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宋福生一出京都回钱家村,那是十岁那年全家赎身为的落一个民籍。彼时一家子人那是面上惨然。对于未来除宋福生一人心有期望外。其余的家人全是让他给忽悠着一起离开的。那时的全家人都是心中忐忑难安。
因为前途如何皆是未卜。
第二回宋福生再出京都回钱家村,那是宋福生二十岁的高中进士。彼时回钱家村时,那是带着满腔的欢喜与得意。荣归家乡,满身荣耀。这是春风得意的时光。
这一次,再回家乡时,宋福生带着发妻与两儿一女,那是送曾祖母钱氏的棺。这是回钱家村的祖坟下葬。那儿埋着宋福生的祖宗们。那儿才是宋家的根。
西定伯府的主子们全部离开。整个伯府的气氛自然变得沉寂下来。
宋福生的行事风格,府中的下人们全都清楚。樊杏花治理伯府时,也是依着夫君的意思更是管理的严格。毕竟,京都一些传闻,宋福生是捡些利害的讲与樊杏花听过。那些奴仆打着主子们的旗号行事,真是惹出塌天大祸。彼时上头要罚的可是一些奴仆,只会是这些奴仆的主子们。
樊杏花膝下有两儿一女,这顶顶是身上掉下来的肉。哪一个都是亲的不能再亲的亲骨肉。就是为着自家儿女们的前途。这西定伯府的门风清誉,那也是不能让一些个奴仆们败坏的。
宋福生是相信发妻樊杏花的手段。
搁这西定伯府的开府一代时期。这时候,这府中的奴仆们也是胆子不敢大起来的。毕竟,宋福生、樊杏花都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
一家人带着丫鬟婆子,由着亲卫护送南归。
宋福生的心情慢慢的平静下来。再多的悲伤,也会在时间的消磨下一一平复。宋福生的日子更多的时候是关心儿女们的功课来。
宋晟安是一个读书的料子,宋福生瞧得出来,儿子的学业不错。真在科举上有成绩,那是可以期待的。当然,这也与宋福生的安排有关。
宋晟安是西定伯府的世子,未来的伯府继承人。按说这去国子监妥妥的入学。可宋福生没有这般做。
宋晟安还在他起蒙的学院,还是那一位老举人教导学业。在宋福生瞧来,这一位老举人的教学水平不错。宋晟安搁这儿进学,一个秀才功名绰绰有余。
宋福生的打算就是长子宋晟安得中秀才后,以秀才的身份再进国子监。彼时年岁大些,人情世故的往后再多锻炼亦无妨。
京都的平民生活,再是差劲儿,那也是差不哪去的。
宋福生这一回带子女们归家乡,还是盼着孩子们真在乡下好好的生活一段日子。那乡下的穷,才是这些在福窝窝里长大的孩子们更应该体会一二的。
人活一辈子吃苦,如何懂得享受甜
这是宋福生的个人体会。
西定伯这一个身份是永治帝治下的新勋贵。搁京都时,那也是一等门第。这一回了金陵,再是往钱家村这等家下去。
那更是许多当地人家,那是几辈子都遇不上的大人物。
宋福生是回来送曾祖母入土为安。这等时候是一个明白人,也会知道不敢多打扰西定伯的哀思之情。至多就是给这一位西定伯爷的老祖宗那是上一柱香,再是留下礼。
钱家村。
宋福生一行人归来,那自然是浩浩荡荡的一群人。这不是宋福生想简单,那就能简单的。勋贵的排场搁那儿。
再加上一家子归来,为了安全计较那也是要护卫随从一堆。这可简省不得。
钱族长与族老们,还有钱氏一族的钱举人、钱秀才,以及钱童生等等,在钱氏一族里有些牌面的人物。
那提前得到消息后,就一直候着西定伯府一家子人的归来。这人回来的多了。宋福生一家子人,以及近身照顾的还有住近他家的两进小院子。
这是亲卫等随从们,那能住的地方,也得钱族长给安排一二。
宋福生的曾祖母钱氏的侄孙们,那是一大家子人上门来给钱氏上香磕头。汪家、白家、樊家也是上门来。
这些全是亲戚。宋福生自然不会拒绝。
甭管这些人对于宋福生有多少的不满意,又或者觉得有西定伯府的身上没沾上太多的便宜。总之,这上门后,那是一个一个都是神情全是献媚的紧。人人都想巴结这如今唯一能够得上的贵人。
对此,宋福生全是和善的招待一回,那是宽慰一二。然后,谨此一回。
再往后宋福生就是跟钱族长提一回。作为精明人物,钱族长就是把事儿料理的妥妥当当、明明白白。瞧瞧,跟聪明人说事情就是这般容易。
对于这些亲戚,宋福生要说没帮衬
那是帮衬了的。
钱氏一族的两百亩祭田,这搁哪儿来的那就是宋福生出钱买下来赠予的。他不给曾祖母的侄孙家中厚礼。那是因为这些人与曾祖母的血缘关系远了。
或者说,宋福生宁可把这一份恩给整个钱氏一族。毕竟,大事大非面前,那是人都不患者寡,而患者不均的。
钱氏一族都得了好处的事情。
谁有杂音面对的就是一族的发难。这也是为什么,宋福生的曾祖母钱氏的那两位侄孙,那两家子人跟宋福生这边儿一直不那么亲近的原由。
对此,钱氏活着的时候,那都看得淡然。宋福生这边就是看得更淡然。
当然,说到底也是因为钱河东、钱河忠这两家子人,那是日子还过得去。也不需要宋福生施什么恩德。别人好日子过着,有家有业,有田有产的。这是再给一场富贵,确定不是想养出懒汉来
别人家中有渔,那么,不必再急急施舍什么鱼。
这是宋福生的看法。
就像是汪家、白家、樊家这三家人一样。宋福生给了他们在乡下活得好的根底儿。有房有地,这在乡下算得一份基业。若这般的底子,这三家人都过不好日子,只能说他们该受着。
钱家村、宋宅。
“伯爷回来,村里的寒舍太简陋。伯爷,您看是不是应该再建得宽敞些。这可是您的祖宅。”钱族长提一个小小的建议。
“咱们族里多得伯爷的恩典,也是乐于帮衬一把手。族里人多,建房一事那是出些力气都是份内事。”钱族长还表示建房的事情,宋福生这一位伯爷不必操心。只他点头,族里就是出力气给建一座大宅子。
宋福生倒是轻轻摇摇头。
他道“暂时不必。”要说这有人常住这儿,这祖宅自然建一个宽敞。可没人住的院子,再搁那建的富贵堂皇的,也是消耗了护理的费用。
“京都有一座伯府。我家人口简单,想是他年辞官,年老之时怕也难归家乡来宜养天年。倒是这祖宅也是当初的旧物,不若留着也给后人一个念想。也教他们知道祖宗起家不容易。自当是惜福与上进。”宋福生哪能真占钱氏一族的便宜。
有时候,占便宜就是欠下人情债。
这世间的人情债是最难尝还的。西定伯府是有爵田、爵禄领用着。宋福生一直以来,就是一个想法,那便是安份些,低调些。
在京都都够低调。在家乡这边何必再张狂
家乡这边有二进的旧宅子,五百亩的祭田,留一二老仆照顾即可。在钱家村,还有这钱氏一族帮衬着照看一二,宋福生一家子人在京都也能放心。
真正在家乡这里置大一份家业
那就不必。宋家人口简单,又是常年不在这边。就是祖宗辈的坟地,也是由得老仆照顾。搁家业多了,也怕是容易养出蛀虫来。
说到底这钱家村的一份家业,只是宋福生给后人留的一条退路。
宋福生已经在京都扎根。他的子孙后代若是不出败家崽,这自然也要在京都立足。那么,真是置办家业,还是要眼皮子底下的好。
就是留后路,家乡这边的田地,家乡这边的铺子,那也不是什么值钱的。真再预备一条后路,也是在金陵城里,那可置办一些的。
可金陵城的四大家族如日中天。
等着这四大家族倒台后,再是吃一波红利。彼时,何尝不是给家族再添一条退路。
宋福生想得多。
也是思量着量力而行。老宋家,这是老发家呢。还是省着力的好。摊子铺开,精力有限,这容易出乱子。
眼下一切宋福生瞧着不错,还是一步一步的来。
宋福生是万事心头有数的。
樊杏花在这乡下里,倒是也住的习惯。她这儿,也是少得一些人的打扰。或者说,汪家人、白家人、樊家人都学聪明了,在现实的毒打里,这三家人懂得看眼色。
如今樊杏花的日子活得舒畅,那就是被人捧着。
倒是宋晟安、宋晟乐,这一对兄弟倒是让宋福生这亲爹领着,还是见识一翻农活的辛苦。
秋日,秋收忙碌时。
农活重,农活忙,宋福生就是让两个孩子亲自试一试。
宋晟乐年纪尚小,那是真玩闹一翻。倒是宋晟安这儿,宋福生是让大儿子吃了一回苦头。让这孩子跟村里的孩子一样,那是帮衬着干活。
为了做一个表率。
宋福生也是亲自下地的。好歹他是吃过苦头的人,哪怕再拾起农活也是觉得累人。可为了在儿子跟前撑一个父亲的脸面。宋福生还是咬咬牙的撑下来。
宋晟乐是年纪小,那是打打闹闹,玩耍子一翻下来。宋晟乐那是快乐的紧。
可真正干活,那是亲自体验的宋晟安是吃足苦头。这一个在乡下的秋,宋晟安是晒黑了,也是累瘦了。
等着一家子人收拾一翻。
这都准备离开钱家村,再回返京都。宋福生还是领着两个儿子,再是赏一回秋景。宋晟乐挺快乐的跟他的名字一样。他还有点小小喜欢这乡下。
在这儿挺自在。
倒是宋晟安那是手上有茧,对于乡下的苦日子那是不欢喜的。宋福生对两儿子说道“在村里的日子,你们可喜欢”
“喜欢。”宋晟乐挺开心的。不用习武,不用读书,每天就是疯玩,那些村里的小伙伴就是与他玩作一堆。宋晟乐那是有点儿此间乐,不思京都的。
“百姓皆苦。”宋晟安却是回了另一话,道“儿子比起在这乡下的日子,还是更喜欢在京都读书习武的日子。”
宋晟安也是读书,一切为科举。可同样的,他亦是习武。
科举场上,那除了考学业,也是考身体。一个没健康体魄的人,想在科举场上熬下来那是不容易的。
“百姓皆苦。你这些日子还是一点子寻常的农活。真是让你吃苦,比这更苦十倍、百倍。”宋福生望着长子,慎重的说道“你是府中的世子,往后家族重担系于你一身。你若不想自己,又或者亲人吃甚苦头。那么,你就得当一个能顶门立户的男子汉。”
宋福生对长子期望甚深。
世人皆重长子。宋福生不例外。因为长子是将来要继承家业的人。至于小儿子嘛,那是长兄如父。这长兄也是有教导幼弟的责任。
“儿子明白。”宋晟安当然明白。他已经被正式的请封为西定伯府的世子。这一个身份他是引以为荣的。
而这一切都是父亲给予他的。宋晟安心中一直为有一个英雄父亲而骄傲。他一个少年郎,那是活在鲜花与掌声中长大的。在他的世界里,父亲就是一座伟岸的山。
其时,宋晟安这一位少年郎也慢慢长大了。他也有自己的小圈子。在他这一个小圈子里他一直是中心人物。
宋晟安长大的地方的京都。京都最不缺的就是贵人,也最不缺的就是勾心斗角。哪怕是小小的学院里,也分门别派的。
宋晟安就算是顶端的人物。可他爹管事的严厉。他更是时时有被亲爹带领着去城里市井,去京郊庄子等等各处,去体会生活百态。
世俗之中,处处皆是学问。
端看的是人心是否向学
宋晟安就是向学的那一类人。他是一个颗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也许现在还是幼苗,他年经风雨一样能成为参天大树的。彼时,亦能为人撑起一片天空。
在宋福生的眼中,他最最满意的也是长子。对于小儿子的要求,他就没那么多。他只盼着小儿子不拖兄长的后腿,如此足矣。
至于小儿子聪明不聪明
这一样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可这西定伯府的家业就一份。比起两子相争,他更想兄友弟恭。那么,打小起,宋福生就是培养的宋晟安。他要宋晟安这一个做哥哥的去更多的照顾弟弟,培养弟弟。
打小的感情,兄长亲自养大的弟弟,那才会真正的有一种亲情与仰慕。
回一趟家乡。
宋福生收获的是一些地方上的豪族友谊。哪怕宋福生在京都的处境未必那么风光。可搁地方上看,那也是一高高在上的大人物。
宋福生收获的这些友谊,只能算是顺风的结果。若是西定伯府哪日落了难,如今的这些人脉全是无用之物。
可这世间多的锦上添花。雪中送碳从来难寻的。若不然,何以被称赞。
宋福生一行人回京都。这已经是永治三年的年根上事儿。这会子,京都的年节气氛非常的热闹。
翻过这一年,时光匆匆。
永治六年,宋晟安领着书童,在护卫的护送下回金陵的老家,去参这一年的县试、府试、院试。
京都,西定伯府。
樊杏花最近爱做的一件事情便是求神拜佛。求漫天的神仙佛陀保佑,保佑他家的晟安能一举得中秀才功名。
这一年,宋晟安十岁,他的一双弟弟妹妹六岁。
对于宋晟安的回归家乡去考县试、府试、院试。樊杏花曾也提过异试。倒底是路途遥远,当娘亲的哪能不心疼孩子。
明白孩子要多摔打,玉不琢不成器。可真是痛在儿身,疼在娘亲。樊杏花这些年里也是一个慈母。那严母的做派,樊杏花真真做不来。到底这些年里,夫君也是让太医多翻调理。可惜,她没再生下一儿半女的。
樊杏花如此这般,对于膝下的两儿一女那更是疼进骨子里。
对此,宋福生只能叹一句,难怪从古至今都感慨慈母多败儿。慈母他家有了,严父就得他亲爹来当的。
“夫君,这是咱府上新请来的一尊菩萨。”樊杏花在西定伯府里,那是建了小观,亦建有小庙。总之,道家的、佛家的,那是个个不缺席。
对此,宋福生认了。
京都的风气就是这样。这些女眷们来来往往的,总要吃些斋,念些佛。这是表示一翻慈悲心肠。樊杏花得宋福生的话,那倒不爱去什么寺庙。既然不去寺庙,又想求一个心安。
这如何办
办能是把漫天的神佛请进府里来。
要说信不信神,信不信佛
宋福生自己都信的。毕竟,他一个重生的,哪还怀疑什么
让发妻不去寺庙,那是因为这京都近郊的庙,除皇家的相国寺外。其余的地方宋福生瞧着沾上些污秽才是真的。
有些事儿真查起来,里面是一摊子的脏。可宋福生又不能做那一个揭开盖子的人。他有家人要护着,可没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念头。
一世清名他不要。
两袖清风他不沾。
宋福生只想做一个富贵闲人。
这一年,永治六年的科举。
宋晟安过县试、过府试、过院试,以禀生第十名的身份,那是得到秀才的功名。西定伯府在得到消息后,满府人人得赏两个月的月例银子。
在宋晟安从南边回来后,宋福生那是大大方方的把长子塞进国子监。
秀才名额,也不需要府上的国子监名额。宋福生让长子去考县试、府院、院试,除了想让长子学问扎实外。也不外乎,那是盼着孩子在考试之外,一步一步的走一个稳当。
万丈高楼平地起。首要就是基础稳。
如果是小儿子嘛宋福生就是另一个想法。那便是起步去国子监,也是可以的。毕竟,有兄长在里面照顾。这还能培养一下兄弟感情。
于是,宋福生是说到做到。宋晟安去国子监不久后,他就多一个差事。那除学业外,也多一个照顾弟弟的活计。宋晟乐给他爹一打包,也进国子监。就宋晟乐的年纪,那是拿名额硬塞进去的。
要说做学问这是去学一学做人的学问。真是学业的学问,宋晟乐这一位少年郎,那还有的学。
永治六年。西定伯府一片祥和。
宋福生心中踏实啊。长子有功名在身。次子有长子教导。他这当爹的亲省。小女儿那儿,也是有发妻樊杏花的教导,那已经开始学一学管家之事。
总之,府上一切让宋福生觉得踏实、安生。
西定伯府是安生。
可朝堂上嘛,自然是一直的模样。自然是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这些年里,太子的位置做的稳。皇后的娘家出力颇多。可永治帝在位六年,这些年的施政已经表明这一位英明的帝王。
国朝稳固。些许的不和谐,也不过是一些人心坏了。有些人享受富贵还不满足,还想长长久久,最好是多攀一层楼。人心贪,难满足。
搁永治帝这等帝王身上,怕是会治一治。想治天下,首要吏治。说到底还是一些治人上头。官员不出问题,那不可能。
可若能少出问题,就是百姓大幸。
搁这时代里,就是一个人治。
天下太大。皇帝的权柄再重。治理天下还要靠官员。可偏偏太子的舅家那边为了夺嫡一事,已经是投入太大。于是,这里面的银钱消耗,太子的舅家不想自己掏老本,又想得从龙之功。这里面操作的事情就太多。
永治帝膝下非是一个太子,还有许多的皇子母族,那也是盯得紧紧的。东宫不出错倒也置,东宫自己再干净,那架不住身边人不干净。
太子的舅家,那跟太子也是一体两面。
于是,争端已起。
多少人心技俩就在这里面暗算来往,起起伏伏全是为着利益。
宋福生这边让西定伯府本本份份,老老实实不掺合。虽说,这让他在礼部侍郎的位置那是坐上就没挪窝。
可宋福生镇静的住。
可有些人是坐不住的。恨只恨手中的权柄太少。
于是,永治六年,太子的舅舅,朝廷的国舅爷的亲儿子。国舅府上的世子爷在这一年的秋,就被弹劾。
这一位世子爷不光是国舅爷的嫡长子,还是东宫太子的表弟兼伴读。被弹劾的原由,就是与江南的盐商勾结,在盐税一事贪污受贿。
至查盐税一事的人,那是永治一朝的名臣,如今的江南御史。这一位江南御史还是永治帝亲自点名安排。这去江南当钦差的。
这事情一出来。这国舅府的世子爷不是重点。
许多人更怀疑的目光是望着宣德殿,许多人的暗中揣测是在琢磨帝王心思。这是永治帝对太了不满还是对东宫的敲打
还是他们想多了。永治帝只是想整顿盐业。
不管别人想多不想多
太子想多了。
诸位有心夺嫡的皇子,以及这些皇子背后的支持者们想多了。
皇后有四子。太子是嫡长子。其余三子,二皇子生下来体弱,至今成婚数载还无子嗣。这一位二皇子是无缘帝位的。
至于再往下的两位嫡出皇子,便是九皇子与十皇子。这二位是双胞胎。
对于帝王而言,这一对双胞的嫡皇子自然就是打出生那一刻起,就是自动失去帝位的继承权。那么,对皇位有野心的皇子,还能是谁
那自然便是三皇子,周贵妃所出的皇子。
三皇子除贵妃所出外,更主要还是周贵妃的背后,顶顶要紧的一项。那便是周贵妃是永治帝的亲表妹。是的,周贵妃的背后还有周太后的支持。
永治帝的皇四子早夭。五皇子、六皇子、七皇子、八皇子,这四位皇子成婚后,亦是非常低调的。
那么,现在不那么低调的,可能就是永治帝的小儿子的外祖家。那便是十一皇子的母族广善伯府。
广善伯府在朝堂上还是挺高调的。在这一回的盐业一事上,那是高调的站在周贵妃这边。那是跟着向东宫发难。
广善伯府。
甄伯爷对着继妻甄覃氏问道“宫里的娘娘如何说”
甄家会在朝堂上这般行事,那得着周贵妃的娘家靠拢。这挺无奈的,这不光是永治帝的意思,也是周太后的暗示。
甄妃的儿子十一皇子尚年幼。这些哥哥们在朝堂上那都是各有各的支持者。别看五皇子、六皇子、七皇子、八皇子,这貌似都挺低调的。
可这四位的背后,还有四妃在宫里给撑腰呢。要知道,一位皇子的背后,都是一个妃位娘娘的生母。
这些能做妃子的,哪一个娘家都不是简单的。
若不然,当初永治帝上位时,这些世家豪门下了重注是为何除了永治帝真的有胜算,那也是给了拉拢的筹码。
永治帝上位后,也是加封新勋贵。可人心啊,从不满足。
“娘娘的意思,咱们只是附合一声给一个态度即可。倒不必真支持周家。”甄覃氏说明了甄妃的态度。
永治帝只是暂时的平衡一下太后、皇后,这两代后族。
要说永治帝的心中有什么打算只是打算在他征北大战开启时,朝堂之上能一片和平。现在敲打东宫。那是因为东宫过线了。
江南的盐税何等重要
永治帝正是壮年,那是一位帝王风华正茂的时候。那是雄姿英发,野望在胸。这等时候,东宫把手伸向江南富庶之地。永治帝就是小小的敲打。再是平衡两代后族。
至于朝堂上的治理
永治帝是想征北大战结束后,再是下辣手。为何彼时有战军在身的永治帝,那是平定边患者。那更不怕朝堂上的一些风波。
那时候天下大定,外无患,内无忧。些许不臣者,武功赫赫的帝王翻手之间能平之。
威望,那是帝王的尊严。帝王的权柄也是需要血来浇灌。那么,不是内部的,便是外部的。永治帝的想法,自然就是打外部的敌人。内部的矛盾,可以调和的自然就是和一和稀泥。毕竟,伤了别人家的瓶瓶罐罐不心疼。真是打伤自家的玉瓶,那是会心疼的紧。
甄伯爷对于发妻这般讲。他是点点头。
甄士奇说道“娘娘的话,府上自是听的。”甄士奇想了想后,又道“只宫里到底是不是还有旁的打算娘娘那边可透露”
广善伯府按着上意站位置。可到底还是有自己的小心思。
打从广善伯府成为十一皇子的外家。这广善伯甄士奇更盼望着,那是成为天子的外祖父啊。
“娘娘只道十一皇子还小。咱们府上总要沉寂些年月,还得等着十一皇子长大。其它的咱们不急着争。”甄覃氏说了甄妃打算。
甄妃进宫时,可能还有忐忑不安。可这些年里,那在宫中也是历练出来。一个能坐稳妃位的女子,还是膝下有亲生的皇子。这里面的盘算与计较,那肯定是颇多的。
甄士奇心中能不急吗
太子的位置,三皇子以及背后的周家在巴巴望着。难到其它人就不奢望那是假的。可急,那也没用。甄士奇也是知道的,他家的十一皇子就跟娘娘说的一样,年岁太小了。
这会子,甄士奇也是后悔。当年怎么府上就是投郊到皇太孙那儿。那一位可是没登基大宝。还是赔上了他一个女儿。甄秀莲当年的模样也是颇好的。
好在甄妃在甄士奇的眼中,那也是争气的。这是顶顶的尊贵的主儿,还是给伯府生出一位皇子外孙。
甄士奇最后只吩咐继室,说道“罢,依着娘娘的意思。只宫里富贵窝。娘娘手头怕也紧张。你且给娘娘送些银子。也让娘娘宽松些。”
广善伯府往宫里送的银子可不少。
可这一份钱财年年送。广善伯府也是乐意的。广善伯府的富贵如今瞧着的就是宫里的娘娘,以及十一皇子。
甄伯爷甄士奇本人,这些年里,在朝堂上的官位那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总之,那是清水衙门待着。要说权柄真没有。
一家子人指着的就是一个外戚的名头。勋贵那边儿
府上没一个子弟成气候的。军权这小辈儿里没拿的出手。再加之永治帝有意北征,对兵权更慎重。于是,广善伯府在帝王的打压下,已经成一个空架子。
广善伯府瞧着还是宣宣赫赫。可甄士奇这一个当家人最清楚不过。若是小辈们不立起来,这总不能一直指望着宫里的娘娘。
十一皇子真是争一争大位。这府里的支持可不够。于是,金陵四大家族,本来就是一个联姻的产物。最初是抱团取暖。到如今就是广善伯府起心思,也是想联络更紧密些。
说白了,这金陵的老根底彼此思到,彼此的家底。广善伯府想夺嫡,那需要势力的支持。四大家族真是联系一起,也是盘根错结。
广善伯府有心。其余三家也有心。
这些年下来自然是越走越近。小辈儿的婚事,更是你来我往里,那是血脉织成的姻亲网。
对于甄家、商家、陶家、覃家,这四家的事儿。
有心人都能看一个明白。
这一个有心人里,自然也包括宋福生。他可是一直在看广善伯府为首的四大家族,那是起高楼,那是宴宾客。至于楼塌了,这还要时间啊。
永治七年。
帝亲征北方的大草原。
这只是开始。
对于永治帝而言,他想做的是给后世的皇帝一个和平的北疆之地。最后,还要纳北疆之地于统治之下。那是结束千年以来的北疆之祸事。
这一笔青史著名,就是永治帝想要的大功绩。
这些大事,那是大人物们操心。
西定伯府,宋福生知道的事儿,就是发妻樊杏花最近跟他念叨长子的婚事。宋晟安十岁,搁宋福生的印象中,这个年纪的世家子弟确时也相看婚事的年纪。
这相看,那还需要时间。
相看好了,再是下定,再是过六礼,这也需要时间。
好人家的姑娘,总不等人的。
这不急着选好的儿媳人选,那么,好人选就会被别人挑走。樊杏花原本的交际圈子小。如何为了儿子的婚事,也是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子。
免不得就跟旧识又抬头不见,那是低头见。
要说广善伯府这边与西定伯府有没有合格的相亲对象
那是没有的。
可广善伯府这边没有。保德伯府那边却是有的。这不,保德伯府的大姑娘,那就跟宋晟安的年岁相当。保德伯府也是一个降等袭爵的勋贵府。西定伯府也是降等袭爵的勋贵府。
这一位西定伯府相亲的对象,那可是伯府世子。这妥妥的未来继承人。如今还是一位考中秀才功名的小秀才。这等学问好,家世好的少年郎,长得又是一表人才。那是多少贵妇心中的中意女婿人选。
樊杏花这一位伯府太太一发话。那些消息就是传得快。
总之,这些日子里樊杏花挺忙碌的。
惠安郡主就是做东,那是与广善伯府说情,这说到樊杏花的跟前。广善伯府有意修好。这广善伯府的背后,那还是有宫里的甄妃以及十一皇子。
不看僧面看佛面。
樊杏花是不想开罪的。惠安郡主给了台阶,樊杏花自然就是下来了。这表示两家都是京都人士,抬头不见低头见,当家人又皆当朝官员。
一说合,一巧遇。樊杏花就见到保德伯府的大姑娘。这一位商家大姑娘容貌美,气度也是不凡。要说哪处不好的
樊杏花是不挑不出来。可若中意这一位做儿媳樊杏花一百个不愿意。
这事儿樊杏花一回府后,那就跟宋福生这一位当家人讲过。
“你若不喜,便拒绝就是。”宋福生挺淡定,他道“姻亲之事,两姓之好。不合适早早说开,也免得担搁对方。”
其时打宋福生看来,保德伯府就不是一个合适的的联姻对象。要搁宋福生来看,他的嫡长媳人选,那是一个文官家的女儿更合适。毕竟,他的长子要考科举。
他家又不是正宗的文官出身。特别是他担一个勋贵的身份后。长子晟安想在科举上有人脉,那么,妻族就是最好的助力。
可宋福生又要考虑发妻的想法。
这姻缘之事,一时半会儿不急。这发妻挑好了,还要给长子晟安过过眼缘。合适的,还小儿辈们自己相看中。
要宋福生的话讲,小儿辈们过一辈子,就得自己中意。若不然,那不成冤家了。
宋福生这边看的开。
樊杏花却是看不开的。对于儿子的婚事,特别是长子的婚事,她是顶顶看重。毕竟,伯府的嫡长媳,那是宋家的宗妇,是未来伯府的女主子。
樊杏花可是想要一个担起重担的长媳。樊杏花有自知之明,她这一位伯爵太太可不是那么的合格。只能说勉强应付。
正因为自己有短处。她这一位伯爵太太这些年里,也没给夫君多少帮衬。樊杏花搁儿子身上,就想儿子的配得上天仙一般的人儿。
亲娘眼中,自己的娃自然最好。
惠安郡主那边知道宋家的态度。这倒是轻轻一笑。这事儿在惠安郡主看来,也是情理之中。搁宋家的出身,宋家岂会想结一门跟广善伯府相干的姻亲
要知道这一回两家说合,她是中人。
正因为在局外,惠安郡主也是看一个明白。广善伯府的身段真没低下来。那态度是俯视人的。
西定伯府好歹是皇上亲封的伯爵府。
堂堂正正在勋贵圈子里的立脚根。西定伯府又不欠广善伯府什么的。何必与广善伯府走近处,再是让人谈一谈昔日出身
倒是保德伯府那边一听这事儿。那是心头有火气。
伯府太太更是心中生怒。这事情一提出来时,这一位伯府太太就不满意。到底还是觉得西定伯府的出身那是满京都都知道的。伯府太太是什么出身
这一位可是宗女出身。这也是为什么惠安郡主乐意做中人。除了十一皇子和甄妃的体面,还是宗室那边的关系起作用。
保德伯府的当家太太膝下就这么一个嫡女。至于庶女那不是她肚皮里出来的,她当然不会多心疼。
当初亲生女儿的婚事一提出来的人选是西定伯世子,是谁最先挑头,那是她夫君保德伯。当时就是保德伯说动太太,说是堂堂世子爷配咱家女儿,那是正正配得上。可如今倒好自家的闺女被人嫌弃。,,请牢记收藏,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p>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