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第 128 章

    面对皇帝杀人诛心般的质问, 文武百官们很难给出什么答案。

    这要他们怎么说

    为什么这件惊天冤案没有被官府的人查出来, 而是被一个江湖侠客查出来了

    这不是明摆着的那侠客与死者交好,见自己朋友莫名其妙地死了,自然有精力、有时间去追查他的死亡真相。

    而官府嘛

    有品级、有官身的地方官员是不可能亲自去管理诉讼刑狱之类的小事的,他们没这个意识,甚至也没这个能耐。再加上宋代地方官员的流动性太强了,很有可能干上两三年就要换个地方当官。

    如此短的任期内,插手地方势力盘根错节的诉讼业务是得不偿失的。

    等你收服了各级刀笔吏、了解了治下地方暗地里的潜规则,和豪门望族打好了关系, 清理了街面上的游侠混混,驱走了啸聚山林的土匪强人,终于将辖区的治安提高了,又平反了历年积攒下来的冤案,再重建司法秩序,让你的治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然后皇帝听说你在地方上干得不错,出了这么多的政绩,收服了这么多的民心, 百姓们都把你当成青天大老爷供着

    那你很可能会以最快的速度收到调任书,调到哪里不重要, 反正离你目前的辖区越远越好。

    毕竟,谁让你去做这些招揽民心的事情呢

    如此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渐渐地也没人做了。几乎所有的地方官上任之后, 就把琐碎细务交给小吏们去处理。反正小吏们世世代代在本地生活, 业务精熟。

    这种情况下, 底层小吏借助职权勒索地方、骚扰百姓,当然是不足为奇的事情。

    官员们的放任与纵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气焰。

    “都不说话啦”

    赵受益拿起那名小吏的认罪状书“区区一名无品无级的小吏,居然也能做下这么多丧心病狂的事情。”

    他一条一条地念“强占民女三人,强买田庄十二处,抢人墓地一处,强赊债务三千余两纹银”

    这还不算在这些“强买”“强占”“强赊”之中无辜丧命的人们。

    “知道的说他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吏,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多大的官,居然就有这么大的权力,做下这么多的恶事。难道朕的子民,就是如此的任人欺凌吗”

    见殿中众人的头越发的低了,赵受益掂量着这个气氛算是烘托得不错,于是话锋一转,语气微微柔和了些许“朕也并没有责怪诸位的意思。想也知道,这种事情和你们不可能扯上什么关系。”

    宋代的官员俸禄高到吓人,做官做到崇政殿里来的,每年光靠明面上的俸禄就能过得风风光光的。就算不满足于有限的俸禄,想要赚些外快,也有的是干净的手段,不可能与这种低级的杀人案扯上关系。

    “朕将此事拿到这里来说,也只是想集思广益,大家拿出个办法来。”

    他指着那份供状“此等惨事究竟为何会发生,以后又该如何避免。诸位都是能人,不妨畅所欲言。”

    这

    文武百官面面相觑。

    此等惨事为何会发生当然是那主犯的小吏丧心病狂,目无王法。至于如何避免

    包拯恰到好处地迈出了一步“臣有话说。”

    赵受益微笑“包卿请讲。”

    包拯整理了一下思路,缓缓道“此案之所以会发生的缘由,臣以为有三。其一,是这小吏目无人伦,知法犯法。其二,是吏员选拔考评的程序有问题。这种目无纲纪之人居然能入官府为吏,还掌管刑狱,实在不可思议。第三,此人不过是一个文书小吏,他是如何能够一手遮天,将无辜之人投入狱中折磨致死,且还得了狱卒、同狱囚犯具结作保,承认那无辜农人是突发疾病而死的。”

    赵受益点头“说得好。那包卿以为,此案应该如何了结”

    包拯道“既然此案发生的缘由有三,自然就要解决了这三个问题,才算真正结案。第一个缘由,是这小吏本人。杀人偿命,虽然他生前并未被绳之以法,而是江湖侠客以私刑杀人,但他到底还是抵了命,所以第一个问题已经解决。第二个问题,臣以为,一个丧心病狂的禽兽居然能够成为官府小吏,是由于官府招募小吏的程序混杂,没有统一的法度。臣听说,在某些州郡,只要花上三百两银子,再找对门路,就能进入官府当差,捞一个油水丰厚的职位。至于当差之后,要如何将这三百两银子挣回来,就见仁见智了。所以臣以为,要想杜绝此等行径,唯有效仿科举,通过考试的途径选拔能力合适、品行端正的人来担任官府小吏。至于第三个问题”

    他抿了抿唇“臣暂时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赵受益点头“很好。”

    第三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当然不能由包拯想出来。毕竟他要设立一个有执法权的监督官员的机构,就由包拯担任第一任长官。如果这个主意由包拯自己提出来,那味道就变了。

    “朕也觉得,似乎应该再开一门类似于科举的考试,来选拔小吏。毕竟人不读书,则无礼义廉耻。”

    就是开个公务员考试嘛。一个正规的考试,至少能把那些拿着几百两银子,削尖了脑袋想要钻进官府吃皇粮、鱼肉百姓的害虫挡在门外。

    他扫视一圈殿下群臣“你看,那小吏做得出这种丧心病狂之事,众卿就一定做不出,这就是由于众卿读得书多,将圣人教化记在了心里。”

    “这”

    有臣子站了出来“官家,臣以为此举不妥。”

    赵受益亲切地问他“有何不妥”

    那臣子道“历来科举,每科不过取中数百人,三年一科,已经花费不小。可是能为国家选中人才,充当栋梁,这点花费也就不算什么。可是如果要以科举选任小吏,这个规模会扩大数倍,花费也要扩大数倍。如此劳民伤财,却只为选拔小吏,臣窃以为不妥。”

    赵受益点头“嗯,花费大,还有什么理由”

    那臣子壮着胆子道“且读书之人未必愿意委身为吏,愿意委身为吏的大部分都不是读书之人。如果开设了选拔小吏的科举,能中的不愿去,愿去的不能中,则毫无意义。”

    赵受益又点头“这也是个理由了。还有么”

    那臣子满头冷汗,摇摇头“没有了。”

    赵受益轻叹一声“朕知道了。”

    他明白这些人不愿意让他开公务员考试的理由。

    毕竟官吏二字虽然常被人连在一起说,但其中却有着天渊之别。

    官员有品级、有官身,比吏要尊贵无数倍。

    之所以会有这种区别,在宋代这个门阀士族已经衰落的时代,不过就是由于一个科举考试。

    官员能够考过科举,所以鱼跃龙门,一步登天。小吏考不过科举,所以终生都只能是杂鱼。

    而现在小吏也要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出任了,那么吏与官之间的差距会迅速缩小。

    这个差距永远都不会被弥平,但却足以让官员们跌下神坛。

    大家都是通过考试进来的,谁又比谁尊贵到哪里去呢

    因此公务员考试势必会遭到官员们的抵制,因为他们都是科举出身,公务员考试会让他们的身价含金量缩水。

    说到底,还是牵扯到了自身利益

    赵受益道“但朕觉得,此事依旧利大于弊。”

    “科举花费众多,虽然只是三年一届,却有院试乡试等等数级,每级又有许多场不同的考试。换算下来,自然投入得多。而包卿提议的这个新考,招募的却是小吏。既然是小吏,那么就没必要这样层层筛选,考两次试也就行了。至于考试的内容,也与传统的科举不同。圣贤书要考,但不是重点,重点应在律令、算术上。这样也就不会出现能中的不愿考,愿考的中不了的情况了。”

    公务员考试的定位就是为了选拔基层的小吏,四书五经算是思想政治大题,要考,分数占比不少,但也不算多,律令和算数才是大头。后两者都是官府基层人员工作中所必须用到的技能。

    这与传统的科举考试几乎就没有太大的冲突,他就不相信这些寒窗苦读十年,盼着金榜题名中状元的儒生们能够放下身段来学算术。

    公孙策大概算是个异类吧不过他的数学能力应该是天生的,再加上个人爱好,但有这个爱好的儒生大概很少很少

    “所以,这个新考所要选拔的,应当是那些略通文字,粗识律令,算数能力比较强的人。朕相信,即使没有这个新考,这些人也不会参加科举考试。即使参加了,也得不到功名。既然如此,何不给他们铺一条康庄大道,叫他们能施展所长,到官府里来呢”

    有臣子迟疑道“举国上下的官府中,有数万名小吏。一时之间,又上哪里去找这样的数万人来呢”

    赵受益悠然笑了“朕听说,好几年前有个姓晏名殊的枢密副使,在京城开了一所大学”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