名下,算是给了他们安身立命之处。古老太师党羽尽皆凋零,子孙存活过不过三、二人,朝廷上下皆不以为他们是威胁,谁也不屑分出这份心神去为难他们。倒是要防着一些民间的歪门邪道,什么勾引赌博啦、骗财骗色啦之类的。为免他们不善经营,石翼给安排的还是石家的旧仆。

    做完这些,石翼再赶回京城的时候,谢麟已经搬回了谢府。

    谢麟是激动的。

    程素素看得出来。

    一路上,他的话尤其的多。

    谢绍与谢秀小兄妹两个对京城谢府的印象并不深刻,倒是将书院当成自己的家,如今搬家,两个孩子都小有紧张。谢秀不停地问“咱们住在哪里还住一块儿吗与四叔公住得近吗我还在哪里上课呢”

    谢麟道“近近,大家伙儿都住一个府里。这儿是正房,这儿是当初我和你娘住的地方,这里是”摊开了左掌,右手食指在掌心比划着。

    谢绍比较关心的是“那,先生们也住在府里吗那些师兄们呢”

    “先生们在府里也有地方的,书院的学兄们还要读书,你们倒有一、两个师兄过两天会过来的。他们住这里”继续在手掌里比划。

    竟将谢府的布局给两个三岁的孩子讲了一整遍,附带着各种事迹,有许多事程素素也是第一次听他说起,不由听住了。谢麟讲得嗓子有些发干,抿一口茶才惊觉自己有些不对劲儿,清清嗓子“大致就是这样了,到了府里,你们不许近水,不许爬树”

    “那这府里也就没什么好的了。”谢秀很不服气地说。

    谢麟苦笑,心道,在书院你们怎么淘我都放心,那个府里,离开了我的眼睛,我怎么着都不放心了。想当年,我可是在自己家被“亲人”谋算的。

    程素素道“呐,到了府里,你们自己看,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好不好”

    这么大的孩子,自尊心强烈得一塌糊涂,以为自己的三头身可以顶天立地,尤其爱自己拿主意。她这么一讲,谢秀高兴了“那我看可以爬个树的。”

    谢绍眼中也闪过一丝跃跃欲试,毕竟更关心另一件事情“读书的事儿呢先生们呢”

    他再聪明,也不过是三岁,他亲爹是何等精明的一个人顺口问道“阿绍想哪个先生了”

    “呃,都、都想的。”

    谢麟道“哦,那就都在了。除了你们孟翁翁,江、石、赵三位,都会常在府里出入,你们见了他们都要礼敬。”

    谢绍忍一忍,也装作不在意地道“那、哪个先生,能见得多一点哦。”

    谢麟勾起唇角“那赵先生好不好”

    “好、好的。”孩子是敏锐的,他也说不上来为什么,就是觉得他挺喜欢的赵先生跟他爹不是那么亲近。反倒是江先生,跟他爹不是外人的样子。可是他喜欢赵先生嘛

    谢麟心道,小东西,你给我弄鬼故意吊着儿子,谢绍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渴望地看着程素素,小胖手拉拉程素素的袖角。程素素没绷住,掐了谢麟一把“说话。”

    谢麟揉着胳膊抱怨“你可真是喜新厌旧,有了儿子就开始打儿子他爹了。”

    程素素哭笑不得“喂”

    谢麟正色对谢绍道“赵先生是你太公的旧人,要更加尊敬才是。”

    “嗯嗯”谢绍用力地点着头。

    程素素瞥了谢麟一眼,谢麟故作轻松地道“赵先生也是有些本事的嘛。”难得的是赵骞对谢家是真的有感情,必然不会害谢绍。接下来谢麟起复,将会非常的忙,有赵骞在一旁盯着,无疑会十分安全。

    突然,车外人声嘈杂了起来,谢麟将车窗掀起一角,却是进了京城了。程素素叹道“先帝驾崩,这京里也冷清了不少。”比起昔日喧闹,如今人虽多了,热闹却少了。

    谢秀好奇地望向车外,人这么多,还不热闹哦大人真的好奇怪。

    等到人声渐渐安静的时候,便是进入了权贵云集的地方。路旁也偶有小贩等,却少有高声大语之人了。

    谢麟的表情也严肃了起来。

    自从他父母过世,于今二十余年,他终于又能将这座府邸当成自己的家了。

    谢府此时已是焕然一新,虽则先帝驾崩,不好重新油彩,不能张灯结彩,府里上下却都收拾过了,不再是举目黑白色调。花树新抽出嫩绿的芽苗,仆役们脸上也都挂上了笑容,穿着簇新的衣裳,个个像浇过水的秧苗,立得直直的,声音脆脆的,脚步也一个个轻且快。

    长房劳苦功高的张管事一身新衣立在门首“二郎,不不不,学士,学士回来啦”又给程素素母子三人问安,再说儿子张富贵没脸色,让他赶紧伺候着进府。

    他自己跟在谢麟身边,低声汇报“学士,老夫人迁到西院去了,将上房让了出来,命人布置一新,等您回来搬进去呢。”

    谢麟站住了脚,微皱眉“怎么这样”

    其实这样很好,不然你怎么请老太太走人

    张管事道“老夫人早就有这个意思了。您甭一见面儿就跟老夫人说这个,先说些高兴的,一家团聚了。高兴完了,再商议事儿嘛。”他一开心,看谢麟还如多少年前。

    谢麟微笑道“知道了。”

    一行人到了上房,老夫人在正中坐着,底下儿孙们都笑意盈盈,那笑脸仿佛在说有好事,有惊喜。

    林老夫人自己也先不提搬迁的事情,好似自己还住在这里似的,待将两个曾孙辈抱在怀里揉个够,才说“今天我有一句话,你们都听好”

    室内顿时鸦雀无声,林老夫人认真地道“阿麟出孝了,这府里该重新立规矩了。阿麟、素素,以后这府里就交给你们了,我只管享清福了。你们有心,陪我说说话,忙了也不必管我,只将这家支持下去,我看着就高兴了。听我说完,老的老去了,小的长大了,万物生长这是天理。枯叶该落就要落,新芽该长就得长。只有儿孙无能、前途黯淡的人家,才会老的死压着小的。老三、老四,你们都是阿麟长辈,该盼着一代更比一代强才是。”

    谢涛、谢涟一齐起身,垂手应是。

    林老夫人道“我四个儿子,最顶用的早死了,余下的三个,都不如你们的父亲。孙辈儿若再不如你们,我死都闭不上眼睛。”

    谢涟忙说“阿娘怎么说起这个话来了阿麟这般年轻就有这般成就,不够您偷着乐的”

    林老夫人白了他一眼“好啦,我的意思就是这样。以后呐,这个家里要上下一心。既交给他们小夫妻了,就谁都不能唱反调,谁反一个我看看”

    众人皆说不敢。

    林老夫人道“老胡,钥匙、账册交给素素。阿麟呐,外面的事情,你看着办吧。赵骞那个年轻人一直在你阿翁身边,现在到了你的身边,我也就放心了。”

    谢麟与程素素还要推辞,林老夫人道“你们是长房,你们不接,谁个接去”谢涟就起头,一屋子人七嘴八舌让他们接下。

    林老夫人含笑看着谢麟与程素素拜倒在她的身前,伸手轻摩二人头顶“这样我也就放心啦。”

    老夫人自有考量,二子一孙都要起复,这个当口一个和谐的家庭是很重要的。谢麟被视作继承人多年,谢封死了三年了,府里当然要交给他。难得三房、四房不争,老夫人乐得府里归了亲孙子。

    在片欢喜声中,老夫人道“次序已定,我一个老寡妇再住在正房就不合适,我看西边那个院子就很好,早就洒扫好了,今天呢,你们住进来,我搬过去。先帝的大事,不好吃酒听曲儿,自家人吃一席,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象征性的搬迁,设宴,老夫人与程素素又给家下仆役等发赏钱,直到月上中天才各自散去。

    上房收拾得极好,看不出老夫人的痕迹,长房用惯的家什一句话便搬了过来,老夫人用惯了的家什都搬走了。细节当日后慢慢铺设,眼下住人是足够了的。将孩子安置在厢房,程素素与谢麟还是睡着昔日的婚床,仿佛还住在新婚的房间里一样。

    次日一早,谢麟就奔到宫里报到。依旧暂做他的学士,却不是成日呆在翰林院,而是与程犀在御前会面了。

    此时御前与先帝之时明显不一样了,人人都真诚了不少,且年轻的面孔也变得多了起来。谢麟在殿前就遇到张起对他挤眼睛,进了殿内又看坐在皇帝下手一本正经起草记录的程犀。连正在议事的宰相们,都比当年谢丞相那一拨年轻。

    一朝天子一朝臣,此言不虚。

    新君见他便笑“才说呢,昔年旧人,就差你了。”

    谢麟口气也带着合适的激动“臣无时无刻不思念陛下。”

    两人寒暄几句,新君便指一个位子让他过去。

    头一天面圣,谢麟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先听。

    先帝的丧事告一段落了,宫中名份虽定,各人仍在适应之中,国事却是不等人的。李丞相先遭父丧,再遇弹劾,挺到了现在也是不容易“近来水旱频仍,春耕愈发要紧,头要开好。国家丰足了,才能抗御外侮。”

    新君问道“然而边事仍是胶着,如何是好”

    王丞相道“胶着便是好事了。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胡虏苦寒之地,人少粮少,打死他们是胜,能拖死他们也是胜。”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可不是什么好事儿。”新君嘀咕一声。

    “比起先前惨败,兵将算是开始练出来啦。”

    谢麟看他舅舅叶宁在这方面不大插得上口,暗道,与李相比起来,舅舅还是略差一点,王相是赶上“好时候”了,若舅舅不能尽快在军政事务上与二人比肩,还是要另辟蹊径为好了。

    叶宁也不傻,提出了留京藩王的问题“是命他们就藩,还是长留京城,还需有个定论。若就藩要防着生变,若留京城,则藩王府所属也要有所安排。”

    也引起了新君的注意。

    谢麟听了半晌,政事堂的意思,是将藩王留京,让齐王给盯着。不得不说,李丞相选的这个牢头是非常合适的,齐王“不讲理”、“拳头大”、“跟侄子更亲”、“功劳实权都有”,一准儿能压得兄弟们抬不起头来。

    又听往北方调集人马粮饷等事,此事有史垣在,目前还不算吃紧。

    时间过得飞快,谢麟在宫里与程犀等一起吃了工作餐,才有功夫与程犀闲话两句。程犀深藏功与名,也不提自己的人情,只讲“你那书院可不能人走茶凉,荒了可惜。”

    程犀低声道“我让石先生跑一趟,去请了我的老师郑师来主持。”

    程犀笑出声来“真有你的。你先安顿家里,安顿好了咱们再仔细说话。”

    “好。”

    谢麟回到家中,江先生与赵骞二人便迎了上来,一个叫“东翁”,一个叫“芳臣”。江先生说的是已通知了书院里谢麟看好的学生,谢麟之挑剔,放宽了标准还是只挑了三个人带到府里来,一个是谢氏子弟叫做谢守清的,一个是慕名而来的学子叫做马度,另一个则是四婶米氏的侄子叫做米铮。

    赵骞则是问谢麟“今上如何政事堂如何”

    谢麟将今日见闻择要说了,赵骞便道“学士要如何帮叶相公一把呢”

    谢麟笑问“开个恩科,如何”

    三年一科是定制,就以为除了三年一科便不会有别的了

    此时正是缺人才的时候,打仗需要将才是真,随之而来的却也是治理人才的缺乏。城被敌人占了,一通杀,死了的缺要补,失职被撤的缺也要补,因为行军而增设的后勤等等职缺也需要人。

    比起太平年月新君登基开的恩科,眼前这一恩科取中的人,无疑会有更多的机会。

    李丞相要总揽政务,随他去;王丞相想在疆土上显能耐,随他去;燕丞相忙着在自己退下去之前扶植子侄,随他去。叶宁捏着人才慢慢熬,怎么也能熬出威望来了叶宁做过礼部尚书,科考正是礼部管的事儿呢。

    赵骞听完,问道“芳臣自己的打算呢”

    谢麟颇踌躇“我意外放,却不知何时何地更合适。”

    赵骞道“那便不妨等到这一科取完,芳臣的几个学生”

    “他们的文章还差些火候,要是名次极差,羞也羞死我了”

    d这会儿还挑这个赵骞暗骂一句,只好说“左右也等不也太久。”

    谢麟当晚即往叶府,甥舅俩密谈一番。次日,叶宁即上本,请开恩科,广选贤才以解困局。

    诚如谢麟所料,本次开科的美差就落到了叶宁的头上。

    投桃报李,叶宁满心的舍不得,也向新君建议,北方当常设安抚使,以总调度,并将谢麟的名字夹在许多人中间一起报了上去。

    此时,金秋将至。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