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入v三更

    司机先生简直一肚子的恼火。

    但他深知眼前这姑娘真的不好惹,只得强压下睡意,迷迷糊糊道:“哦!那你想听什么古经①?”

    “你不是混黑帮的吗?那就随便跟我讲讲你们青竹帮的事吧。”

    穆拉拉刚才其实是想再去补个觉的。但被穆鸿仁两口子这么一闹,她那点瞌睡虫早就跑光了。只是忽然有点想找个人陪她说说话……无论说点什么都好。

    至少让她能真心觉得,自己真的不是在喝醉了发癫,才幻想出这么不切实际的东西。

    一说到自家的帮派,司机先生简直跟打了鸡血似的,用极尽夸张的话语,把坑蒙拐骗、帮派火拼说的跟竞选总统似的。

    最后还意犹未尽地补了一句:“真的,阿拉青竹帮也算是沪上有头有脸的大帮派了……”

    “那你们排名多少啊?”虽然这时候帮派分子是合法存在的,但原主只听过赤阳门跟青帮,对青竹帮就没啥印象了。

    “第五。”

    穆拉拉一听乐了:“噗!”这人说起自己的帮派骄傲成这样,她还以为是多厉害的帮派呢,原来才排第五啊。

    被她这么一笑,司机瞬间落了脸,显然不怎么高兴:“你别看我们帮才排名第五,但我们人数最多,也最有钱,连排名第一的赤阳门都不敢轻易搞我们的。”

    “哇,这么厉害的么?那你们帮是做什么营生的,才能养活这么多人?”

    两人话赶话说到这里,司机的头脑才清醒了几分,眼神闪了闪,避重就轻道:“能做什么,不就收收保护费,牵牵红线,最多也就开几个消遣的娱乐场所罢了。”

    牵红线?拉媒保纤吗?

    这年头黑帮还管这些,听起来怎么怪怪的。

    但司机说了这话后,仿佛也觉得自己说了什么不该说的,直接闭了口。

    穆拉拉也没有打草惊蛇的意思,只是故意怂他:“既然你们帮这么厉害,那你失踪也有两天了吧,怎么都没见有人来找的?可见不是你们帮废物,就是你废物了。”

    司机先生被她这么一说,脸一黑,闭眼不搭茬了。

    这还用问吗?

    他也恨啊!

    要不是这妮子那天装得弱不禁风的,他也不至于判断出错,瞒了其他人自己来吃独食。

    现在好了,当时他瞒的有多精心,现在被困在这鬼地方,就能有多绝望。

    穆拉拉刺了他一顿,顿时觉得有些神清气爽。

    她趁着那小两口还在屋里抱头打气的功夫,解了人拉出去溜了一趟。

    这才心情颇好的回了前头。

    本来穆拉拉是想上淘宝,买一套木匠工具的。

    毕竟既然自己已经背了个木匠的名头,那要装就要装全套嘛。

    一来,万事万物都讲究个扎实的基础,要是她连这点儿本事都没有,那她现在把摊子支的越大,将来露馅得肯定也越快。

    二来,按照《鲁班书》的契约方式来说,穆拉拉并不是真的跟它绑定了。

    现在小绿倒是很配合,穆拉拉想买什么,只要银元充足,它都无所不应。

    虽说穆拉拉也付出了报酬,但她总觉得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东西,总归是让人很没有安全感的。

    现在“淘宝”好着的时候,自己开这个杂货铺当然一本万利了。

    可万一哪天这东西忽然失灵了呢?

    钱不钱的再另说,可一个巧夺天工的木匠大师,忽然连最基础的木工都弄不出来了,那玩笑就开大发了。

    所以未雨绸缪还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在木匠造诣上,就算再钻研,她多半儿也是不可能达到小绿这种,化万物为木活的神异水平。

    但超过这时候大部分木匠的水平,还是可以一试的嘛。

    毕竟在那个梦里,穆拉拉虽然只是个旁观者,但也算是围观了机关术上下几千年的发展史。

    这样一来,就算她本身是没有一丁点儿木匠基础的。但有了脑子里这些东西,虽然也算从头学起,但就用不上另外找师父拜师学艺了。

    要知道这个时期,各行各业的学徒想要学到手艺,没摸到本行之前,至少也得上师父家打三年的杂,名曰:考验人品、磨炼脾性。

    等学徒任劳任怨的替师父干三年活后,人家想教不想教的,才能有个准话。

    当然,你如果长得格外和师父的眼缘,能娶了人家的宝贝女儿,跟师父变成真正的一家人,那自然就能令论了。

    毕竟穆学成当年能一上门就学上手艺,三年就出师,走的就是这种道道了。

    但穆拉拉却走不了这种拜外人为师的路子。

    一来这时候的手艺人,乱七八糟的讲究多,很多行业都完全不接受女的。

    二来她身上还背着一屁股的债,就算真有师父不计较她是个女娃儿,收了她为徒,她也没有三年的时间去耗。

    三来嘛,这年头拜师学艺不亚于再找对父母家人,所以就算她学木匠的时间会比自己蒙头钻研快那么一点儿。

    但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师父绝对会对她的木匠水平了如指掌,到时候别说开铺子装逼了,人家准不准她出师丢这个人还两说呢。

    当然,她要是按着梦中的那些东西钻研,虽然安全些,但也有它的弊端。

    毕竟穆拉拉在那个梦里虽然见证了全部的木匠基础和机关术原理。

    但能在梦中出现的“木匠”,身上多多少少都继承了《鲁班书》的强大力量。

    作为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个行当的纯新人,穆拉拉很难分辨梦中人能做到的那些东西,是不是有《鲁班书》的“玄学”加成。

    信息的不对等,会给她的学习带来很多的麻烦。

    再者,穆拉拉虽然旁观过的技术并不少,但却从没有动过手。

    这种情况,说好听一点叫作心有成竹,说难听一点就叫纸上谈兵了。

    综合起来一看,这条路也并不是一路平坦。

    但相对于其他选择来说,没失败之前,穆拉拉是不打算改变主意了。

    幸亏这段记忆里,还有个半继承人公老头儿,他的全部木匠手艺虽然也带了《鲁班书》的神技。

    但他当年教给穆成学的那些东西,却都是正常木匠能学的技艺。

    以穆成学在十里八乡的收欢迎程度,他虽然没有老丈人三分的能耐,但也能算这时代顶级木匠师傅的代言人了。

    有这部分知识,就够穆拉拉学好一段时间了。

    就那段记忆里,公老头儿道木匠入门,有三步要走。

    第一步是了解木匠手艺的基础知识。

    光这里头,就包括了熟悉各种木料、对应工艺、各种工具、辅料、连接件等等内容。

    而这一步,也是学木匠手艺最关键的一步了。

    可这些理论恰恰是穆拉拉最不缺的。

    毕竟她脑子里几乎装了整个木匠手艺史上,所有出现过的硬知识。什么木材、工具、手法、制艺、图纸,这些东西究竟是怎么发现来的,穆拉拉比谁都清楚。

    而她现在缺的,只是对应的实践功夫。

    这一点当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自己现在瞎着急也于事无补。

    而做一个好木匠的第二步,则是找料。

    众所周知,不同的物件所需要的木料、漆料……都各有不同。

    当然,不是说最贵的木头就一定是最好的木头。

    因为做不同的东西,所需木头的密度、质感、强度、湿度、保温性都差别甚大。

    而好木匠除了手艺精湛,还要能根据顾客的所需不同,弄到不同的好料子。

    有金手指在手,这一项她倒是不担心的。

    而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多实践了。

    所以综合来说,想要装个木匠,穆拉拉第一件要做的,就是先弄一套木匠工具回来。

    不然别说蒙外人了,就是家里这两个也瞒不过去。

    但不知道是不是物以稀为贵的原因,在“淘宝”上质量稍微好点的全套工具,至少也要一万块钱以上。

    以她现在的经济条件,买是买的起。

    但对比一下民国时,十几块就能买到全套的工具,那就有点儿划不来了。

    所以穆拉拉找了人,打听了一通,寻了个做工具比较靠谱的五金店,买回了全套的木匠工具。

    这套工具虽说才十几块钱,但里头的东西可了不得。

    穆拉拉粗粗数了数,就数出了足足一百单八件。

    恐怖哦!

    陈碧云看穆拉拉买了这些东西上门,还一头雾水:“你买这些回来干嘛?”

    穆拉拉笑了笑:“旁的我也不会,就做点小物件出来补贴补贴家用。”

    陈碧云:“……”

    这穆家没落前不是上海滩巨富吗?没听说他家还有这门手艺。

    倒是穆鸿仁一看这套东西,有些怀念的挨个摸了摸,看自家媳妇还想跟着看个究竟,拦了拦她:“你就让她自己去鼓捣吧……以前……父亲去世前,闲暇时候也最喜欢偷偷教我们兄妹两木匠功夫了。”

    而且每年回香洲祭祖时,娘还会带他们去外公家住几天。

    那时候外公最喜欢教他一点锯、刨、榫、磨的小技巧儿。可他自醒事后,就跟着爷爷学的经商之道。听惯了爷爷骂父亲不学无术的那些话,所以对木匠手艺,打心眼里有些抵触。

    自然就不愿意认真学了,他一个小孩儿又不会掩饰喜恶,所以常闹得外公呆坐在村头郁郁寡欢。

    可小妹自小就心头最软和,见外公不高兴,就缠着他在香洲多待了段日子。

    他记得穆家出事时,小妹雕起小木偶来,就已经有模有样了。

    可惜后来不知怎的,自己就再也没有见她玩过木头。

    眼下丫头手里虽说也算有点钱,但有自己这个拖油瓶拖累着,才几天的功夫,那钱就跟水似的流出去了。

    这坐吃山空,也实在不是个问题。

    小妹怕也是这么想的,才急的连学成半拉子的木匠手艺,也拿出来谋生活了。

    …

    …

    穆拉拉捆好亲哥进了库房后,没有急着鼓捣新到手的全套工具。

    反而是拿出了自己昨晚列好的商品单子。打开了“淘宝”,从上头批发买了近五百来块钱的东西。

    见自己列的东西都被打了勾,而她身上的钱也花的差不多了,穆拉拉才关了“淘宝”,开始对着仓库里买回来的木料,蒙头研究起买回来的东西来。

    她这一钻研,就又是大半天。

    晚上陈碧云特特照她的要求做了一锅红烧肉,可等肉炖得软烂红透时,穆拉拉还是不见踪影。

    她急得几分钟就站在门口张望一通,本想进库去找人的,但又怕无意偷学了小姑子的独门手艺,又没敢,只踮着小脚在屋里转悠。

    可天渐渐黑透了,再这么开着灯实在费钱。

    陈碧云试探着敲了敲后头库房的木门。

    等了几分钟,一个满头木屑的姑娘踩着一地狼藉走了出来。

    陈碧云被穆拉拉这副尊容吓了一跳,惊呼了一声:“你这是怎么弄的?”

    说后也不待她说话,赶紧捉了人进了屋,打了热水让她洗漱。

    穆拉拉被这管家婆弄得有些讪讪地,又怕她不由分说再哭将起来,忙听话地把自己收拾清爽了。

    这才闻到了锅里的异香,顿时精神一震:“这是什么味儿?”

    “不是你要吃红烧肉吗?快过来尝尝我做的对不对味?”陈碧云见她果真喜欢,赶紧先从铁锅里夹了一筷子肥瘦适中的肉给她尝了尝。

    穆拉拉就着她的手吃了一口,顿觉入口的东西酱香可口、肥而不腻,中午没吃饭的肚子顿时“咕咕咕”地折腾了起来。

    陈碧云看着她这幅馋样,低落了一天的心情瞬间好了,连脚步也轻省了许多,脸上带着笑意上菜去了。

    穆拉拉见状也没闲着,先去床上喂穆鸿仁吃了戒烟丸,见他乖乖地咽了,才把人解绑扶了过来。

    等他们兄妹两过来时,桌上已经摆好菜了。

    穆鸿仁正处于生理戒断期,对吃什么都没有太大的要求,只捡着吃了几口素菜配米饭,肉是一口也没动。

    倒是穆拉拉一如既往地支持陈碧云的手艺,配着肉菜、足足干掉了三大碗米饭,看得陈碧云满脸的姨母笑。

    等她去收拾洗碗时,穆鸿仁罕见地开了口:“今天你说想做点木匠活卖,那想好卖什么了吗?”

    穆拉拉被他问得一愣,回过神来她也没打算瞒着,顺手掏出了一个打火机来给他看:“现在做普通木匠活并不怎么赚钱,但我看洋人的玩意儿都卖得挺不错的,东西又都不难做,我就想着,看能不能自己仿了卖。”

    穆鸿仁皱着眉拿起火机一看,琢磨了半天,也没琢磨出这东西究竟是做什么的。

    但他把玩间,不小心按到了按钮,打火机口的火苗簇地一下冒了老高,差点儿燎到了他的头发。

    饶是如此,他还是闻到了一股子烧猪毛的味道。

    穆鸿仁这才惊讶地一挑眉:“这是火机?”

    这年头大多数人虽然都用火折子和火柴,但其实已经有滚轮式和摩擦式的火机了。还是直接用黄铜制作的,样式很是抢眼。不过日常生活里比较少见罢了。

    但他在大烟馆里抽大烟的时候,还真见人使过。也不知道是那吸客自己抵给大烟馆的,还是扒手弄过来抵债用的。

    但在他的印象中,这玩意儿五六次能打着一次就算不错了,火苗还又小又细,一出即灭。哪像这个东西,一按即着,火苗还窜这么老高。

    穆拉拉的重点却不在这里,她几不可查地皱了皱眉,急急问道:“哥哥见过这东西?”

    可是不管在她的记忆里,还是原主的记忆里,这时候都不该有火机才对啊!

    毕竟以前穆拉拉受邀参加过一个慈善拍卖会,当时会场就出现过一个号称是“世界上第一批气式打火机”的物件,直接拍出了一百来万的价钱。

    穆拉拉当时想把这东西给老头子弄回去玩儿,就翻了翻拍卖册,她记得那款火机下标的年份是1950年没错了。

    难道平行世界里,火机的发展进程这么不同吗?

    那就麻烦了!

    穆鸿仁闻言看了她一眼,又鼓捣了几下,“嘶”一声这才开口:“不对!”

    他努力回想了一二,一指火机头道:“外壳不一样,他那个是通体黄铜的,可你的却是木质的——对了,这儿也不一样,我见过的那个,这儿是滚起来摩擦的,火苗很小,而你这个是按式的,火苗也大了很多。”

    说到这里他又思索了几分钟,又指了指打火机身:“这儿好像也不对……他那个用起来晃一晃就会漏油,可你这个按火机头的时候,好像是在放气?”

    说到这里穆鸿仁迟疑了一下,验证般的又按了两下,凑到鼻子边闻了闻,果真从火机边闻到了一股味道。

    这才笃定地点了点头:“是这样,虽说都是火机,但不管是材质还是用法,都大有不同。”

    穆拉拉听了他这番话,脸色越发怪异了:“你见过的火机,里头用的是油?”

    这是个什么玩意儿?确定是打火机吗?

    “对,他那个用的是煤油,可你这个我就不知道是用什么做的了。”

    穆拉拉摸摸下巴,可寻思了半天,也没从自己脑子里找出这种用煤油的火机来。

    她想可能这种制式的火机原本真的在历史上出现过,但后来被气式火机淘汰了,才会出现现在这种情况。

    虽然失了策,导致现在她拿出了的打火机,已经不是这世上头一份儿的东西了。

    但她这次买的时候,只买了一件一百淘宝币的定制高档货,是典型的电弧型电子点烟器。

    按照穆鸿仁的描述来说,不管是卖相还是款式,都高了它一大截儿。

    卖出个普通奢侈品的价格,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而其他的打火机,自己都是一块钱一个批发来的,换算成现钱,最多也就是两个铜元罢了。

    这样一来,不管是比价格、便利,还是质量,她都不怎么怕。

    而且现在既然社会上层已经用起了这种东西,那她推广起来,就只会更简单。

    但不管怎么说,这次的事已经算是一次策划失误了,为了保险起见,穆拉拉确定道:“那哥哥知道他那个火机的卖价是多少么?”

    穆鸿仁闻言摇了摇头:“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这种东西,大多只能去租界商店买。”

    “那你是只想卖这个东西吗?那与其开店,还不如直接批发给走街串巷的货郎,让他们拿了货箱子去卖。”

    这时候的商店,都讲究个货全且新,多货混卖,所以街头巷尾的杂货店额外的多。

    妹妹这个打火机虽然有点儿意思,但一个刚开张的店里光卖这一样东西,恐怕行不通。

    可如果直接改成转项批发的话,既可以加快商品的出货周期,还能借由他们的手,尽快地打开打火机的知名度。

    到时候她直接做总经销商就简单得多。

    听了他的话,穆拉拉顿了顿,跟陈碧云说了一声,就拉了穆鸿仁去了库房。

    两人一进门,穆拉拉就把他带到了角落里,指着货道:“当然不是单卖了,不是还有这些吗?”

    穆鸿仁闻言上前一步,就见这边整整齐齐地码着一堆东西。

    有他刚才看过的那种打火机若干、有七八个制作精美的暖水壶、还有……

    看到这里,穆鸿仁眸子一缩,疾步上前,就见印入自己眼帘的,果然是三辆自行车:“这是自行车?”

    不等穆拉拉回答,他上前把玩了一番,见这车虽然是木头质地的,但车头、车梁、车轮、车蹬无一不缺。

    穆鸿仁推着自行车溜了两步,见果真与自己偷偷骑过地一般无二,才满脸惊奇地看向了穆拉拉,真诚道:“其实光有了这个,就足够你顶起一间铺子了。”

    据穆鸿仁所知,这时候的上海滩里,虽然已有了洋车行、黄包车行和自行车行。

    富人中能有自己别驾的,也不在少数。

    但事实上,凡是车类,本国均还不能产,全靠着从外国进口来卖。

    因着这个,各种车厂也才是在这两年才开起来的。而且因为太过火爆,基本上时时都处于缺货的状态。

    可旁人都还全依赖着进口来卖时,妹妹居然就能掌握这种技术了。

    不说旁的,光省下来的游轮费,就能比其他自行车厂多赚好一大笔钱财。

    这能不赚钱吗?

    穆拉拉听了这话有些吃惊,毕竟她早知道这时候的自行车很受欢迎,但她没料到会这么稀缺。

    就有点不可置信道:“有这么缺?”

    穆鸿仁闻言有些无语:“你身处上海,自然不觉得。”

    毕竟国内第一个自行车行——昌平车行就在上海南城,它就从英国进口了一百多辆自行车,现下卖得也差不多了。

    在年轻人这里,家里有了自行车,简直比小汽车还要拉风自在。

    有事没事就骑出来溜溜,所以给人一种街上自行车还蛮多的感觉。

    但实际上这时候一辆自行车,可要一百块大洋,比起黄包车来也差不了多少了。

    它又不是像黄包车那样用来谋生的物件,所以实际上比黄包车还要稀缺好多。

    看穆拉拉还不信,穆鸿仁笑道:“我有个长洲来的同学,家里也是那边一等一的人家,可他告诉我,他们那边整个市里,一共也才有三辆自行车,还都在大帅府里,你说这东西稀缺不稀缺?”

    他没染上大烟瘾的时候,最大的愿望也是买一辆自行车回家了。

    穆拉拉闻言却有些忧心,她买这东西回来,看上的也是它的稀有程度,和在两个世界里的差价。

    毕竟“淘宝”上买这种自行车,领个优惠劵,一百块钱就能到手了。

    而根据银元跟淘宝币1:100的兑换比例。

    也就是说一个银元,就能买来一辆在这个世界值一百大洋的自行车。

    这一来一去的差价,就赚了整整九十九块现大洋,这真的堪称暴利了。

    如果顺利的话,卖火机的钱加上四五辆自行车,根本就不用等到过年,她就能轻轻松松地还掉欠了房东的钱。

    到时候没了负债威胁,她就能更好的琢磨倒卖什么更能赚钱了。

    但在穆拉拉的印象中,在民国剧里,不管是修电路的,还是穷学生,多半儿都是能骑得起这玩意儿的。

    所以就算这个东西稀缺,但绝对是达不到引人觊觎的程度。

    可经穆鸿仁这么一说,自己现在就拿这个东西,恐怕还是太早了。

    那就这样拿出来,不会给自己招祸吗?

    这年头如果没有过硬的靠山,就拿出惹人眼红的东西,那可是真能给自身招来杀身之祸的。

    穆家这种背景的商人尚且如此,更别说是她了,分分钟被人给捏死。

    穆鸿仁看她这样,神色一暗,也猜到了她的顾虑。

    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道:“如果你对外声称自己一年最多只能做不超过十辆车,且你的价格要比外头车行的还要贵个几块钱,那问题应该就不大。”

    就算拥有了仿制自行车的技术,但一年也只能做十辆,那就代表着这东西根本就不能量产,对各大车行的威胁几近于无。

    而卖价这么高,则说明就算她能制自行车。

    但制作成本下来,却要比漂洋过海的外国自行车还要贵。

    这样就算有人眼红,也只会眼红她技术好,而不是想方设法的抢夺她制造自行车的技术。

    毕竟自从各大车行引进了自行车,钻研自行车生产技术的厂家就多不胜数。

    那这么大一个国家,真就没有一家能仿制成功的吗?

    肯定是有的,只不过大多数场子仿制后,虽然也能成功的造出成车来。但不仅成本要比洋自行车高几倍有余,生产自行车的关键配件还要从外国进口才能量产。

    可真年头的国情,外国人更愿意直接向国内输出成品。至于关键技术与关键零件,那是绝不可能卖给中国人的。

    再加上下意识的崇洋心理,人们宁肯从外国进口,也不愿意买国内产的这种价格更高,质量却还比不上外国货的产品。

    穆拉拉听了这话,先是眉头一皱,可想了想她唇角忽然一勾,心里有了主意。

    穆鸿仁看她这样,也没再多言,只又看了看放在自行车旁边的电卷发棒、钢笔和手电筒……

    忽然好奇道:“为什么没有电褥子?”

    穆拉拉笑了笑:“哥哥别糗我了,我虽然也才当家,可也知道上海滩里能用的起电的,日子过得都还算不错。”

    这些人一不缺电,二不缺钱,讲究点的人家连暖气都用上了,不讲究的屋里也不会缺了碳火。

    所以电褥子对他们而言,反而不是必需品。

    而冬天里最需要电褥子的贫苦人家,要么连电也没接,要么就算接了电,可也不会舍得这个电费的。

    所以这个东西看着实用,却是个真鸡肋的物件。

    穆鸿仁见她真是仔细想过的,思忖了几秒,才道:“你若是要开店,记得避开穆家、穆氏这样的字眼,免得扎了有些人的心,凭白沾惹麻烦。”

    其实自己染上瘾后,盯着他们兄妹的人已经很少了。

    可当初的穆家商行终究是被人用手段谋走的。

    不管他们是为了什么留了他们兄妹两的命,但他们现在终究是长大成人了。

    这时候自然要格外小心些才是。

    穆拉拉听了这话愣了愣,但转瞬也算明白穆鸿仁的意思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

    …

    第二日一大清早。

    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关门已有数日的王家杂货又开了门。

    周围的邻居们听见动静过来一看,发现邻里传闻他家卖了房的传言多半儿是真的。

    因为原本写着王家杂货的牌匾上,左边换成了木底金字的“七号木匠铺”,右边则换了同款“七号精品店”的牌匾。

    有好奇心重的人虽然不知这家“七号”店铺的前六号去了哪里。

    但左右无事,他就踩着爆竹碎屑进了左边的店里。

    就见原本满满当当放着酱油、醋、糖……的生活用品,早就被搬运一空了。

    他心里忽然有点惋惜,毕竟要是这家人没有被那帮地痞流氓给闹走,街坊邻居们打个酱油都方便得多。

    哪像现在,买包烟都要多跑不少的冤枉路。

    可他进门一看,就见一个长得特别白嫩的小姑娘坐在柜台后。

    他看了看柜台上摆着的几样东西,一头雾水道:“小姑娘你们店不是木匠铺吗?怎么不见摆些木桶、木碗、家具、模具什么的?”

    这年月的木匠虽然都叫木匠,但分工却甚多——有专门盖房的木匠、也有专门打家具的木匠,还有专门制模具的木匠……

    可这家店里摆放的东西虽然都是木头的,可他却看不懂了。

    这家木匠店到底是卖什么的哦?

    柜台后的小姑娘闻言一抬头,笑着介绍道:“我们这店虽也卖木件,但专卖些旁的木匠店不卖的东西。”

    “您瞧,这个叫打火机,是总统先生才能用的上的东西,可用这东西点火、点烟,可比洋火方便实用多了。”

    这位一看穆拉拉手指一点就冒出这么长的一串火苗儿,一时吓了一跳,但缓过神来也有些稀奇,接过来按了两下,有些意犹未尽道:“这东西卖几钿?”

    穆拉拉笑了笑:“今天新店开业,才卖八个铜元,三天后就要继续卖十个铜元了。”

    那人一听这价钱,忆及火柴的价格,有点儿舍不得:“这也太贵了吧,不都是点火用的吗?一盒洋火五十根,才要三个铜元,你这儿……”

    穆拉拉却道:“一盒火柴是才要三个铜元,可最多只能用五十次,您就得买新的了,可用我们这个打火机,您至少能点一千次火,用完了还能充气,您算算,这究竟哪样更划来?”

    那人闻言有些不信:“小丫头你莫说大话,这么小一个东西,你跟我说它能用一千次。”

    两人说话间,又有路过的人听见动静过来看热闹,不一会儿店铺外头就围了一圈儿人。

    穆拉拉见状笑了笑:“空口无凭您不信我也正常,这样吧,您就在这里当着大家伙的面试一试,看我这个卖八铜元的打火机,是不是能打一千下。如果打到了,买不买的我也不强求,要是打不到,那我白送一个给您用,您看怎么样?”

    那人一听这话乐了:“这么多街坊邻居都看着呢,你可当真?”

    这是提醒穆拉拉别说大话,不然赖账事小,失信事大。

    穆拉拉却笃定道:“自然当真!”

    为了产品质量,穆拉拉特地放弃了五角、六角的打火机,买了这家大量批发还要一块钱的。

    他家打的招牌就是一个火机至少能用2000次,用不到的话三倍退款。

    而穆拉拉昨晚特地试了试,发现经过小绿改造后,这东西的质量更好了几分。

    所以旁的不说,这点儿挑战她还是试的起的。

    那人看穆拉拉这样,接过火机真试了起来,旁边围观的人忙起哄似的帮着数起来了:“1、2、3……101、102、103……”

    刚开始这大叔还手劲儿足的很,但打到第五百多下的时候,他手就开始发麻抽筋了。

    穆拉拉也无意为难他,特意另外请了个人,帮他打完了剩下的四百多下,围观的人也从看热闹变成了不可置信:“……998、999、1000,哇!”

    随着周围此起彼伏的惊叹声,周围人心里都暗暗算了一笔账:

    这么说来,这东西的价钱虽然能买三个洋火了,但算一算实用次数的话,的确要比洋火好使的多呢。

    那大叔先动了心,从口袋里掏出八个铜元:“那先给我拿一个吧!”

    可说完他又有些不放心,眼睛死死地盯着柜台上的火机:“这别人试过的我可不要啊!”

    穆拉拉忙从柜台上拿了一直新的出来,笑道:“哪能啊!给您一个全新还没拆封的。”

    那大叔拿了火机,当场试了两下,见跟自己刚才试的那个无二,舍不得再试了,忙装到了上衣口袋里付了钱。

    穆拉拉见他要走,提醒道:“您记得不要把这东西往火上放,容易炸掉。不过如果用完了火机头还没问题,您可以拿来我这儿冲充气,充一次就再能用一千次了。”

    那大叔本来就觉得自己占了便宜,一听这话忙问:“那充一次气要多少铜钿?”

    “充一次只要五个铜元。”

    旁人一看有人先买了,忙道:“那给我也拿一个,要全新的哦!”

    不一会儿,穆拉拉准备的两百个火机就告罄了。

    当然,也有看这店里把这么好的东西却卖得这么便宜的,怀疑穆拉拉在挂着羊头卖狗肉,特特等新货卖光了才反弃道而行之:“老板,我要刚才老高打过火的那个。”

    有人自己上赶着用旧货,穆拉拉当然不会拦着,连忙成全了他。

    这边打火机还没卖完,有人又盯上了穆拉拉的暖水壶:“老板你这暖壶怎么卖?”

    “十五块钱!”

    穆拉拉打听过,这时候的竹边铜制的暖水壶,最便宜的也要十七、八块钱。

    当然,木制涂漆的壶外边上看起来比那铜壶还要好看一点儿,保温效果也没得说。

    但这种壶在淘宝上卖四、五十,换算成大洋差不多就是半块钱,算起来利润也不低了。

    卖的比铜壶便宜一点儿就当拉客了吧。

    不过这次问的人显然是看能不能捡便宜的,问过以后就不吭声了。

    反倒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大妈上了心,凑到柜台前里里外外的观详了一遍。

    见这暖壶里用的的确是暖壶胆。

    而且这么冷的天,穆拉拉放的样壶里的水还热腾腾的,就有些意动道:“小姑娘你家的暖壶能保多长时间的温啊?”

    现在市面上的铜暖壶,最多能保热水五个小时不冷呢!

    穆拉拉想了想家里那两个暖壶的情况,犹豫道:“大概是24小时吧!”

    那大妈一听她这话,眼睛就是一亮。

    自家闺女月底就要出门子了,啥都看不上,就看上家里那对铜暖壶。

    可自家儿媳妇又把这东西当宝贝似的舍不得。

    这么一来,原本挺和睦的姑嫂两个,为这个都快坐下仇来了。

    她这些天也跑来跑去看了不少,但能保五个小时以上的暖壶至少也要二十块钱。

    保两个小时的暖壶倒是有十七八的,但这东西买回去当真用处不大。

    说起来这也是要花十几块钱的大物件了,但买来买去也没买到合心的,可愁坏她了。

    要是这家铺子里的暖水壶真能保暖五个小时以上,那木制的就木制的吧。用起来不定比不上铜水壶,毕竟木门跟铁门相比时,还是铁门结实呢。

    但用起来还不是木门用得更久更舒心一点?先把自家这一关过了再说。

    “应该是有的,您可以先买了拿回去试试,要是不保温,只要没损坏,我们店里都保换的。”

    那大妈听了这话咬了咬牙,掏了三十个现大洋,买了一对儿暖水壶回去,临走前还不放心道:“要是你这壶不保温,我保准要拿回来的!”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
笔迷读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