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爷爷会说书?”易朝州十分想进茶馆瞧瞧。
赵琼道:“是啊,我们以前住在柳陶的时候,他还在那挺有名气的,人人都爱听他说书,我也每天都听,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她看了一眼易朝州,“你想进去听就听罢,反正我们只是随便逛逛。”
易朝州和赵琼一起走进茶馆,这茶馆里面位置很小,凳子都被坐满了,他们随便找了个角落的空地站着。
“你爷爷都会讲什么故事?”易朝州问。
“才子佳人、历史传说、鬼神异闻……他都会说。”赵琼答,“他现在正讲的是周末代皇帝的故事。”
“这故事我听过好多回了,襄禾之所以改名为襄陵,就是因为周的末代皇帝死在了这儿。”易朝州道。
赵琼道:“我也听过好多回了,这故事当不得真。”
“为何当不得真?史书上是这么写的,人人都说这故事是真的。”易朝州瞪眼。
赵琼不甚在意地道:“史书?史书有野史和正史之分,襄陵的传说故事就属于野史,是民间编纂的。凡野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若摆到桌面上仔细研究,那可是要闹笑话的。”
“照你的说法,野史和正史还不一样吗?”易朝州难以理解。
“你分不出,那是因为你不识字,没有读过私塾。”赵琼耐心解释,“燕朝建立后,皇帝命人重编前朝史书,名《周史》。上面记载,周皇帝在燕军攻入都城之时,亲手赐了妻子儿女毒酒,拔剑斩了左右近侍,而后自焚宫殿——周皇帝是被自己放的火烧死的。”
“那、为什么……”易朝州傻眼了。
“为什么民间传说都道周皇帝没有死,还逃到了襄陵?这我就不敢妄言了,毕竟正史也没有对这个进行解释。”赵琼耸了下肩膀,“但是我之前也说了嘛,野史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按民间流传的说法,燕军在攻入周皇宫后只看到了被付之一炬的辉煌宫殿,他们掘地三尺,寻找周皇帝的尸体,却一无所获。所以喽,想象力丰富的人就开始借这个传言编故事了,最后越编越离谱。”
“襄禾又是为何更名襄陵?”易朝州问,“难道不是因为周皇帝?”
赵琼笑了,“襄禾在不知多少年前就已经被叫做襄陵了,我哪知它改名是因为什么,谁会记得几百年前的事?”
事实上,就连《周史》的内容也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
这史书毕竟是由燕来编纂的,里面的东西不知有几分真几分假?
“你怎么知道得那么多?”易朝州隐隐觉得有些挫败。
同样是这个年纪的人,赵琼说话做事总是不急不缓,条理清晰,懂得的学识也很多,让他不得不佩服。
赵琼说:“我跟爷爷学的识字,太爷爷当年是个读书人,所以家里存了一些书籍。后来这些书读完了,我偶尔就去城里的私塾偷听,遇到好说话的老先生就和他聊几句……就是各种史学书籍不好借,我一提借书的事,他们就把我给打发走了。”
“你想科举吗?我爹娘说,能考过科举的人都去当官了。”易朝州道,“你如此勤学,在我认识的人里面没有比你更会读书的人了。”
“勤学?我可一点都不勤学,我读书不是奔着科举去的,只是觉得这些知识既新鲜又有意思,所以才费尽心思地去了解,说不定我将来哪天对这些不感兴趣就不学了。”赵琼道,“当官太费事,又要爱护百姓又要敢于进谏,当官难,当个好官难上加难。真麻烦,不想当!”
易朝州用“你是不是傻”的眼神看着赵琼,他感觉赵琼浑身上下都透着一种随心随性的气息,她想干嘛就干嘛,别人都觉得读书好当官好,她就不是很在意这些。
“你看什么看,你难道觉得这官是我想当就当的吗?有些人想当官,还不是当官的材料呢。”赵琼瞥了易朝州一眼,用前两天赵老三教育她的话回道。
“你是说你不是当官的材料?”易朝州张了张嘴,隔了好久才问,“我听你刚才的话,好像只要你想就一定能当上官似的!”
赵琼思考片刻,“打个比方吧,你想当将军,但是,从现实因素考虑呢?你不懂行军打仗,没有上过战场,不会识字,不懂兵法,从出生到现在连襄陵都没走出过,我爷爷算出你发迹之所在北地城池,可若你一辈子都缩在襄陵不去北地,这算命就全然做不得数了!照你现在这样,你觉得你能当上将军?”
易朝州无法反驳。
“再瞧瞧我,一个和爷爷相依为命连学都上不起的穷光蛋,没读过私塾,无人教导,无权无势,科举无门,马上连生计都维持不住了。纵然我比没上过私塾的人多懂了那么一点知识,那又如何呢?比我懂得多的人也有很多!”赵琼半开玩笑地说,“从现实因素考虑,我能当官的几率也无限接近于零。”
赵琼虽是这样说了,但是谁不想功成名就名垂千古?
然而重点是,在乱世当官,几乎等同于送命啊!
赵琼面前并非只有一个选项,她没有必要选择最难的路。
“所以呢,蛋蛋,你想当将军首先还是要学识字啊!”赵琼拍拍易朝州的肩。
如果易朝州就此放弃努力的想法,那他一辈子也只能当个种地农民或者工匠了,如果他有奋进的想法,赵琼觉得他也许还有那么点希望……当个十夫长?
易朝州将来大概不会从军,古时的从军可不像赵琼上辈子的从军。若说乱世当官几乎等同于送命,那么乱世从军就完全等同于送命。
易朝州是觉得将军这个词汇威武霸气,所以才产生了向往的心,毕竟年纪小嘛!赵琼是过来人,她很理解蛋蛋小伙伴的心态。
被众人围坐在茶馆中间的赵老三根本没发现孙女已经混进来了,他正讲到周皇帝是如何带着自己的亲信随从费尽周折跑出燕军的包围圈。
“周皇帝和随从的太监扮作宫女,趁乱从宫内的河道一路游到了宫外,燕攻破周都城之际正是严冬腊月,这周皇帝为了活命拼上了,扮作宫女,何等屈辱,冬日的河道水寒彻骨,周皇帝愣是忍了下来……”赵老三声音抑扬顿挫,很能带动情绪。
赵琼听得无语。
这故事讲得真是声情并茂,好像周皇帝换女装的时候赵老三就在现场围观似的……而且故事逻辑错漏百出,也就能骗骗普通人了。
她一扭头,发现易蛋蛋竟沉浸在赵老三道故事里无法自拔了,口中还念念有词道:“能屈能伸,周皇帝真是……”
赵琼:“……我刚刚教给你的《周史》,你转头就给我忘了?!”
“当时啊,周都城的守门大将是李平昌,他率领二十万大军守城。奈何燕军士气高涨,周军士气低迷,三分之二的天下都被燕给攻打了下来,大局已定!眼看大军逼近,城门即将失守,李平昌预感不妙,他当机立断,命令手下去往皇宫护送皇帝逃走。”赵老三捻着胡子,将三百年前惊天动地的攻城之战娓娓道来,“周皇帝从皇宫逃出,正好遇上了前来护驾的李平昌的属下,就这样,周皇帝顺利躲过了燕军的搜捕。”
“皇帝随从的太监本可以和主子一起逃走,但是临到关头,这太监忽然站住了,他道‘燕不会善罢甘休,奴才应当留下善后’,说完,他就返回了皇宫,放火焚烧了所有宫室,把自己也烧死在里面,营造出周皇帝自焚的假象。待燕攻入皇宫,只看到了坍塌的宫室和几具辨不出人形的尸体!”
众人听到此处一片感叹,幸好太监忠心护主,周皇帝才可以顺利逃出追杀。
赵琼在一旁听得眼角止不住地抽搐。
爷爷真会编,他讲得这些有三分正史、三分野史,剩下的全靠他自己瞎扯!
偏偏有人不但信了,而且非常入戏。
易朝州大声向赵老三问道:“那守城将军李平昌最后如何了?”
赵老三一扭头,这才看见易家小子和孙女正在角落里站着。
他笑着说:“李平昌身中六刀,刀刀致命。他力战到最后一刻,死前高呼‘大周不该亡,他日必复国’,最后被燕军乱刀刺死!”
赵琼面无表情地点评:“……真悲壮。”
而旁边的易朝州早已满面敬佩。
赵琼揉了揉耳朵,不忍心再听下去了。
她正好粗略地读过《周史》,上面记载:李平昌在攻城战开始前夜曾劝说周皇帝逃走,他在那时说的话才是“大周不该亡,他日必复国”,这句话并不是用来表达志气的,而是在规劝周皇帝不要死守都城。所以李平昌在被燕军刺死之前高呼这句话是无稽之谈。
“这都假的,没什么好听的,咱们走罢。”赵琼道。
易朝州不想走,“我觉得你爷爷讲的有意思极了。”
那头,赵老三在讲周皇帝是怎样历经艰难来到了襄禾。周皇帝说自己是一个乱世中落魄的读书人,然后一个善良美丽的姑娘收留了他,周皇帝对这姑娘一见倾心……
故事跳过国仇家恨,赵老三开始讲述周皇帝如何风流俊秀,他和善良的姑娘是怎样相爱怎样生子,留下了血脉……
赵琼毫不掩饰地打了个哈欠,表情很无聊。
易朝州对情情爱爱的故事不感兴趣,很快就主动要求离开茶馆了。
正在这时,前面一个看上去年龄和赵琼差不了多少的男孩也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他们的视线猝不及防撞到了一起。
那个男孩身穿黑色布衣,眼角有一道细疤,似乎是被什么锐器给割伤后留下的,这疤让他的脸带着一丝戾气,看上去很不好惹。
赵琼本想绕过他,谁知这男孩看了她几秒,忽然道:“你懂周史?”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