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鸿之前就被罢了官, 如今又得了这种怪病, 只能闲赋在家。
云南王很快就来看他, 白雪鸿隔着帐子接待,玉华公主也在场。
云南王慰问过后, 提起了谌秋和阿芒的亲事,问二人意下如何。
白雪鸿沉默片刻, “我无甚意见,公主呢?”
玉华公主看了云南王一眼,喝了口茶,慢悠悠道:“这门亲事, 不知王妃可同意?”
云南王看了她一眼,眸色幽深, “公主应该知道, 秋儿的事,玉风从不插手。”
玉华公主又问,“那两个孩子可是互晓心意?”
云南王稍一犹豫, “今日我们前来, 自然是诚心求娶,但尚不知令嫒意下如何?”
玉华公主看向了帐后的白雪鸿。
白雪鸿缓声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玉华公主微微一笑,“既然如此, 本宫亦无意见。”
接下来,两家心照不宣,低调地交换了庚帖后, 云南王府就挑了个良辰吉日来提亲了,聘礼浩浩荡荡,足足八十六担,只比世子娶世子妃的聘礼少了两担。
直至这时,金陵城中的人才知道,云南王府和玉华公主府两家真的结亲了。
先前金陵城中虽然都在传这两家联姻,但传的都是多罗郡主和云南王世子这一对。
以云南王在大周朝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和身份,阿芒能当上他的儿媳,这让金陵城中不少贵女都眼红,阿芒先前人缘不算好,因此背地里酸她的也不少。
但后来人们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多罗郡主要嫁的是云南王的继子谌秋——一个罗刹蛮。这下子,酸她的人没有了,同情她的倒是不少。
因为金陵城中,还没有金陵女子嫁罗刹蛮的呢,就连寻常女子都不愿嫁,更何况堂堂一个郡主,即便要嫁的这个罗刹蛮身份特殊,是皇家人,也难掩其耻。
嫁给罗刹蛮,意味着今后生下的孩子也是罗刹蛮,在金陵人记忆中,只有受辱的女子才会生下罗刹蛮,这不就等于奇耻大辱吗?
但金陵人很快又想到,多罗郡主不能生育,如此看来——这两人也算天生一对。
金陵人或诧异,或同情,或嘲笑,百态皆有。
阿芒或多或少也听到些许,却没有放在心上。她依稀记得,谌秋坐上皇帝之位后,金陵城中罗刹蛮的地位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朝建立后,罗刹蛮几乎个个身戴军功,新帝按功行赏,罗刹蛮一下子摇身一变,成了金陵城中的贵族。那之后,那些向来自诩高贵的土生土长的金陵人甚至以能与罗刹蛮攀上一门亲事为一家之荣。
阿芒感慨,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只可惜到时她也要功成身退了。
婚期定在了半年后,明年初夏。接下来半年,阿芒要安心待嫁了。
不过,这亲事订下后,玉华公主带着阿芒去报国寺上过一回香,求到的签却是下下签。
老庙祝解签说,阿芒命水不好,订亲后不宜呆在家中,易克父母,最好是西移为好。所谓西移,就是搬到府外西边去。
玉华公主听了这话有些不高兴,但没理由让一个待嫁女搬到府外待嫁,也就没放在心上。
谁知一回到府里,就听闻白雪鸿又发起了高烧。
玉华公主去看了他,病榻的白雪鸿虽然戴着面纱,但仍能从那双发青凹陷的眼看出他面容极为惨白。不过半个多月的时候,他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仿佛随时能驾鹤西去一般。
玉华公主坐在床边,紧了紧他的手,道:“你放心吧,听说云南那边有一位神医,我已经派人去请他了,你再坚持一段时间,他就快到了。”
白雪鸿声音微不可闻,“劳公主费心了。”
白雪鸿知道,玉华公主是派人去苗疆请蛊医了。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他们也在等那个人。
次日,玉华公主刚用完早膳,又传来了一个坏消息。
阿芒原先有一个贴身侍候的大丫环,地动时断了腿,公主府给了一笔银子后遣回家去了,前阵子也嫁了人。只可惜因为身残,嫁的那个人不好,是个酒鬼。
那酒鬼喝醉酒后,听说公主府的府医醉酒后说阿芒不能生育,也跟着酒后吐真言,说阿芒不能生育是让玉华公主弄出来的,这是他妇人说的,而他妇人就是从小伺候在阿芒身边的大丫环。
要说这玉华公主是怎么弄出来的呢?她故意让厨房将温补的食物弄得难吃,阴寒的食物做得好吃,让多罗郡主自小就喜欢吃阴寒的东西,还有每个月的温补汤品,表面上是温补,实则另加了一两味药,汤品的性质就全然相反了;还有平日的香熏之物,大多都是麝香冰片红花等妇人禁忌之物……诸如此类,不计胜数。
这么十几年下来,一个小姑娘多结实的身子都搞垮了。
那酒鬼说得信誓旦旦,有模有样,很快就在市井中传得纷纷扬扬,后面甚至传出,府医“不小心”透露出阿芒不能生育一事,其实也是玉华公主授意的。
因为先前多罗郡主是在和云南王世子说亲,而玉华公主不想多罗郡主嫁得那么好,成为世子妃,于是使了这么一出计谋,导致云南王妃不喜,最后不得以,多罗郡主只能嫁给云南王的另一个儿子——身份比起云南王世子差了一大截的继子,还是个罗刹蛮。
这还不止,此事愈演愈烈,没过多久,阿芒的生母,西苑夫人生前身患怪病,又死得莫名其妙一事也被深挖了出来。虽然用了化名,但金陵人都知道说的是谁。余下的就不用说了,八卦的金陵百姓们脑补出了玉华公主府这堪比深宫的十几年的爱恨情仇,纷纷同情身不由己的驸马和死去的西苑夫人,还有身为受害者的多罗郡主。
毕竟自小就被一个自己称之为“母亲”的人如此暗算,这孩子是有多可怜啊!这么一想,多罗郡主以前那般任性妄为,骄横刁蛮,似乎都变得情有可原起来了。
玉华公主知道这事的时候,事情几乎都发展到她控制不住的地步了。
因为使得这些事情在市井中流传甚广的,正是金陵城里在下层百姓心中颇有名声的金陵小册。
这金陵小册是个颇为传奇的存在,每日印一本小册,少则三四页,多则七八页,上面记载了金陵城中发生的最新的大大小小各种闲事八卦——上至大家闺秀的一场赏花宴,下至小家碧玉的一双绣花鞋,它都能给你说得头头是道,追源溯本。
最重要的是,一册只要一文钱,但内容十分丰富多彩,充分满足了底层百姓们对于上中层人物的好奇心,使用的还是十分通俗的口语记事,只要你识字就能看懂,遇上不认识的字,随便问几个教书先生,将前后内容串一串,就能知晓个七七八八。
所以,这金陵小册只要一发行,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金陵百姓就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事。
之所以说这金陵小册传奇,是因为金陵小册自发行以来,也得罪过不少高官贵人,比如说哪个侍郎的侍妾偷人啊,哪家尚书的主母害死了一个通房丫环啊,虽然小册上并无指名道姓,但百姓们却都猜得出来。有时猜不出来的,你问我我问你,传得更快更厉害!
这种阴私事情发表多了,自然是要得罪权贵的,但金陵小册却一直都好好的,顶多被搜查的那几日悄悄地卖——你看这人篾盘上卖的瓜果,实则篾盘下的箩筐里装着满满一沓小册;你看两个人在路上使了个眼色,走到没有人的小巷里,从怀中神秘兮兮地掏出来的不是什么《金瓶梅》,其实就是一本金陵小册!
只要风头一过,那些小贩们就又开始走街串巷地叫卖了。
这买的可不只是平民百姓啊,还有不少大户人家的丫环乔装打扮,受了主人的命令悄悄来买,毕竟那些大宅门中的贵女妇人们,争来斗去,攀来比去,也好奇别家发生了什么。
金陵小册就这样在市井中流传起来了,其实大概也就是这几年的事,但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谁都说不清楚,这也为它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没人知道它幕后之人是谁。
不过,金陵小册向来有度,从未涉及到皇家人。此番初次涉及,尤其一涉及就涉及到了以狠毒跋扈出名的玉华公主,不免让百姓们都为其捏了一把汗。
想来金陵小册也是知道的,因为最近这几册上最后一行字都写着——阅后即焚,以免招来横祸。
果不其然,玉华公主大动肝火,甚至动用了御林军四处搜查,好在百姓们都及时烧掉了,御林军们搜不出什么来。
玉华公主气得不行,最后要求将所有家中有金陵小册的百姓都抓起来,不论那金陵小册是不是最近的,有没有写到公主的事。
只半日,金陵的大牢里就都塞满了人,百姓们怨声载道,御史们都坐不住了,纷纷弹劾至朝上。
皇帝得知后训斥了玉华公主几句,下旨将人都放了。
为什么呀,因为他后宫中有不少妃子都有这些小册呢!
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删除。