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北巡(2)

    皇帝一行越往北行, 天气越加的寒冷。

    李淼小心的打开车窗, 还未来得及反应, 刚开了一点缝隙的车窗就被强风给吹了开来。马车外的禁军护卫反应及时, 立即将车窗关了回去。

    李淼瞪圆了眼睛, 感受着方才打在自己脸上的寒风, 转头问道:“姑母, 外面天寒地冻, 皇祖父为何这个时候北巡?”

    “这个时候大雪封山,属于休战期。即便是天气不好, 但也不会遇上战事。”李璟说道。“这也是为何朝臣们会同意父皇御驾北巡的原因。”

    李淼靠坐在榻椅上, 有些无聊的点着桌面。“话虽如此, 但这一路上都躲在车里,也实在是无趣的紧。”

    “若不然让刘玉陪你去骑马?这些日子小红没有看到你,想来会很想念。”李璟笑道。

    李淼忙是摆手道:“侄儿才不要呢!前天侄儿出去遇上二皇叔,二皇叔拉着我说了好多有的没的,实在是烦人。”

    “你两位皇叔平日里给你送了不少好东西, 听他们说说话也是无可厚非。”李璟看着手中的话本, 随口说道。

    李淼坐起身, 不满道:“那也是姑母您让我收的。”

    “你收了,他们安心, 你手里也有余钱,不好吗?”李璟问。

    “好是好,就是侄儿瞧着不舒服。”都试图算计姑母,还都装作可亲的兄长模样, 实在是恶心。李淼真心厌恶那两位皇叔。

    “阿淼,你的策论可是写完了?”李璟将视线从话本上移开,看向李淼。

    李淼一愣,气势蔫儿了下来。“未曾。”

    自他出宫之后,姑母便交代他每隔一个月就要送上一篇关于当时朝政的一篇策论。如果完不成,姑母便不让他进宫。

    李淼不懂自己为何要写这些,可姑母的交代他又不能不听。只求每个月的政务概中的内容不要太让人头疼,毕竟有些朝中大臣都不一定能够想出办法,他能有什么办法?本来以为北巡路上自己能够轻松一些,没想到姑母就没有想过要放过他。

    李璟倒也不生气,只是淡淡的说道:“那便坐在这里写吧!就已西南水运治理为题。”

    “平津侯不是已经……”李淼不解。

    “所以,你就以平津侯现在的治理手段为依据,分析其中利弊。”李璟说完,将视线转回,继续看着话本。

    李淼努着嘴,只能是由着柳儿将文房四宝准备好,安静的坐在一边开始伤神。

    -

    北境边关

    “头儿,皇帝怎么就突然想要来咱们这里巡视了?这风咱们都快扛不住,皇帝来了可不是要遭罪吗?”一个老兵头蹭到一个武将身边,抬着袖子将冻出来的鼻涕给擦去。

    那位武将嫌弃的将人往外退了一把,说道:“搞什么呢?”

    老兵头咧着牙讪笑道:“咱这也没办法讲究啊!头儿,您就给咱说说,皇帝这回是来干嘛的?可是能发点赏银?”

    那武将背靠着城墙,缩了缩脑袋。“听说是为了犒赏咱们北境边军,赏银不知道,但是兄弟们应该能好好吃几天肉的。再说了,陛下也曾征战沙场之人,咱这里这风算啥?”

    “小的可是听说了,这次陛下不仅是带着两位王爷,那长公主也一同随行呢!”老兵头咂嘴道:“陛下和两位王爷是男儿,可把娇滴滴的长公主带着,小的觉得长公主下了马车就要被吓哭了。”

    当朝就一位公主,民间传闻有很多。百姓们知道那位长公主是先皇后唯一的孩子,备受陛下宠爱;也知道陛下在先皇后故去之后,让长公主掌管了内宫,就连陈家的皇贵妃都被丢到了一边儿。传说那位长公主殿下貌若天仙,传说那位长公主殿下娇蛮任性,在内宫横行妄为……

    不管是褒还是贬,北境的边军对传闻的长公主要随陛下一同北巡的事情很是期待,这使得有不少对李璟的传言生出。

    那武将抬手在老兵头脑袋上拍了一巴掌。“你小子长公主都敢胡乱议论。”

    老兵头躲闪不及,捂着脑袋扯了一个笑。“这不就是给您说说吗?”

    而这个时候,一个城兵登上城楼来到他们身边。“姜参将,将军请您过去。”

    那武将闻言站起身,从怀里掏出一块红薯,对那老兵头说道:“有些凉了,你在这里好好盯着。”

    那老兵也没等武将将话说完,一边掰开冰透了的红薯往嘴里塞,一边胡乱点着头。那武将瞧他这模样,摇头道:“也不怕噎死你小子。”

    说完便随着那城兵下了城楼。

    镇北将军府

    余千里看人来了,指了指面前的炭盆说道:“文正,先驱驱寒。”

    姜文正见余千里看着折子,便也没说话,站在炭盆旁一边烤火一边等。

    过了一刻钟,余千里将手里的折子放下,抬头看向他。“陛下这次不进城,而是直接来边关。我想让你负责陛下身边的防卫。”

    姜文正忙是摇头道:“这怎么行?以前京中来人可都是将军和马参将陪着,今次是陛下亲至,您怎么能让末将这样一个从未有做过这种事儿的人负责呢?我不行,我也不敢。万一有个岔子,末将的脑袋可就没了。”

    “你不行?你不敢?”余千里被气笑了。“放眼整个儿北境,有你姜文正不敢的吗?收了你小子进来,我余千里都不知道被你吓的减了多少寿了。”

    姜文正瞥眼不看去正视自家主将。“不一样,以前是杀敌。我命硬自然是不怕那些贼寇,可这次不一样。那可是陛下啊!咱命再硬也抗不过天子,说不定一不小心办坏了差事,这从天老爷那里抢回来的脑袋就要被摘掉了。”

    余千里知道姜文正的性子,也懒得和他扯皮。“这是军令,你不接着,现在我就摘了你那金贵的脑袋挂城头上去。”

    姜文正顿觉委屈。“将军,事儿不能这么办啊!马参将呢?马参将他不是闲着吗?”

    “马参将媳妇儿快要生了,你不能让孩子一出生就没了爹。”余千里说道。

    姜文正苦着脸。“所以,末将没媳妇就是错了?”

    “活该你没媳妇。不过你要是明天就成亲,我还能考虑给你请休。”余千里想着废了半天劲儿给寻了几个好人家的姑娘,给自己这位悍将选。可谁知道这小子说什么小乞丐一个,去不起媳妇。

    姜文正在娶媳妇和掉脑袋之间权衡了一番,最后咬牙说道:“末将领命。”

    余千里唇角一抽,瞧这个德行,娶媳妇竟然比掉脑袋都吓人不成?

    =

    因为天气的原因,从京城到北境边关总共走了近二十多天,待到他们到了边关军营的时候,天气已然趋于好转。

    李璟打开车窗,看着远处的雪山,忍不住叹道:“都说北境气候恶劣,可也有自己的一番风景。”

    柳儿跪坐在一旁,随着李璟的视线望去。“殿下,蓝天雪山,在京都的确是难见到。可咱们这一路上一大半时间都是寒风,像今天这般正阳高照的天气一只手都嫌多。”

    北境天寒地冻,寒风吹着人脸上都像是刀子。殿下即便是在车中,这小脸也都有些干燥了。即便是柳儿从柳嬷嬷那里学过不少养肤的法子,可这一路上也是不便的很。想着等到入营之后,定是要给殿下好好养一养的。

    “殿下,快到军营了。”刘玉走到车边,向李璟禀道。

    “好的,知道了。”李璟摆了摆手。

    她虽然一同北巡,可接见边关守将这种事儿有父皇和那两位皇兄在,也无需她这个长公主露面。她只要留在车撵之中,等着安营扎寨就好。

    大概是过了半个多时辰,他们终于到了军营。李璟听着车撵外鼓号齐鸣以及阵阵欢呼之声,大概也能猜到是皇帝在和边关将领们训话呢!

    约莫过了一个多时辰,李璟合上话本,对柳儿说道:“给刘玉交代一声,燕郡王的营帐不要离我这里太远。”

    柳儿点了点头,就在她刚要出去传话的时候,就见刘玉跑来说要去营地了。

    而在听的李淼方才也被皇帝叫了去的时候,李璟愣了一下。“燕郡王站在哪里?”

    刘玉回道:“依着安排,燕郡王在滕王之后。”

    “我知道了。”李璟说道:“若是燕郡王回来,让他先回自己的营帐。”

    刘玉拱手应下之后,便去安排安插营帐的事情去了。

    李璟又看了一会儿话本,最后略有些烦躁的将话本丢在桌上。

    一旁侍候的柳儿忙是问道:“殿下,可是有什么不妥吗?”方才殿下让燕郡王直接回自己的营帐,这就有些奇怪了,现在殿下的心情似乎又有些不对,是燕郡王被陛下叫去的事情吗?

    “柳儿,你说父皇这几年究竟在想什么?”李璟轻声问。

    柳儿低下头,没有说话。她一个小宫人,如何敢猜测皇帝的想法?

    李璟也没有想着等柳儿的回答,而是自言自语道:“虽然说这次北巡是我提议要将阿淼带着,本意是想让他多看看京都之外的地方,毕竟凡事都要眼见为实。但如今在想,怕是父皇带着我也是因为阿淼的缘故。毕竟若我不在,带上阿淼定会是要让人多想。”

    “殿下,也许陛下也是想让燕郡王看看北境边军的风采呢!”柳儿试着小声道。

    李璟轻笑一声。“若是如此,那也就罢了。”可若不是……李璟不得不多想。

    李淼那里,原本突然被皇帝叫到前面就已经很紧张了,等到回来之后又听李璟让他先回自己的营帐,李淼顿时有些手足无措。

    “小管子,姑母为何不让我去找她?”李淼问道。

    管从中说道:“也许长公主一路上累了,要休息。”

    “若是姑母累了,那也会直接告诉我的。可她直接传话不让我先回营帐……你说是不是因为皇祖父方才叫我过去的原因?”李淼有些不安。

    他方才站在滕王身侧的时候,面对卫王和滕王投过来的视线,手心冒汗。虽然他出宫之后,与两位皇叔见面的机会多了不少,可不知道为什么,这次李淼明显的能够感觉到他们身上投来的威压。

    就好像自己踏进了他们的领地一般,随时都有可能扑上来将他撕成碎片。

    就这么毫无防备的,李淼瞬间感受到了自己同两位皇叔之间鸿沟。即便是李淼强撑着自己,不想在众人面前露怯,可等一切结束之后,李淼方才发现在这寒冷的北境,自己竟是被冷汗浸湿了衣衫。

    管从中也是没有办法回答李淼的问题,毕竟皇帝让殿下过去,殿下不可能抗旨,所以他只能是劝道:“殿下,您也莫要多做他想。等到一切安顿好了,长公主殿下自然是会让您过去的。”

    营帐驻扎自是有自己的规制。禁军以御帐为中心布阵,皇嗣位于两侧,而后再由品级向外延展。

    因为李璟营帐布在御帐一侧,所以卫王和滕王两位在朝势同水火的皇子的营帐,便布在同一边。两人站在各自的营帐前,相互看着。

    卫王抬手说道:“若是三弟不嫌弃,到为兄帐中喝上一杯可好?”

    滕王轻笑道:“二哥有心了,北境天寒,的确是需要饮上一杯。”说着,滕王抬脚往卫王营帐而去。

    帐中,两人面对面正坐在长几两侧。

    “上好的烟雨,今次为兄就带了两坛,便宜你了。”卫王为滕王斟满了一杯。

    滕王看了看酒盏,并未立即端起。他笑道:“二哥倒是有闲情雅致,竟还记得带着烟雨一同来北巡。”

    卫王轻笑一声。“北境苦寒,也不能委屈了自己。”说完,便自斟自饮了一杯。

    滕王这才端起酒杯,闻了闻酒香。“说起来,除了年初宫宴,你我兄弟二人今年还是第一次坐在一起吃酒。”

    卫王又给自己斟满了一杯。“这倒也是。”

    滕王仰头将酒一口饮下,把酒盏置在长几之上。“有劳二哥再为小弟斟一杯。”

    卫王似乎并不介意,笑着给滕王再次将酒斟满。“若是三弟喜欢,一会儿为兄将剩下的那一坛送到你的帐里。”

    滕王摇了摇头。“不必了,能得二哥这一点赏,已属难得。小弟怎敢得寸进尺。”

    卫王端起酒盏的手顿了顿,而后缓缓道:“那为兄到是要谢谢三弟体谅了。”

    这时就听滕王笑问:“二哥将小弟请来,怕不仅仅是为了喝酒吧?”

    卫王放下酒盏,问:“不然呢?”

    滕王听罢,抖了一下衣摆,缓缓道:“若是如此,小弟这就回去了,多谢二哥的酒。”

    卫王见滕王起身要走,便道:“罢了,你我之间倒是真不能好好坐一会儿。”

    “若是小弟真的什么都不问,想来着急的会是二哥您。”滕王站起身,转身看着卫王。

    卫王冷哼一声。“然而,你从来未有坐得住的时候。罢了,既然如此,那为兄便要问问三弟,今日父皇将李淼唤来的用意,你可曾想过?”

    “二哥以为呢?”滕王并未有着急回答。

    卫王也不着急,就听他缓缓道:“莫不过是想要让孩子长长见识罢了。”

    滕王嗤笑道:“那便如二哥所言吧!不过小弟也并非愚钝,即便是邵阳如今对我这个三哥有些误解,但我也不会去为难一个小郡王,来使以报复。毕竟这对我而言并没有任何好处。”

    说完,滕王抬脚离开了卫王的营帐。

    卫王瞧着人离开,又给自己斟了一杯饮下。“蠢货。”

    御帐之中

    众位边关文武官员离开之后,皇帝揉了揉额角。

    “陛下,这是长公主殿下送来的。”吴勤将东西摆在皇帝的御案前。

    皇帝卷子打开,认真的看着上面书写的内容,笑道:“燕郡王如今倒是越来越长进了。”

    “燕郡王自小聪慧。”吴勤应和着。

    “哼!”皇帝摇头道:“比璟儿差远了。”

    吴勤忙是点头。“这是自然。”

    皇帝白了吴勤一眼,说道:“滕王回去了?”

    “是,滕王殿下在卫王帐中做了不过一刻钟便就回去了。”吴勤回道。

    皇帝轻哼一声。“倒也是难得他们两个能够坐在一起。京中如何?”

    “方才接到京中传报,京中一切安好。”吴勤回道。“就是左丞大人和郑王爷因为冬季赈灾一事吵了一架。”

    “结果如何?”皇帝问。

    “齐宇齐大人说户部银钱不够,所以左丞大人和郑王爷谁都没有赢。”吴勤说着。

    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有齐宇在,想要轻易的从户部弄出银子可没有那么容易。”

    “齐大人那也是为朝廷着想。”“不过,户部自己拟了赈灾折子呈送过来。”说着,吴勤让一旁的小內监将手里的一堆奏折摆在案上。

    “朕知道了。”皇帝将手里的卷子放在一旁,拿起折子说道:“午膳时候让璟儿到朕帐中一同用膳。”

    吴勤犹豫了一下,说道:“长公主那里传话过来,说长公主已经休息了。”

    “休息了?”皇帝愣了愣。最后像是想到什么,轻叹道:“朕知道了。”

    镇北将军府

    “陛下不让摆宴啊?”姜文正有些吃惊。“那咱们准备的那么多东西可怎么办?”

    “陛下是说北境艰难,不准大肆铺张。”余千里说道:“那些东西也不要紧,反正现在都天气冷,东西也不怕放坏了。”

    “说的也是,陛下什么好东西没有见过?咱们这里准备的再好,也是比不得宫里。”姜文正说道。“那咱们就让厨房给陛下准备一下咱们这里的家乡菜,说不定陛下还能吃个新鲜。”

    余千里忙是打住道:“可莫要给我乱出馊主意。就咱们这里的家乡菜?野菜土豆,哪一个能摆得上御前的?陛下不让铺张,咱也不能胡来。”

    余千里也是个世家子弟,想当初他刚来北境的时候,一顿野菜吃的他直闹肚子。一个月生生的掉了十多斤的肉。若是那些东西给陛下吃了,那还得了?他可不想因为一顿饭,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给赔进去。

    姜文正少年时候父母皆丧,沿街乞讨为生。十四岁的时候听着当兵可以吃饱肚子,便投了军。只是当时他长的实在是太过瘦弱,军中如何也不信他到了十五,怎么也不收。姜文正当时是实在是活不下去,便偷偷的跟着一个前往北境的援兵走了。

    也是姜文正运气好,在饿死之前被军中的厨子给捡了回去打杂。有一次兵痞闹事,将捡了姜文正的那个厨子给打了,姜文正小小身板直接扑上去险些将人给打死。

    这正好被赶来的余千里看到,便把这个狼崽子给留在了身边,还给他改了名字。只是余千里当时还不知道自己留了一个什么样的麻烦在身边,而让他现在经常都要担心那狼崽子会给他招惹出什么大事儿来。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